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冷眸m
-
2 # 大鵬說國學
這個問題很好,也很深刻!項羽為何會輸,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項羽殘暴不仁,經常屠城,前後有六次,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殺全城平民。第二次城陽大屠殺,殺光了輔助秦軍抵抗的全城平民。第三次新安大屠殺,第四次咸陽大屠殺,殺戮關中平民無計,大燒,大殺,大劫掠,大掘墓。 第五次破齊大屠殺,坑殺田榮降卒數目不詳,大劫掠大燒殺,逼反覆闢後的齊國。 第六次外黃大屠殺,因一個少年的利害說辭,好不容易放棄。
尤其佔領秦國都城咸陽後城這次,大肆燒殺搶掠,燒殺搶掠之後把整個咸陽一把火燒了!咸陽百姓恨死項羽了,關中的百姓恨死了項羽,秦華人民恨死了項羽,各路諸侯對項羽也是非常的害怕,都不喜歡這個人,覺得太過殘暴!其實很多的古書、典籍都是項羽給燒的,秦始皇焚書坑儒還真的沒有燒掉多少書籍!
相比之下,劉邦,給人的印象就太好了,開始的時候也是把持不住,看到了咸陽的繁華和秦宮裡面的美女,驚呆了,在秦國宮殿裡寵幸了好幾天宮廷的女人!樊噲這個時候給劉邦進言,讓劉邦退出咸陽,不要忘了自己的使命,但是劉邦哪裡聽得進去!這時候張良來了,對劉邦說了一番,劉邦馬上清醒過來,立馬命令士兵退出咸陽,約法三章!秦人這個時候對劉邦簡直是感激涕零,太愛劉邦了,與項羽相比,劉邦真的是個忠厚長者,不僅得到了咸陽、秦國的人因,也得到了各路諸侯的人心,對比之下,人們都太喜歡劉邦又太恨項羽了!
第二,項羽婦人之仁,對待生病、受傷計程車卒簡直感覺好的不得了,又是關心照顧,又是哭哭啼啼!讓士卒感覺好走心啊,項王對他真的太好了!但是對待真的立功的人,就是不一樣的,就充分顯示了項羽的小氣,不捨得給他們封地的真實惠,製作好的印章,磨掉稜角也不捨得給出去!這樣,哪裡還有人願意給項羽打工,只給人小恩小惠,從不給人真正的榮華富貴,榮華富貴都是項家人的,跟其他人無關!
第三,就像韓信說的,特別愛逞匹夫之勇,只是把自己當做一個將軍,當一個衝鋒陷陣的人,身先士卒,而不是當做一個帥才或者帝王!楚漢相持階段居然還要跟劉邦單獨來場個人武力大比拼!簡直就是不可思議,戰爭中還真的要兩個最牛的元帥或者將軍,帝王打一架,誰贏了誰牛逼,誰贏了誰就活著,輸的死掉,就像小孩子過家家一樣!劉邦直接一句戶就懟回來了,說大丈夫不成匹夫之勇而要靠智力取勝!項羽被逼無奈還要煮了劉邦的老爹,還是被劉邦輕鬆化解,說我們倆是結拜之交,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你煮了他後別忘了分我一杯羹!項羽氣的暴跳如雷又毫無辦法!
第四,永遠不去想如何治理自己的地方,如何得到民心,自己計程車兵越打越少,沒有民心支援,就沒有了兵源,在不斷的勝利中士兵越來越少!不像劉邦,後方被蕭何管理的不要太好,劉邦失敗不止一次,簡直每次和項羽打仗劉邦都是失敗的,但是失敗後,劉邦的兵源和糧食都會源源不斷的繼續送過來!劉邦也是在失敗中底盤越來越大,也獲得了英布的支援,韓信的忠誠!
第五,沒有遠大目標,沒有戰略只有戰術,感覺只要自己衝鋒陷陣只要自己很能打就可以了,沒有遠大目標,沐猴而冠就是說的他!錦衣夜行的成語也是項羽發明的,至死也沒有想明白自己的戰略是什麼,還認為是天要亡他,從不想治理天下的事情!定都也是居然定都在了彭城(徐州)一個沒有任何屏障的四戰之地,平原之上,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只要項羽不在的時候,就被別人給幹掉了,其中就被劉邦佔領了一次,項羽正在齊國平定叛亂,聽到後氣死了!劉邦就不一樣,他知道,他是要當皇帝的,是要統一天下的!
第六,自己建了一套前後都沒有的制度,自己是霸王,他分封的其他人也是王,但是誰和他關係好他分封誰,分封的地方也好,比如項家人和他的寵妃虞姬家的人,不公平!讓他自己的陣營裡面的人都心寒!所以分封剛剛結束就又亂起來了!齊國是最先起來反判項羽的,項羽過去鎮壓,一直戰勝,鎮壓一波起來一波,項羽陷入了齊國戰爭的泥悼之中,自己計程車兵也是越打越少,齊國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越是勝利自己的地盤越小,自己的軍隊人數越少,不得人心,沒有兵源,除了江東子弟沒人願意跟他!在齊國平叛的時候還被劉邦端了老巢彭城!氣死了!
