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棍哥觀史

    這個問題有點以偏概全、捕風捉影了,在《三國志.荀彧傳》的原文裡寫到了“是時荀攸常為謀主”。這裡把“是時”去掉顯得有些偽命題,但這並不能否定荀攸的個人能力。

    因為這句話記錄在荀彧的傳記裡,是表達了對荀氏宗族的認可,對荀彧舉薦的認可,這裡不僅提到了荀攸,也提到了荀彧的兄長荀衍。我們所評價歷史人物都是縱貫其一生的功過是非,“王佐之才”荀彧、“鬼謀”郭嘉、“毒仕”賈詡都是名副其實,並非“是時荀攸常為謀主”這一句話就能否定這幾位的功績,而荀攸也有自己非凡的一面。

    “忠正密謀,撫寧內外,文若是也。公達其次也。”——建安十二年,曹操。

    荀攸作為曹操的謀士,在軍事謀劃方面的能力是可圈可點的,其平生功績也被曹操評價為僅次於荀彧。

    荀攸在董卓亂政時期密謀刺殺過董卓,但事情敗露被收監,同謀何顒因害怕而自殺,但荀攸在獄中該吃就吃,該喝就喝,毫無畏懼,由於其命好,不久董卓就被呂布所殺,他也得以釋放,後棄官歸家。隨後以蜀地易守難攻,又民充田肥,欲求官為蜀郡太守,但因蜀道艱險,不能前往,遂入荊州。

    “公達,非常人也,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曹操,《三國志.荀攸傳》

    也是這個時候曹操迎獻帝至許昌,荀彧向曹操舉薦荀攸是位大才,曹操便書信與荀攸,徵為汝南太守。曹操對於荀攸的評價也很高,並認作軍師,建安三年的時候,曹操徵張繡,荀攸看出張繡與劉表的微妙關係,建議曹操用兵益緩不益急,果然如荀攸所料,急攻則劉表相救,緩攻則大破張繡。

    當曹操攻伐呂布之時,荀攸與郭嘉同往,在兩軍連戰數日後,曹操攻城不下,欲撤軍返回,而荀攸建議曹操趁呂布疲憊,陳宮無計之時再堅持急攻數日,城必可下,並建議引河水灌城,曹操遂採納此計,生擒了呂布。

    而演義裡將關公斬顏良誅文丑刻畫的惟妙惟肖,殊不知這幕後的設計師“攸畫策斬顏良,設計誅文醜”,荀攸也正是解白馬之圍的幕後操盤手,為曹操能夠與袁紹相持於官渡打下了基礎。而在官渡之戰的對峙階段,荀攸力薦徐晃做斷糧之事,為曹操贏得了繼續相持的時間。後許攸投奔曹操告以烏巢之事,曹操與眾將尚且猶豫,唯有荀攸與賈詡建議曹操把握時機果斷出擊,曹操便命荀攸與曹洪留守大營,自己親自前往烏巢大破敵軍並斬殺淳于瓊。袁紹不聽張頜之計,攻曹營不下,又受郭圖讒言,欲治罪張頜,張頜奔投曹營,曹洪不信,而荀攸審時度勢,果斷接納了張頜投降。在整個官渡之戰中,荀攸做出了巨大貢獻。

    後來曹操在南下攻伐劉表還是北上攻伐袁尚的問題上猶豫不定時,荀攸提出了先平定河北,再南下的戰略規劃,為曹操的大業奠定了基礎。曹操平定了冀州之後,上表為荀攸請封:“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

    魏書曰:太祖自柳城還,過攸舍,稱述攸前後謀謨勞勳,曰:“今天下事略已定矣,孤願與賢士大夫共饗其勞。昔高祖使張子房自擇邑三萬戶,今孤亦欲君自擇所封焉。”

    曹操將荀攸比做張良,可見他在魏國的地位,而究其一生功績,也名副其實,論行軍打仗,曹操最倚仗的謀士便是郭嘉和荀攸。鍾繇力圖為荀攸撰寫“奇策十二”,但尚未成書,荀攸便死在征伐東吳的路上,也使得這本“奇策”未完稿,也就未傳於世,否則,我們還會多一些參考文獻去探索這位奇才的事蹟。

  • 2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荀攸可以說是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代表了。

