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ruixuezhaofeng
-
2 # Siegfried
都說“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其實哪個世紀又不是這樣?德國在20世紀挑起了兩次世界大戰,而且在一戰結束後只過了20年它就又有實力挑起一場規模更大的世界大戰。1945年二戰結束,德國分裂成了東德和西德。可到了1958年,西德就超過英國成為西歐第一大,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直到1970年被日本超越。德國統一之後其經濟實力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德國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靠的就是高素質的國民,而高素質的國民要靠教育來鑄就。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義務教育的國家。1619年,德意志魏瑪公國率先頒佈了《魏瑪學校章程》,它要求兒童須學習閱讀和寫作,因它帶有強制性而被視為義務教育的開端。1642年,德意志哥達公國的埃納斯特公爵釋出了《學校指南》,其中規定:年滿5週歲的兒童都要上學,而且所有兒童直至學完所應學的全部知識,並經當局審查合格後方可離校。
到了18世紀,德意志各邦國都開始仿效埃納斯特公爵的義務教育模式,其中最有成效的當屬普魯士的腓特烈·威廉一世國王。他於1717年強迫全國實施小學義務教育,併為鄉村學校提供經費和土地。他在位期間雖推行過許多軍國主義的政策,但也一手建立了1800多所學校。他使得義務教育成為了一項國策,再不是地方、個人或宗教機構的事務。
1763年,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釋出了《普通學校規章》,其中規定了入學兒童的年齡(5歲),統一了教科書,規定了教學時間、內容、學費等。1794年,腓特烈大帝在《普魯士民法典》中規定:普通學校和大學都是國家機構,所有公立學校都要受到國家的監督。
在1806年的耶拿戰役中,普魯士被拿破崙擊敗,割地賠款。當時的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卻這樣指出了國家的出路:“這個國家必須以精神的力量來彌補它肢體的殘缺(當時的德國四分五裂)。正是由於窮困,所以要辦教育。我從未聽說一個國家辦教育辦窮了,辦亡國了。”在19世紀的普魯士,如果出現曠課的情況,學校將按曠課的節數來對家長處以罰款。無論你是平民還是貴族,都要受教育,因為這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1816年,普魯士就有小學20345所,配備教師2176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為60%。1848年,各類小學達到24044所,教師增至27770人,入學率達82%。到德國統一前夕(1870年左右),普魯士的適齡兒童入學率已高達97.5%,可以說已基本完成了小學的義務教育。當普法戰爭取得勝利、德國也完成統一之後,當時的德國總參謀長毛奇元帥就曾說過:“普法戰爭的勝利早就在小學課堂的講臺上決定了。”到了19世紀末,德國的兒童文盲率僅有0.05%,同期的英國為1%,法國為4%。當時德國的新兵文盲率從1875年的2.37%將至1895年的0.15%,再到1910年的0.02%。而我們中國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國民識字率只有20%。
經過數百年好幾代統治者的努力,德意志民族終於在20世紀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有了這樣高素質的國民隊伍,即使經歷再大的災難也會迎來複興的那一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長期堅持不懈地投入,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為活在當下的我們也應該從中吸取經驗,為祖國的復興作出貢獻。
-
3 # 手機使用者51848660865
德華人做事精益求精。我覺得跟德國的信念是有直接的關係的。從默克爾到希特勒。做的事情都得到本華人絕對的擁護。在一個根本國教育有直接關係。德華人初中畢業。學習好了上大學。值得國家培養。學習不好的。直接上技校。學一技之長。我們國家就不一樣了。學好學壞,都上大學。三流大學都是混日子去了。
-
4 # 李帥國
羅託瘦了比馬大,底氣十足。武器先進,武器先進的國家,在就是有膽識,有智慧,文武雙全的君王也必定是世界強國。
-
5 # 六維思考zhenshen