第七,不會用人,原來跟隨他的人才都跑到了劉邦手下,比如最有名的就是韓信和陳平!手下就一個范增還不會用,最後還被陳平的離間計離間了!最後范增氣不過走了,心寒,病死在了路上!
第八、從不反思,臨死前也沒有認識到自己過錯,不反思!看看劉邦,屢敗屢戰,屢戰屢敗,每次失敗都會反思自己的失誤!
第九、沒有堅韌不拔的精神,一次失敗就被打倒!在烏江岸邊,有生的希望,不逃走,實際上是在逃避自己的失敗!說天要亡他,就是在找藉口啊!臨死都不反思,其實這個時候的項羽也就31歲這樣,正是大好時光,居然不反思,不想東山再起,覺得沒有臉面見到江東父老,否則歷史真的會改變!
-
3 # 星火辰
項羽為什麼輸?那還真是他自己搞出來的,本來天時、地利、人和俱得的天下第一人,自己把自己搞得天時地利人和盡失,還說什麼:“此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一代雄主楚霸王,最後被漢兵五馬分屍,真是讓人感嘆。
一、天時:當項羽鉅鹿九戰九捷,大破秦軍,揮軍入關,劉邦震懾之時,本是他實現帝業的最好天時,可項羽卻把他輕易的丟掉了
所謂的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上天給項羽的時機還真是不少。當項羽鉅鹿大破秦軍,令行天下,各路諸侯都將他奉為盟主時,不管他在鴻門宴上殺不殺劉邦,都是他稱帝建立大業的最好時機。鴻門宴上放過劉邦,雖然被事後諸葛亮的我們視為大錯,其實還真不算什麼。項羽最大的錯誤不在於沒殺劉邦,而在於他在令行天下時大封諸侯,這樣便讓諸侯擁有了與他抗衡的實力,完全失去了建立帝業的機會。
項羽的眼光,還停留在戰國時期,只想當一方的霸王。秦朝末年,群雄並起,各路義軍都立六國的貴族後代為首領,當時似乎有六國復興的兆頭,徹底矇蔽了項羽的雙眼。項羽封原本就佔據當地的諸侯為王也就罷了,畢竟這是種對事實的承認而已,但他卻還大封自己手下的親信諸將,個個都是實力強大的王,這就造成了自身實力的極大分裂。更重要的事,為了讓這些傢伙滿足,項羽把原來的諸侯們遷徙到貧瘠之地,而給這些傢伙以富饒之地,這樣的話,項羽不但完全得罪了原來深具實力的諸侯,讓他新封的這些王也不知道滿足。後來的事實證明,被項羽欺負的老諸侯們成為了項羽死敵不說,他新封的諸侯,也要不是投降了劉邦,要不是被劉邦所滅,九江王黥布呢,還反過來成了項羽最兇狠的敵人。破項羽功勞最大的三人,一個是曾在項羽帳下,而被項羽冷落的韓信,一個是在梁地造反,大有實力卻被項羽忽視,沒有進行封賞的彭越,一個便是曾在項羽手下擔當大將的黥布。
好好的天時,是項羽自己放過了,還加一錘子打碎了的。
二、地利:項羽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的想法,造成了他定都彭城的失誤,其首都受到強大諸侯的威脅,毫無屏障可言
當時有人勸說項羽定都關中,因為關中山河險固、沃野千里,在古代冷兵器時代是絕好的定都地點。這一點,實際上週朝、秦朝的興起已經證明了。但項羽認為:人發達了不回老家去顯擺顯擺,就如同穿著漂亮衣服在夜裡行走,誰看得到啊!於是,他要回彭城去定都,讓楚地的人都知道他發達了。這種想法,很讓人無語,不顧對古代戰爭極為重要的地理優勢,只是為了在故鄉的人面前顯擺。於是勸說他定都關中的人對人說項羽是沐猴而冠,意思是說他像個猴子戴了個人的帽子而已,雖然尖刻,卻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卻被項羽給殺了。
項羽定都彭城,北面是因為封地被遷徙而與他結仇齊國田氏的巨大威脅,東面是彭越的強大力量,結果呢,項羽和劉邦相持,屢屢因為後院起火而回軍,劉邦得以一次次敗而復起。項羽雖然百戰百勝,終究難免一敗,更何況打仗靠的是物資、軍糧,項羽再能打,他的基地卻屢屢被諸侯們騷擾掠奪,民不能耕,國家越來越貧弱,他還打什麼?項羽最後,不是自己不能打了,而是軍糧不濟,根本就沒法打了。
三、人和:因為大封諸侯搞得不公平,項羽樹敵無數;因為殺了楚懷王,項羽成了忘恩負義之人;因為常年戰爭、百姓困苦,項羽成了被西楚百姓拋棄的人
