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歷史長河中的一粒沙

    巡撫是中國明清時地方軍政大員之一。又稱撫臺。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撫主管一省軍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撫軍按民”而名。 巡撫,就是“巡察撫慰”的意思,尊稱撫臺。巡撫最早作為特派員,原本代皇帝巡管地方。所以,清初巡撫不是按省設定的,到乾隆時才固定每省一個。後來巡撫逐漸演變為省級“一把手”,主管全省政務。

    清代巡撫如果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為從二品,加兵部侍郎銜就為正二品。不過總督比巡撫官階更高,管轄範圍更大,職權更重。 總督,意思為“總理督察”。最早是因為軍事需要,由中央特派,跟巡撫一樣,都是中央派下來的官。 所以,理論上無論是總督,還是巡撫,他們實際上都是中央的官,但又長期在地方上主持工作,並且後來干預地方行政,以至於總督和巡撫漸漸成了半中央半地方的省之級官員。 總督兼都察院都御史,官階正二品,兼兵部尚書銜,就是從一品。所以,總督的級別比巡撫要高。但巡撫不是總督的下屬官員,二者原則上是平等的。不過因為總督管轄的範圍廣,而且掌管多省軍政。所以,我們通常認為總督比巡撫大。 總督偏軍事,巡撫偏民事,總督地位高,廵撫實權大,總督重在協調,巡撫重在執行,亂世年看總督,太平年看巡撫。明時總督權力小,清時總督權力大。總督相對於大軍區司令 ,巡防相當於省委書記。

  • 2 # 安定郡小書生

    總督,從字面理解,“督”是中央派出監督、提督地方之意,屬於典型的中央大員。

    總督出現在明清兩朝。最早出現於明朝正統年間,朝廷用兵麓川,由兵部尚書王驥主總督軍務,“總督”一詞正式成為官銜。此後,于謙也以兵部尚書總督京師軍務;地方因事也亦多派總督,事畢即撤。總督屬於臨時職銜,自直到成化五年兩廣再設總督,其職為開始專設開來,成為定製,但終非地方正式軍政長官。

    清朝總督成為地方最高階長官,總管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及軍事,尊稱為“督憲”、“制臺”等,官階為正二品,但可透過加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從一品;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正二品。

    ②巡撫

    巡撫,以“巡行天下,撫軍安民”而得名,也含有中央派出之意,屬於典型中央大員。

    巡撫在北周與唐初都有出現,均由派官至各地巡撫之事,系臨時差遣,“巡撫”亦未成為官名。巡撫始設於明洪武二十四年,由懿文太子朱標巡撫陝西,當然亦系臨時差遣。但是永樂十九年,朝廷派遣蹇義等26人分巡各省,巡撫制度正式產生。宣德年間,于謙、周忱等6人分撫南北直隸等處 ,從此各省常設巡撫官漸成制度。巡撫初設,僅為督理稅糧 ,總理河道,撫治流民,整飭邊關,後遂偏重軍事。明代巡撫多進士出身。

    清朝繼承明朝制度,巡撫一方面總攬一省之軍政,被視為“封疆大吏”,另一方面,又必須作為地方長吏接受巡按代表中央所進行的糾舉督察。

    二、總督、巡撫的區別

    總督與巡撫皆為地方軍政大員,合稱督撫。但總督權力較巡撫大,巡撫位於總督之下。地方總督多由部院正官中推選,以尚書、侍郎任者,亦加都察院正官(都御史﹑副都御史﹑僉都御史)職銜。專務總督除部院正官外有寺卿至其位者,加官如尚書、侍郎制。巡撫只掌管一省之政務、軍務與經濟。

    總督官銜略高於巡撫,前期督權遠過於撫,如兩江總督按例兼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而末期安徽、江西兩撫即不再聽命於總督。

  • 3 # 南閣水哥

    答:關於總督和巡撫的官階大小的問題,我以清代官職來進行一個解答。

    一、關於總督。

    總督作為外官是從一品官。他全稱叫做“總督某某等處地方· 提督軍務糧餉· 兼巡撫事”。是地方上最高的長官,掌釐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因循明制,清初時期的總督沒有加銜,到了康熙年間確定了總督加銜制度。以正二品的兵部侍郎授官可以加銜為兵部尚書。意思就是總督到了地方已經算是位極人臣的地步了。

    總督一般情況是管轄1-3個行省。這裡要說一下,清代在中原地區設定行省,在邊疆地區設定將軍制。有清一代共有11個總督,分別是,東三省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閩浙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甘陝總督、漕運總督、河道總督。