    荀攸作為曹操的謀主是名符其實的,他在曹操徵宛城之戰中將張繡和劉表的關係分析透徹,輔佐曹操得勝。曹操討伐呂布,呂布固守下邳,曹操打算退兵,是荀攸分析利害,勸曹操堅持攻打,並獻計水淹下邳,最終生擒呂布。

    官渡之戰的時候,荀攸獻計聲東擊西,不僅解了白馬之圍,還殺了袁紹顏良文丑兩員大將,獻計派徐晃阻截袁紹糧道,和賈詡一起勸曹操接納許攸,獻計偷襲烏巢,在官渡之戰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後來又幫助曹操平定北方,獲封陵樹亭侯。後來在跟曹操南下伐吳的路上去世。

    曹操每次出征都要帶著荀攸,荀攸總是能在關鍵時刻提出奇謀,曹操評價:“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

    荀攸跟著曹操南征北戰,為曹操統一北方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無愧於謀主的名頭。

    可惜荀攸為人過於低調,史料記載並不多。其獻計策往往只有曹操和他本人知道,鍾繇原本是打算整理荀攸的計策的,可惜沒整理完鍾繇也死了。而且曹操內部的謀臣不只荀攸一個,比他強的或者和他一個水平的人很多,像郭嘉、賈詡、程煜、荀彧等人都是頂尖謀士,所以荀攸在曹魏集團中並不顯眼。

  • 3 # 正宗饒平獅頭鵝

    荀攸是荀彧侄子,但是歲數比荀彧大三歲。此人軍事謀略奇高,當屬曹操第一軍事謀士,細節方面做的很好,職位證明一切。

  • 4 # 潘不安講究史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針對題主王佐荀彧、鬼才郭嘉、算無遺策賈詡簡單的解釋一下,此三人為何有如此的稱呼。王佐之才荀彧

    王佐一詞是指能夠輔佐君主成就王圖霸業之人,如伊尹、姜子牙、管仲、蕭何等人都可以稱為王佐。

    他們不一定要表現出多麼耀眼的智謀,如同為漢初三傑的蕭何,光芒完全被張良和韓信掩蓋。但在劉邦評定功臣時,蕭何卻排為第一,這是因為只有蕭何可以在後方將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條,讓在外作戰的劉邦無後顧之憂。

    舉個例子,蕭何就像大廈的地基,平時沒有任何人會關注,一旦失去卻可能導致大廈傾覆。韓信可以為劉邦帶來勝利,張良可以為劉邦扭轉逆勢,但只有蕭何可以每次在劉邦絕境之時,送上源源不斷的兵力和糧草,供其翻盤。

    講了這麼多蕭何,實際也就是為了說明,荀彧和蕭何的作用是一樣的。再舉一個例子,曹操攻陶謙時,荀彧留守。當時張邈、陳宮迎呂布反叛,卻派劉翊對荀彧說:“呂將軍來幫忙一起打陶謙,要多準備糧草。”當時其他人都很疑惑,但荀彧敏銳察覺出張邈、陳宮要反。

    荀彧馬上召回夏侯惇,並陳兵備戰,後來張邈等果然作亂,當夜夏侯惇殺死響應者數十人,才保持城內安定。後荀彧又和程昱一起設計,為曹操保住了三座城池,才使曹操有立足之地。

    可以說每次決定曹操命運的關鍵時刻,荀彧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在《三國志·荀彧傳》中寫道:

    太祖雖征伐在外,軍國事皆與彧籌焉。鬼才郭嘉

    在《三國志·郭嘉傳》中寫道:

    先是時,潁川戲志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 彧薦嘉。

    郭嘉最早是作為戲志才的替代者被推薦,而其主要作用,在這裡也寫的非常的清楚“籌畫士也”,換成現在的理解也就是作戰參謀,就像諸葛亮經常要和馬謖商議是一樣的。

    這類人即要有大局觀,對形勢有很好的理解,同時也有獨特的視角,可以看到平時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曹操在歷史上就是以智謀著稱,那這類籌畫士的作用在哪?其實郭嘉就是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

    所以從郭嘉的事蹟中可以看到,不管是十勝十敗、急攻呂布、預言孫策之死,還是奇襲烏丸等事上,郭嘉實際都沒有提出詳細的策略,但卻都能從特殊的角度,抓住要害,使事件名朗。

