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過路閒人路過

    應邀。

    曹操實際上是魏國的創始人,早已有稱帝的實力但以其務實不務虛的性格,自己打下來的天下九州名義上還是屬於漢獻帝而自己致死都不稱帝。曹操死後,曹丕接管曹魏,漢獻帝劉協被迫禪讓,而劉協在亡國之君中屬於非常幸運的一個,封地稱公錦衣玉食還能保了部分皇帝禮儀,曹丕死後劉協還好好的活著。這種行為起碼比起劉備這斯釋出劉協已遇害的假訊息,一個把天下人當白痴,和指鹿為馬沒差別的笑話,最後急不及待的自行稱帝的方式正常百倍,很明顯劉備心想的是自己當皇帝,扶漢這口號的意義就是…………。

    曹操一直和各諸侯武裝戰鬥的同時,與漢人政權長期敵對的北方外族也沒有閒下來,烏桓,鮮卑,南匈奴等等,但對於北方外族的禍害曹操一直是以武力解決。在三國志魏書鮮卑傳就可以看出當時這些北方外族一直在武力不能佔優,不管曹操年代還是曹丕年代只要南下就會被吊打的情況下,一直的位置就是曹魏的藩屬關係,這些北方外族歷來對漢人政權都是重要的威脅,那些喜歡說蜀也收復過南蠻的可以歇一下,打個南蠻還好意思說出來當作了不起的戰績一樣。

    曹操是為那個國家打工? 肯定是東漢,曹操和孫堅曾經是討伐董卓陣營中真正出工出力的,起碼說明曹操初衷是真想扶漢,然後發現漢室已經不可能扶起來加上自己勢力越來越大,最後就是要自己統一天下改朝換代,無論從實力或功勞,有其他人能相比嗎?別告訴我那個什麼鬼宗親,就是扶漢是藉口,自己當皇帝的那個偽君子。

  • 2 # 胡侃解密三國

    第一個魏國,應該就是戰國時期,三家分晉,分出來的魏國,和另外兩家趙國和南韓合稱三晉。原本的主要區域在今山西一帶,後來被秦國打的一再向東,國都也從安邑遷到了大梁(今河南開封),其疆域包括現在的河南東部、山東西南部,以及安徽北部一些地方。

    然後就是三國的曹魏了,曹魏只是現在人對以曹操建立的魏國的稱呼,實際他的國號就是魏,而且此魏國可以勉強稱為魏朝,只是沒有完全統一,且時間比較短,之所以國號叫魏,因為曹操的出生地和主要活動地都是在原本戰國時期魏國的疆域內,所以可以說是曹操用了戰國魏國的國號。這也是曹操和魏國的關係。

    至於鮮卑跟曹操的關係,也是因於此。

    三國很短暫,然後被司馬家竊取,但是晉朝也很短命,很快就因為八王之亂,衣冠南渡,逐漸形成南北朝,而在此期間北朝中就有一個鮮卑族建立的政權,而國號也是“魏”,或許其祖先跟當時的曹魏有接觸,但是不得而知,但是少數民族既然佔據了中原,必然是想讓自己看起來正統一些,那一定會用一個看起來像樣點的國號,而拓跋家族就選擇了“魏”,實際之前他們是稱“代”的,而且用了一段時間,後來改的“魏”,最後還分裂成了東魏和西魏。

    除了這兩個魏國,還有一個“魏”,個人認為有必要提一下,雖然這個“魏”,只存在了短短2年,但就是這兩年也已經幾乎挽救了漢民族,沒錯,就是武悼天王冉閔建立的“魏”,史稱冉魏,其釋出的“殺胡令”,拯救了瀕臨滅亡的漢民族,其六次血戰更是豪氣干雲:

    第一次,三千鐵騎斬匈奴三萬,追殺百里;

    第二次,五千鐵騎破胡人七萬;

    第三次,七萬大軍,加四萬乞活軍,大破一眾胡人聯軍30萬;

    第四次,先敗,後勝,一萬人斬胡人四萬;

    第五次,六萬漢軍,全殲羌,氐聯軍是十幾萬;

    第六次,不足萬人,抵擋鮮卑十四萬人;

    經過冉閔殺胡令之後,北方的胡人元氣大傷,有些少數民族直接被滅族。

    回到正題,曹操沒有在打工,因為人家是曹老闆,人家跟自己幹活!雖然名義上漢帝還在,但只是尸位素餐,擺設而已。

  • 3 # 真誠地看著你

    曹操是魏王,他的兒子是魏帝;鮮卑給曹操打工,不聽話,曹操就揍它;曹操給漢朝打工,後來名義上還是給漢朝打工,實際上自己當老闆。

  • 4 # 穿越再現彼岸

    “魏”這個詞語的意思是美好之意,按照魏建立的年代,依次為戰國魏(戰國三家分晉,魏桓子建立)、曹魏(曹丕建立,又稱前魏)、冉魏(冉閔建立)、北魏(拓跋珪,鮮卑族建立,又稱後魏)、東魏(北魏分裂)、西魏(北魏分裂)等。這些都是以“魏”為國名,前面的是為了區別這些“魏”,加上去的,有利於辨別。(漢獻帝和曹操劇照)

    曹操和曹魏什麼關係?

