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古為“西甌”、“駱越”地,生活著地方土著族群壯民族,創造並享受著壯民族習俗文化。唐宋以來,地方置州設府,大量的漢民族人口及中原文化的遷入,宜州成為桂西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尤其宋明清時期,便利的水陸交通促進了地方商貿經濟的繁榮,各地商賈雲集慶遠、懷遠、三岔三大商埠,一些遊商、手藝工匠亦駐足德勝、龍頭、北牙、北山、洛西等集市圩鎮,縣外各地、各民族節慶習俗亦隨流寓宜域者湧流入宜州,融匯於宜州,形成豐富多彩、特色鮮明的宜州地方節慶習俗及其民俗活動。新中國建立之後,社會變革,移風易俗,社風民俗日趨文明,域外習俗泊入宜州,地方節慶習俗內容更加多元,活動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一、年節習俗
宜州地方年節習俗,壯、漢及其他少數族多以農季習慣節日為慶,如正月十五、二月社、三月清明(三月三)、四月八、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七月十四)、八月十五、九月重陽、十月朝(客家節)、十一月冬至、十二月三十晚(除夕)。雖每月一節,但卻分輕重,民族有別。壯族重除夕、正月十五、三月三、清明、七月七、八月十五;漢族重除夕、元宵、清明、七月十四、八月十五、重陽、冬至。生活在龍頭鄉的水族有其水族年端節,北牙、福龍瑤族鄉有其瑤王節。其中除夕至正月十五為宜州地方的過年。
過年除夕 俗稱年三十晚。這天,各家各戶將必須完成的家事做完,俗說“三十晚要做三十件事”,然後,張貼對聯、門神,有些家庭在大堂屋(廳)貼詩詞條幅、人物或山水圖畫(年畫);下午,設香案、擺三牲果品祭祀祖先;諸事畢,家人到齊,開始菜餚豐盛的晚餐,為團圓飯;晚餐後開始“守歲”,待凌晨雄雞打鳴,千家萬戶鳴放鞭炮迎春接福。
宜州古為“西甌”、“駱越”地,生活著地方土著族群壯民族,創造並享受著壯民族習俗文化。唐宋以來,地方置州設府,大量的漢民族人口及中原文化的遷入,宜州成為桂西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尤其宋明清時期,便利的水陸交通促進了地方商貿經濟的繁榮,各地商賈雲集慶遠、懷遠、三岔三大商埠,一些遊商、手藝工匠亦駐足德勝、龍頭、北牙、北山、洛西等集市圩鎮,縣外各地、各民族節慶習俗亦隨流寓宜域者湧流入宜州,融匯於宜州,形成豐富多彩、特色鮮明的宜州地方節慶習俗及其民俗活動。新中國建立之後,社會變革,移風易俗,社風民俗日趨文明,域外習俗泊入宜州,地方節慶習俗內容更加多元,活動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一、年節習俗
宜州地方年節習俗,壯、漢及其他少數族多以農季習慣節日為慶,如正月十五、二月社、三月清明(三月三)、四月八、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七月十四)、八月十五、九月重陽、十月朝(客家節)、十一月冬至、十二月三十晚(除夕)。雖每月一節,但卻分輕重,民族有別。壯族重除夕、正月十五、三月三、清明、七月七、八月十五;漢族重除夕、元宵、清明、七月十四、八月十五、重陽、冬至。生活在龍頭鄉的水族有其水族年端節,北牙、福龍瑤族鄉有其瑤王節。其中除夕至正月十五為宜州地方的過年。
過年除夕 俗稱年三十晚。這天,各家各戶將必須完成的家事做完,俗說“三十晚要做三十件事”,然後,張貼對聯、門神,有些家庭在大堂屋(廳)貼詩詞條幅、人物或山水圖畫(年畫);下午,設香案、擺三牲果品祭祀祖先;諸事畢,家人到齊,開始菜餚豐盛的晚餐,為團圓飯;晚餐後開始“守歲”,待凌晨雄雞打鳴,千家萬戶鳴放鞭炮迎春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