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吸菸不喝酒665

    現在城市人的生活節奏都非常快,壓力都非常大,象我這樣四十六,七歲的人對過年過節都沒有一點感覺,哪有什麼快樂,幸福,和熱鬧。要說熱鬧還得是小時候在農村,一過元宵節我們全村的小孩都聚在一起,點燈籠,點火把,放鞭炮,手拿火把你追我打,全村的孩子在一起無拘無束,那叫一個熱鬧,快樂,現在只有回憶了。

  • 2 # 無名氣老律師陳維國

    我最開心的一個元霄節大概是我10歲的那一年,1962年,三年自然災害的最後一年,雖然人們的生活仍然十分貧困,但春節仍然可以給人們帶來許多歡樂,而元霄節同樣可以給孩子們帶來難以忘懷的歡樂。

    那一天晚上,父親在外面加班沒有回來。而我們四兄弟擠在屋門口,睜大眼睛看著忙裡忙外的媽媽和奶奶。不大一會兒,媽媽開啟鍋蓋,屋子裡一下子飄滿了蒸汽,白茫茫的蒸汽裡,一切都是隱約的。媽媽盛起了第一碗元霄後,把我喊過去遞到我手裡,這第一碗裡的元元霄實際上只有五六個,我知道這第一碗元霄並不是給我們吃的,而是貢品。我恭恭敬敬地端著元霄,送到了堂屋裡的貢桌中央,媽媽已經擺了貢品,只留下中間的地方讓我把第一碗元霄放在爺爺的靈位前。按照傳統的程式,我放好元霄後,在貢桌前面燃起了燒紙,隨著冉冉升起青煙和紙灰,我帶領三弟弟在爺爺靈前叩頭三跪拜後,又燃起三枝香,再行合手十字禮。敬祖禮節完畢之後,四兄弟便高高興興地幫助媽媽和奶奶往炕桌上端飯菜,而令我們兄弟不斷抽動鼻子的是飄浮在乳白湯汁裡那雪白的元霄的香甜氣味。

    吃飯了,桌子上雖然有香噴噴的菜餚,但我們四兄弟還是願意吃元霄,雪白的元霄初放入嘴裡感覺是十分滑膩,用牙稍稍一咬,有點粘,輕輕地咬下去一股甜甜並帶著香氣的湯汁流出來。啊!多麼甜美的食物!味覺神經的作用讓我用舌尖輕輕地舔著元霄裡不斷流出的香甜湯汁,慢慢地讓它流入食管,那種甜香的美味可是讓心裡都能感到甜美。

    我在品味著美食的時候,觀察了一下三個弟弟的表情,他們一個個幾乎是狼吞虎嚥,根本不知道對美食的品味。雖然僅僅是幾歲的差異,他們幾乎只知道好的食物快吃,是否可以品味其中的美感則根本不予考慮。

    因為平時十分嚴厲爸爸今天沒有在家,所以這一天晚上我是十分輕鬆的。因為爸爸每餐必須喝酒,喝酒之後第一件事情不管是什麼日子,都要檢查我的作業。而每次檢查之後,他殾能挑出毛病並對我進行懲罰。因為爸爸信奉一條真理:好孩子是打出來的。所以沒有了爸爸的責罰,這個元霄節讓我的兒時感到了人生的最大快樂。

    那時候,我家裡窮,爸爸、媽媽雖然每月可以掙100多元錢,但四個虎狼男孩和老奶奶組成的七口之家,生活還是十分拘拮的,所以爸爸媽媽不可能有時間給我們製作燈籠,不用說買燈籠了。

    突然,大街傳來了鞭炮聲和孩子們的嘻笑聲。我領著兩個大一點的弟弟跑了出去,四弟弟當時還小,只能跟媽媽在一起。

    大街到處都是提著燈籠的孩子們,平時在一起的夥伴們相互比較著自己的燈籠,看誰的燈籠亮。

    有的孩子提的是紙糊的燈籠,雖然光線不那麼強烈,但彩色紙張裡面的燭火將光芒透過彩紙照在地上和人身上,給人是一種溫馨的感覺。有的孩子提著的是從商店裡買的燈籠,因為大紅燈籠的光線熱烈而紅火,特別吸引人的眼球。有的孩子提著的是玻璃製作的燈籠,由於玻璃透光好,燈籠顯得格外明亮。有的玻璃燈籠上還畫有人物畫,也讓很多孩子們驚奇。而我的同班同學尹漫石則提一個走馬燈燈籠,走馬燈籠上的人物好象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一個個武將的雄姿隨著旋轉的燈籠,讓周圍的孩子們驚喜不已。

    我沒有燈籠,與小夥伴們相比,我感覺特別自卑,也不敢走到夥伴們中間。看看兩個弟弟,他們也都有兩樣的感覺。我只好把爸爸春節給的小鞭拿出來,和弟弟們分了幾個,以顯示我們也有快樂。

