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南史

    漢武帝,文治武功達到頂峰的帝王,“巫蠱之禍”卻讓數以萬計的人受到了牽連,這是一件元氣的大傷的事,也讓他在醒悟之後十分內疚和悔恨,但是一切都晚了,沒有後悔的餘地了,今天我們就來具體講講這件事。

    中國的皇帝被稱為天子,是人人都羨慕的職業,三十六宮七十二嬪妃,所以子嗣比較多,但是孩子和孩子還是有不一樣的,同為兒女,因為母親的地位或是皇上的寵愛,在宮裡的地位也會有很大差異。雖然在貧民看來公主就好像九天之上的鳳凰,有些更是得到皇帝,太后的寵愛,可謂是人人都羨慕的角色。寵愛有加的話,選駙馬時也會被格外關照。但是凡事無絕對,不一定當時受寵就會一帆風順有好的結局。

    巫蠱之禍中,死去的又何止是一個劉據及一個公主,只不過這個公主應該是最慘的,也是第一個被腰斬的公主,她的父親是我們國家非常著名的鐵血領袖,對別人一直都是嚴肅的但對她卻總是溫柔寵溺,同時正是這位慈愛的父親,親自下令腰斬了這位,她就是就是西漢武帝的衛長公主。

    劉據——這個即將成為一代明君之人也牽扯此禍,被逼自盡。

    巫蠱實際上是一種巫術,古代人很迷信,認為使用巫師詛咒或者對木偶人施加刑法,所詛咒之人就會有災禍。

    公元前91年當朝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被舉報蠱罵對當朝皇帝漢武帝,於是公孫賀父子被捕下獄,還牽扯出公孫敬聲與漢武帝的女兒陽石公主私通案,漢武帝隨即下令寵臣江充嚴格審理公孫父子的罪行,經過嚴刑拷打公孫父子居然死在獄中,公孫家一族被誅殺,陽石公主和諸邑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都因為巫蠱之禍受到牽連而死去。

    太子劉據和江充有過節,於是江充開始陷害太子參與巫蠱之禍,太子感到非常的恐懼,想要去甘泉宮面見漢武帝,但是被江充拒絕,劉據無奈只能起兵逮捕江充,漢武帝得知太子謀反的訊息命令劉屈氂率軍鎮壓,太子兵敗,向南逃出長安,後來不願意被官兵捉拿而受辱,自殺而亡。

    漢武帝為什麼會在晚年犯下這麼大的錯誤,是因衛氏家族已經觸碰到了底線,只是漢武帝沒想到太子劉據會自殺。

    漢武帝在晚年,身體每況愈下,有一次在午休的時候夢到無數個木頭人手拿木棒向自己攻擊,突然間驚醒,從此生了場大病,總是懷疑有人用巫術害自己。

    對於晚年的漢武帝產生這種心理很容易解釋,每個人對即將失去的東西都特別在意,晚安的漢武帝對權力更加看重了,他不願意權力從自己手中溜走,龐大的衛氏家族,已經讓晚年的漢武帝感到不安了,衛氏家族的威望沒有因為霍去病,衛青的去世而變得衰弱,反為由第二代的成長變得更加的強大。

    當時的“太子黨”人員結構,衛子夫的長姐衛君孺嫁給了公孫賀,公孫賀就是太子劉據的姨夫,而在巫蠱之禍前期,公孫賀正是當朝丞相,衛皇后的三弟衛廣是武帝一朝的中郎將,曾經帶兵攻打昆明國,平定了南夷。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是太子劉據的表哥,雖然是個紈絝子弟但是也被任命為太僕列九卿。

    衛青的長子衛伉繼承了自己父親的長平侯的爵位,衛伉作為大將軍衛青的後人也曾經帶兵駐防與匈奴交界的五原。就連平陽公主的兒子曹襄也參與了後來太子劉據的叛亂,後來被牽連致死,也使的曹家失去了平陽侯的爵位,陽石公主和諸邑公主作為太子劉據的親妹妹,一定是太子劉據的有力支持者。

    漢武帝的擔心,被江充,宦官蘇文看穿了,沒有漢武帝做後臺,這二人豈敢對未來的皇帝惡意的誣陷呢?一次太子劉據進宮向母親衛子夫問安,下午才出宮,於是蘇文便向漢武帝誣告太子調戲宮女,漢武帝知道後將侍候太子的宮女增加到二百人,這莫須有的罪名讓太子十分的氣憤,江充更是在從公孫賀父子下手後,隨後繼續誣陷陽石公主和諸邑公主,長平侯衛伉。到最後明目張膽的誣陷太子,太子才被迫起兵,太子劉據兵敗,激烈自盡。

