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胎寶媽的生活記

    寶寶扔什麼東西是沒有選擇的,當然不會知道什麼該扔,什麼不該扔。而且這個階段正是吃飯會弄得亂七八糟的時候。不過,如果你在他吃飯時和他坐在一起,通常就能避免最糟糕的情況發生。

    其實好多小孩子有這樣的習慣,那就是亂扔東西,讓很多家長很煩惱,也不知道怎麼管束孩子,讓家長很煩心,那麼小孩子愛扔東西怎麼辦?

    1、就是給小孩子講解自己整理物品的意識,在日常可能出現孩子幫倒忙的現象,此是孩子有了整理意願,家長不能覺得孩子小,不讓孩子收拾,此可妨礙了孩子心理發育。

    2、在孩子有幫忙整理意願的時候,父母就此時機,培養孩子整理意識,但不可強制。不可打擊,鼓勵才是正道。

    3、在生活中創造機會讓孩子收拾、整理,促進孩子身體發育不斷完善,讓其自己收拾玩具等都是很好的意識培養辦法。在時間長了之後,孩子整理意識也就培養出來了,而且還可以熟能生巧,做事快捷了。

    4、父母要採用示範、鼓勵的形式促進孩子整理自己物品意願,此期間父母榜樣作用是必須的,孩子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在整理不如意的時候,父母鼓勵是很重要的,在孩子嘗試之後就可建立自己自信心。

    5、父母在生活中向孩子傳達整理資訊,培養孩子做事有始終。 對於父母要求要讓孩子自己完成,避免孩子出現逆反心理,這樣孩子亂扔東西的毛病就可以改正了。

  • 2 # baby的小海豚

    問:2兩歲半女孩子喜歡扔東西是什麼毛病?

    答:不是毛病!️️️

    一般情況下,孩子會在1歲左右喜歡扔東西,這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徵。孩子透過扔東西可以增加孩子對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你提給孩子最喜歡的玩具時,他不是抱在懷裡,而是順手扔在地上。你再給他撿起來,他會再扔出去。你生氣的對他說話,他卻“咯咯”地衝你笑。

    當孩子兩歲半左右,則進入了“恐怖的兩歲”。無論你說什麼,他總會和你對著幹。你讓他吃飯,他會說不吃飯;你讓他洗澡,他身體扭來扭去就是不洗…這是兩歲左右孩子固有的特性。

    當孩子扔東西時,父母最好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發火,而是平靜的引導孩子是非觀,什麼能做。

    最後,告訴你一個小“內幕”,等到孩子長到3歲左右就好了,你可以放心,孩子成長是有一定規律的。

  • 3 # 嘻嘻啊啊

    寶寶反覆扔東西只是一個單純的行為嗎?

    絕不是一句制止就包治百病的!

    寶寶反覆扔東西,有時是發洩不滿、有時又表現得興高彩烈;有時是在表達對陌生環境與陌生人的恐懼,有時又是渴求與外界建立聯絡;有時是期望得到更多關注,有時卻又是封閉自己杜絕靠近與打擾……寶寶愛扔東西的原因很複雜,必須因人、因時、因地分析,亂扔東西是大多數嬰幼兒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小插曲,只有敏感耐心的認清楚原因,才能找出適宜的應對方式。

    1、孩子喜歡扔東西一定要制止甚至不惜懲罰嗎?

    我們首先要清楚,孩子為什麼扔東西。

    (1)自作聰明吸引大人注意

    當大人忙於家務,或者幾個大人在聊天忽視了寶寶的需求,寶寶喜歡用扔東西打斷你,引起你對他的重新關注。如果扔出去的東西在第一時間就被大人撿回來,他會覺得“嗯,我真聰明!我想到一個好辦法讓你跟我玩!”於是,他繼續把大人剛剛撿起來的東西扔出去,在他的眼中,沒有惡作劇,沒有任何惡意,那只是和大人玩遊戲的一種方式。

    (2)迫不及待要認知這個世界

    (3)日益增長的能力體現

    孩子能扔東西必須具備一些能力,比如雙手的抓握能力,雙臂的投擲能力。當他看見自己奮力一扔,就能夠讓手中的東西飛離那麼遠,就有一種成就感。寶寶被這種新技巧深深吸引,想整天地“熟練”下去,而自主操縱的感覺也促使寶寶不斷地試驗,一次又一次感受成就感。

