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名京人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詩人的兩大巔峰,他們的相遇是中國詩歌上最高規格的相遇。杜甫比李白小很多,他很喜歡李白,也很喜歡把自己和李白相提並論。

    李白更喜歡把自己和戰國時代的謀士,例如張良、魯仲連,把自己和仙人,例如王子喬,相提並論。所以他與杜甫的追求是不一樣的,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李白幻想站在這個世界的最高點上,做仙人般的帝王師;而杜甫,他希望自己做一個踏踏實實的官員,致君堯舜,為太平盛世做一點頑固和微不足道的貢獻。李白的野心,在星辰、在草莽、在無邊黃沙海外三山;而杜甫的野心,只在詩中。

    長安城裡有很多人,有的人先來,有的人後來,跨進這座城的人,目的類似而不同,有人為了家族,有人為了個人,反正大家都說自己是為了蒼生。

    那是一個人人會作詩的時代,幾十年間,很多寫詩寫的很好的人來過,哭過,笑過,失望過,堅持過,後悔過,絕望過,哀怨過,他們互相安慰,說:“明時久不達,棄置與君同”。

  • 2 # 顏亭月詩詞

    李白年長杜甫11歲,成名較早,杜甫的詩聖地位是後來逐漸奠定的,而李白號稱謫仙,在當世便名滿天下。所以李杜相遇時,杜甫可以說算是李白的小迷弟了,還跟著李白在今天的河北、山東一帶尋仙問道了三個多月,最後無功而返,杜甫小迷弟退出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杜甫贈送個李白的詩,而且有些還比較出名,像《飲中八仙歌》直說“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可以說李白詩仙的名號在當世已經被普遍認可和傳頌了。而杜甫自己的詩歌和別人寫杜甫的詩中,鮮見有杜甫為詩聖的說法。

     

    李白杜甫併為中國詩歌歷史上兩座高峰 ,而杜甫贈李白的詩較多也就不足為奇了。那李白有沒有送過杜甫詩呢,答案是肯定的。李白贈送給杜甫的詩,目前知道的有三首,分別為:

     

    戲贈杜甫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這是李白贈送給杜甫的第一首詩,從“別來”二字我們知道這不是二人第一次見面了。二人初次見面是在745年的初夏,當時李白剛剛被“賜金放還”,離開長安,可以說正值人生巔峰,而渴望“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杜甫還是一個籍籍無名之輩,困頓於洛陽。可想而知,杜甫對李白的景仰那是如同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於是跟著偶像去尋仙了,並且寫了不少歌頌偶像的詩,比如“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尋仙未果,二人分別,杜甫對李白念念不忘,接連寫下多少詩懷念在一起時的點點滴滴。終於有一天,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思念,專程趕到任城看望李白。

     

    這一年的秋天,李白偶遇在飯顆山種田的杜甫,目睹老友的窘迫情狀,生性開朗的李白忍不住寫這首詩調侃他。

     

    從這首《戲贈》可知,李白杜甫關係是相當不錯的,否則既不會隨便開玩笑,也不會了解杜甫作詩的“辛苦”。杜甫自己說當時二人是“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可見關係已經相當親密了。

     

    李白的詩與他的性格契合,不事雕琢,信手拈來,直接說某地遇見某人,某人什麼打扮,後面兩句看似開玩笑,其實也不乏關心,哎呀,小杜啊,你怎麼最近瘦成這樣了,要注意保重身體,以後作詩不要那麼辛苦了。這簡直就是長輩關懷的既視感。這首詩,我們也可以看出,李白杜甫作詩風格的巨大差異,李白是靠天分,杜甫詩是靠努力。

     

    李白送給杜甫的第二首是: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可見二人是玩了個夠。李白“一生好入名山遊”,誰遇見李白,都必然會追隨李白做李白喜歡的事情,否則玩不到一塊。我們知道,杜甫的性格並不在寄情山水,他登高,總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是傷感,不是瀟灑。但是遇見李白,也就陪著偶像“登臨遍池臺”地喝酒了。這麼貼心的迷弟,李白相處起來當然舒服了,於是他也不免感慨“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最後還是略顯無奈地說:“兄弟,乾杯!”以後就要像飄蓬一樣各自飛遠了,重逢遙遙無期,“今朝有酒今朝醉”吧。後來,果然李白一語成讖,二人“飛蓬各自遠”了。

     

     

    第二年的秋天,大病初癒的李白獨自一人遊於沙丘,想起去年和杜甫的相聚,他第一次湧起了對杜甫的思念之情,寫下了給杜甫的第三首詩,也是最後一首: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大概是李白大病初癒,來到沙丘城,與之前與杜甫同遊之地有些相似,有些寂寞,想起了自己的小迷弟,景色是相似的,但是沒有粉絲的尖叫,找不到當年的感覺了,“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總之,就是喝酒也沒勁兒,高歌也無法投入。這時候的李白,是真心的思念杜甫了。無論是作為知音還是粉絲,李白對杜甫在這一瞬間是深深思念的,也不枉杜甫的一往情深了。

     

    從此以後,杜甫再未出現在李白的詩歌裡,而李白卻一直活在杜甫的心中,時刻關注著李白的行蹤,寫下了一首首飽含深情的詩。據統計,杜甫寫給李白的詩超過二十首,而李白寫給杜甫的詩僅此三首。

     

    我想,如果李白、杜甫能夠輪迴轉世,在今天相逢,二人地位相當,名氣相等,志向相投,互贈詩詞的數量一定是另一番景象,極有可能像晚唐的元稹、白居易那樣頻繁唱和,顯得和諧多了。

     

  • 3 # 搖曳盛開

    一、李白比杜甫年長11歲,他們相遇的時候,杜甫還默默無聞。李白一共給杜甫寫了四首詩。

    1、《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這首詩以情動人,以美感人,充滿詩情畫意,是膾炙人口的佳作。詩中表達了送別友人杜甫之後的懷念之情、對重逢的渴盼以及對各自前途飄轉不定的憂慮之情。

    2、《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範侍御》

    我覺秋興逸,誰雲秋興悲?

