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道有李

    其實簡單點說,秦朝二世而亡,與滅不滅六國的貴族沒太大關係。這個問題,也可以反著想。劉邦是一介布衣,即便滅了六國貴族,也輪不到劉邦。但劉邦先入的咸陽,劉邦建立了漢朝,這都與六國貴族沒關係。陳勝、吳廣也不是貴族;秦末起義軍裡比較有影響力,而且真能算貴族的也就是項家了(軍事貴族);劉邦陣營裡也就張良跟六國貴族沾點邊,其他都是普通的公務員或者底層人。

    從根本上說,秦國的亡國,有三個原因:錯誤的繼承人、嚴苛的法度(法家精髓)、不愛惜民力。第一個因素是偶然因素,後兩個是必然因素。

    首先說繼承人,沙丘之變以後,胡亥繼位。扶蘇自殺,胡亥把自己的同胞手足相繼幹掉,這之後胡亥整日玩樂,朝政都交給趙高處理。最終,被趙高殺死。扶蘇生性比較仁厚,如果他能夠順利繼位,可能會給秦國的統治帶來一些變數。

    其次,秦國確立的法家治理思想。秦國自商鞅變法後,以法立國,以軍功授爵。像陳勝、吳廣和劉邦,都是因為嚴苛的刑法沒有退路才選擇造反的。而秦統一六國後,雖然統一了文字、度量衡等,但對待山東六國並沒有從文化層面真正接納、認可、融合六國的文化。所以,六華人並不認為自己是秦華人,而認為自己是亡國奴。一旦法律逼得沒活路,那造反就是必然。陳勝所說的“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就是當時底層百姓內心最真實的呼聲。在戰時,嚴刑峻法是管用的;但在和平時期,如果還講究這個,無疑是與百姓離心離德。

    第三,不愛惜民力。秦始皇時代搞了很多大型工程,修建阿房宮,建自己的陵墓,修萬里長城,修馳道。同時上馬那麼多大型專案,耽誤農業生產。按當時的規定,農民為國家做工要自己準備糧食。錯過了農業生產時間,來年顆粒無收,就等於斷了百姓的活路。

    所以,秦國會不會二世而亡,與殺不殺六國舊貴族沒關係。如果扶蘇能夠繼位,可能會延續,但根本還是要一改秦國的法度並且從文化上接納山東六國。

  • 2 # 消逝的鄉愁

    首先回答題主問題,大秦的滅亡與六國貴族沒有必然的聯絡。

    其實大家最好奇的問題所在是,秦國透過六朝君臣的百年努力,橫掃天下,最終統一了中國,為何卻僅僅存在了短短的15年。

    我們就從3篇歷史文章中尋找隱藏的答案

    司馬遷《陳涉世家》記錄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農名起義,起義的原因是什麼呢?“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從文章中可以看出去服徭役,因為天降大雨的客觀原因超過了期限,按照《秦律》都會被斬殺,可見當時法律之嚴苛。秦國從商鞅變法開始,以嚴明的法家作為治國思想,制定了嚴苛的《秦律》。高壓的制度不僅僅帶來了順從,更是將秦朝的社會推向了另一個極端。賈誼《過秦論》中將大秦的滅亡歸結於“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在賈誼看來是在於攻守之勢發生改變的情況下(秦朝從攻取兼併到統一治理),秦朝的統治者並沒有在治國方面發生任何改變,依舊採用重度的法家思想。秦王朝的暴政就是秦國快速滅亡的原因之一。奪取天下靠的是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而守護天下更多的是要行仁政。最後我們從杜牧的《阿房宮賦》來找好原因。在文章裡,杜牧給我們詳盡的列舉了秦朝統治者的驕奢淫逸。“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秦王朝在奪取天下之後並沒有透過政策來修復戰爭所帶來的創傷,休養生息,減輕徭役,而是為了滿足統治階級的享樂慾望,大興土木,大量的基礎建設嚴重的消耗著秦國的生命力。

    透過以上三篇文章我們基本上就可以解讀出秦國在奪取天下後為什麼又迅速的走向了滅亡,對於後來的繼承者漢朝來說則充分了吸收了秦國滅亡的教訓,開始以更為溫和儒家思想作為治國思想,輔以法家等其他流派思想。推行休養生息政策,減輕徭役,安撫百姓,彌補戰爭帶給社會和家庭的創傷,直至後來的“文景之治”社會才又一次的走上了正常的軌道。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到現在這句話依然適用,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時刻有個清晰的大腦,以史為鑑。

