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踏實的教育工作者
-
2 # 一旅斜陽
1、“一個媽媽問女兒,作業寫好了嗎?女兒答,就剩作文了。她媽媽說,哎呀,作文嘛就是編啊,趕緊寫完”
以快速完成作業為最終目的/錯誤定義作文影響孩子觀念
2、“孩子寫作業時,父母看手機或打遊戲或聊天”
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是與孩子一起思考,或在旁邊看看書。對孩子來說才是陪伴。
4、父母做事不堅持,會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當遇到難題時也會容易放棄。
5、當孩子思考慢時,過於急躁,甚至打罵。不要以自己的思考速度判斷孩子的思考速度。
-
3 # 寧濤大大
當孩子還不理解真正意義上的對和錯的時候,需要我們來告訴他。而我們自己呢?我們是否遵守了人生和道德的準則?是否在毫不自知地給孩子以錯誤的引導?下面請瀋陽國防王文寶主任為我們講解
壞習慣1:不耐煩
工作繁忙壓力大,回到家看到孩子又吵又鬧,你終於忍不住大吼起來:“怎麼老是哭啊哭啊!別哭了,真是個煩人精!”
提醒:一個自尊並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成人的尊重。
壞習慣2:不迴避
結婚多年,你和愛人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當著孩子的面吵翻天。
提醒:我們的敵對、爭吵,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攻擊性行為的壞榜樣。
壞習慣3:太“大方”
你勤儉持家,捨不得給自己買新衣服,可是對孩子卻很大方,從不教他節省。
提醒:我們的這種“愛”,會使孩子只懂得得到,不懂得付出。
壞習慣4:不關心
每天你下班回到家裡,總是習慣性地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裡過得怎麼樣?”一邊問,一邊忙著做飯,整理房間,或者看報紙。
提醒:我們的行為好像在告訴孩子:我並不關心你的答案。於是,孩子從我們身上感受到了不被尊重,並學會敷衍別人。
壞習慣5:不認錯
你的孩子為爭奪玩具而跟別的小朋友吵架,你的懲罰有些過重了,可是你想:父母言行要前後一致,於是從不把話收回。
提醒:我們犯了錯誤,拒不認錯,孩子也跟著一錯到底。
壞習慣6:愛抱怨
朋友爽約,你對孩子和妻子抱怨:“以後別再理他了。”
提醒:你讓孩子看到,在面對失望的時候,我們沒有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問題,只是一味責備和埋怨別人。
-
4 # 福州大智愛折騰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上樑正下樑就不歪。研究表明,家長愛閱讀,孩子也愛閱讀,家長愛手機,孩子也愛手機;家長謙謙有禮,孩子也會很有禮貌,家長愛爭吵,孩子性格也急。
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從小應該從五方面抓好: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效率,寫字水平等五方面。要抓好這五方面,必須家長自己先做到,而且能長期做到,那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做到。
-
5 # 睿爸育兒記
大家經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有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名校。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都非常大。
作為兩個孩子的爸爸和育兒領域的作者,我來談一談父母的哪些習慣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一,父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那麼,孩子有了空閒時間也會去玩手機,如果父母不讓孩子玩,是無法說服孩子的,你總是在玩手機,為什麼不讓我玩呢?孩子玩手機上癮的話,勢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二,父母輔導孩子作業不耐煩。
每個孩子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可以做到無師自通,有些孩子卻要講很多遍才能理解,如果作為父母,不管孩子的資質如何都要求孩子快速的學會,不然就發火,勢必會打消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影響親子關係,久而久之,一定會影響學習。
三,父母總拿自己孩子和別的孩子比。
“你看看小王,人家多優秀”,“你看看小明,怎麼總能考100分?你怎麼就不行呢?”很多寶媽習慣性的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娃比。
長此以往,在孩子的心裡會形成一種感覺“我的媽媽/爸爸不喜歡我”,勢必影響親子關係。而且,父母經常去比較,孩子對學習會產生厭惡的情緒,你會發現,越說孩子成績越差的情況。
四,父母總是吵架。
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吵架,對孩子的學習好像沒有直接的影響,但是,間接影響非常大。