    其中河道總督和漕運總督並沒有實際管轄的行省,但是他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

    二、關於巡撫。

    巡撫基本上來說是作為總督的下屬出現。品秩上是從二品。具體負責宣佈德意,撫安齊民,修明政刑,興革利弊,考核群吏等工作。在雍正年間也定下加銜制度。由侍郎授者,改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銜;由學士、副都御史及卿員、布政使等官授者,俱為右副都御史;由左僉都御史或四品京堂、按察使等官授者,俱為右僉都御史。

    巡撫基本上只掌管一個省的事宜,所以在一般人看來巡撫已經是本省最大的官了,那麼是否和總督之間有衝突呢?特別是在乾隆十八年,因為漕運總督和河道總督沒有實際管轄行省的緣故,改成巡撫。所以中間就出現了很多的知識上的混亂。

    三、關於總督和巡撫之間的特殊案例。

    1、只管一省的總督-----四川總督。在順治時期並沒有設定總督而是巡撫。到了乾隆朝對大小金川用兵,於是設定了總督。

    2.沒有總督的省份-----河南、山東、山西。山東和河南都只有巡撫沒有總督,因為他們一個是漕運的總部一個是河道的總部這一點來看,清朝對於治水是非常上心的。特別的拎出來。

    另外山西經常變動。康熙三年歸山陝總督管轄,後來乾隆十三年,西陲用兵,仍置陝西總督。十九年,省甘肅巡撫,移陝甘總督駐蘭州,兼甘肅巡撫事。二十四年,別置甘肅總督,兼轄陝西,駐肅州;移川陝總督駐四川。尋復定名陝甘總督。而山西就被分出來以巡撫為最高長官。

    我們回頭看看也能猜出一二。除京師直隸總督外,山東、河南、山西環抱直隸。如果分屬三個總督管轄這將對整體的防務上產生重大影響。在每個總督之間設定一個相對獨立的巡撫管轄,可以有效的避免動亂的發生對於皇家是有效的。這一點我覺得清廷是明智的。

  • 4 # 穿越再現彼岸

    總督和巡撫要比較大小,那就要從這些官職形成及其發展入手,不能靜態的看待督撫官職大小和職能權力,官職的職權是一個動態系統。

    總督、巡撫職位的發展變化。

    一、總督這一職務,最早起始於明朝,是一個臨時性的編制,由中央部級官員以上的人員擔任,因事而設立,事情完結,總督這個職務也就沒有了。譬如,最早的總督是于謙,在瓦剌俘獲明英宗圍攻北京時,于謙任兵部尚書、總督京師防務,全權負責北京的防禦工作,統帥大軍22萬,當地官員都受他管轄,權利非常大。瓦剌退兵後,于謙的總督職務也就撤銷了。明朝從此之後多有派遣地方總督,大都因事而設,權利比較大。

    到了明朝中後期,由於西北邊防和東北邊防的吃緊,蒙古和女真建立的後金持續威脅明朝的邊境,這些地方的總督成了常態,如“三邊總督”(西北)、“薊遼總督”(東北)、“浙直總督”(倭寇),這些總督是當地軍政一把手,如果威脅解除,要撤銷的。(袁崇煥雕像,曾任職薊遼總督)

    清朝建國初期採用了明朝的官制,到乾隆時期總督這一職務被固定下來,成為定製。清朝乾隆時期有八大總督:直隸、兩江、兩湖(又稱湖廣)、兩廣、閩浙、陝甘、四川、雲貴,1906年,東三省改將軍為總督,稱“東三省總督”,湊齊清朝的九大總督。

    二、巡撫這一職務最早起始於北周、隋唐時期,是一個臨時性的職務,到明朝洪武年間的1391年才開始設立巡撫制度,初期是中央派遣的巡撫地方,後成為定製,為一省行政長官。清朝沿用明朝制度,巡撫這一職務沒有多大變化,一直沿用到秦朝滅亡。

    總督和巡撫的權力對比。

    一、官職對比。

    明朝時期的總督一般為從一品或者正二品,而明朝的巡撫一般是正二品或者從二品,總督官職要高於巡撫一個品階。明朝的總督一般都是皇帝信賴的正部級官員,加尚書銜為從一品,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巡撫也在其管理之下,總督和巡撫是否是從屬關係,要皇帝親自確認。

    清朝的總督成為定製後,總督和巡撫官職大小同清朝一樣的規定,但是兩者不是從屬關係,而是同事關係,總督無權處理巡撫。總督的權力相比於明朝縮減了不少,總督這個職位只是制衡地方權力。(直隸總督衙門舊址)