    漢武帝的主要目的是敲打下龐大的衛氏家族,無奈紈絝子弟公孫敬聲確實不爭氣。以及江充,宦官蘇文這樣陰險小人的從中作亂,到後漢武帝自己都無法管控的局面。

    但是漢武帝只是一時糊塗而已但是不傻,知道太子是蒙冤自殺後,建立了思子宮表達了自己對兒子的思念,漢武帝晚年喪子雖然不是其初衷,但是衛皇后和太子劉據的死漢武帝還是要付主要責任的。

  • 2 # 三上歷史

    我根據最新的研究成果來敘述一下巫蠱之禍的事實。

    先交代兩個背景。

    第1個背景是漢武帝這個人。漢武帝開疆拓土,是一代雄主,他是一個強勢而霸道的人。他活的歲數又足夠長,活了70歲,晚年心力衰竭,猜疑心重。並且漢武帝和秦始皇一樣,一生訪仙求藥,迷信方術。

    第2個背景是,漢武帝晚年,社會上流行讖緯之學,巫蠱之術。大家相信靠一些神力,可以讓自己改變社會,改變命運。而巫蠱之術,就是說你可以扎小木人把一個人給咒死。如果你想讓誰倒黴,就暗地裡刻個小術人,寫上他的名字,許下願望,然後把小術人埋到地下,願望就能實現。

    基於上面兩個大背景,我們開始講巫蠱之禍。

    漢武帝晚年誰最盼他死呢,其實就是太子。

    太子劉據是衛皇后的兒子,是漢武帝的嫡長子。劉據七歲被立為太子,長大常替漢武帝監國,曾深得武帝信愛。 但在漢武帝晚年的時候,衛皇后失寵了,漢武帝有了新的寵幸的夫人。雖然衛皇后暫時沒有被廢,但是也等於是打入了冷宮。這時,衛皇后的弟弟,大將軍衛青也已去世,太子劉據這邊可以說是已經沒有什麼靠山了。

    漢武帝原來有一個皇后,是陳皇后陳阿嬌,就是那個金屋藏嬌的主人公,後來衛皇后得寵,生了劉據,陳皇后就被廢打入了冷宮。 有這個前車之鑑,劉據和衛皇后,怎能不擔心漢武帝因寵幸了其它夫人而冷落了自己這邊,廢掉太子呢?

    這裡有一個證據。據《漢書》記載,漢武帝喜歡《春秋公羊經》,而劉據卻喜歡《春秋穀梁經》。

    這《公羊經》和《穀梁經》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知道孔子編著了一本《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公羊經》和《穀梁經》都是解釋《春秋》的經典,但他們的觀點是不一樣的。

    《春秋》是一部記載魯國曆史的史書,起於隱公元年。

    魯國的惠公死了,讓長庶子,也就是魯隱公攝政。

    一開始惠公的夫人沒有兒子(春秋時期國君的正妻叫夫人),但是惠公的一個小妾生了一個兒子,就是隱公。後來隱公長大了,娶了一個宋國的姑娘。娶回來之後,公公惠公一看,唉,兒媳婦不錯,於是就佔為己有,封這個宋國的女子為夫人,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叫雲,立為太子,就是後來的魯桓公。

    後來惠公死了,太子年紀太小,魯國的人就共立隱公攝政,就是幫太子打理國政但不是真正的魯國君主。 再後來太子長大,殺掉了隱公,自已當了國君,是為魯桓公。

    故事講到這裡就留下一個到問題,倒底該由誰來繼承王位呢?該立長呢,還是立嫡呢?

    簡單來說,《公羊經》的觀點就是,子以母貴,應該立夫人的兒子而不應該立妾的兒子,所以魯桓公該繼位。

    按照《公羊經》的觀點,如果衛皇后被廢,另立皇后,那劉據就成為庶出,也就不能再當太子了。而衛皇后這時是隨時可以被廢掉的,所以太子不喜歡《公羊經》的解釋。

    而《穀梁經》的解釋與這個完全相反。 《穀梁經》說,春秋時期的道義是諸侯國君死了夫人就不能再娶,即使你後邊兒立了夫人也不算數。所以隱公和桓公的母親都是妾,這時就應該按照立長的原則立隱公為繼承人。

    《穀梁經》的解釋完全符合太子劉據的現實利益。 漢武帝原來的皇后陳皇后已經被廢了,她也沒有兒子,劉據就是漢武帝所有兒子之中年紀最長的一個。

    按《穀梁經》的解釋,漢武帝后來不管再立誰為皇后,都是不對的,他只能有一個陳皇后,所以就沒有“子以母貴”的說法,只能按照長幼之序,立劉據為太子。 正因為如此,劉據才喜歡《穀梁經》,《漢書》記載:

    “太子私問古梁而善之”。

    根據史書的記載,漢武帝在勾弋夫人生下劉弗陵之後,就有廢掉太子劉據的想法。

    按照以上的敘述事實,我們可以得出太子劉據有巫蠱詛咒漢武帝早死的動機。

    劉據倒底埋了小木人嗎?

