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想提高藝術審美的能力,但不知道有哪些途徑?
29
回覆列表
  • 1 # 青年力網

    在歷經西方國家的殖民之後,中國的審美已經岌岌可危,我們的審美觀正在被他們潛移默化地改變,要想提高自己的審美,還是應該多從中國古典藝術入手,西方的所謂符合世人審美觀的作品,不過是掩耳盜鈴罷了。

  • 2 # 菟菟菟菟菟醬

    首先,審美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再者,審美提升的方向應該是多維度的。綜合這兩者,是發現和創造有思想的審美能力的最基本條件。

  • 3 # 清純的珍珠

    培養審美能力要多出去走走,走進人群,走進大自然,多看多聽,用心去發現美,另外在穿衣打扮上也要多用心,我發現語文學的好的審美能力都比較好。

  • 4 # 小強的生活記

    如何培養審美力,首先我們就要先跑跑,多走走,多看看,讓自己眼光看遠點,見識多一點。其次,在多看看別人的審美觀,把別人好的審美觀提出來,然後再拿自己的審美觀做對比,慢慢去提升自己的審美觀念,這樣時間一長,自己的審美觀就會慢慢的提升,培養出來了。

  • 5 # 境界22929635

    首先

    我們得明白什麼是審美?為什麼要有審美能力?這樣才能提升自己並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專業必修課。對於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一個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審美能力的高低對一個人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和發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一個人的素質除了體力、腦力、才能、道德精神外,審美情趣是必不可少的。

    美是能夠給人們帶來愉悅的心情,而審美是人們對一切事物的美醜做出的一個評判過程。人為什麼要審美,因為世界上存在著許多需要我們取捨的方方面面;存在著許許多多我們需要的美的東西。面對周圍繽紛多彩的世界,很多人不知那些是美的東西,哪些不是美的東西。比如,有些人長得漂亮,而認為她並不美,而有些人心地善良長相一般,但是大家公認她很美。站的角度不同,審美觀也不一樣,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的媽媽最美。

    這也正是既使知道某些事物是美的,卻不知道為什麼美,不能對美醜做出正確的評判,更不用說用審美去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了。如果連什麼是審美都不知道,那談何審美能力的提高呢?

    其次

    我們如何培養審美能力?

    第一,以“視”感受進行審美活動的主觀條件和心理能力

    自然界是一個天然的大課堂,自然界所蘊藏的美是無窮的,從植物、花卉、動物、人類以及所有的自然形象中,我們都會發現許多新奇而又極其美麗的形和色的存在。還有我們身邊的人、物、事,只要留意,美的東西不僅讓我們開闊心靈,陶冶美的情操,還增長科學知識,培養探索精神。我們走進大自然,只要勤於觀察,善於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感知、領會大自然中的一切,就會在心靈深處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就會發現大自然美、以及創造大自然美……使我們懂得這一切給社會及人類文明創造了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

    第二,以“聽”感受進行審美活動的主觀條件和心理能力

    達爾克羅茲說:“審美是藝術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們可以在其中體驗人類創造音樂的共同情感。”

    一個良好的家庭,離不開音樂環境。因為音樂能夠陶冶人的情操。聆聽悠揚的音樂,能夠感受藝術的美好,能夠舒緩緊張的情緒,能夠減輕一個人的心裡壓力和一個人的一天勞累。

    音樂可以透過心靈對流動音響的審美感受,以一種潛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培養我們的聽覺能力、直覺能力、記憶能力、以及情感的體驗能力,透過培養音樂興趣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情感世界 。

    音樂,是對一個人的道德情操、修養方面起著很大的有益的作用。所以培養審美能力,是離不開音樂的。

    我們從上幼兒園就開始了聽覺審美感受能力的訓練,和老師一起融入美妙的音樂之中,我們的身心變化和對音樂感知狀態,是從音樂中得到正確的評判, 然後臨機應變的。

    然而,在現實教育教學中,從上到下,從老師到家長,缺忽視了音樂審美這一課題。使我們缺少了音樂審美能力,感受不到音樂的美感,這樣,我們如何去談陶冶情操?

    第三,透過學習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進行審美能力活動。

    平常生活中要注意多觀察周圍的世界,在觀察中要善於用眼、用心、用腦去看去審去察,使審美能力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逐步提高起來。透過學習理論和實踐(包括自己的創作和對別人藝術成果的觀摩),來提升藝術鑑賞能力。要博覽群書(包括名著,小說,古典等等),政治、歷史、文化、社科等都應該涉獵,知識面越寬,審美的能力就越強。

    只有透過知識的積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漸漸使其變為直覺與理解的再現,才有可能變為主動的再創作。這樣才會達到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最後,

    現代社會要求一個優秀人才的綜合能力,以及全面素質的提高,而審美能力作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應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