    二、職能管轄對比

    明朝的總督是名副其實的地區一把手,軍政財一手抓,不過是一個臨時職務,管轄的範圍不固定,有時只是為了戰爭需要,管控戰爭區域,最多的總督曾經管理七個省,管轄境內的巡撫都受到總督的制約。清朝時期,總督管理一省或者數省的軍務、監督地方,而巡撫只管理地方的民政,也有軍隊,巡撫的軍隊成為撫標,雙方的職權是相互交叉的,職責分得並不十分明確,中央政府的目的就是互相制衡,不能讓一方做大,兩者都是中央管理的地方大員。

    清朝的一般兼任數省的總督後來發生了變化,總督所在省的巡撫撤銷,由總督兼任巡撫,一般認為是職能交叉不好管理,另外也可以減少多餘的高官編制。譬如雲貴總督一般兼任雲南巡撫。(江蘇巡撫衙門舊址)

    尤其是到了清朝末期,總督的權力大大高於巡撫,不再是制衡巡撫的一個職位,成為地方的實力派,足可以與中央政府一爭高下。

    三、總督的其他形式。

    此外,明清時期還設立了漕運總督、南河河道總督、東河河道總督這樣的職位,漕運總督主要負責漕運,河道總督主要負責大江大河的防汛和疏導工作,後來這些專門性的總督大都被地方總督和巡撫分割,裁撤了。

    1803年,南河河道總督併入漕運總督;1902年,東和河道總督裁撤,事務併入河南、山東兩巡撫;1905年,漕運總督裁撤,事務併入兩江總督。主要因為職能交叉,重複設定官員,加上清朝的財政拮据,不得已只能裁撤了。

    在清朝時有些地方的總督有時還是苦差事,比如,最慘的總督是雲貴總督,地方財政拮据,有時經常發生動亂,在這個位置就是一個苦逼差事。很多發達地方的巡撫都不願意到雲貴做總督,總督只是官職大、管理的地方多,但財政貧困,沒有什麼油水可撈。

  • 5 # 賣魚的小樂

    巡撫最早應該出現在南北朝時期。最初是王朝的大老闆派出的臨時工去巡查地方用的,目的也很清楚,就是為了防止地方做大或者為了重整紀律樹立大老闆的權威。這種大老闆立威的方式呢,在明朝朱大和尚之後(大概)變成了一種固定的制度。巡撫變成了正式工,有了自己的地盤,在自己的地盤上啥都管,什麼地稅、國稅,水務水利、戶口戶籍,發展經濟,考核員工KPI,還有武裝部隊,反正這群鹹魚翻身的臨時工變成了有權有勢有編制的正式工,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就沒有不管的,沒有他管不著的。

    而大老闆呢遠在京城,一看,這群鹹魚竟然在自己的地盤上作威作福,仗著天高老闆遠的,就不拿豆包當乾糧,大老闆大怒。一拍腦袋搞出了一個總督,去找這群土老闆的麻煩,重塑大老闆的權威,讓土老闆知道天下到底姓什麼。這群叫“總督”的傢伙不僅帶著大老闆的意思,而且大老闆還給他們鍍金了,什麼加個兵部尚書啊,侍郎啊,反正一聽名字就牛逼轟轟的。而這群總督們雄赳赳地上任了,不僅在一個土老闆的地盤啥管,而且還把手伸到另一個土老闆的地盤上。土老闆那個氣啊可是卻沒有任何辦法。人家有大老闆的指令,而且還能總領幾個省的軍務,一個巡撫才一畝三分地,而一個總督有二畝六分地,比不過,惹不起,但是呢,總督也不能太過分了,表面上大家都是為大老闆做事的,而卻巡撫好歹也是有一畝三分的地嘛,硬是幹起來了,大家都不好。於是大家就你好我也好“一團和氣”地一起生活啦。

  • 6 # 無域名解析

    現在所指總督巡撫多指清代,清總督一般管轄兩省也有特例如四川,巡撫只管轄一省,另督撫一般不在同一城市辦公,還有總督可調兵權巡撫沒有兵部侍郎銜調兵得打報告。總督直接可以管轄提督又稱大帥巡撫如無六部侍郎銜比本省武官最高長官提督還有低一品級唯有吏部考核時加轉折權可以制約。

  • 7 # 儒雅海洋0j

    總督與巡撫皆為地方軍政大員,合稱督撫。

    在清朝總督是管理幾個省份,而巡撫只是管理一個省,從職權範圍來講是總督大。

    而且總督主要管的是地方軍隊,對他管理區域內的軍隊均有排程的權利,而巡撫是隻能調動他所管理的某一個省份的軍隊,從實權來講還是總督大。

    總督偏軍事,巡撫主管民生,兩者方向不一樣。

    總督官銜略高於巡撫,前期督權遠過於撫,如兩江總督按例兼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而末期安徽、江西兩撫即不再聽命於總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志軒和女友穿和服逛日本廟宇引質疑,球迷喊話滾出國家隊,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