項羽失人和的事情有很多,並非只是標題上那麼三點,只是這三點比較重要而已。項羽搞過屠城、焚燒秦朝宮殿,這都是他失人心之舉。但說起來,造成項羽失敗的根本原因,還在於他失去天時、地利後造成的人心動盪。這些都是連鎖反應。因為大封諸侯惹起的不滿,項羽除開劉邦外,自己給自己在齊地、梁地找了兩個強大的敵人,後來,連他最親信的大將,九江王黥布也背叛了他,幫著漢軍打他。因為其基地選址的巨大問題,項羽不得不四面應敵,不得不在自己的領地內實行殘酷壓迫,於是造成了西楚百姓的普遍不滿。殺義帝楚懷王,給他帶了不忠的形象,在當時的宣傳中還是影響深遠的,成為了敵人的口實。
最終,項羽在諸路敵人的圍攻中,一虎不敵群狼,終於敗下陣來。
說起來,不管有沒有范增,有沒有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項羽都沒那麼容易失敗,偏偏,項羽自己給自己搞出這麼多麻煩了,廣泛樹敵,天時地利人和俱失,因此而失敗。
-
4 # 學史小作坊
楚漢爭霸家喻戶曉,也許開始沒人會認為劉邦有勝算,但結果往往出人意料。既然是兩個人的事,當然要從兩方面分析。
第一,經歷不同,劉邦出身卑賤,後來好不容易才當了個亭長,歷經坎坷,結交了各種身份的朋友,有識人之能。項羽出身楚國貴族,武藝高強,又有傑出的軍事才能,所以他剛愎自用,甚至連被他稱為亞父的范增也不看在眼裡。韓信曾說,劉邦是個草寇,需要人幫忙,項羽是個英雄,無需別人幫助。
第二,用人方面,劉邦知人善用,禮賢下士,不論出身,得到韓信,陳平,彭越等極力支援。項羽剛愎自用,只重視武將,看不清謀士,人才不斷流失,此消彼長。
第三,目標不同,劉邦的目標是奪天下,志向遠大,工於心計,籠絡人心。項羽的目標是亡秦復楚,恢復戰國局面,目光短淺,違背社會發展規律。
第四,民意所向,劉邦首先攻破咸陽,卻在城外駐紮,不動城內一草一木,項羽進城後,士兵瘋狂搶掠,縱火燒了阿房宮,況且他還坑殺二十萬秦軍俘虜,秦民多支援劉邦。
第五,性格方面,劉邦是個典型的流氓角色,但他韌性十足,面對項羽,屢戰屢敗,卻毫不灰心,項羽被困烏江,本有逃離線會,回楚地東山再起,但他以無顏見江東父老,割頸自刎。
-
5 # 隨風履霜
楚漢相爭,給後人留下太多的傳奇,也深深的影響了中國歷史的程序。以我們兩千年後的目光回頭看,過程有反覆,可是楚敗漢勝的結局幾乎是必然的。雖然歷史的發展有偶然,但不可否認也有必然。
由於秦王朝的暴政,民不聊生,民心盡失。於是風起雲湧,英雄輩出。起兵之初,項羽項梁是逃難之人,劉邦是個亭長而已。差距不大,項羽勝在有貴族血統,但凝聚人心的不是這個,而是楚這個旗號。滅秦過程中,項羽身先士卒,九死一生,靠著傲嬌的軍事天才,分封諸侯王,成為西楚霸王,這是項羽人生的巔峰時刻!而劉邦卻因為軍事實力較弱,僅被封為漢王。
成功的時候往往會潛伏著失敗的隱患,失敗的時候卻也會埋下勝利的種子。滅秦過程中,項羽雖然在軍事上取得節節勝利,但也很殘暴,不但沒有取得人心,反而失去了日後爭奪天下的民意基礎。而劉邦卻以忠厚長者的面貌出現,施之以寬,約法三章,深得民心。爭天下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民心已得。謀略方面,兩個人更是不可同日而語,也無需多說。用人方面,一個大度寬容,知人善任,一個猜忌心重,有人才也留不住,還拿什麼和別人爭?項羽的失敗幾乎是必然的。
回覆列表
項羽的失敗與劉邦的成功我認為都是性格的使然。項羽”力能扛鼎“,天下少有,這也就造成了項羽剛愎自用的性格,天下人基本上沒有可以讓他看上眼的,更加上破釜沉舟之後的大勝,更瞧不上別人了。而且因為他的性格,中了陳平的李健之計,趕走了范增,使自己失去了出謀劃策的人,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所以導致了他的失敗。項羽是個英雄。
再說劉邦。劉邦很清楚自己的短處,也可以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所以他很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也很禮賢下士,所以他手下可用之人比項羽多,此消彼長之下劉邦的實力就慢慢比項羽大了,劉邦也是因為這個可以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