    曹操是曹魏的奠基者,曹操始終沒有稱帝,他隨時可以稱帝,不過他不在乎皇帝的名號,他的兒子曹丕等曹操去世後就建立了魏國。

    公元213年5月,曹操被漢獻帝封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治所在鄴城;216年4月,漢獻帝加封曹操為魏王,治所還在鄴城,成了不是皇帝的皇帝。鄴城在戰國時期是魏國的陪都,曹操封魏公也正是如此。曹丕承襲曹操的爵位為魏王,建立國家就以“魏”為國名,是曹家發家之地。(三國初期地圖,鮮卑後擠壓匈奴佔據原來匈奴地盤)

    曹操和鮮卑族有什麼關係?

    曹操統一北方的時候,鮮卑族也同時崛起,將原來匈奴控制的區域盡數歸到鮮卑族手中,不過鮮卑族的比較分散,部落林立,曹魏時期出現了軻比能這樣的領袖人物。

    公元218年,曹操派軍打敗烏桓和鮮卑的聯軍,這是曹魏和北方鮮卑族最大的一次戰爭,此後鮮卑族沒有大規模進軍曹魏邊境,雙方經常互市。

    236年,軻比能被曹魏派人暗殺,鮮卑族分裂。

    據傳說,曹魏的最後一位君主曹奐命令自己的鮮卑族妃子逃回鮮卑族,後來她的子孫建立了北魏,這只是傳說。(曹奐劇照,得以善終)

    不過北魏拓跋珪在建立國號時還是有一番講究的,拓跋珪認為自己的祖先是黃帝和螺祖的第二個兒子昌意,遷徙到北方草原鮮卑山(有待考證)。在開始時拓跋珪為代王,後來改為魏王,有兩種解釋,一是拓跋珪的祖先發端於魏國的地盤(黃帝部落在魏地);二是當時拓跋珪和慕容燕國正在爭奪原來屬於魏國的土地。拓跋珪認為天人合一,戰國魏原來的地盤就應當他統管,事實也是他勝利了。

    其實曹操和鮮卑族的關係不大,鮮卑族和曹操的後人沒有多少血緣關係,至少目前沒有多少證據證明。(曹軍誓師攻打烏桓、鮮卑聯軍劇照)

    曹操為那個國家打工?

    曹操是為“漢”這個國家打工,歷史上稱作“東漢”,董事長先是漢少帝劉辯,後來換了漢獻帝劉協。

    曹操原來只是一箇中下層員工,逐漸壯大成立了自己的分公司。後來把董事長漢獻帝都接到自己的分公司來,這個分公司立馬變成了總公司。利用總公司的名義,曹操開始武力兼併一些不聽自己話的分公司,比如比較大的袁紹分公司,官渡之戰,曹操完成了蛇吞象計劃,成為北方的霸主,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總公司,而董事長漢獻帝早就已經被架空了。

    等到了曹操兒子曹丕繼任後,直接廢了董事長漢獻帝劉協,給他照常發工資,自己做了董事長,而且還把公司名稱由“大漢發展總公司”改成了“大魏發展總公司”。

    孫權一看,立馬把大漢東吳分公司改成了“東吳總公司”,自己任董事長;最讓曹丕忌諱的是劉備,他居然將自己的分公司改成“大漢發展總公司”,自己任董事長,曹丕鄙夷的稱劉備的公司為“蜀漢公司”,豬鼻子插大蔥——裝象。

  • 5 # 公明淏

    《武帝紀》:今以冀州之河東、河內、魏郡、趙國、中山、常山、鉅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為魏公。三月,天子使魏公位在諸侯王上,改授金璽,赤紱、遠遊冠。獻帝起居注曰:使左中郎將楊宣、亭侯裴茂持節、印授之。

    這就是曹操的魏國,10個郡;秋七月,始建魏社稷宗廟;冬十月,分魏郡為東西部,置都尉。十一月,初置尚書、侍中、六卿。以荀攸為尚書令,涼茂為僕射,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為尚書,王粲、杜襲、韂覬、和洽為侍中,這是魏國的官員們。注意!倆重量級人物沒有,文荀彧、武夏侯惇,這倆位還是漢室官員,沒有在魏國當官。

    魏國的國王就是曹操。就是這麼個關係!曹操也是漢朝的最高公爵,凌駕於諸王之上。

    《三國志 魏書 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後代郡烏丸反,比能復助為寇害,太祖以鄢陵侯彰為驍騎將軍,北征,大破之。比能走出塞,後復通貢獻。曹操把鮮卑給打服了!