    這時,孩子們突然開始遊街了,尹漫石的燈籠成了今天晚上的冠軍,理所當然地走在第一個。孩子們在大街上的走動漸漸地加快起來,邊走連喊叫著,不時還點燃幾個鞭炮以助聲威。

    突然,我想起了一件事情,便讓兩個弟弟和我一起回家。回到家裡,我把爸爸的工具箱打開了,我記得爸爸有一瓶東西,他經常用這個瓶子裡的東西修理腳踏車。記得爸爸說過:這個瓶子裡的東西怕火,一遇到火就會著起來。我突然產生的想法是要用這個瓶子裡的東西做個燈籠。

    我找出一個搪瓷缸,用鐵絲拴在把手上,然後把一團破布用爸爸那個瓶子裡液體侵透再裝進搪瓷缸裡,然後用一個木棍掛在鐵絲上做成了一個簡易的燈籠。看著這個燈籠,我驕傲地向弟弟們說:“走,出去比比看誰的燈籠亮。”走到大街上,正好看到尹漫石帶著燈籠隊伍跑過來,我立刻將搪瓷缸裡的破布點燃,“騰”地一下,搪瓷缸裡冒出了火苗,晚風雖然很大,但我的燈籠裡的燃料卻不怕風,搪瓷缸裡的火光形成了小探照燈照得前方一片光明。我的這個燈籠一下子把小夥伴們全部驚呆了。於是我便成了遊街燈籠隊伍的第一名,我高舉著光芒四射的火燈籠向前方跑去,小夥伴們在後面跟著、驚呼著,兩個弟弟根本跟不上我們,只聽見他們的喊叫聲音。一路上我出盡了風頭,直跑得滿頭大汗才停下來。當燈籠裡的火光漸漸地暗淡要熄滅的時候,我正好跑到家門口。於是我帶著兩個弟弟、帶著驕傲的虛榮心回到了家裡。回到家裡以後,我檢查一下燈籠,發現搪瓷缸被火燒得焦黑,怎麼也洗不淨,我知道這個禍惹得不小,就把搪瓷缸遠遠地扔到垃圾箱裡。當我檢查父親的那瓶液體的時候,才發現瓶子裡面已經沒有多少了。我知道爸爸發現以後,一定饒不了我,於是我把瓶子開啟倒進去多半瓶子水。

    第二天,小夥伴們都來找我,他們要打聽火燈籠的秘密。其實根本沒有什麼秘密,我昨天晚上出得這個風頭其實是冒險。小夥伴們無法探聽我的秘密,他們紛紛譴責我,說我“太牛×”。

    不久以後,爸爸終於發現了瓶子裡的變化,那天他給別人修理腳踏車胎,結果發現瓶子裡的膠水全部變成了水。而那個丟失的搪瓷缸我翅始終沒有承認。雖然事情過了好長時間,我也沒有承認膠水是我動的手腳,但爸爸還是暴打了我一回。雖然捱揍很痛苦,但我畢竟在小夥伴們面前有了可以驕傲的資本,所以還是值得的。

    50年過去了,我已經成了花甲之人。爸爸也於十年前離開了我們。每年的元霄節,我幾乎都沒有什麼興趣。因為從那年以後,我再也沒有體驗過那個令我終生難忘的元霄節,那一串串各式各樣的小燈籠,更難忘我親手製作的人生的第一個火燈籠。也許現代的燈籠有著極高的藝術性,各種煙火和禮花能夠讓人們欣賞到更美的情境,然而,兒時的火燈籠帶給我的人生快樂始終無法替代。

  • 3 # 咪媽忍冬

    嘿呀,這麼一提,

    好懷念在家過的元宵燈節。

    我老家是農村的,家裡有一個元宵迎燈的風俗,村裡每年輪一個“角落”迎燈,一般7.8年輪到自己一次。

    覺得最熱鬧的,自然是輪到自己家的時候,早早的訂做花燈,有錢的可能電子的都用上了,沒錢的就是最古早的簡便式紙糊花燈。

    家裡有幾個人口,就要幾個燈,還在肚子裡的小寶寶也一起算上,迎燈祈福,所有的燈綁在“幹”字型的竹架子上,有的是圓形的。家裡出兩個粗壯丁,出去輪流舉燈。

    各家各戶呢,會在門口燒起熊熊大火,等著迎燈隊經過,然後燃放煙花爆竹,那場面真的是萬家燈光。

    迎燈隊排成長龍,把整個村子繞一圈,走到哪裡,哪裡就瞬間被照得亮堂堂,走遠了看,流動的燈盞,忽明忽暗,那傢伙,真的太讓人愛了。

    很多年沒在家過元宵了,不是上學就是上班,現在則是在婆家,最好的元宵。

    小時候真好,所有的熱鬧都與自己有關;長大了,熱鬧是別人的,大家都活成了一座座孤島。

  • 4 # 鑽孔達人721

    那是九幾年裡,那時候玩彩龍和亮龍,白天玩彩龍每家每戶去玩,敲鑼打鼓有嗽叭,晚上玩亮龍,放鞭炮吃元宵抽菸的那真是過年鬧元宵的熱鬧有年味,現在想起還來勁,現在鞭炮不放,龍燈花鼓舞不玩了,幾乎年過的沒什麼意思了。

