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黑調侃
-
2 # 思寧六月說
劉備多活十年
歷史也不會有太多的改變
三國鼎立的時代
三個國家各有優勢也各有弊端
即使劉備多活了十年也有很多他無力迴天的事
一、蜀華人力不行,地處偏遠
二、經濟不行
三、魏吳國力相對穩定,國家內部安穩。
-
3 # 尚拙齋主
流雲影視hhs回答:
個人認為即使劉備多活10年,三國鼎力格局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因為劉備的蜀國的國策“匡復蜀漢”是諸葛亮設計的,實際上就是窮兵黷武的不能實現的美好願望罷了!
主要是對內鎮壓異己勢力,延年不斷的徵收苛捐雜稅招募勞力參軍打仗;
對外,常年的討伐征戰,只有戰略沒有戰術,都是以失敗告終,無功而果,勞民傷財。
綜上所述,劉備的蜀國雖然表面上國內秩序井然有序,各行各業走入正軌,國民安居樂業。
但是政治態勢不容樂觀,劉備還是以依靠劉璋的舊部的益州地方實力安邦定國。還有荊州實力和劉備當初起事的貼身勢力等其他的小股勢力錯綜複雜明爭暗鬥。
連年的對外摩擦征戰就能消耗國力,國庫空虛,只能盤剝百姓。官僚貪汙腐化,老百姓生存在水深火熱窮困潦倒之中的國家還有什麼希望。還要自不量力的攻打鄰邊的兩個強國,最終,只能敗國亡國。
-
4 # 陳健講故事
我是陳健,我來回答。
如果劉備多活10年,局勢不會更好,實際上可能更糟。
劉備打著為關羽報仇雪恥的名義,進攻東吳。東吳是西蜀的盟友,放著篡漢的曹魏不打,卻去打盟友。本身就是戰略錯誤。
問題是,諸葛亮的話,劉備不聽。
劉備進攻東吳,一開始進展順利,後來在夷陵,被打得大敗。
西蜀軍幾乎全軍覆沒,陣亡數萬人,《傅子》更是記載吳軍消滅蜀漢軍八萬餘,劉備僅以身免 。
後來劉備死在了白帝城,臨死託孤,把大權交給了諸葛亮。
其實劉備生前,對諸葛亮的信任和委任還不如對龐統和法正。
劉備入川,帶的是龐統,讓諸葛亮留守荊州。
劉備要攻打吳國,諸葛亮嘆息,如果法正在,必能阻止。
所以,其實法正、龐統在劉備心中的地位還是比諸葛亮高的。
劉備死後,看起來是西蜀的最大損失,但是實際上正因為劉禪年幼,不得不依靠乃至依賴諸葛亮,這才讓孔明先生真是成了事實上的核心領導者。
諸葛孔明,首先調和了和東吳的關係。如果劉備活著,和東吳大戰的死結很難解開。而且劉備肯定不會主動向東吳求和。所以,西蜀和東吳的戰略聯盟,如果劉備還活著,反而難辦。
同時諸葛亮整頓軍隊,發展生產,東和孫吳,南安蠻夷,內修法度。
西蜀才免於滅國。
所以,劉備幸好沒有再活十年。如果他再活十年,他會親手葬送西蜀。
-
5 # 歷史都付笑談中
劉備活了63歲,如果再多活10年,就是73歲。倒也不是不可能,司馬懿就活了73歲。
假設劉備多活10年,其他條件不變,荊州仍然被東吳奪走,關羽、張飛先後離世,季漢政權偏安益州,又重新和東吳達成聯盟關係。這種情況下,三國會怎樣發展呢?