    (4)滿懷信心的展現力量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希望自己是有能力和力量的,所以會對父母的一些要求說“不”,或是非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行事,當父母強制命令,他會發脾氣扔東西表達自己的獨立意志不可侵犯,以此顯示自己的力量。這與父母的“爭權奪利”是有區別的,這是孩子為了展現自己的,可能沒有什麼利益所在。比如吃飯,孩子可能非按照自己的方式來,而不想按照成人的步驟做。

    2、那麼,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很多家長認為國外先進的冷靜角的做法就是我們所說的關“小黑屋”,其實非常錯誤。冷靜角是在客廳或餐廳這種敞開式空間、不與大人隔離的空間,為寶寶設定一個安靜反思的角落。不是把孩子封鎖在一個狹小、無人的孤立空間。所以,我反對將孩子關“小黑屋”。

    (1)關注並肯定

    審視一下自己是不是一直聊天忽視了孩子,如果是,給孩子換一個勺子,大家一起愉快的進餐,隨時誇讚一下孩子的進餐速度、不挑食的進餐習慣等,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

    (2)讓他了解餐具與玩具不同的使用價值

    如果大家沒有忽視他,孩子是想跟大人玩鬧,不要第一時間撿起孩子扔掉的餐具,讓她體驗一下沒有餐具是無法進餐的,告訴孩子,這不是玩具,它的作用是什麼,然後給孩子一個新勺子。

    (3)給孩子足夠的投擲玩具讓孩子扔個夠

    給孩子買一個帶鈴鐺的棉布骰子、兒童飛鏢,讓他扔個夠。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 4 # 淘淘媽媽談育兒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就是孩子會突然變得喜歡亂扔東西,玩具在手上不到幾分鐘就開始各種摔、砸,然後家裡被搞得亂七八糟。

    那麼問題來了,孩子喜歡扔東西怎麼辦?需不需要阻止呢?這也確實是讓很多家長頭疼的一個問題。

    一、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1歲半到3歲之間,那麼恭喜你,你的孩子正式進入了自我意識的萌芽和發展期,證明你的孩子長大了。

    我們知道,從6個月開始,孩子有了抓握能力;從8個月開始,孩子有了爬行能力;到了10~12個月,孩子已經能站立甚至獨立行走。這個時候,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也變得多元化起來,其中,就包括扔東西這一項。

    可能在我們大人眼裡,孩子扔東西就是在搞破壞。其實不然,扔東西只是孩子探索和認知世界的一種方式而已,而且在扔東西的過程當中,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抓握能力包括上肢能力,都會得到很好的發展。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無需苦惱,只要做到以下幾點就好:

    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可以“扔”和“砸”的東西,供孩子探索;

    不能扔的東西別讓孩子抓在手裡(比如:相機、手機等貴重物品,別讓孩子隨便放在手裡頭玩);

    如果孩子在玩的時候接觸到了水杯、遙控器等東西,我們可以藉此機會告訴孩子這些東西的正確用法和功能,而不是粗暴地去阻止他。

    二、如果你的孩子已經3歲以上了,還有這樣的行為的話,那你就需要重視起來了。

    我兒子3歲多了,偶爾也會有扔東西的現象。但是我也發現了,就是他只有在生氣的時候才會扔東西。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孩子扔東西的動機,和2歲多的時候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它不再是一種單純地探索,更多的是一種情緒的發洩。

    所以這個時候,作為父母,我們更多地是要反省自己的做法。你是不是經常吼孩子,然後很嚴厲地訓斥孩子:“怎麼回事兒啊?說過多少回了不許扔東西,你怎回事啊?怎麼這麼不聽話啊?”這個時候,孩子就會有情緒,然後你勢必會用更大的情緒來壓制他,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一家人都有脾氣,然後比誰的脾氣大。

    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要分三步走: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因為只有在我們心平氣和的狀態下,才可以進入第二步;

    接納孩子的情緒:比如,“媽媽知道你生氣了,說說看,怎麼回事啊?”只有這樣,孩子才可以從情緒中走出來,然後告訴你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比如,“媽媽覺得吧,這個事情如果這麼處理可能會更好哦。”

