回覆列表
  • 1 # 715457390177張建軍

    元朝和清朝同時遊牧民族,為何一個迅速敗落一個能存在近300年?

      元朝和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他們都是從先統一部落勢力,而後發展建國,趁著中原王朝走向衰弱之時,以強硬的姿態入主中原。但不同的是,清朝在中原地區的統治長達二百七十六年,可元朝卻僅僅存在九十八年。

      說起來,建立元朝的蒙古族人的戰鬥力可是比建立清朝的滿族人還要強呢,而且元朝創下了一個後世王朝無法打破的記錄,遠征海外,曾經大蒙古國建立起了橫跨亞歐大陸的超級大國,元朝疆域又是東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貝加爾湖,元史稱"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時不及也"。

      那麼曾經稱霸全世界的元朝為何會不足百年就被滅亡,成為短命王朝呢?其實元朝的前身是大蒙古國,元朝只是其中的一個分支勢力。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還未將目光放在中原地區,他佔領的大漠南北與林木中地區,經過歷任可汗的經營和三次西征,才有了東起日本海、東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區,北跨西伯利亞,南臨波斯灣的廣闊疆域。成吉思汗分封東道諸王與西道諸王,如此偌大一個國家被分為幾個分支勢力掌管著。

    在那段時期,天下被蒙古軍隊的陰影籠罩著,蒙古軍隊的侵略戰爭勢不可擋,殘酷而野蠻,甚至在一些地區毫無人性,這一系列的戰爭給古老文明、經濟、農業都帶來了巨大的破壞,但大蒙古國國內的政治仍然是一團亂,各部落的勢力不相上下,明爭暗鬥,其中忽必烈就是大汗汗國的國王,四大勢力之一。1260年,他在漢人地主階級和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援下稱大汗,1264年,忽必烈奪得國家的最高統治權,他掌管的就是中原地區。

      自從1235年,蒙古正式侵略中原,一直到1279年,南宋滅亡,短短數年時間,南宋就被蒙古軍隊滅亡,在中原軍隊的抵抗下,南宋也曾給了蒙古軍隊巨大的打擊,在釣魚城之戰中,即使雙方人數懸殊,但宋朝將士們寧願戰死,也不願投降,而且他們堅持死守了30多年,最後還殺死了蒙古大汗,由此可見南宋的軍民還是很頑強的,不願投降蠻夷之人。

      1279年,金朝降將張弘範指揮元軍在崖山消滅了南宋最後的抵抗勢力,陸秀夫揹著8歲的幼帝趙昺投海殉國,南宋滅亡。但四川合城的守將王立還是不願投降,就連城中的軍士和百姓也不祈求饒恕。將領們為了保全百姓,這才不得已投降,可投降之後他們三十二人全部自刎而死,因為他們不願意向元朝俯首稱臣,這樣的氣魄和精神讓忽必烈也不由得為之敬佩。

      還有1267年開始的襄陽之戰,持續六年時間,南宋軍隊始終未投降,最終以襄陽失陷而告結束,這一戰是蒙古國消滅南宋政權的一次重要戰役,由此南宋將士們才要戰死到最後一刻吧,多撐一段時間,南宋政權也就能夠繼續存在。在面對二十萬蒙古軍隊的強烈攻擊下,襄陽城的守軍沒有支援,死一個少一個,可他們還是死守不降,等到蒙古軍隊攻破樊城的時候,守將範天順自殺殉國,他們寧願死的時候以宋朝臣子的身份,也不願意以降臣的身份屈辱死去。

      崖山之戰是南宋滅亡的標誌,在這一戰中,十多萬的軍民寧願跳海自殺,也不願意投降元朝,這讓一向在戰場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蒙古軍隊感受到了深深的挫敗感,他們不懂為什麼中原人寧願死也不願苟活於世,而且被俘虜的南宋大臣文天祥更是寧願接受生不如死的折磨,被囚於大都三年之久,他也始終不投降,最終從容就義。

      其實這些人的赴死抵抗是代表著南宋的精神,只要他們在精神上沒有屈從,那麼有朝一日,他們就能夠戰勝元朝,生活在元朝統治下的漢人百姓也從未忘記自己的身份,他們知道自己是中原漢族,而不是隻知道侵略征服的蒙古人。

     元朝雖然統治了中原地區,但他們的野心還為停止,一直在發動對外戰爭,連年的戰爭和各種繁雜的賦稅讓百姓民不聊生,人民不堪沉重的封建剝削與壓迫,紛紛起義。元朝二十年,江南人民的起義多達兩百起,短短六年時間,起義翻倍,還爆發了幾次規模較大的起義,一直到元朝末年,整個國家從未有過百姓安居樂業的盛世,反而是統治者一直在剝削壓迫漢族人民,各地紛紛掀起起義。

    清朝統治者汲取元朝什麼教訓,又如何統治漢人呢?

    1.元朝之所以不足百年就滅亡,旨在人怨。

    蒙元是最暴虐的民族,在對其餘民族的征伐中,經常就是採取屠場的方式,而且是老少不留,所以又不少民族就這樣在蒙元的屠殺中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蒙元在進攻四川時,歷時十幾年,在平定蜀川地區後,史載,“百里內,幾無人煙”,而在蒙元佔領南宋後,蔑視知識分子,十幾年沒有舉行過科舉,所以在元朝士人舉子連狗都不如。這樣一個不尊重知識分子的王朝如何強大??