    所以要加強自身美學知識的學習,增加審美知識的積累,明確什麼是美,什麼是審美,為什麼審美,只有把這些基本的審美知識弄清楚了,才能為審美能力提高奠定自己堅實的基礎。

  • 6 # 陳一丁Dingslook

    有所甄選,挑更高效的方法

    最重要的其實還是多看,但很多人病急亂投醫,其實很多東西是不值得你看的,很浪費時間。

    平時我們看東西培養審美,一般就是圖文形式(雜誌、網站、自媒體)、影片形式(紀錄片、短片、電影)和線下形式(藝術展)。

    圖文類

    我們先來說圖文的吧。

    雜誌

    不建議訂閱國內的主流大牌雜誌(就不點名了,大家知道的),因為一翻開你會發現70%都是廣告海報,剩下的30%裡,一半是明星訪談,一半是從海外搬運過來的內容。

    個人會比較推薦《KINFOLK》和《MONOCLE》,審美是相通的,時尚、家居、美食、設計、攝影等等,這兩本雜誌的魅力在於能透過影響你的生活方式的形式去提升整個人的品味。

    網站

    時尚網站裡,可能對你有幫助的也就只有一兩個欄目。國外的一些網站也是如此,比如 Instyle、Popsugar、thezoereport 之類,大家都為了凸顯自己的“高階”,所以用的圖片都會比較新潮,對我們來說,實用性也就不高了。

    我們也可以看他們推薦的“潮流趨勢”,但頻率大概一週看一次翻一翻就行,作為靈感參考就好,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照搬的。

    如果喜歡看,可以去看海外博主的 blog,比如 Charlotte 的 THEFASHIONGUITAR,這一類網站會有博主自己的穿搭示範。

    喜歡日系穿搭風格的可以看 oggi.jp,示範非常多。

    某國內知名時尚網站今年推薦的日系穿搭 VS oggi.jp的日系穿搭。

    自媒體

    自媒體平臺有很多,大家可以根據自己需求來選擇。

    搬運堆砌穿搭圖的號關注價值不大,而且很多情況下他們都用的是幾年前的舊圖了。我一直覺得做自媒體的核心是要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所以我在寫文的時候會提煉總結,幫助大家分析找到適合自己的路線,透過一些示例講解從乾貨角度去提供價值。

    只有把穿搭上的技巧和審美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提高衣品。

    還有更直接的方法就是大量地看一些海外博主的穿搭,我很喜歡 Madelynn Furlong和 Beatrice Gutu 的穿搭風格。因為客觀地說,她們長期浸泡在好的設計環境中,在品味的積澱上都很好。

    穿搭可以從模仿開始,她們的搭配也被國內博主模仿過。

    之前也整理過一期拍照姿勢合集:

    看到好的穿搭靈感一定要截圖存下來,專門做一個手機資料夾,平時可以經常翻出來看看。

    影片類

    紀錄片

    影片類看藝術方面的紀錄片會比較耗時間,而且紀錄片的主要作用並不是提升審美,而是拓展認知。

    比如豆瓣評分很高的《藝術的力量》,讓你瞭解各種藝術家的人生際遇和作品理念,你說要短時間馬上轉化為審美的提升會比較難,比較適合空閒的時候做課外學習。

    短片

    短片的話,可以看看海外版VOGUE做的一些短影片,比如探訪森星的家。整體影片的一些運鏡和轉場,構思和氛圍,更重要的是這類影片你可以感受得到影片裡和你分享的一種生活態度。

    電影

    電影類,時間成本也比較高,怎樣把這個時間利用得更充分呢?相比於糾結電影的細節,更應該把關注點放在整體的感受和氛圍上——要用心去感受這部電影傳達給你的理念。

    很多人寫提高審美的電影,都在說佈景、服飾、配色,這些也很重要,但看電影其實像閱讀一樣,更重要的在於“悟”。

    比如《贖罪》,不僅僅是高貴的美,也是愛情、隱秘、悔恨、寬恕。《天使愛美麗》,不僅僅有獨特的拍攝手法,也有善良、純粹、天真、甜蜜。把作品當成一個整體去看,才真正能體會到其中的精髓。

    線下類

    藝術展

    線下的部分主要是藝術展,比如畫展、攝影展、時裝展。

    看畫展會比較方便,這個時候可以留意畫家的配色。阿爾豐斯·慕夏的作品一定是女生都喜歡的,他的色彩很淡雅細膩,很適合用作穿搭的配色參考。

    平時我們看到好的海報、畫,也可以留意上面用到的色彩和使用的比例,拍照記錄下來,作為穿搭靈感。

    Mary Cassatt 的作品,以及這幅畫運用到的配色。

    ————————————————————

    我是時尚類乾貨博主陳一丁,還想看更多關於美的分析嗎?

  • 7 # 藝術寶庫美術

    審美的能力是花錢買不來的,也不是一個月的速成班能夠學來的。審美品位是靠孩子從小的生活環境,藝術修養薰陶而來。一個從小喜歡藝術、喜歡書法的孩子,和一個從小隻看電視、玩遊戲的孩子,在長大後的氣質上會產生非常大的區別。

    我們面臨的是一個視覺革命的時代,電腦、電視、手機等等都是一種非常喧囂、急躁的東西,這些消遣只會把我們的眼界弄俗了、弄淺了。我認為所有的喧囂終歸會隨風而逝,五千多年留存下來的傳統文化藝術才是值得我們用心去傳承的經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欣賞了史鐵生的《合歡樹》,你有什麼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