    所以郭嘉就像是房子的窗戶,透過他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外界的環境。

    算無遺策的毒士賈詡

    賈詡是漢末三國非常奇特的一個人,你說他能力就比荀彧、諸葛亮強嗎?一定沒有。但他就是聰明,狡猾,擅長自保,和漢初的陳平非常相似。這從他年輕時假冒段熲外孫,從強盜手中保命就能看出。

    但他又比普通聰明人更懂人心,他不會像呂布一樣透過坑老闆,造福自己,最後弄得人人喊打。他每次為自己找出路之前,一定會也把自己的老闆安排的明明白白,所以從李傕郭汜、張繡、最後到曹操,賈詡多次跳槽,但是老闆都非常信任他。

    而賈詡在曹操陣營中,幾乎沒有主動提出什麼計策,但每次都能為曹操指出一條明路,也就是善於自保的人,無論是對機遇,還是危險都有敏銳的嗅覺。

    赤壁之戰時,賈詡提醒曹操應該安撫荊襄百姓,不應該征伐東吳,曹操沒聽,結果導致大敗。後來曹操問賈詡繼承人的問題,他又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曹丕繼位後,問他應該先滅蜀還是先滅吳,賈詡說應該先治理好國家,曹丕沒聽,結果徵吳無功而返。

    所以賈詡就像是房間的門,告訴你應該從哪條路出去。

    謀主荀攸

    《三國志·荀攸傳》記載:

     是時荀攸常為謀主。彧兄衍以監軍校尉守鄴,都督河北事。

    是時,這段時間指的是袁紹死後,曹操平河北的這段時間。以荀攸為謀主,荀彧兄荀衍為監軍校尉守鄴城,總督河北事宜。

    現代的大家往往聽到謀主一詞就會興奮,總要爭出個高低,誰誰才有資格當謀主,其實沒有必要。如果換個名稱,那就簡單了,謀主就像個市場部經理,營銷總監一類的職位。難道一個公司就只有市場經理?銷售、會計、產品等等都不重要了?

    《三國志·荀攸傳》中有這樣一段評價:

    攸深密有智防,自從太祖征伐,常謀謨帷幄,時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

    也就是說荀攸的思維非常的縝密深沉,邏輯性很強,所以曹操大多數詳細的計謀都是由荀攸制定負責的,因而擔任了謀主這個職位。

    從歷史記載中來看,荀攸覺得是名副其實的:

    1、荀攸建議曹操不要攻打張繡,避免他和劉表結合。應該“緩攻”,使他們之間產生矛盾後再圖之。

    2.、曹操未聽意見,果然因為劉表的救援失敗。荀攸為曹操“奇兵復戰,大破之”。

    3、和郭嘉一起勸曹操應該急攻呂布。

    4、荀攸用聲東擊西之策,使袁紹分兵延津,再用輕騎突擊,顏良被關羽斬殺,遂解白馬之圍。

    5、曹操率六百騎兵帶輜重從白馬回撤時,遇到文丑和劉備所率領的五六千騎兵追擊。荀攸用誘敵詐敗之計,丟棄輜重使袁紹軍哄搶。之後回頭突擊,斬殺文丑。

    6、官渡之戰相持階段,荀攸建議曹操派徐晃襲擊袁紹運糧車隊,使得袁軍物資短缺。

    7、勸說曹操相信許攸的計劃,並在留守時,勸說曹洪接納張郃的投降。

    8、曹操準備攻劉表時,袁譚派辛毗請降求救,眾將認為應該先徵劉表。但荀攸認為劉表強大卻沒有志向。應該趁袁譚、袁尚內鬥之際吞併他們。曹操採納果然先後消滅袁尚、袁譚,吞併冀州。

    公元214年,荀攸在跟隨曹操征伐孫權的路上去世。《三國志》記載,荀攸一生為曹操獻奇計一十二條,但都不被人所知。當時只有鍾繇知曉內情,想要把他們都寫下來,結果還沒完成就去世了,因而全部失傳。

    不過裴松之在《三國志》中還專門吐槽道:

    攸亡後十六年,鍾繇乃卒,撰攸奇策,亦有何難?而年造八十,猶雲未就,遂使攸從徵機策之謀不傳於世,惜哉!總結:如果說荀彧是地基、郭嘉是窗戶、賈詡是門、荀攸我認為就是磚。曹操則是一個蓋房人,只有合理的運用每一個人才能蓋出廣廈千萬間。因為他們每一個人都起到了自己特殊的作用,沒有必要分出誰優誰劣,當事人曹操的安排和評價,自然有他的道理。畢竟誰用誰知道。