    馬可波羅的遊記忠記載的蒙元是如何強大,軍隊或許是如此,但是經濟充其量不過是保持著南宋時期一樣而已,馬可波羅看到的繁華富強,不過是南宋的功勞,和蒙元半毛線關係沒有。蒙元統治者只關心能不能從老闆姓手中收取財富,而老百姓的死活完全和蒙元統治者沒有關係。

    在蒙元初入中原時,蒙元統治者其實打算把整個中國變成草場,因為蒙元統治者只知道破壞和掠奪,完全不懂經濟,好在蒙元統治階級中還有不算SB的,這樣才沒有把中原變成草原。

    蒙元統治者不過是從土地上征服了中國,所以採用暴力統治的蒙元始終和中國格格不入,最終落個被朱明趕走的地步。

    事實上,清對於思想上的壓制是十分嚴重的,所以這也就導致了文化和精神上的奴性。

    總之清朝之所以能統治這麼久,完全在於對漢人文化和精神上的遏制。最終歸納幾條:

    1、清朝吸取元朝滅亡的教訓,政策上實行滿漢一家(雖然還是滿族為大),任用漢朝官員,這有安撫漢族百姓的作用;

    2、基本沿用明朝制度,所以管理起來沒什麼困難,老百姓們只要不涉及到自身的利益,其實誰做皇帝對他們來說也無所謂;

    3、會籠絡人心,康熙下江南拜祭朱元璋陵,盛讚朱元璋治隆唐宋;沒有實行強制的規劃政策;

    4、歸根到底,我覺得除了清朝初期大部分百姓不願接受外族統治,懷念大明,幾十年一過基本也就淡忘了;因為清朝不像元朝那麼把人劃分等級,人民苦不堪言,你的統治自然不長久;所以還是那句話,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 2 # 曾經打馬過草原

    元和清實際都是中原王朝的亡天下,我們不必避諱。

    元開國時期,如果不是耶律楚才阻止,說不定就採取了“漢人無用,不如屠其人而空其地。”的建議,漢人很可能會被更大規模屠殺,農田盡變牧場。清開國時期也一樣。“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史書隨處可見某地某地幾日幾日屠,可謂血跡斑斑。

    元和清享國時間長短不同在於採取的國策不同而已。

    元迷信和濫用武力,四大汗國囊括歐亞大陸,分散了本來就區區幾百萬人口的蒙古人的力量。又由於採取了民族歧視政策,元朝統治時期政治經濟嚴重倒退。這些因素是導致其過早滅亡的原因。

    清雖然也是中原王朝亡天下,但是清對中原文明採取了仰視的態度 ,學習漢人先進的政治經濟制度 ,籠絡漢人精英,實際上其統治是清皮漢骨。這是其享國遠比元長的根本原因。

  • 3 # 飄渺孤泓影

    元與清的區別主要有:

    ①元一直在擴張,不管是陸地,還是海上,都在窮兵黷武。根本沒有合理的管理制度。

    ②分封諸侯王太多,割據勢力不斷內鬥。

    ④對漢文化不夠重視,不知立國在馬上,治國靠儒家的道理

    ⑤黃河水患,沒有根本治理,導致直接的農民起義。

    而清朝統治者,吸取前明教訓:

    ①平定三藩,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一。

    ②治理水患,興修水利。

    ④重視農業發展,改土歸流,攤丁入畝。

    ⑤重用漢人為官,推崇漢文學。

    ⑥勵精圖治,改革創新。

    經過康乾盛世,清王朝,已發展成為,鼎盛的自給自足的封建王朝。

  • 4 # 風吹下的洛夜

    一個朝代想要長久統治,有幾點必須做的到,讓精英階層政治抱負得以實現,讓百姓有糧食不捱餓,民族文化上相互認同。我們就從這三點,對元清兩代進行對比分析一下。

    一、如何對待被統治者

    1.元朝

    元朝時期把其統治下的人分為分為四等人,第一等是蒙古人,統治者。 第二等是色目人,基本都是外華人。第三等是“漢人”,也就是北方的華人。第四等是“南人”,也就是南方的漢人。

    元朝除早起忽必烈啟用少數漢族人外,之後漢族精英階層很難得到重用。

    同時為了防止南人們造反,元朝統治者規定,每五個家漢族人家才能擁有一把刀。漢人新娘子在出嫁之前,必須先送去蒙古保長家住三天,然後才可以嫁人。

    2.清朝

    清朝建立後,首先按照滿清體制建立了漢軍八旗和綠營八旗,六部也分別設立滿漢兩班大臣,使漢人的政治抱負得以實現,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從高層到民間,雖然漢人地位低於滿人,為防止造成民族矛盾,清朝統治者實行“漢旗分治”的政策。