這個問題看法分歧可以很大但也一定有許多一致的地方。本文不同於其他文章的地方是專講‘’人‘’。一,國家是由民族構成。整體民族的教育水平又決定著國民素質,歷史文化的傳承又涉及語言文字,語言文字則又承載文化和民族精神精髓的傳承。德文的表述比英語準確嚴謹多了。二,國家的強盛復興涉及一系列基礎因素和物質條件,但二戰後的德國幾乎什麼都炸爛了,看不到一座高樓和完整的工廠。血腥殘酷慘烈的柏林保衛戰不僅首都被炸爛還死去了近幾十萬德國有意保留下來的最優秀高素質青年軍官。幾乎什麼都沒有了。但有一條; 德國還有高素質好傳統的國民和民族精神的傳承。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的專家學者教師社會高階階層知識分子還在。這個民族有別的民族欠缺的創新性組織性紀律性團結一致性做事做到底和盡力最求極致性(也是一種對事物盡善盡美的追求)。戰後德國很好的利用了馬歇爾計劃開始逐步恢復。這可是個艱苦漫長的過程,光老弱病殘婦孺忍受親友的死亡傷病在飢寒中簡陋工具手工清理戰爭廢墟就是一項極為艱難的事情。過程大家自己去想像。又走過了冷戰時期和艱難耗費人力財力物力巨大的東西德合併。(現在多數認為是東德迴歸)今天的繁榮強盛,歐盟的核心和壓艙石之路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三,介紹二個真實事情。一朋友因各方面優秀而被選送學習德語,成績優異後赴德國深造。學成歸來,看問題眼光思維習慣做事方式工作效率令人刮目相看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從裡到外完全換了一個人。其表現出的素質之優秀令所有親友讚歎。人真的能這麼變化!另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在2018.12.18號國家舉行的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僅十名‘’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前東德廠長威爾納•格里希名列第二。一篇國內詩人寫過一首詩歌描述他(這裡引用簡化交代); ‘’頭髮黑著黑著就白了 忘了許多事,還記得格里西 一個退休的德國老頭,來武漢 當技術專家 寫出八萬字建言,進了紙簍,痛心疾首 就生出豹子膽 有了當廠長的野心 真的當了,石破天驚 應該算劃時代的新聞 那時媒體很有城府,選擇沉默 怕洋和尚水土不服,念歪了經 怕洋奴哲學這頂帽子飛過來 怕一個城市吃錯藥引發世界性過敏 這位智慧的質量先生出手不凡 仿效華人的三板斧 用彎管子漢語說,不要馬馬虎虎 他以身作則,處理人絕不馬虎 兩年間,他發過幾次火 是理念碰撞後的衝擊波 後來他走了,回德國 再後來他真的走了,去了天國 我愛在記憶中散步,心血來潮 就去漢正街工業園找他,是一尊銅像 依舊自信,一臉地嚴肅認真 銀髮藏進銅鏽裡,一絲不苟 凝視他, 就想起一個偉人說過的話 一個外華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 這是一種什麼精神 血就衝動,我也想問 一座城市,一群敢為人先的人 讓一個外華人不遠萬里來中國當廠長 這是一種什麼精神‘’(附獲獎名單供你思考對照,其他可都是些了不起的名人)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名單(10名)
助力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對外合作的開拓者 阿蘭•梅里埃
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位“洋廠長”威爾納•格里希
促進中國對外經濟交流合作的國際活動家 克勞斯•施瓦布
國際知名企業參與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 松下幸之助
推動中日邦交正常化、支援中國改革開放的政治家 大平正芳
推動新加坡深度參與中國改革開放程序的政治家 李光耀
中國奧林匹克事業走向世界的推動者 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
中英友好的傳承者、中英經貿人文交流的促進者 斯蒂芬•佩裡
倡導並推動中外經貿合作和中美友好的企業家 莫里斯•格林伯格
致力於向世界講述當代中國的國際友人 羅伯特•庫恩 將威爾納•格里希排名第二,可知國家對他和他代表的精神能起到的作用和期望是多麼重視和期盼。‘’中國製造‘’的粗陋低端質量低下過去可就是個那幾個英文字代表的。今天面貌有所改進,但我們仍需從企業到事業到政府行政系統到社會的大量的‘格里希’。四,中國是個全球最古老的農業大國,未經歷過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工業化,民主化過程。法制精神也欠缺。做事的條理性合理性與法條精神和人的思維有千絲萬縷的的聯絡。這就涉及到管理和效率,反過來就要求人的素質,再反過來就要求人的教育,再就要求父母的素質和家教。社會協作精神,履約誠信社會責任感公德等等等等……。德華人做事的守時,一絲不苟,高效,高質世界聞名。有了這種做事精神誰能匹敵?美華人竊聽默克爾電話,聽起來開始不解。但仔細一想就明白了,是怕德華人,怕德華人做事那種精神和產生的力量。如不是希特勒過於急於求成軍事上犯錯,德軍橫掃歐洲手持核武的局面就差一點點。我軍過去強調的四個第一,從某種角度看也完全對。人的因素第一。與現今發展理念強調人才第一大力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完全相同。社會發展也要求包括最高層都一定要是個人才通才或專才。五,從戰後德日的快速恢復和發展可以看出。搞大鍋飯混日子對國家企業社會不負責整天搞內鬥連法都沒有,不辦事假辦事不作為還盡貪腐是絕對不行的。六,做事認真多麼重要,一絲不苟多麼重要,細節決定成敗,精益求精多麼重要。在當今世界各國激烈競爭環境下,在全球一體化日益緊密聯絡互相借鑑學習的快速資訊時代,誰再因循守舊不認真做事誰就會被歷史淘汰!