  • 3 # 侃歷史的大山

    秦朝賦稅徭役太重了,百姓本就苦不堪言,但是有口吃的就還能過,哪裡知道後期連年自然災害,農民左右十個字還不如起義搏出一條生路。

    殺掉六國貴族也沒多大用,後來攻入咸陽使秦滅亡的就不是貴族,是我們的草根皇帝劉邦。

  • 4 # 香茗史館

    秦末天下大亂之際,六國貴族的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於是便有人說,如果秦始皇當年狠狠心,將六國貴族全部殺死,不就沒有這個麻煩了嗎?事實上,秦國的滅亡乃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六國貴族只是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罷了,即使殺掉所有六國貴族,秦國的滅亡仍然難以避免,更何況如果真的如此屠戮,恐怕極可能會適得其反。

    秦朝滅亡乃多種因素作用結果,幾乎所有階層全站到了對立面

    秦朝滅亡的原因其實非常複雜,而從當時社會各階層的態度來看,秦朝雖然只經歷了兩代統治,卻幾乎將所有階層推到了朝廷的對立面,而這則是導致秦朝統治迅速崩潰的重要原因,至於秦二世,則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1、六國貴族特權徹底被廢。春秋戰國以來,隨著列國之間戰爭頻繁,再加上生產力和社會結構的迅速變革,各國開始積極謀求變法圖強,帶有典型奴隸制色彩的“世卿世祿制”開始逐漸崩潰,但由於山東各國深受“宗法制”影響,列國變法皆不徹底,貴族仍保留有封地、百姓、經濟、軍事特權,且對朝政同樣擁有一定影響力。然而,自秦始皇全面推行郡縣制和軍功制後,從法律層面徹底廢除了貴族特權,並推行嚴格的戶籍制度,非宗室籍、宦籍、市籍的全部得去種田,且以什伍連坐互相監視,偷懶、逃跑全都不行,像熊心這樣的楚國宗室後裔,最後甚至都被逼去放羊了。待遇如此天差地別,六國貴族自然對秦朝的統治不滿。

    2、士子階層入仕之路被斷。隨著“世卿世祿制”的崩潰,列國開始大量招納士子入仕為官,但由於當時並未誕生官員選拔機制,當時士子入仕主要以“遊說”為主,即以學識打動君主從而獲取官職,這是促成“百家爭鳴”局面的一個主要原因,畢竟各國需要人才,招納人才卻又不拘一格。然而,隨著秦國統一天下,建立“三公九卿制度”,進而以法家治國思想開始治理天下,而秦國用人主要以熟悉律法者為主,這便等於斷絕了列國士子的入仕之路。雖然秦始皇也曾設立“博士”職位,以列國士子充任,但這些只有議政權而無施政權的職位,顯然無法滿足眾多學子,結果士子階層與朝廷矛盾激化。雙方矛盾積聚到頂點後,“焚詩書”事件爆發,士子階層徹底站在了秦朝對立面。

    3、百姓難以接受秦國制度。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天下一統,開始將在秦國取得成功的一系列制度,迅速推向全國。然而,秦國所推行的制度,皆以“商鞅變法”為基礎,而商鞅變法之所以能夠在秦國取得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源於秦國早年在社會制度、國家體制和思想文化的落後,然而這種變革適用於秦國,卻並不適用於長期享受先進思想文化的中原列國,再加上這種革新涉及面實在太廣,幾乎影響到了百姓們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結果導致百姓對此怨聲載道。而在秦國法家治國思想的影響下,各級官吏在推行受阻的情況下,根本不懂得變通,反而以“秦法”來強制推行,再加上秦朝時期嚴重的勞役,結果導致民間怨氣越來越嚴重。

    4、秦二世喪失關中民心。秦始皇去世之後,秦二世胡亥即位,這位仁兄相較於秦始皇更為不計後果,不僅在徵發勞役方面毫不顧忌百姓死活,結果導致民間對朝廷的不滿迅速爆發。而且,他為了貪圖享樂,在關中地區大興土木,又耗費大量糧草飼養犬馬等各類動物,結果導致本已習慣法家統治的關中地區百姓,對朝廷的不滿也迅速增加。由於當時兵制主要以徵兵制為主,朝廷作戰時需要從民間大量徵發士兵,關中民心的喪失直接導致了秦末朝廷兵力出現不足,以至於當主力被牽制在鉅鹿戰場後,劉邦進入關中竟然幾乎沒有遇到阻力。而從楚漢爭霸時期,關中百姓對劉邦的支援力度來看,當時關中並非抽調不出來兵力,只是由於民心的喪失,再加上“軍功制”被破壞,無人再願意為朝廷作戰罷了。