    二、經濟

    1.元朝

    元朝建立後,前期大力發展商業,元朝當時一躍成為世界上少有的富庶國家,元大都成為世界的商業中心。然而到了中後期,經濟發展卻停滯不前,衰敗。

    同時蒙古人圈地運動盛行,貴族官僚掠奪土地,地主富豪兼併土地,使貧富分化進一步加劇。而各地的地主從“佃戶身上要的租子多,納的官糧卻很少”。貴族和地主人口只佔十分之一多,卻佔者半數以上的土地。因此,廣大佃戶、自產農民破產而變賣妻女、牲畜,或淪為驅口,背井離鄉流亡,客死他鄉著甚多。

    2.清朝

    剛入關時,清朝統治者也實行圈地運動,而到康熙年間,康熙帝宣佈廢止而終。將原明朝皇室或地主的土地,分配給無地農民使用。同時清代大力發展屯佃制度,擁有不少屯田。統治者積極推行了令民墾荒的政策,使得華北、華中地區先後著令準墾,一些邊疆如新疆、青海、海南、臺灣等省於清朝中葉先後實行開墾政策,而東北地區直到清朝後期才准許大量漢人前往開墾。

    清代大力興修水利、透過開墾廣泛種植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同時發展手工業、織造業、陶瓷業,商業也進行了適度開發。

    三、文化

    1.元朝

    “漢人”和“南人”待遇都非常低。 在蒙古統治中國時期,蒙古人並沒有進行漢化,而漢人卻被“蒙化”了,民眾的道德水平迅速滑落,社會風氣持續惡化,而元雜劇中的潑皮無賴,貪官汙吏,地痞流氓風氣在漢人中傳開,所以有了“崖山之後無中華”的說法。

    2.清朝

    滿清統治者積極學習漢族思想,運用漢人思想統治漢人。

    同時收集天下書籍,編寫四庫全書,使民間無藏書,從根本上肅清了反請言論。

    滿族的大面積漢化,使滿漢在文化層面的隔閡影響變得微乎其微。

    透過分析,不難得出,清朝統治者顯的更加高明,其統治時間長於元朝不是沒有道理的!

  • 5 # 天下事少年心

    元享國不足百年,和它對儒家文化的態度和漢族知識分子的政策有很大關係。

    元立國後,曾長期廢除科舉制度,後來雖一度恢復,但時斷時續,無法為漢族知識分子提供一個正常的晉升通路,並且元政府以騎射得天下,故對漢族知識分子採取歧視態度,在元代有九儒十丐的說法。元戲劇之所以興盛,和這種社會環境有很大關係:讀書人無事可幹,只有埋頭於寫寫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而在古代民眾受教育水平低下,文化、律法為知識階層壟斷的情況下,知識分子對社會底層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知識分子不為政府所用,自身的利益訴求得不到滿足,必然會轉化為當權者的敵對力量。

    相對來說,滿清統治者對漢族知識分子的政策就比蒙元高明很多:開博學鴻辭,開科取士,尊孔尊儒,雖也大興文字獄,但只是針對有遺民思想的知識分子,而對於願意與當局合作的漢族知識階層,還是有很多晉升渠道。以致到太平天國起事,滿清危在旦夕之時,是由曾國藩、左宗棠等一批漢族士人平定戰亂、恢復乾坤。

  • 6 # 呀呀呀呀呀1111111111

    主要原因蒙古人不團結,對中央忠誠度不夠。常年內鬥,成吉思汗死後因為內鬥蒙古帝國分裂,忽必烈死後因為內鬥元朝皇帝皆是短命皇帝

  • 7 # 平原秋風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文化的力量。蒙古人雖然能打,但並沒有重視漢文化,反而把漢人視作低等人,也不重視農業,大好的田地用來放牧。而反觀滿人,推崇漢族文化,皇子每天要在漢人老師的教導下,苦讀四書五經,學習禮儀文明、治國方略,所以滿清前幾任皇帝都能勵精圖治,因此享國長久。有清一代共享國268年(入關後)。

  • 8 # 向陽花開7290

    元朝統治者喜歡搞武力擴張,連年發動戰爭。百姓的賦稅和兵役繁重,遇上災年,更加沒有辦法生存。元朝的統治者歧視漢人、漢文化,漢人社會地位極低,常年受到壓迫和侮辱。而清朝統治者積極的進行民族融合,一方面保障滿清的利益,禮儀方面宣揚滿漢一家親,大力表彰倫理綱常,要求百姓對君主的絕對忠誠,最重要的是清軍入關之後,免除了前朝的債務,百姓當然高興,穩定統治之後,又頒佈了一系列的政策,使得百姓的利益得到保障。

  • 9 # 誰是我知心

    滿族人入主中原洗去了很多蒙古人當年的教訓,而且從滿族人打天下開始就重用了很多漢族人,滿族人打天下的隊伍裡還有漢八旗,滿族人從順治開始就不再是一個滿族人的朝廷,有滿族人,蒙古人漢族人還有少部分的南方少數民族,而且滿族人為了能夠在中原立足一直採用尊孔策略贏得了很大的民心,滿族人是一個漢化最徹底的少數民族,清朝也是個漢化最徹底的朝代,漢化程度超過了隋唐時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個月的寶寶吃奶量不固定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