    “自古三代,胙臣以土,受命中興,封秩輔佐,皆所以褒功賞德,為國藩韂也。往者天下崩亂,髃兇豪起,顛越跋扈之險,不可忍言。明公奮身出命以徇其難,誅二袁篡盜之逆,滅黃巾賊亂之類,殄夷首逆,芟撥荒穢,沐浴霜露二十餘年,書契已來,未有若此功者。昔周公承文、武之夡,受已成之業,高枕墨筆,拱揖髃後,商、奄之勤,不過二年,呂望因三分有二之形,據八百諸侯之勢,暫把旄鉞,一時指麾,然皆大啟土宇,跨州兼國。周公八子,併為侯伯,白牡騂剛,郊祀天地,典策備物,擬則王室,榮章寵盛如此之弘也。逮至漢興,佐命之臣,張耳、吳芮,其功至薄,亦連城開地,南面稱孤。此皆明君達主行之於上,賢臣聖宰受之於下,三代令典,漢帝明制。今比勞則周、呂逸,計功則張、吳微,論制則齊、魯重,言地則長沙多;然則魏國之封,九錫之榮,況於舊賞,猶懷玉而被褐也。且列侯諸將,幸攀龍驥,得竊微勞,佩紫懷黃,蓋以百數,亦將因此傳之萬世,而明公獨辭賞於上,將使其下懷不自安,上違聖朝歡心,下失冠帶至望,忘輔弼之大業,信匹夫之細行,攸等所大懼也。”

    哈哈!按照荀攸的說法,曹操這是在為中國打工呀!

  • 6 # 劉坤忠120

    曹操是魏國的奠基人,權傾天下,有能力稱帝,但信守初衷,只想做一個名人,權臣。在徵烏桓時說,終其一生,墓誌銘上書漢徵東將軍曹操足也,但暗示其子曹丕代漢。,,,,曹操與鮮卑族的關係是抗擊打壓,自漢武帝漢宣帝對匈奴的嚴勵打擊,大漢邊患得到緩解。元帝時有著名的昭君出塞,與南匈奴矛盾逐漸化解。東漢時各少數民族化解,力量不大,只對邊境騷擾,曹操統一中原後,北征烏桓,對南匈奴強制蔡文姬歸漢,對鮮卑族實行控制打擊,大漢民族必須強大。,,,曹操是為東漢打工,主弱僱強,逆行倒施,控制老闆,連老闆產業一鍋揣了。

  • 7 # 關東俠客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八個以魏為名的國家和朝代,即姬姓之魏邦國,戰國七雄中的魏國,三國時期的魏國,拓跋氏建立的元魏(北魏,東魏,西魏),冉魏和翟魏。曹操是三國時期曹魏的實際建立者。

    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宗室在今天山西運城芮縣古魏鎮一帶建姬姓魏國,這是第一個以魏命名的地區。魏,有高大美好的意思,以後有許多個朝代對這個名字情有獨鍾,以魏為國名。公元前661年,晉獻公命令畢公萬等人把婭姓魏邦國滅掉,把魏地封給畢萬,子孫以地為姓,姓魏。公元前453年,魏桓子等人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周王封魏武子為候,魏國(公元前405年一公元前225年)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東漢末年,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魏王,治所在魏郡鄴城。公元220年,曹丕禪讓建立魏國,追封曹操為魏武帝。曹操是曹魏政權的實際建立者。

    拓跋魏(元魏),公元386年,拓跋跬建立代國(魏),史稱北魏。公元534年,北魏分成東魏和西魏兩個國家。

    公元550年,高洋廢東魏靜帝,建立北齊。公元557年,宇文黨廢西魏末帝,建立北周,拓跋魏走近歷史,共148年。

    冉魏(公元350年一公元352年),後趙將軍石閔(冉閔)盡誅趙氏皇族,以鄴城為中心建立魏國,史稱冉魏。後來,被鮮卑穆容氏滅國。

    翟魏(公元388年一公元392年),十六國時期,丁令人翟遼在黎陽建立政權,以黃河為憑障建立國家,史稱翟魏。魏國有高大美好之意,萬史上,以魏為國號的朝代數量,僅次於漢的數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裡面的人物都是怎麼掛掉的,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