父母的不和,經常吵架,一定會影響孩子跟父母的親子關係。也會讓孩子對家產生恐懼感,長期下去,孩子會出現內向,沒有安全感的情況。
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在學習上也不會安心,總是心神不寧,勢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五,父母不關心孩子的學習。
有的父母是完全不關心孩子的學習,認為孩子的學習就是孩子的事情,有時候還美其名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在學習習慣沒有養成之前,父母是要關注孩子的學習的,至少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另外,孩子在關鍵期內家長也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比如青春期,孩子的情緒可能會有波動,孩子也有可能會交到“壞”朋友,孩子有可能早戀等等,都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績,一旦發現孩子成績變化比較大,父母要堆孩子進行干預的。
如果家長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學習一定會有影響的。
- End -
-
6 # 冶德平
父母的所有習慣都會影響到孩子,好的或者是不好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同時父母也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在孩子的眼裡,父母是最偉大的,也是最權威的,父母的一切,在孩子的眼裡都正確的,都是值得效仿的。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是對孩子的無聲教育,孩子都會模仿。也就是說今天父母的大部分習慣,對明天長大成人的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希望我們的父母,從自身做起,自己要養成良好習慣,才能培養出習慣良好的孩子。
說到父母,有不得不說家庭教育環境。我們的年輕父母應該向孟子的母親學習,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宜成長的家庭教育環境。久在幽蘭之室自然芬芳,久在皰肆怎能不臭?
-
7 # 千秋萬景城
父母的一些不良習慣會在不知不覺間影響孩子,令孩子慢慢受感染。為了孩子,爸媽們應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和日常的壞習慣。以下10項壞習慣,如何有任何一樣都應立即改善。
一.用粗言教訓孩子
好父母猶如一所好學校。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雖然大人說的話他們不一定會聽,但是父母是他們學習融入社會最初的模仿物件,孩子一定會仿效其行為。父母品德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良好德行的形成。若想孩子成為談吐有教養的人,不但應從小避免孩子說粗話、講髒話,父母自己更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榜樣。孩子們常接觸的環境、人事,即便是照顧孩子的保母或長輩也需仔細挑選,避免孩子感染不良習慣。
二.做錯事不肯認錯
父母過度要求完美或過度讚美、指責,都會令到孩子愛面子,過度害怕面對失敗和挫折、或自我防衛。勇於認錯是人生的一門必修課;錯誤乃正確之母,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真理的道路。
三.不遵守交通規則
相信很多人都有闖紅燈的行為,例如對小巷道內的紅綠燈視而不見,假如父母帶著孩子亂過馬路,孩子看在眼裡,會認為那是可以做的事,認為只要沒有人監視,做甚麼都可以。孩子從2歲開始,自主意識就逐漸變強,他的判斷力也日益增長。如果父母時常闖紅燈可能從小就養成孩子闖紅燈的壞習慣,如果有大人在旁,也許可以阻止他做出這種危險的行為,但一旦大人不在或者沒有注意到他,後果將不堪設想。
四.不投入優質家庭時間
在外吃飯時,常會遇到淪為低頭族的一家,大家各自各玩手機,缺乏溝通。不少人一下班或是休假在家時,都會一家人看電視,電視是現代人放鬆身心最好的娛樂工具。但很容易看見一個現象:大人、小孩各自盯著電視看,很少有交流。這樣容易令到孩子感受到不被重視,更會慢慢對周遭的事情變得漠不關心。
五.做事缺乏耐性
如果父母做事經常虎頭蛇尾、事情做到一半便放棄,並在孩子面前說:算了吧!做不到!放棄吧!,日子久了容易讓孩子有樣學樣。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做事沒有耐心的人是很難成功的,因此父母應儘可能培養孩子的耐性。學會了等待時機,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六.愛亂髮脾氣和愛嫉妒
每個人從幼兒時期開始就已開始擁有嫉妒傾向,對孩子的嫉妒心只要有耐心地教育引導,便可以化負面能量為積極向上的動力。父母應該努力幫助孩子擺脫嫉妒的心態,培養孩子寬闊的胸襟。
七.經常說:“不”
父母有否經常對小孩子說“不”呢?為人父母當然想讓孩子知道哪些該做、可做,哪些不該做,哪些做後會發生危險。可是,對孩子簡單說“不”只會破壞友好的親子關係,壓抑孩子的活潑性,迫使他們變得害羞,只怕到時後悔已晚了!
