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味萊可柒
-
2 # 棋宸
脾氣倔犟的寶寶一般很容易生氣,發脾氣,但是媽媽們也要看到這樣的寶寶性格上的優點的,這樣的寶寶往往具有堅持的毅力,有主見,但是媽媽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來給予啟迪,讓寶寶將來能成為講道理的人
1,當孩子生氣發脾氣時,父母應避免使用權威的口語或方式來教訓孩子,而應拿出一點“辦法”來。首先深呼吸,不要讓自己跟隨著孩子的生氣情緒,然後試著和他講道理,教他學會尊重別人,並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
2,當您感覺到孩子開始浮躁不安時,可用他有興趣的事或物品吸引他,來轉移他即將爆發的情緒。譬如:“媽媽今天聽到一個好聽的故事,快點過來,媽媽講給你聽!”或“媽媽有一顆很好吃的糖,要給一個乖寶寶吃哦!”
3,當孩子在鬧脾氣時,有時是帶點試探的性質,父母表現得越在乎,他可能越過分、越吵鬧。所以,在不會影響到其他的情況下,就試試讓他哭個夠,等他安靜下來後,再去處理。
4,善用孩子的語言或喜歡的卡通人物來作適當的引導工具,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對話更具趣味化與遊戲性,以化解孩子的情緒。
5,孩子變得不可理喻時,可以把他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告訴他:“如果你覺得不生氣了,再過來和大家一起玩。”但必須注意隔離處的安全性,且不能是會讓孩子感到恐懼的地方,例如:黑暗的小房間或不熟悉的地方。
6,對於孩子正確堅持要表揚的,若父母硬要孩子放棄,孩子反而容易養成半途而廢的性格。
7, 要站在他的立場看事情,不管做什麼事儘可能尊重孩子的意見,不過分干涉。有時明知道可能做不好,也應讓他體驗一下。此外,在他做不好的時候,偶爾可以正確示範一遍給他看。
8,父母有時不免會主觀認為,孩子應該聽話、順從,而不應該反抗。其實,不妨把專利、命令的語言溝通形式改為雙向的溝通,讓孩子有表達意見的機會,並試著去了解不合理的原因並去探索合理的條件,建立自我約束的行為。
9,有時不妨運用處罰的方式,例如取消例行的散步等,但必須要讓孩子明白處罰的原因。處罰過後,也別忘了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讓他知道處罰歸處罰,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
-
3 # 萱聲墨語
兩歲的寶寶正是最好的啟蒙期,可以多給孩子讀讀繪本,多玩一些需要動手的親子游戲,也要多給孩子聽一些比較歡快的音樂,對他後期很有幫助。
我家兩個寶貝都是從小開始讀繪本,聽音樂,現在上學了識字量就比較大,也都很喜歡音樂,耳朵對於音樂很敏感,我和孩爸都是五音不全的,所以跟早期啟蒙有很大關係。
也可以給孩子一張紙一隻筆讓孩子畫畫,隨便他畫什麼都可以,不要多加干涉,這個時期主要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
4 # 小青年芳芳vlog
兩歲的孩子,我們可以這樣教育她,首先在語言方面,2歲的寶寶其實對接受新事物很敏感,我們可以讓她接手多門語言,想漢語,英語,日語等,現在國內比較流行的語言,這樣孩子就贏在起跑線上了其次,我們要在行為上教育她,比如走路的姿勢,拿筷子的方法,拿筆的姿勢等,最後我們要開始訓練她獨當一面的能力,比如摔了一跤後,儘量讓她自己站起來等。
-
5 # 朵媽1212
去年發表了一項研究,從學前班開始對兒童進行了長達10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如果教師運用遊戲或者對話的方式,促使兒童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這些孩子比接受傳統教育孩子,在未來的社交和學業上,有更好的成績。歐美國在學前教育上,投入巨資,都強調這種具有遊戲性質和需要做出選擇的教育方式。所有的先進的教育方式,都強調培養孩子的兩項技能:執行力和口語技能。
先說一下執行力。執行功能包括一系列認知能力,例如將想法儲存在大腦中並在短時間內回憶起來(工作記憶)的能力,控制衝動和情緒的能力,以及在不同任務間靈活轉換注意力的能力等。執行力的前提是有專注力,自控力,可以在做遊戲或看書講故事中鍛鍊。分享一下我日常的帶孩子經驗。先說讀繪本,讀繪本是越早開始閱好的,我是從兩個月開始讀的,中間因為懷二胎等原因有過間斷,從孩子2歲開始,一天的閱讀時間大概是2小時以上。孩子可以在1-2小時的時間內,專注到閱讀上。今天聽了一個牛爸的分享(孩子在上海華育中學),從孩子兩歲起,每週去一次書店,買三本書,兩本孩子喜歡的,一本家長推薦的,一直堅持到小學三四年級。再說遊戲,我孩子大愛捉迷藏,當她剛剛學會藏起來讓大人找的時候,會發聲,讓大人一下子就找到,後來就會慢慢控制自己捂住嘴不出聲,讓大人找不到。在一本書中看到,原來這就是孩子自控力的提高。我們還喜歡玩的一個遊戲是跟爸爸賽跑,剛開始玩的時候,爸爸喊1或者2,她就跑了,後來慢慢學會,等爸爸喊跑的時候再跑,或者,自己喊123,跑以後再跑。帶孩子的一個常犯錯誤是,喜歡在孩子專注的時候,打擾孩子。比如我跟娃爸帶孩子出門,孩子在路上突然發現了一個好玩的事情,就會呆在原地不走了,娃爸一般會催著孩子走,或者乾脆抱孩子走,而我一般會等孩子看完她想看的再走。再比如,孩子正在玩一個玩具,你缺非讓他先吃東西,或者乾點你覺得有意義的,這真的帶孩子的大忌。長大後,孩子學習不專注,很可能是從這一次次被打擾開始的。