    如上,秦朝到秦二世統治後期,幾乎將所有階層推到了朝廷的對立面,即使秦始皇當初狠心殺光六國貴族,但只要統治方式和繼承人不變,秦國仍然難以逃脫二世而亡的局面。

    如果真的大肆屠戮六國貴族,恐怕極可能會適得其反

    秦始皇在統一天下後,之所以沒有對六國貴族痛下殺手,除了他無法預料到十幾年後的事態發展外,更為重要的是,屠戮六國貴族,很可能是弊大於利的一種行為。非但不能化解秦國後來的問題,反而極可能會適得其反。

    1、秦國統一之路將更為艱難。如前文所述,到戰國末期之時,雖然“世卿世祿制”已經逐漸崩潰,但貴族仍然掌握有大量的特權。如果在統一過程中,秦始皇對六國貴族屠戮過重,極容易激起其他列國貴族的誓死反抗之心,而一旦所有貴族拼死抵抗,秦國的統一之路無疑將會更加艱難,即使仍然無法扭轉秦國統一天下的步伐,但秦國為此所花費的時間和遭受的損失,肯定會更為巨大。這顯然是秦始皇不願意看到的局面,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秦始皇雖然一方面在滅國,另一方面仍然在不斷收買列國貴族和寵臣。

    2、極可能引起國內政治動盪。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便不斷有六國移民遷入秦國,而由於秦國在思想文化方面較為落後,秦國官場上更是充斥著大量六國士子,例如商鞅、甘茂、張儀、範睢、呂不韋等皆不是秦國本土士子。彼時,由於天下長期分裂,天下雖然名義上仍是周朝天下,但實際上在列國百姓和士子心目中,早已是“自知列國諸侯而不知天子”了,因此當時列國百姓、士子的鄉土觀念集中,即使到了司馬遷書寫《史記》時,仍以“國名+人名”的方式來介紹春秋戰國著名人物,例如魏人張儀、楚人李斯等,這種局面直到漢武帝后隨著郡縣制深入人心,才開始逐漸得到改變。因此,如果秦始皇屠戮六國王室和貴族過重,極可能激起秦國境內六國百姓、士子的反對,從而引發國內政治動盪。

    3、即使下手也很難徹底殺乾淨。六國王室和貴族經過數百年的傳承,人口基數已經極為龐大,即使秦始皇舉起屠刀,恐怕也很難做到斬草除根,而一旦有漏網之魚,身負血海深仇的他們對秦朝的仇恨反而更為濃厚。此外,六國王室和貴族不僅自身人口基數龐大,他們的親戚、朋友、師生、僕役、門客數量更是恐怖,一旦這些人凝聚起來,造反或許不會成功,但刺殺、襲擊之類的事情,卻是令人防不勝防,對於天下平定將是極大的威脅。

    綜上所述,秦朝滅亡的原因,有六國貴族的影響,但卻不是唯一因素,即使將其屠戮乾淨,也很難避免二世而亡的命運。另一方面,六國王室和貴族的龐大人口數量和關係網,想要徹底將其屠戮乾淨,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容易出現殺之不盡、反受其害的情形出現。

  • 5 # 3面環海

    霍金大師可能說得對“秦始皇還活著”。因為他接待過外星人,肯定為外星文明科技和長壽所吸引,因此,失去了繼續做“始皇”的興趣而追隨外星人去了,對秦政不再理睬,還去理那六國的遺老遺少幹嘛?他起初也是希望自己始皇后代萬世為皇,而自從見過那神仙般地外星文明後,長生和玄妙的科技讓他著迷,尤其被徐福大忽悠大騙子忽悠了兩場,失去了原先的理想,所以他詐薨而選擇悄悄隱退,真正地尋求長生去了,二世繼位根基不牢,也與始皇無關了。幸好始皇沒動六國遺老遺少們,否則,沒有機會見到外星文明。

  • 6 # 遺失在密林深處

    推翻秦帝國的都是一幫泥腿子,項羽算半個貴族。殺光貴族也不能阻止秦帝國覆滅,除非殺光所以六華人,那是不可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代表國產電影巔峰電影能有幾部?分別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