八.打斷別人談話
林肯曾經說過:首先,要學會做一個好的傾聽者,然後你才會成為生活中的主角。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學會傾聽別人的談話,不隨意地打斷別人,是一種有教養、有風度且尊重他人的表現。只顧自己滔滔不絕、無視他人的存在,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也不尊重對方。小孩說話本不如大人說得清楚,聽到大人們對話,便容易學會他們因急躁而打斷他人談話的行為。
九.懶惰,逃避辛苦
通常懶惰包括兩種情況:懶於做事和懶於思考。俗話說:父母愈勤勞,孩子愈懶惰,這句說話並非無的放矢,很多事情往往是相互牽制的,父母過於勤勞,孩子自然變得懶惰,因為事事有父母代勞。
十.壞習慣:說不切實際的說話
不聽話,警察來抓你了、不聽話,爸爸媽媽不要你了。父母的一言一行,無論是美醜善惡、高尚卑俗,都會深深地在孩子的腦海裡紮根,直接影響他身心的發育和成長。因此,要想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父母應該加強自身的修養,減少說一些負面和不切實際的說話。
習慣,看似無關痛癢的行為,卻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傷害。父母經常輕視習慣的重要性,漫不經心的看待,往往會影響孩子一生的行為
-
8 # 北海安優置業
影響孩子的習慣,有第一個到家只知道玩手機,不和孩子溝通,孩子長大後也是玩手機玩遊戲,第二,你開口講話就是聲音大大聲吼,長大後孩子也會給你用吼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
9 # 善良不能再沉默
①正直的人格
②誠實的品格
④對待另一半的態度
⑤對待工作的態度
⑥讀書的習慣
⑦以上沒提高的
總之,孩子就是父母的人生作品,從孩子身上,你就能看出他父母是什麼人
-
10 # 一起來喝二兩酒
父母的很多習慣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一是排遣空虛無聊的習慣,影響著孩子的進取心。父母不是玩麻將,就是喝酒,就是追劇,就是閒聊,就是睡大覺等,這些排遣空虛無聊的習慣,會給孩子一種胸無大志、百無聊賴、懶懶散散、荒廢歲月的感受,讓孩子積極進取、勤奮向上,去拼去搏,決不會如願以償。
二是家庭不夠和睦,天天戰火不斷,也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試想,孩子天天在戰火紛飛的家裡生活,面對的不是唇槍舌劍,就是刀光劍影,家不在是溫暖的港灣,不在是愛的巢穴,在這樣冷若冰霜的家裡生活還有什麼意義?所以,失望、抱怨、痛苦交織在一起,孩子無力迴天,只好懲罰自己:尋短見,離家出走,被壞人利用——歸根結底是懲罰父母。
三是父母自身的品德情操、公德意識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也會對孩子有深遠的影響。父母理智、大度、善良、無私,遵守規則、法令制度,心中裝有他人、集體、國家的利益,孩子將來就繼承了父母這些良好基因,就有可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
-
11 # 五點教育
這問題問得有點過頭了吧?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長的所有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產生影響。
消極方面:父母吵架、大聲質問、浪費食物、鋪張浪費、玩遊戲.........
當然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還是做事不專一、常在孩子做作業時玩手機、看電視等。
積極方面:珍惜資源、熱愛家庭、孝敬老人、做事認真負責........
對孩子學習有較好作用的莫過於陪孩子一起學習,他學他的,你看你的書。並幫助他檢查校對。
回覆列表
孩子學習不好、成績差、學習馬虎都是困擾家長的大問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哪些?關鍵又在哪裡呢?專家指出,家長在教育中不自覺的錯誤,可導致孩子多種心理問題,並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
1.常詢問孩子在班級的名次
家長不能以每次考試成績的排名來肯定或否定孩子,對於一個不可能得第一的孩子,反覆強調名次,勢必使孩子陷於自卑。而孩子的自我否定,不僅會使其學習成績進一步下降,孩子未來的整體發展都會受到妨礙。
2.常指責孩子的失敗
比如有兩個孩子的語文考試不及格,家長甲對孩子說:“媽媽和爸爸都很關心你的語文成績,我相信這次考試還沒有反映出你的水平,你要加油呀,孩子!”家長乙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你以後肯定考不上大學!”