再說一下口語技能。口語技能也不單是發出聲音或者說出單詞,而是將它們運用於涉及複雜句型的有意義的交談中。口語和讀寫能力是幫助兒童學習閱讀的基礎。蘇珊·C·萊文(Susan C. Levine)是芝加哥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她在2006年的研究中,長時間觀察了老師和學齡前兒童的互動。一年後的結果發現,老師使用“我們要均勻分配”和“你們三個都來幫我”之類的數學相關語言越頻繁,學生的數學成績就越高。
昨天妹妹打電話過來問女兒,午飯吃的什麼。女兒說,姥姥包的水餃,但是我不喜歡吃水餃,因為水餃是白菜餡的。兩歲零4個月的孩子能說出這麼複雜的話,我還是挺吃驚的。但是她這句話是有模板的,有本繪本上寫著,我媽給我帶的黃豆,但是我不喜歡吃黃豆,她就活學活用了。所以又回到了自控力寫的讀繪本上,為了孩子的語言發展,為了將來學習好,培養讀繪本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如何讀?卡貝爾和同事今年在《早期教育和發展》上發表了一項研究,調查物件是美國多個地區的417名學齡前兒童,他們調查了這些兒童的老師用何種方式為他們讀書。結果顯示,當老師中途停下來對故事進行評論,並問兒童一些相關問題時,這種被稱為“超文字”的對話方式,對孩子總體的讀寫和語言能力提升有巨大的好處。有巨大影響。所以單純地向孩子誦讀一本圖畫書,不如中途停下來,和孩子進行“對話式”閱讀。關於書本的互動對話,可以幫助孩子認識新單詞並理解故事的含義。一篇發表於2002年的高被引論文顯示,老師在課堂上的說話方式(無論是讀書還是其他對話)的不同,能夠導致學齡前兒童語言學習方面的差異。研究人員在芝加哥調查了超過300名來自不同社會經濟背景的兒童。他們發現,運用複雜句式說話的老師教出的學生,一年後自發使用複雜句型的次數明顯增加。而在那些句型不復雜(比如較少使用多重從句)的老師帶出的學生中,則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而使用複雜的句式的孩子,在閱讀理解,寫作等方面有很大的優勢。
-
6 # 弘道
教育有原理、原則和方法,但卻沒有可以套用的和具體的知識和技巧。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父母的珍愛、學習和實踐使最重要的。事實上,為人父母者即是與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的。
-
7 # 春光正暖108
1 陪伴 父母工作再忙,也要儘量給孩子多一些高質量的陪伴,經常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跟孩子一起做遊戲。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這樣的孩子才能擁有足夠的自信和勇氣。
2 誇獎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哪怕孩子完成的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父母也不要吝嗇你的誇獎。即使孩子沒有完成,也要對他努力認真的態度給予肯定。
3 尊重 尊重孩子的自主意願。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不應該把他當附屬品,一旦孩子做錯事,就打罵。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4 耐心 帶兩歲的寶寶最考驗父母的耐心了。如果沒有,動不動就對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對孩子身心造成傷害。當家長情緒上來時,可以暫時先離開一會兒,先讓自己平靜下來後,再去面對孩子。
以上是兩歲寶寶的一些教育方法,希望對您有幫助。
回覆列表
在國外的年輕父母中,流行著這樣一個概念——“terrible two”。
直接翻譯那就是“糟糕的兩歲”,用咱們爸爸媽媽的話說,那就是“2歲的熊孩子”。
與國外的父母一樣,許多中國的爸爸媽媽也發現,孩子到了2、3歲,性情突然大變樣了:
話還沒學會幾句,竟然動不動小嘴一撅,會說“不”了!敢和爸爸媽媽頂嘴了!