    山將落日去,水與晴空宜。

    魯酒白玉壺,送行駐金羈。

    歇鞍憩古木,解帶掛橫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飆吹。

    雲歸碧海夕,雁沒青天時。

    相失各萬里,茫然空爾思。

    在這首詩中李白首先抒發了自己的觀點,“我覺秋興逸,誰雲秋興悲?”一掃悲秋的傳統。接著寫出了秋天的種種景色。最後兩句表達了與杜、範二人分別的惆悵心情,反映出感情的深厚。

    3、《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這首詩是李白送別了杜甫後,從那種充滿著友情與歡樂的生活中,獨自一人回到沙丘,倍感孤寂,倍覺友誼的可貴。此詩就是抒發了這種情境之下的無法排遣的“思君”之情。

    4、戲贈杜甫

    飲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這首詩是李白送給杜甫的,詩寫的風趣幽默就像是好朋友之間的玩笑。在長安附近的飯顆山遇到了好朋友杜甫,現在已經是中午,太陽照在身上很熱,他們頭上都戴著遮陽的笠帽,自從分別之後杜甫似乎越來越消瘦了,是不是這段時間忙著作詩太辛苦了?

    二、李白比杜甫大很多,屬於杜甫的長輩,而且李白比杜甫成名早,杜甫對李白很是仰慕,所以就是迷弟,崇拜的不要不要的,杜甫在詩裡描寫道:“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酒後同睡一張床、蓋同一個被子,白天還拉著小手同行啊!感覺好基情啊,杜甫給李白寫的詩就比李白要多很多啊,查資料了,一共十五首,真真的為你寫詩,為你靜止,為你做不可能的事,雖然李白也寫了四首詩,但是李白的一句:不及汪倫送我情,是不是太直白了呀,杜甫你被傷著了嗎,改名為杜康吧。言歸正傳,對於自己的偶像,寫的是多一點也是人之常情,或許,人家杜甫心裡根本不在乎這些呀,寫詩也只是祭奠自己逝去的青春年華那!

  • 4 # 好玩的國學

    其實,李白與杜甫的友誼是不對等的。杜甫深深地崇拜李白,他李白看成為一輩子的好大哥。他為李白的詩歌感到自豪,為李白受到的人生坎坷和責難,感到憤憤不平和深深的同情,其實他根本沒有想到,自己的一生,才是充滿艱難困苦的一生。他替李白說好話,他經常夢到李白,給李白寫詩,給李白寫信,衷心祝願他平安快樂。所以杜甫給李白寫了好多詩,但是李白,也僅僅是象徵性地、禮貌地給杜甫寫過幾首詩,其內含的感情,遠遠不如寫給賀知章、寫給王昌齡,更比不上寫給孟浩然的,他甚至不如也就是一場酒宴的交往的汪倫。

    是李白的冷漠,還是杜甫的痴心?

    其實,這也不能怪李白。李白根本就不是一個普通的人,他叫詩仙,他是屬於天上的,而杜甫叫詩聖,他是屬於人間的。他們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上。而且李白在遇到杜甫和高適的時候,杜甫還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年輕人,高適雖然年紀大,但也是毫無建樹,就是個浪蕩江湖的癟三。而李白早已經大名鼎鼎海內流傳,雖然在京城被唐玄宗趕了出來,帶著一大筆金子與幾個小字輩狂吃海喝,這就已經相當看得起這兩個小兄弟了。

    杜甫:李白我愛你! 李白:不如相忘於江湖!

    當杜甫還是個裘馬輕狂初出茅廬小夥時,李白已經大紅大紫了。據說李隆基為他調羹,楊玉環為他磨墨,高力士為他脫靴子,好不風光,最後被玄宗賜金還山,聲名遠播海內。李白和杜甫高適幾個年輕人在洛陽好好的玩了一陣子,甚至到了一起喝花酒、抵足而眠的程度,這對於交友廣泛的李白來說,無非是幾場酒的虛與委蛇,而對年輕的杜甫來說,卻是他生命中最為高光的時刻。分別後,李白與杜甫再也沒有見過面,但杜甫成了李白的鐵粉,沒事就寫詩思念李白。

    比如《贈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意思是說威武雄壯的李白啊,我想你了。其他如《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夢李白二首》等等,反正是春夏秋冬四季、白天夜裡、清醒還是夢境,都在想李白。但李白就相當佛系,你想與不想見與不見,我都在那裡,我都在遊歷名山大川去喝酒的路上。

    當李白站錯隊伍參與永王叛亂的時候,杜甫四處打聽他的下落,始終沒有得到訊息,杜甫心急如焚寫下了一首詩叫做《不見》: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對李白的懷才不遇艱難的命運表示遺憾難過,其實此時杜甫更慘,但他首先想到的是李白,並說白哥要是混不下去了,還是回到你讀書的地方吧,兄弟我去陪你。

    李白也不是木頭人,對杜甫也做過禮節性的迴應,他在《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寫道: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李白說說乾了這杯酒,你我如飛蓬一樣,各奔前程吧,曠達之中有一些殘忍和決絕。

    後來李白又給杜甫寫了一首詩叫做《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這首詩李白動了一些真感情,說自己的思念感像汶水一般浩蕩,聽起來很感人的樣子。但別忘了李白很擅長用水來代表思念和情感,比如說“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這種名句也就是李白天才的技術性手段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緊急接種適用哪類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