  • 5 # 專治耳朵

    我記憶中最熱鬧的元宵節就是2026年,那年可是空前絕後的熱鬧啊,記得那天不到7點社火就敲鑼打鼓的過來了,那年的社火人也好多,好多以前沒有見過的,一對接著一對,轉完這家轉那家,我們跟著玩,放鞭炮,好像玩多晚都不會感覺到累一樣,晚上要挑燈籠,要點蠟燭,記得那年還買了一把玩具槍,高興的我啊,所以那年是我記憶中最熱鬧的一年

  • 6 # 天天向上的CHENGBA

    印象中最熱鬧的元宵節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中國的重要傳統節日。基本是過年最後一個重要的節日。在這一天,全國鞭炮齊鳴,家家戶戶吃湯圓看花燈猜燈謎放焰火,場面甚是熱鬧。

     

    印象中最熱鬧的元宵節還是小時候在農村的時候,估計在8歲左右的時光吧(記不太清晰了),那時候的節日氛圍更濃郁,玩的也開心,吃的也開心。

     

    小時候,元宵節主要活動有如下這些。

     

    1. 捏面燈。面燈是元宵節傳統麵食,使用麵粉做的各種各樣的燈具,用豆油當做燃料,用火材棒纏上白棉花當做燈芯,所以也叫棉花燈。一大早,家裡女士們就得忙乎蒸麵佛把、捏面燈、做各式各樣的麵點,十二生肖的形狀,還有那種盞狀的,還有個佛把形狀的(佛手)。一入夜,天黑下來,各家各戶就紛紛點上棉花燈,這晚家家戶戶都端著面燈穿街走巷,拜祖林、訪鄰里,很是熱鬧。面燈燈光柔和傳說有吉祥之意,家人總是讓孩子端著面燈繞繞眼睛(在眼前晃幾下),有明目祝福之意。

     

    2. 挑燈籠。燈籠是元宵夜孩子們最喜歡的玩具。元宵節,燈籠的樣式很多。有那種模仿動物形狀的燈籠,像小兔子燈、龍燈、豬八戒燈、老虎燈,一般都根據當年生肖選擇。還有那種花燈、亭燈。這種樣式的等大部分都是竹子或玉米高粱秸稈配合薄薄的紙做成的。最厲害的是那種走馬燈,旋轉起來,圖上馬兒飛奔,很是好看。隨著時代發展,農村裡花燈燈會也越來越多,很多人都集聚一起,大人們賞燈賞月,小孩子們打鬧嬉戲,甚是有趣、甚是熱鬧啊。

     

    3. 吃湯圓。元宵佳節,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我們北方沒有元宵這個詞。"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著團團圓圓,和和睦睦,農村最講究家和萬事興。湯圓外表白嫩,內裡各種陷都有。肉餡素餡米糧餡,種類繁多。但吃的最多的還是那種內裡黑芝麻糊樣式的。

     

    4. 燃放煙花爆竹,看焰火。煙花爆竹鬧元宵。正月十五那天的夜晚,是一個放焰火、賞焰火的日子。農村裡,稍微富足的家庭,都會買很多煙花爆竹,各家各戶將煙花爆竹全部搬到村中心附近的大路上,一輪一輪一波一波的放煙花。這個是當時我們這些孩子們最熱愛的活動。煙花種類很多,女孩子喜歡dilouji、男孩子喜歡大的響的爆竹,大人們喜歡那些美麗的煙花焰火。

     

     

    家家戶戶鬧元宵,和睦歡樂慶佳節。最後祝大家,元宵節節日快樂。

  • 7 # 月水碧灣

    我出生在晉北一個偏僻的小村莊,雁門關外,苦寒塞北。民風熱烈粗獷。西北風從初冬刮到年根兒,然後一場大雪在春節會毫不節制的降下來,大地山川白的刺眼。正月裡家家戶戶的紅燈籠在白色的世界裡更顯紅火喜慶,同時一年中最期待的活動也開始了,那就是村裡的元宵節文藝活動,也叫"鬧紅火"。

    小時候的農村資訊相對封閉,文化生活很少,元宵"鬧紅火"大家的熱情都高漲,自小喜歡文藝曲藝的我自然是村裡的名角兒(自誇一下),極積的參加排練,村裡會安排老藝人教我們,當時的老藝人會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分配角兒色,有區別的教每個人怎麼演,所有的這些都是村裡一輩輩傳下來的,民俗的厚重感很強烈,特點鮮明。反觀今日城市廣場上舉辦的社火表演,服裝統一,步伐統一,表情統一,這是廣場舞!哪有半點兒鬧元宵的味道!時代的發展使我們丟失了很多本民族特有的風情風貌。

    高蹺,旱船,大頭娃娃,舞龍,舞獅,我都喜歡演,最拿手的是扮演白骨精一角兒,因此在村裡人送外號"二大女兒"(在家行二)。晚上顧不上吃飯,就早早的去化裝。村裡的街道高低不平,但卻是我們的舞臺,所有人使出最大的勁頭來鬧紅火,滿身大汗,收工已是後半夜。

    說起小時候在村裡過元宵節,便有很多說的,每每想起依舊激動,當真是我過的最熱鬧的元宵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代家居風格的色彩搭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