    綜上所述,從孩子行為的背後,我們要看到不同孩子的年齡段,才能知道什麼是正常的,什麼是需要孩子去改正的。所謂的科學育兒,一定是把孩子的行為和他的年齡關聯起來,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正確地做出判斷。

  • 5 # 心姐說幼教

    兩歲半正是孩子叛逆的時候,扔玩具正是判逆期的一種表現,大可不必擔心。

    今天藉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談談判逆期的孩子。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家長會發現他在某個年齡階段特別叛逆,家長讓往東他往西,稍不順意就大喊大叫,讓人十分頭疼。其實叛逆未必是孩子變“壞”了,而是他心理發育的正常過程,更像是“覺醒期”。在叛逆期的特殊階段,需要家長的正確處理方式,以免激化孩子的叛逆心理,影響親子關係。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叛逆期都是長大後才出現的,實則不然,大多數孩子的第一次叛逆期其實在2-3歲的時候就已經悄然發生了。

    人生其實有三個判逆期

    第一個叛逆階段:兩到三歲

    兩歲到三歲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看著孩子從小天使變成了“小惡魔”,不少家長是崩潰的,擔心孩子以後是不是都會很叛逆

    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有了“我”的意識。這一階段的他們,不願意再事事服從父母,開始喜歡說“我不”,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有成就感,“自我”得到了滿足,也是他們建立自信的重要過程。

    家長要做到是保證孩子的安全,尊重孩子的人格,避免經常責怪孩子“不聽話”,鼓勵他們研究和探索。如果孩子總無理的取鬧,家長要學會忽視哦。

    第二個叛逆期是七歲

    七歲是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又稱為“兒童叛逆期”。常說“七歲八歲惹狗嫌”,這一階段的孩子開始對世界有一種懵懂的概念,並逐漸形成自己的主見。在家長眼裡就變成了淘氣、不聽話。稱為“兒童叛逆期”。

    第三個叛逆:12~18歲

    這是孩子的第三個叛逆期,又稱之為“青春叛逆期”,可以說是讓無數家長頭疼的階段。這一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基本的人生觀,不再把父母的教訓放在眼裡。這個階段家長也是嚴格管教孩子,孩子的叛逆情緒也就更激烈。

    下面我們就來細說一下孩子的第一個判逆階段,兩到三歲的幼兒,我們如何來應對。

    我們可以細想一下我們的寶寶,是不是從2歲以後那個言聽必從的寶寶就變的已經有了自己的脾氣呢?是不是家長不讓幹什麼寶寶都對著幹?是不是脾氣變得煩躁,一言不合就哭鬧?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現象。這是寶寶從幼兒到兒童的一個脫變。

    大多數家長聽到這個情況都會頭疼吧,兩三歲的孩子,怎麼管呀。打?捨不得。罵?聽不懂。其實這個時期的孩子是最重要的,人生的第一次蛻變是需要父母付出極大的愛心與耐心的。

    家長應該怎樣做才是最好的辦法呢?

    第一是鼓勵,鼓勵孩子的自我選擇,鼓勵自我選擇意識,按照孩子自己的意願去做。比如穿衣服啊,對好奇空間的探索啊等等。如果條件允許,完全可以在能力範圍帶著寶寶進行友鄰之間或者親戚之間的探視。不要一味的限制寶寶的自主能力,可以適當的讓寶寶自己嘗試穿衣服,自己走到鄰居家或者安全空間內的自由行動。

    第二引導,引導孩子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兩三歲的孩子以扔玩具、打滾、壞媽媽、壞爸爸等語言攻擊方式表達自己的不稱心。此時的父母應該正確引導孩子,應該讓寶寶明白這些動作語言是為了表達“我生氣了”的意思。教會孩子分辨什麼是開心,什麼是生氣,什麼是喜歡等等。而不是用一些不正確的方式進行表達。

    第三對於孩子有目的的哭鬧堅決予以漠視,這個時期的孩子往往以為大哭大鬧就會得到未能被滿足的願望,比如要玩具,要零食、要出去玩等等。這時候的家長要做的就是狠心,讓孩子知道這樣做是沒有任何作用的。有些家長往往是經不住孩子的嚎啕大哭,滿足了孩子需求。這樣就讓孩子形成了一個迴圈,要東西不給,只要得不到東西就哭。久而久之會養成一個不好的習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快速創建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