    漢武帝晚年病得很厲害,江充就趁機對漢武帝說,你之所以病的這麼厲害,是因為宮中用小木人詛咒你的人太多,只有把這些人都查出了你的病才能好。

    漢武帝派江充去查。

    江充是漢武帝跟前的紅人,為了討漢武帝開心,大肆糾察皇親國戚中枉法犯規之人,讓他們交了大量的罰款,武帝很開心,但也得罪了很多人,其中就包括太子。

    為了防止太子日後報復,江充就藉著這個機會在宮中大肆挖掘,終於在太子的宮中發現了小木人。

    這些小木人是太子埋下的,還是江充嫁禍給他的呢?

    事發之後,太子向他的老師石德請教該怎麼辦。

    石德怕連累被殺,於是說,這些小木人不知道是巫師栽贓的,還是就是我們埋的,反正也說不清楚,不如假傳聖旨,殺了江充等奸人。皇上現在又沒在宮中,在甘泉宮養病,皇后多次派人問侯,也沒回信,皇上還不知在不在了。奸人現在又想害你,太子你難道忘了扶蘇的事嗎?

    太子因為事出緊急,同意了石德的建議。

    透過上述記載,我們看出,太子並沒有否認小木人是自己埋的。

    並且這裡還透露出另一個資訊,就是石德說太子和皇后見不到皇上。漢武帝病重了,而太子居然見不到父皇,這不就是一個被冷落的證據嗎?

    還有據《漢書》的記載,太子成年之後,漢武帝為太子立了一個博望苑,專門讓他招攬人才。那太子招攬的都是什麼人呢?史書記載:“從其所好,故多以異端進者”,這意思就是太子喜歡異端邪說之人,於是這樣的人紛紛投到其門下。 而這些異端邪說的人能為太子出點什麼主意,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們看事發之後,太子的老師石德出了什麼主意呢?

    他說這些小木人是他們陷害的呢,還是我們埋的呢,根本說不清楚,與其等死不如就起兵吧。 能出這樣主意的老師能是什麼儒學之士嗎?

    一個被冷落的太子,身邊一群異端邪說之人,面對一個強大的父皇,直接反是不敢的,但偷偷埋小木人,詛咒老爹早死這事,還是敢幹的。

    後來太子斬殺江充,發兵數萬人和丞相劉屈氂大戰。

    太子敗,逃跑。

    這時,壺關三老茂給漢武帝上書,為太子求請。 其中有句話說是:父子不和,則室家喪亡。故父不父則子不子,君不君則臣不臣。

    這句話就是說,漢武帝先不像個父親,太子才做了不孝的事情。 漢武帝怎麼先不像不父親的,透過以上敘述你應該能感覺到。

    漢武帝收到這封書之後有所感動,但氣還沒消,所以沒有下令赦免太子。 不久太子被找到,自殺。

    過了很長時間,大概有兩三年吧,巫蠱之事被證明不是真的,漢武帝的心情也慢慢平復了。他知道,當時太子只是出於恐懼而做了一些事情,並沒有造反的意思,即使後來發兵也是因為形勢所迫和身邊用人不善。 於是,原諒了太子,建思子宮以紀念。

    太子劉據最後的諡號是“戾”,這個諡號是他的孫子漢宣帝給他上的。

    根據周公諡法,“不悔前過曰戾”。從這個稱呼我們也能看出“巫蠱之禍”太子也是有責任的,不完全是被害者。他先是用巫蠱詛咒父親,事發後,不思悔改又發兵造反。

    《漢書》的作者班固說,巫蠱之禍是天意,是老天爺對漢武帝窮兵黷武的懲罰。這麼大的事,導致數萬人死亡,血流成河,不是一個小小的佞臣江充所能造成的。

    班固在這裡有深深的儒家文化的偏見,用的是天人感應的說法。現在的史學家雖然不同意巫蠱之禍是因為漢武帝窮兵黷武,但是巫蠱之禍確實不是一個小小的江充能發動的。

    巫蠱之禍的起因,還是壺關三老說的對,就起於父子不和。先是父不父,繼而子不子。漢武帝冷落了太子,起了廢太子之心,太子怕被廢,私下裡埋下了美好的願望。江充只是一個導火索,正是集權的誘惑,導致父子不信任,釀成慘劇。

    參考書目《造制漢武帝》、《漢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尼康D750加增距鏡後怎麼沒有3D對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