家長甲傳達的是關心和愛護,家長乙引發的卻是焦慮和憎恨,前者能激發孩子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注重於問題的解決;後者則會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孩子通常都實踐父母和教師對他們的期望,給孩子摧毀性的預言會給他們造成傷害。
3.常阻止孩子玩耍而命其回到書桌前
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味地阻止,迫使其“學”,而且學之不盡,孩子必然會產生厭煩心理。成功的教育是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即將外在動機轉化為內在動機,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而不恰當的教育,則只會使孩子原本存在的學習興趣也沒有了。
4.在生活、學習中包辦太多,使孩子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學習馬虎、成績不理想,家長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第一,家長必須要有耐心,情緒穩定。
因為孩子過去的基礎較差,想要孩子一下子把學習搞好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做父母的千萬不能躁之過急,更不能因為孩子學習不好而指責孩子。
第二,父母應該和孩子進行誠懇溝通。
交談時,父母應該對孩子抱著真誠關心和寬容體諒的態度,表示理解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挫折是難免的。同時,父母還可以談自己過去學習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教訓,給孩子以必要的信心和勇氣。
在此基礎上,再從以下幾個方面瞭解孩子的情況:
①在學習上是否盡了全力?
②你是否認為自己無法搞好學習?
第三,應向孩子的老師、同學或朋友瞭解孩子學習上的問題所在。
①孩子上課是否用心?作業是否認真?能否按時完成?
②孩子平時喜歡與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沒有受到什麼消極影響?
第四,父母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①當孩子遇到困難時關心他,支援他,鼓勵他堅持不懈,頑強奮鬥。
②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不依賴他人的良好習慣,不要老幹預、老指導、老幫助。
④以肯定任何大小成績的方法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體會到,無論成功或失敗,只要他盡了自己的努力,父母都一樣愛他。
⑤鼓勵孩子提出切合實際的目標,一步步地爭取,不要希望一步登天。
第五,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
期望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父母首先要做到做事不拖拉,當天的事情當天處理,而不要輕易斥責孩子學習拖拉、不主動以及貪玩;對孩子講話、做事要小心謹慎,不要輕易指出孩子致命的弱點,要維護孩子的尊嚴;不應該給孩子佈置額外的學習任務,避免作業強迫症,重要的是以自己的言行規範來影響孩子,讓孩子去領悟如何做人做事;要經常在家庭中進行民主交流,父母和孩子分別總結一段時期以來個人的得失以及未來的努力方向,同時相互交流家庭成員之間對彼此的意見和建議,讓孩子暢所欲言,使其感受自己的存在意義,而不是在不斷的埋怨和抱怨中掙扎。
第六,向孩子的老師、同學或朋友瞭解其優點。
比如,孩子的特長、興趣以及其他表現良好的地方。要結合他現有的優點,鼓勵和督促孩子發揚優點彌補不足,建立起對文化課程學習的自信心,形成對文化課程的興趣以及學習上的成功感。
第七,要幫助孩子進入學習狀態。
比如,孩子遇到困難時要關心、支援、鼓勵;孩子出現進步行為表現時及時給予表揚、激勵和肯定,鼓勵和支援孩子尋找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獨立的學習模式,最終達到良好的學習狀態。
第八,父母要多與老師溝通,瞭解作業的佈置情況,以便督促孩子完成作業。
同時還可以針對孩子的學習情況與老師協商幫助策略,比如針對孩子的學習實際請課任老師設計輔導方案,循序漸進,保證孩子“當天學當天會,當天的事當天做”。
第九,要鼓勵與調動孩子積極主動地學。
比如,與孩子展開寫作業競賽,促使孩子全心身地投入到寫作業的競賽之中,使其興趣盎然高效率地完成作業;和孩子商量如何完成學習任務以及玩耍,這樣既瞭解了孩子的需要,也讓孩子明確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務,同時也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進而也增強了孩子自我做主的責任感和義務感。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學習越發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