-
6 # 掘招飯局
人口素質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底蘊
德華人口的教育普及程度在全世界都是領先的。所以每次世界大戰,即使損失再大,有高素質的人民,就能創造各種奇蹟。
只要有搞水平的人在缺什麼造什麼就是了。
但是如果沒有高素質的人民,缺什麼都不會造(對比一下剛解放的中國就知道了),才是限制國家發展的最重要原因。
回覆列表
20世紀德華人經歷了艱難歲月和重大損失:兩場血腥大戰、短命的魏瑪共和、12年納粹統治、45年東西分裂。他們忍受兩德分離,承擔起二戰的歷史責任,政府在戰後60年裡向猶太受害者和以色列支付了800億美元的賠償,1990年兩德統一後1/4世紀裡,聯邦政府已向東部“輸血”超過2萬億歐元......
代價昂貴,“成績”不菲。德國從1954年至今一直保持外貿順差,2011年出口首破1萬億歐元,2016年實現GDP3.46萬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四,預期壽命81歲。
德國何以愈挫愈強,一直保持世界“前排”位置?
一、3/4世紀以來,舉國上下不忘歷史,鞭策自身
歷屆德國總統、總理一致以自我批評的態度面對過去,一如前總理施密特所言:“德華人必須承擔共同責任,而且必須有共同的恥辱感,共同接受犯下罪行的人留下的歷史遺產……”2009年起,德國兒童參觀納粹集中營遺址被列入日常課程。牢記納粹罪行已經成為民眾自我認同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且仍將是德國的道義和政治責任。
二、政策對路,不搖擺、不折騰一意前行
昔日西德不拘民族分裂,在阿登納帶領下加入歐共體和北約,實現德法歷史性和解。勃蘭特以“新東方政策”承認東德與戰後東部邊界,他還以華沙猶太人遇難紀念碑前的驚天一跪感動世界。施密特以國際視野和實用主義引領國家。科爾大膽應變,完成歷史性統一。施羅德、默克爾堅持歐洲聯合的既定方針,實行穩健的貨幣與財政,使得德國成為西方世界政壇最穩定、發展最妥實的國家。
三、德華人緊緊抓住“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
二戰後,德國在一片廢墟上創造出經濟奇蹟,原因在於冷戰之下歐洲乃至全球的和平環境;更有其堅實的物質基礎,包括工業潛力、教育科研體制、國民綜合素質,還有馬歇爾計劃、幣制改革、政策對路、低水平軍費等因素,更有保持始終的社會市場經濟路徑,它在自由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之間尋求“經濟人道主義的第三條道路”,包含“市場經濟+總體調控+社會保障”的基本內容,以實現“平等、公平、合理”的福利社會,被歷屆政府視為基本國策。
四、德華人嚴謹理性的民族性格是其強大的內在基因
一直以來,德華人將理性嚴謹的民族性格淋漓盡致地融入產業之中,成為其核心價值。它還保有最全面的標準化體系(DIN),全球2/3的機械製造標準根據DIN制定。德華人最具工匠精神,有“手工藝是金飯碗” 的民諺,實科中學(再有培養藍領的普通中學和大學生的高階文理中學)主要培養各種工匠、技師和職員,手工藝師的培訓實習門檻更高更嚴。技術層面的專注、標準、精確、完美、秩序,教育層面的定向,價值層面的理性嚴謹、責任誠信有機結合,塑造出德國品牌的優秀品質與可靠信譽。
他們推崇勤勉、忠誠、節儉、廉潔、精確、遵紀守法、絕對服從、盡職盡責、忠貞不渝,把榮譽、服從、忠誠和勇敢視為美德。歐洲其他國家以同樣觀點看德華人:作為個體不會構成任何威脅,但作為一個整體,他們的勤奮、效率、守紀、秩序,令人既欽佩又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