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渭城朝雨憶傾城

    秦滅六國工程中,在楚國遇到大麻煩,嬴政不聽老將王剪的建議,改派李信用20萬大軍進攻楚國,被楚將項燕打的死傷慘重,要不是蒙恬軍力保,李信幾乎要成為楚軍的俘虜。

  • 2 # 我是一個存在483

    秦始皇自九年行冠禮,到誅嫪毐,徙文信侯,十二年開始正式掌握秦國大權,開始進行統一六國的一系列的征戰。

    十三年,桓齮伐趙,趙以李牧為大將軍,敗秦師。十四年桓齮再伐趙,取宜安、平陽、武城,十五年再伐趙,遇李牧而返,十八年,王翦、楊端和共伐趙,李牧、司馬尚拒之,待趙廢司馬、捕殺李牧,王十九年,王翦乃克邯鄲,虜趙王遷。

    十七年,內史騰滅韓,二十一年王翦拔燕,殺太子丹,二十二年王賁滅魏,二十三年王翦、蒙武滅楚,二十六年王賁攻齊滅之。

    只有伐趙歷時七年,如趙王不自廢大將李牧,再加上六國支援,秦王一統六國可能會增加變數。

  • 3 # 歷史兵說

    秦始皇第一次滅楚之戰,不僅遇到了麻煩;而且差一點兒全軍覆滅,以李信與蒙恬所率領的軍隊被項燕打得大敗,二十萬人險些在楚國都打了水漂。到了戰國中後期,楚國就已經被秦國擠壓在桐柏山至大別山以東的地區,風光早已不再。儘管如此,在戰國七雄之中,楚國畢竟也是僅次於秦國的第二大的軍事強國;所以,成語“朝秦暮楚”也就誕生了!意思是說:在夾縫中生存的那些小國,它們常常是白天倒向秦國,到了晚上就倒向了楚國。秦國第一次出兵伐楚之所以失敗,主要是由於楚軍採取了“運動戰”這一本土作戰模式,一旦抓住戰機,便集中兵力重拳出擊,以集中對付分散!而這時的秦國軍隊卻很尷尬!一是無法預測與楚軍的決戰地點;二是因為李信與蒙恬分兵各率一部,故不能相互策應,在楚軍重拳的打擊之下,個個滿臉桃花開,無法進行有效抵抗,最終導致了失敗。不過,秦楚之間互滅的遊戲很有意思!民間一直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傳言。結果,這一傳言還真應驗了!歷史上,最後滅掉秦國的兩個人,劉邦和項羽可都是楚人。

  • 4 # 希望星晨58298869

    賈誼《過秦論》中:"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

    用鏗鏘有力的語言陳述秦王政的功績,看似秦滅六國順風順水、一氣呵成,似乎輕而易舉;其實,每攻一國,都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都要運籌帷幄、精心籌備,都有流血犧牲;而且在攻打楚國的過程中就遇到過有效抵抗,付出過沉重的代價。

    秦王政早知道李信是能征慣戰的猛將,有一天,他問李信說:“我將攻取楚國,你估算需呼叫多少人馬?”李信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最多不過20萬人。”贏政轉而徵詢老將王翦的意見,王翦回答說:“非得60萬人不可。”贏政嘆息說:“你多麼膽怯呀!,李信的話是對的。”。

    於是決定派李信和蒙恬率軍20萬攻打楚國,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李信率軍攻打平輿(今河南平輿北),蒙恬率軍攻打寢丘(今安徽臨泉),可謂旗開得勝,勢如破竹,大敗楚軍。志得意滿的李信決定一鼓作氣,乘勝攻克鄢郢,便馬不停蹄地率領部隊向西進軍,計劃與蒙恬會師城父(今河南平頂山市北)。

    當時楚國名將項燕不動聲色,他率領的楚軍在沉默地積蓄力量,知悉驕傲輕敵的李信的進軍意圖後,便緊急尾隨、跟蹤追擊李信的主力軍隊,連續三天三夜不曾停歇,結果出其不意地大敗麻痺大意的李信部隊,接連攻取兩座軍營,殺死七名都尉,目空一切的李信率領殘軍敗將落荒而逃。秦王政得知秦軍兵敗,勃然大怒,他親自前往頻陽向王翦(此前,因遭秦王恥笑膽怯,王剪稱病)道歉,說後悔沒采用王翦的計策,邀請王翦復出。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老將王翦率大軍取道陳丘以南抵達平輿後,堅守營壘、養兵蓄銳;楚軍見無法與秦軍交鋒,就揮師向東而去。足智多謀的王翦立即率軍尾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大敗楚軍,斬殺楚國將軍項燕,乘勝奪取並平定了楚國的很多城鎮。 第二年,王翦、蒙武俘虜楚王,終至楚國滅亡。

  • 5 # 大東北的小豆包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戰打了十年,當然遭遇了六國的抵抗。

