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石之聲8

    雍正七年《刑部致內務府移會》上載明“京城崇文門外蒜市口地區十七間半房、家僕三對,給予曹寅之妻孀婦度命”。有紅學家據此對照《乾隆京城全圖》認定蒜市口十六號院即檔案上所說的“十七間半房”。

  • 2 # 自在人生淺淡寫

    曹雪芹住哪真的不重要。曹雪芹在書裡說了,世上的一切原本是鏡花水月,世界是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一個字:空。

    雪芹如在世,定會對此淡然處之。正如文化名人周作人所言,故鄉於我並沒有特別的感情,不過因為釣於斯遊於斯的關係……

    這個節操不保的人倒是說了句莫名的實話。雖然不是新聞聯播的風格,誰敢說沒入心三分?

  • 3 # 紅樓夢賞讀

    今於雍正七年五月初七日準總管內務府諮稱:原任江寧織造員外郎曹頫,系包衣佐領下人,準正白旗滿洲都統諮查到府。查曹頫因騷擾驛站獲罪,現今枷號。曹頫之京城家產人口及江省家產人口,俱奉旨賞給隋赫德。後因隋赫德見曹寅之妻孀婦無力,不能度日,將伊之家產人口內,於京城崇文門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家僕三對,給與曹寅之妻孀婦度命......

    張書才先生從1982年開始,對蒜市口十六號院多次進行考察,現將他的論證大致摘錄一下:

    曹雪芹一家回京後住在蒜市口的曹家舊宅,非但是理所當然, 而且是非住不可的。因為: 其一, 曹寅一支的家產房屋都奉旨賞給了繼任江寧織造隋赫德, 除其給還的蒜市口這十七間半房屋外, 曹家再無房屋可以居住; 其二, 也是更為重要的, 在曹雪芹一家回京之前, 隋赫德已向雍正帝奏明, “ 曹順家屬蒙恩諭少留房產以資養賭, 今其家屬不久回京, 奴才應將在京房屋人口酌量撥給” , 則隋赫德將蒜市口地方的十七間半房給還曹寅之妻, 自然會事先請旨允准, 即曹雪芹一家回京後住在蒜市口的舊宅乃是“ 欽命” ,是不能不住的。所以, 曹雪芹回京後住在蒜市口, 自是定論。為了探尋曹雪芹回京後的第一處故居, 筆者自1 9 8 2 年底以來, 多次到蒜市口左近訪向考察, 並在居委會同志的熱情導引下,自西而東依次踏看了蒜市口街路北的各個居民院落。其中16 號院, 原為馬傢俬宅, 是現住中院北屋的馬允升一老先生的太祖於清朝嘉道年間買下的, 迄今已有一百七八十年的歷史了。馬先生向筆者介紹了他的家世和這座三進院落的房屋變遷情況, 並畫了兩幅平面草圖加以說明。現將馬先生的介紹綜合簡述如下:“ 我家原籍是河北省冀縣人。太祖馬暇東十幾歲來京在布店學徒, 後來經營布正和估衣買賣。太祖原住在草廠衚衕九條, 後改住三里河街路北。大約在嘉慶道光年間, 買下這個院子, 由我曾祖馬仲衡這一支居住。小時候聽祖父馬繼埔講, 當時這個院子的前部,臨街是四間面寬的三層勾連搭房, 曾經是洗染坊營業, 進入後面中院是從東側的夾道走的。臨街房的後面與中院之間是一道東西院牆, 院牆中間是四扇木製屏門, 上面有“ 端方正直” 四個大字。中院中間是座小假山, 東西痛房各三間, 北房正房三間, 堂屋正中上方是“ 祖玉懷珠” 的橫匾, 西耳房一間, 東邊是通向後院的過道和廚房。後院東西痴房各三間, 北屋正房三間, 西耳房一間, 東耳房二間; 院中是座大葡萄架, 東側有口水井; 從西痛房北牆開始, 西北角的院牆向院裡凹進一段。直到我幼年時, 還是這個樣子。“ 大約我十歲前後, 也就是1 9 2 6 年左右, 中院的房屋進行了翻建, 並將南邊院牆拆掉, 添蓋了五間南房, 東側夾道也延長直通後院了。19 3 3年, 又把前院臨街的勾連搭房, 改建成了五間面寬的門臉房。“ 後院的北屋, 自我家搬進後一直沒有翻修改動過, 只有幾次修補。堂屋裝有楠木乳白色雕花的八扇隔扇, 上半部窗格中木花是黑色的, 中間和東西兩邊都有黑檀木刻花落地罩, 中間落地罩的上端掛著“ 富貴榮華” 大字橫匾, 西間是前箔炕。其他各屋大都是後箔炕, 炕前部有木刻隔扇, 有的並有碧紗廚。各屋門上端多有大小不一的各色匾額. 如“ 日月增光” 、“ 紫氣東來” 、“ 靜觀” 、“ 端寧” 、“ 小憩” 等, 督前飽柱J : 則有對聯, 可惜記不清楚了。”從上述馬先生的介紹中, 這個院落在嘉道年間的房屋間數, 已與曹家回京後所居之十七間半房全然不合, 並且馬先生也不知道這座院落在馬家之前的房主是誰, 而馬家祖上傳下來的房契、簿、冊、古書字畫又在1 9 6 6 年“ 大破四舊” 期間燒燬了, 已無法找到直接的文字記載或實物證據, 來斷定這座院落就是曹雪芹的故居。但馬先生介紹中提到了兩點, 即這座院落的形狀和有“ 端方正直” 四個大字的四扇屏門, 卻為我們做進一步的考察提供了線索。( 一)據馬先生介紹和實地勘查, 這個院落有一個特點, 即後院西北角的院牆有一段向院裡凹進, 這恰與乾隆《京城全圖》上蒜市口街路北東數第三個院落的形狀、大小規模相一致, 使我們可以根據《京城全圖》的所繪房屋間數和佈局, 結合有關材料, 作出三點分析:( 1) 依照乾隆《京城全圖》所繪, 這個院落臨街房共是六間( 包括大門), 前院西半南房三間, 中院北屋正房三間, 東西廂房各三間, 後院空曠( 院內有井, 或是個小花園) , 全院總計房屋十八間。除這個院落外, 蒜市口街路北和路南的其他院落, 再沒有十七八間房屋者。即是說, 在乾隆十年前後, 蒜市口街唯有這個院的房屋間數, 與曹家所居十七間半房相近, 而如果這十八間房屋中有一間實為半間者, 則恰與曹家回京後所居者相同。因此, 設若乾隆《京城全圖》所繪與雍正六年時的實際情況相一致, 則這個院落當是曹家舊宅。( 2) 曹寅《抹亭詩鈔》卷一最後一題《南軒種竹》, 有七絕三首,詩云: 西堂南闢市為鄰, 擬種檀來障午塵。論尺勝求寒水玉, 攜錢常連早朝人。古寺涼風挽鹿車, 貴唯買竹賤稱書。遺歸不用優長夏, 手檢閉枝桂葛據。盡有青光護藥闌, 卻因石瞪想風湍。水文簾外立晴晝, 嫋嫋亭亭三十竿。此詩當作於康熙二十九年春, 其時曹寅在內務府供職, 所寫自是京中事。詩中既雲“ 西堂南闢市為鄰” , 又云“ 古寺涼風挽鹿車” , 所寫地理環境顯與內城貢院附近的曹家老宅迥別, 而與蒜市口的這個院落相吻合。首先, 從乾隆《京城全圖》看, 這座院落的前院西南角是南房三間, 其北是中院的西痛房, 其南臨街房外即是蒜市, 若此三間南房稱南軒, 中院西廂房稱西堂, 則恰是“ 西堂南闢市為鄰” ,其次, 蒜市口街西邊崇文門外大街西側, 當時自北而南而西依次有白衣庵、關帝廟、泰山行宮、大慈庵, 蒜市口街東邊廣渠門內一帶,更有崇恩寺、臥雲庵、增福寺、隆安寺、安化寺等古剎琳宮, 也確是“ 古寺涼風挽鹿車” 的境界。可見, 這個院落無論是房屋佈局還是周圍環境, 均與曹寅詩中所寫恰相符合。( 3 ) ’ 紅樓夢》第三十八回, 寫黛玉吃了一點螃蟹 , 覺得心口微微的疼, 須得熱熱的喝口燒酒” 寶王忙道: “ 有燒酒。” 便令將那合歡花浸的酒燙一壺來。 