  • 5 # 南方鵬

    謀主指出謀劃策的主要人物,漢末三國各路軍閥都有自己的謀主,雖然叫主,卻不見得是指一個人。《三國志》中,謀主這個詞的出現就有九處,如袁紹的謀主有“以審配、逢紀統軍事,田豐、荀諶、許攸為謀主”,孫吳有張昭、張紘、秦松、陳端,曹操的謀主更多,有戲志才、荀攸、司馬懿等人,應是分不同時期不同形勢下的。《荀彧荀攸賈詡傳》載“是時荀攸常為謀主”,“是時”指在曹操取兗州到袁曹交兵,平定河北這個階段,為主要出謀人,荀攸是荀彧的侄子,本事很了不起,曹操得到他交談後大悅,說有公達在,我得天下不難了。

    荀攸後來跟隨曹操東征孫權時在路上病死,曹操每說起他就流淚。稱讚他“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值得稱道一點,荀攸謹守謀士本份,無關的事看破不說破,謹小慎微,潔身自愛,與曹操的謀劃,就連至親也無法獲知一二,曹操說他可以為眾臣的表率。

  • 6 # 勤勞的貝貝兔

    個人覺得在謀士如雲的曹魏集團,一等一的謀士有郭嘉、荀彧、賈詡、程昱等人,當然,荀攸也算,這些人都有王佐之才,在曹操南征北戰的過程中都立下了奇謀,為曹操統一北方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要單獨提出一個人來作為“謀主”,談論一個人的作用有多大,個人覺得沒有多大意義,很難說誰的貢獻對曹操來說是最大的,因為這是一個團隊,領導者是曹操。

  • 7 # 九尾讀正史

    名副其實。

    何為“謀主”?用現在話說就是“謀士之長”,相當於參謀長的角色。曹魏擁有謀主稱號的只有荀攸,季漢的謀主稱號則歸屬於法正。《三國志》:“先主以諸葛亮為肱股,法正為謀主。”

    荀攸不單單是曹操的“謀主”,還是曹操的“軍師”,這個職位是荀攸獨有的(後期華歆也做過軍師),其他人都不是。所以曹操說:“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

    軍師荀攸,從一開始就輔佐我,只要打仗他就跟著,前前後後打勝仗,都是靠著荀攸的謀略。

    對於曹操來說,在戰略層面,對曹操幫助最大的毫無疑問是荀彧,但在戰術層面,對曹操幫助最大的就是荀攸了。

    《三國志》曹操:“忠正密謀,撫寧內外,文若是也,公達其次也。”

    意思是:用謀略幫助我平定內外,首先是荀彧,接著就是荀攸了。

    所以荀攸是曹操的頂尖謀士,其在曹魏陣營的作用和能力僅次於叔叔荀彧。

    《三國志》將荀彧,荀攸和賈詡同傳,列於魏書第十,並對荀攸,賈詡做出評價:“算無遺策”,這是曹魏陣營唯一得到這個評價的。

    至於郭嘉,程昱等輩,顯然比他要低一個檔次。最明顯的證據就是,曹操平定北方的關鍵戰役,荀攸和荀彧是功勞最大的兩個人。反觀郭嘉,全程隱身,屁都沒放一個。

    官渡之戰功績對比:

    荀攸戰績:

    1,斬顏良,誅文丑。

    2,許攸來降,其他人都表示懷疑(包括郭嘉),只有荀攸和賈詡勸曹操接納。

    3,偷襲烏巢,所有人都反對,只有荀攸力勸曹操執行。

    4,張郃來降,所有人都反對接納,只有荀攸力排眾議,接納張郃,導致袁紹“紹軍大潰”。

    郭嘉戰績:無

    現在郭嘉吹太多,百分之九十九都沒有認真讀過史料,人云亦云罷了。

  • 8 # 從前1那些事兒

    自然是名副其實,曹操自己也承認討張繡、呂布,官渡之戰、定河北,這些勝利多數是憑著荀攸的謀劃。

    而他叔叔荀彧,荀攸主外,荀彧主內,他的確是管後勤的人才,說要內政幾乎 無人能及,就像劉邦的蕭何一樣。

    既然連曹操這個當事人都認為他僅次於負責內政的荀彧,那他必然是名副其實的。

  • 9 # 曉評三國

    《三國志》中有六個被稱為“謀主”的,袁紹帳下的田豐、荀諶、許攸,曹操帳下的荀攸,劉備帳下的龐統、法正。另外一些挨邊的就不說了。謀主和一般的謀士有什麼區別?我認為首先要搞清楚這一點,就可以知道荀攸為什麼會成為曹營唯一的謀主,而荀彧、郭嘉、賈詡都不算。所謂謀主,其實就是戰術上尤其是臨陣決機上負主責的人,也就是說這些人往往直接跟在主帥身邊決策戰術。從荀攸的綜合表現看,他把“謀主”的定位發揮的淋漓盡致,換而言之,看到荀攸,我們才知道真正的謀主是什麼樣子的。他在官渡之戰中隨戰的表現,在細節上幾乎都有貢獻,包括棄輜重誘敵,與袁紹軍隊對戰見招拆招。雖然他戰略上不及荀彧,時局判斷上冒險精神上不如郭嘉,陰毒上不如賈詡,但是荀攸在臨陣決機方面,這幾個人還真不如他。

  • 10 # 阿岔

    從客觀效果上看,荀彧在曹操陣營中所起的作用應該不僅僅是“巨大”,甚至應該說是不可替代的。他個人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制定和協助制定統一北方的戰略,也就是路線圖上。這個作用是戰略層面的,而曹操也事實上幾乎就是按照這個路線圖完成了統一北方的大業。另外他長期在曹操陣營中擔任的職務相當於現代的參謀長,是居中協調各方的角色。這除了深地曹操信任之外,最主要的還是他的能力。當然,他還給曹操推薦了不少傑出的人才。從這個角度說他是曹魏的謀主還真是那麼回事兒。但——

    二、這一切可並非是他的主觀願望。如果荀彧知道他所做的這一切最終成就了曹魏政權,那他可能會氣的從墳墓中爬出來為自己辯護。因為這不是他的初衷。荀彧在曹操陣營幹,在他自己這不是為曹操的,自然更不是為之後的魏國政權的。他是大漢朝的陳子,他是為以漢獻帝為統帥的漢朝統一大業去做的。在他心裡,曹操僅僅只是漢朝的臣子,跟他一樣,為漢朝統一去做的。所以,如果從主觀上看,說荀彧是曹魏的謀主,那肯定是給荀彧臉上抹黑——他至死都是漢朝的忠臣,怎麼會成了曹魏的謀主了呢?主觀上看,這說法自然是“名不副實”。不然,曹操為什麼最後還要——

    弄死他呢?跟人家不是一條心,在曹操是利用其才,在荀彧是有眼無珠上了賊船,糊里糊塗,為人作嫁衣,待到醒悟悔之晚矣。

  • 11 # 禁街虎1

    謀主?這個稱號似乎有點過了。荀彧、程昱、賈詡等人的智謀不比荀攸差。就連平時不怎麼露面的劉曄,智謀也不白給,若說謀主,這些人都有能力擔當。

    荀攸的能力的確不一般,但是想在這些人中出類拔萃,似乎有一定難度。倒是他的叔叔荀彧荀文若更接近謀主。

    我這不是信口開河,曹操對荀彧應該是最信任的,郭嘉死後,事無鉅細都想徵求荀彧的意見。而荀彧也真對得起曹操,總是能提出合理化建議。

    荀彧最大的特點就是看破卻不輕易說破。這個可不是荀攸能達到的高度。比如三國演義白馬坡關羽斬殺顏良,文丑前來報仇。曹操命令輜重糧草在前,大軍在後,又命令兵士把戰馬撒開,任由文丑兵將爭奪。呂虔說這樣做糧草容易被奪,荀攸卻點破這是餌敵之計,被曹操以目光制止。諸位,你們相信聰明的荀彧想不到曹操的用意嗎?

    所以說,荀彧才是有心胸的謀士,他懂得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雖然後來被曹操逼得自盡,但是不能不說,荀彧的一生並沒糊塗過。

    此人如果是曹操的謀主倒是有些讓人信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旅行時很容易就吵架,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