    秦始皇統一天下戰爭的順序是南韓、趙國、燕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的形勢圖

    南韓

    南韓在戰國末期的時候疆域已經極度的萎縮,嬴政老爸嬴異人在位期間,秦國丞相呂不韋派出大將滅亡了東周,並設立三川郡,而南韓最後的領土幾乎就在三川郡和秦國本土中間。秦國開始統一之戰後,南韓很快就被攻破。

    趙國

    趙國是戰國後期三晉之中最能打的國家,尤其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之後,但是經歷了秦昭襄王時代的長平之戰後,趙軍被坑殺40萬,趙國元起大聲,儘管後來打贏了邯鄲之戰,但也只是迴光返照,秦國討伐趙國時,趙國還有名將李牧,但是在李牧被秦人用離間計幹掉之後,趙國就再也沒有抵抗之力,很快滅亡,不過趙國王族公子逃到代地稱代王,繼續維持趙國的香火。

    長平之戰後趙國損失慘重

    燕國

    趙國滅亡後,作為趙國鄰國的燕國對近在咫尺的秦軍產生了極大的恐懼。於是太子丹派出荊軻刺秦,不過遭遇失敗,很快秦軍開始對燕國進行了報復性進攻,很快王翦重創燕太子丹並攻破燕都薊城,而後燕王喜和太子丹遠逃遼東。秦將李信進行追擊,最周燕王喜獻上自己的日子太子丹的人頭,得以讓自己在遼東繼續苟活數年。

    後來王翦攻滅楚國後,秦軍再次攻擊燕國,俘獲燕王喜,同時還攻破了代國。

    魏國

    魏國是戰國時代最先強大起來的國家,曾經吊打秦國,但是在馬陵之戰和桂陵之戰後開始衰落,到了戰國後期除了信陵君組織了一次聯合攻秦的合縱進攻外,已經完全成為了打醬油的角色,魏國後期將都城遷到大梁,也就是現在的開封。在秦軍的大舉進攻中,魏華人曾經死守大梁城,然秦華人的進攻遲遲沒有進展,最後秦將王賁引來掘開黃河,水淹大梁,最終攻滅魏國。

    楚國

    秦國第一次進攻燕國進展順利,此前秦國已經先後攻滅韓、趙等國,秦王嬴政不免有些輕視楚國,此前在秦昭襄王時代秦軍曾大舉進攻楚國,並攻破郢都,火燒楚國王陵。而這次秦王嬴政派出李信率軍20萬進攻楚國,楚國退往淮南。但是很快秦國大臣楚人昌平君反叛在楚國反叛,於是在前後夾擊之下,李信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李信失敗後,嬴政再次啟用王翦出山,率領60萬精銳秦軍舉國伐楚,王翦的對手是楚將項燕,最終在兩位老將的對決中,項燕被打敗,楚王負芻被俘,項燕再立昌平君為楚王,再次被王翦打敗,此後國祚800多年的楚國滅亡。

    齊國

    楚國滅亡後,秦軍再次進攻燕國和代國,並很快席捲遼東,平定燕國擒獲燕王喜,而此時一直和秦國保持“友好關係”的齊王田建和丞相後勝也意識到了危險的降臨,面對著10年來秦軍的東征西討,齊華人第一次開始關閉邊關通道,可是習慣了做觀眾的齊華人已經忘記了如何親自去戰鬥。

    秦國的滅燕大軍從遼東返回時,路過齊國,順手就齊國給滅亡了。

  • 6 # 天天故史匯

    秦滅六國戰爭是秦始皇成年即位後,消滅了呂不韋和嫪毐集團後開展的,基本上的步驟是拉攏燕國、齊國,穩住魏國、楚國,最先消滅南韓、趙國。這六國在滅國戰爭的表現不一而足,很少做出什麼有效的抵抗,除了趙國、楚國。

    秦滅韓趙

    秦國的第一步先是滅掉了南韓和趙國。南韓在秦國開展滅國戰爭時,已經沒什麼土地和城邑了,只剩下都城陽翟和一些小城,韓王為了自保主動申請做秦國的藩臣,但秦始皇在接受後還是選擇滅了南韓,南韓因為力量弱小,沒有翻起什麼浪花。

    趙國曾經力量強大,但在秦始皇時期,國力已經衰弱,所幸趙國還有最後的良將李牧,靠著這個良將,秦國兩次滅趙行動都被李牧扛下,甚至一次秦國主將桓紇所帶領的二十萬秦軍全被李牧消滅,桓紇隻身而逃。但無奈趙王太過昏聵,聽信了奸臣宦官郭開的讒言,李牧被撤下殺掉,趙軍也很快失敗,秦軍順利包圍邯鄲城,而後郭開又勸降趙王遷投降,趙國就這樣滅亡了,趙王遷後來才看清楚郭開的真面目,只是為時已晚。