你讓他往東,他偏往西,還不分場合大喊大叫,爸爸媽媽那點威信蕩然無存了!
更讓父母鬧心的是,有的孩子開始隨手亂扔東西,愛發脾氣,甚至學會了說謊了。
面對這樣的2-3歲熊孩子,許多爸爸媽媽開始有點手忙腳亂,六神無主了!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兒童第一個叛逆期? 對於第一個叛逆期這種說法,主流心理學家並不認同。但是,從兩歲開始,確實是兒童的第一個自我意識形成期。而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正是從對父母的質疑和反叛開始的。
比如這一年齡段,許多孩子喜歡說“不”,其實就是對自我界限的一種宣示,而一些孩子習慣亂髮脾氣,則是因為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但一時無法運用語言表達出來,只好透過發脾氣的方式來宣洩和傳達。
對於孩子出現的這些新情況,許多爸媽由於缺乏瞭解,很容易應對不當。 最突出的,就是一些爸媽會簡單粗暴的對待孩子的行為和需求。比如,2-3歲的孩子正是對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的時候。許多孩子會在草地上打滾,在道路上的小水坑裡嬉戲,而許多父母常常用成年人思維,一見到孩子有這些行為,立刻厲聲制止,很難換位思考。
再者,就是溝通方式的錯誤。許多爸爸媽媽常常對孩子說的是“不能吃”“不能幹”“不能要”,一大串慣用否定式命令語句脫口而出。豈不知,2-3歲的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除了接收到父母強烈的情緒刺激,對要做什麼一臉懵啊。
另外,有些爸媽還養成了與孩子較勁的習慣,不按自己說的做,門都沒有。結果就是孩子大哭大鬧,爸爸媽媽崩潰發飆。
那麼,爸爸媽媽們該如何應對孩子這一特殊的成長階段呢? 首先,要學會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2-3歲的孩子正處於對外部的世界興趣正濃時,常常想自主地去完成一些事情。這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耐心去了解孩子的需求,去靜心傾聽孩子的想法,在與孩子溝通時,也最好採用口頭語言與肢體語言相結合的方式。孩子想做的事情如果沒有什麼危險,不如放手讓孩子自由自在的去做。孩子的需求得到滿足了,自然就會乖乖聽話了。
其次,爸媽們在對孩子提出要求時,應該學會多用選擇題。
2、3歲的孩子因為有了自我意識,會開始變得對一些事情變得固執起來。想讓孩子做什麼事情時,不妨多使用選擇性語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有做主的權利。對於一些非原則性問題,爸爸媽媽大可不必與孩子較真。這樣還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和意識,何樂而不為呢? 此外,爸爸媽媽們以身作則也很重要。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模仿能力強的時候,家長不允許孩子做的事情,自己一定不能做;家長希望孩子做的事,自己要先能做到。要時刻記著,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當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尚未形成明確的是非、對錯觀念,如果孩子的一些行為明顯具有危險性或不合禮儀,爸爸媽媽還是要敢於堅持原則,正確引導,切不可無原則的妥協。
由此可見,2-3歲孩子一系列的反抗行為,只是孩子這一階段成長的正常表現。爸爸媽媽們只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理解和配合,孩子一定能平穩地度過這一時期,更加健康、茁壯的成長!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