在這句話下, 己卯、庚辰本都有雙行夾批雲:傷哉! 作者猶記矮頗舫前以合歡花酸酒乎? 屈指二十年矣。這條脂批雖無署名和系年, 但從所在位置和語氣看, 當是脂硯初評或再評時寫下來的。如果是甲戌年( 乾隆十九年) 再評時寫下的,則上推二十年是雍正十二年甲寅。如果是初評時寫下的, 上推後的時間要早一些, 但無論如何不會早於雍正六年戊申。顯然, 脂批所指出的矮(幽頁)舫, 應是曹家回京後住宅中的一個舫( 室)名。按:(幽頁),音坳, 頭凹也; 舫, 船也, 或謂兩船相併, 一般指小船。顧名思義, 這屋子的形狀像只小船, 不高, 中凹, 兩頭翹, 所以名之日“ 矮(幽頁)舫” ,頗具江南韻味。那麼, 這“ 矮(幽頁)舫” 有跡可尋嗎? 有的。曹寅《辣亭詩鈔》卷一倒數第三題為《小軒闢除, 已移居其中, 有懷子酞二首》, 詩云:舊營第棟憶江皋, 几席虛明似小為幾白要常年無改作, 清宵一侶足遊邀。塵沙實積巷摩內, 兒豎全矜畫堤勞。稍待月寒垂北戶, 地爐垠酒快乘況。苦憐幽境閉門成, 一日成窗倍眼明。臘雪竟宜添薄竹, 葵床猶是面寒城。鹿佗淨結雙跌穩, 煙宇閉飛數翼輕。頻念江鄉點梅尊, 思君脫帽趁逢迎。此詩作於康熙二十八年臘月, 其時曹寅也在內務府供職, 所寫當然也是京中事。詩中對這個曹寅曾經“ 移居其中” 的“ 小軒” 的形狀和方位作了明確交待, 從而使我們知道了矮頗舫的所在。因為: 其一, “ 几席虛明似小肋” 句, 點明瞭這個小軒的形狀像一隻刀形小船 。即是說, 曹寅詩中這“ 似小舫” 的小軒, 與脂批所說曹宅中的矮(幽頁)舫, 都像小船, 形狀一樣, 兩者應是同一個所在。其二, “ 稍待月寒垂北戶” 句, 證明了這個小軒是在南面, 是南房。即是說, 這個“ 似小艦” 的小軒, 與上文所引曹寅《南軒種竹》詩中的南軒, 都是南房, 方位相同, 兩者應是同一個所在。明乎此, 則脂批所說之“ 矮(幽頁)舫” , 即是曹寅詩中所寫“ 似小初” 的“ 小軒” , 亦即“ 南軒’。上文考明, 曹寅《南軒種竹》詩中所寫南軒的方位和地理環境,與乾隆《京城全圖》上蒜市口街路北東數第三個院落, 即今蒜市口16 號院的房屋佈局和地理環境恰相符合。這樣, 既然“ 矮(幽頁)舫” 即是曹寅詩中之“ 南軒” , 而曹雪芹、脂硯齋在“ 矮(幽頁)舫前以合歡花釀酒” 最遲是在雍正十二年, 那麼, 矮頗舫當然也只能是在曹家回京後的第一處居址— 蒜市口的曹家舊宅裡, 從而也便進一步證實了今蒜市口16 號院當是曹雪芹的故居。( 二) 據馬先生介紹, 他的太祖買下這座院落時, 前院和中院之間是一道院牆, 院牆中間是“ 端方正直” 四扇屏門, 直到1 9 2 6 年前後才拆掉, 四扇屏門也移作他用, 至今仍然保留著。那麼, 這“ 端方正直” 四扇屏門, 會否是曹家舊物呢? 並進而證明16 號院是曹家舊宅呢?《紅樓夢》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對於賈政, 雪芹原文說他“ 自幼酷愛讀書, 祖父最疼” , 高續本則改為“ 自幼酷愛讀書, 為人端方正直, 祖父鍾愛” 。這補加的“ 端方正直” 四字, 恰與四扇屏門上的相同, 兩者之間有否聯絡? 筆者考慮當是有的。從一般意義上講, 高鶚、曹雪芹都是內務府包衣漢人, 雖生不同時, 但高鶚對曹家的情況會有所聞見, 並且為了補續《紅樓夢》, 對曹家有所調查訪問也在常情之中。更重要的是, 曹、高兩家還有更深的關係。1 9 7 8 年方久忠同志告訴筆者, 她聽母親說過, 曹雪芹、高鶚都是方家的外甥。筆者曾請問詳情, 可惜老人已難提供更多的情況, 只說是年輕時經常聽久忠的祖父提起《紅樓夢》, 說曹雪芹和高鶚都是我們方家的外甥,這是上輩傳下來的, 當時方家的人都知道。由於久忠同志對上世的情況所知無幾, 又別無方家老人可資訪問, 未能深入調查。不過筆者相信久忠同志所講當是實情, 因為這一傳說只是在方家家庭成員內部世代相傳, 過去從未向外聲揚過, 久忠同志也只是告訴了筆者一人; 並且, 經查乾隆年間的檔案, 內務府三旗也確有方姓包衣漢人, 存在方、曹、高三姓聯姻的可能性。由於這層關係, 高鶚於曹家的家世家風、興衰遭際等應該是有較深瞭解的, 並能以在八九歲時就聽說《紅樓夢》, 且知無全璧, 無定本L , 所以高鶚補續《紅樓夢》也便不是偶然的, 而是有一定的淵源了。這樣, 高鶚在修補訂正前八十回的過程中, 把鐫於四扇屏門之上、象徵曹氏家風的“ 端方正直” 四字, 補入書中作為榮國府嫡派代表人物賈政的評語, 也就既是信手拈來而又符合情理了。所以, 高續本中補入“ 端方正直” 四字, 應該是有所本的, 而其與今蒜市口1 6 號院中“ 端方正直” 四扇屏門這一巧合, 當亦揭示了這座院落與曹家舊宅的關係。如果上述考析大致不誤, 可資佐證, 則這座院落即現在的蒜市口1 6 號院, 應該就是曹雪芹故居, 或者說至少要比其他幾個院落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讀一下1991年第2輯《紅樓夢學刊》的《曹雪芹蒜市口故居初探》一文。另,端木蕻良先生對此也有論述。

    1999年,北京進行城市改建,這裡要修建兩廣大街,十七間半被拆除。

    附拆除時候的照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學生該怎麼社交,如何與同學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