    趙國滅亡後,趙公子嘉逃到代地立為代王,但也在後來的滅燕之戰中被覆滅。

    秦滅魏楚

    滅完趙國,秦軍準備南下滅亡楚國,路上順帶著以大水攻破魏國國都大梁,魏國覆滅。

    等到滅楚時,因為楚國還有些國力,秦始皇對主帥人選有些猶豫,聽過王翦和李信的觀點後,秦始皇選擇李信帶兵出征,但李信最終被項燕擊敗。秦始皇立馬找來王翦,誠心認錯,給了王翦索要的六十萬大軍,王翦老成持重,硬是等了一年,耗盡了楚軍的軍心鬥志,最終趁著楚國大軍疲乏,鬥志衰弱,一戰而定,殺了項燕,楚國也很快滅亡,王翦也順帶南下滅亡百越之地的小政權。

    秦滅燕齊

    秦國滅亡燕國主力是在消滅趙國時,當時秦軍已到達燕趙邊境,燕國害怕秦軍,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始皇,荊軻失敗後秦國立馬增兵,此時燕國和代地的趙嘉聯合抵抗秦軍,王翦以聲東擊西之計打敗燕代聯軍主力,一路追擊燕王,燕王為了保命殺了自己的太子丹來求和,四年後秦將王賁帶兵剿滅了燕國殘餘力量。齊國是最後一個被秦國消滅的國家,當秦軍消滅了燕國殘餘力量後,王賁立馬南下,齊國無力抵抗,齊國相國後勝也是個奸臣,和趙國的郭開一樣勸降齊王,齊國也投降了,齊王最終餓死

    秦軍的兩次重大失敗

    可見秦國在消滅六國的過程中,真正給秦軍造成實質阻礙的只有趙、楚兩國。趙軍在李牧的帶領下,兩次擊敗秦軍的入侵,甚至消滅了桓紇帶領的二十萬秦軍。幾年後,李信帶領秦軍進攻楚國,楚軍在項燕的帶領下再次給秦軍以重創。可惜趙國、楚國雖然分別擊敗過秦軍,阻礙了秦軍的步伐,但無奈此時的趙、楚兩國距離秦國差距太大,縱有李牧、項燕這樣的良將也無力迴天。

  • 7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秦滅六國遭遇到了趙國和楚國的有效抵抗。

    秦滅六國看似只是秦始皇發動的十年戰爭,但其實這是一個溫水煮青蛙的漫長過程,從商鞅變法後的一百多年間,秦國從變法圖強到爭霸中原再到一統六國,經歷了七位君主,時間跨度很長,這中間,秦國先後將魏國、楚國、齊國和趙國推下霸主之位,最終將他們一一消滅。

    秦國削弱各大強國,這是秦王政繼位前的事了,在他的曾祖秦昭襄王在位末期,秦國已經把趙國打廢,六國無一能夠獨抗秦國,饒是如此,秦王政發動統一之戰時,仍然遭遇到了不小的抵抗,最為激烈的,自然是趙國和楚國的抵抗。

    趙國是秦國原定計劃的第一個目標,前233年秦將桓齮率大軍攻趙,直逼邯鄲,但卻被李牧指揮的趙軍擊敗,十餘萬秦軍被全殲。

    迫不得已,秦國選擇先收拾孱弱的南韓,前230年,秦內史騰率軍滅韓,平靜地沒有一絲波瀾,因為南韓實在太弱了,完全抵擋不住秦軍的鋒芒,這一年,也被視為秦統一之戰的開端。

    南韓被滅後,秦軍再次攻趙,主將是秦國最強將領王翦,而趙國自然派出了李牧,戰國四大名將之二對戰,卻是不分勝負,趙軍的抵抗,可以說很有效了。

    不過李牧不受趙王信任,王翦一招離間計使出,趙王自毀長城,秦軍迅速突破趙軍防線,攻陷邯鄲,俘虜了趙王遷,趙國亡。

    魏國的抵抗完全集中在都城大梁,因為大梁城牆堅固,秦軍強攻的話,必將付出慘痛代價,但秦軍王賁引黃河之水灌淹大梁,大梁城破,魏國亡。

    楚國的抵抗是最有效的,因為在秦軍第一次攻楚的時候,秦軍先勝後敗,秦王政不得已,又請出了老將王翦,王翦跟項燕打了一年消耗戰,靠國力耗死了楚國,一舉滅之。

    燕國和齊國也沒什麼有效抵抗,趙國被滅時,秦國的領土跟燕國接壤了,這讓燕國太子丹很慌,派荊軻刺秦。結果我們都清楚,失敗了,秦國攻燕,燕王逃往遼東,並送上了兒子太子丹的人頭,秦軍這才罷手,轉而去處理魏國和楚國。

    等到楚國滅亡,燕國末日已至,秦軍毫不費力地佔領了遼東,繼而秦軍南下,齊國不戰而降,六國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亨德爾與巴赫被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