笑談君認為,這種情況下,季漢極有可能打下關中。荊州已經被東吳佔領,重新拿回的可能性不大,並且劉備敗退白帝城的時候,已經和東吳達成了和解。經過夷陵之戰,孫劉兩家都有較大的消耗,如果再起戰事,那估計曹魏很容易就能統一了,所以,從大局上看,劉備只能放棄荊州,孫劉兩家短期內不大可能再交手。
那就只能走歷史上諸葛亮的老路子,夷陵之戰以後,季漢政權千瘡百孔,需要平定南方之亂,自己也要恢復元氣,按照歷史,這個過程需要5年。
5年之後,68歲的劉備親自帶兵北伐,眾臣表示陛下年近七旬,如何能夠再戰?劉備豪氣地一笑:“昔日黃漢升年過七旬,尚且陣斬夏侯淵,朕豈不如他?”於是在劉備的激勵下,季漢大軍奮勇前進,殺奔涼州。
觀劉備一生用兵,蔡陽、夏侯惇、夏侯淵、張郃等人都不是劉備的對手,只有曹操能給劉備造成壓力,即使曹睿親征,也很難抵擋,最終結局估計是曹魏集結重兵於潼關,雙方在潼關形成對峙,類似當年的馬超對陣曹操。
但劉備想要進一步取得戰果,那估計也很難了,國力的差距擺在那裡。所以,如果說劉備多活10年,他可能給季漢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不至於讓劉禪一繼位就是天崩的開局,但是後面的發展,也不是劉備多活10年就能改變的了。
-
6 # 歷史鑑春秋
如果劉備多活十年,吳蜀兩國國力日漸衰落,大勢已去,誰也無力迴天,也擺脫不了被司馬昭滅亡的命運,這是因為以下原因。
一、蜀國在夷陵敗於東吳,損失了好幾十萬人馬,這可都是劉備積蓄多年的精銳部隊,遭此大敗後已元氣大傷,想要恢復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二、蜀國後期人才極度匱乏。即使劉備多活十年,關羽等五虎上將中的四員均已作古,缺少衝鋒陷陣的優秀軍事人才;文臣除諸葛亮外其餘大都缺乏歷練,偏安一隅在成都享受的人多,為劉備出謀劃策的人少。
三、吳國周瑜魯肅等已先後作古,除呂蒙陸遜外再無可獨當一面的大將 ,因和蜀國交惡以來面臨魏國和蜀國的夾擊,危機重重,所以再無和平盛世可言,面臨滅亡的危險。
四、魏國後期曹氏勢力日益弱小,政權已淪落到司馬家族之手,司馬懿父子暗自積蓄力量,兵強馬壯,虎視眈眈,有統一天下的實力和野心。
所以即使劉備再多活十年,吳蜀兩國只能苟延殘喘,坐以待斃;統一是大勢所趨,是歷史規律,誰也改變了這個現實。
-
7 # 劇集說歷史
劉備多活10年,也沒有多大格局上的變化,歷史程序的發展雖然關鍵人能起到關鍵作用,但一定順序歷史發展的大趨勢才能有所作為,從當時的歷史條件看,北方中原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綜合實力碾壓其他割據政權,如果沒有發生大的動亂,通常都是北方統一南方,後期的分裂時期,南北朝,五代十國都是北方統一南方
-
8 # 史海泛舟擺渡人
如果劉備多活十年,三國很可能會提前統一,曹魏將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三個大一統王朝。因為劉備是蜀漢的創業者,很多人都感覺劉備的能力非常強,如果劉備能夠多活十年時間,肯定會比諸葛亮領導下的蜀漢更加強大。實際上從劉備後半生的幾次征戰來看,劉備治理國家和統兵打仗的能力並不如諸葛亮,而且劉備還存在巨大的戰略失誤,如果劉備多活十年,蜀漢很可能撐不過十年。
劉備能夠建立蜀漢的江山,主要是靠著一幫文臣武將的輔佐。在諸葛亮沒有投奔劉備之前,劉備從來沒有佔領過一塊穩固的地盤,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而在諸葛亮投奔劉備之後,劉備開始有了完善的戰略目標,很快便擁有了相對穩定的幾塊地盤。
漢中之戰結束後,劉備的勢力範圍達到了頂峰,此時的劉備已經完成了跨有荊益的戰略部署,同時還擁有一大批優秀的文臣武將輔佐。然而這一時期的劉備也犯了驕傲自大的毛病,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后,沒有處理好同孫權的關係,導致了孫權偷襲荊州,蜀漢的勢力大大衰退。
在公元221年劉備稱帝的時候,蜀漢的大將關羽和黃忠都已經去世,謀士法正和龐統也已經去世。在這種危急存亡的關頭,劉備應該放棄個人的仇恨,聯合東吳以保全江山。但是劉備卻做了一件十分錯誤的決定,那就是帶領主力部隊討伐東吳。
蜀漢的老臣諸葛亮和趙雲都不支援東征,但是劉備執意要進行東征。東征固然能夠奪回荊州,但是蜀漢和東吳的實力加起來也不如曹魏,不管是劉備獲勝還是孫權獲勝,蜀漢和東吳都有亡國的風險,最高興的國家都是曹魏。
夷陵之戰結束後,曹丕趁著東吳精疲力盡,率領大軍南下討伐東吳,想要趁虛而入一統天下。幸虧東吳的軍隊比較頑強,擊退了曹丕的進攻,三國的局面才得以保全。
而在夷陵之戰結束後,劉備雖然表面上同意與孫權講和,但是劉備仍然沒有回到成都,而是在永安地區練兵準備,想要再發動新的伐吳戰爭。假如劉備沒有去世,那麼蜀漢和東吳的戰爭肯定無法結束,到時候不管是蜀漢獲勝還是東吳獲勝,曹魏都將得到一統天下的絕佳時機。
實際上在劉備去世之前,蜀漢已經內憂外患,南中地區叛亂不斷,東吳和曹魏都是蜀漢的敵人。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和東吳重歸於好,透過南征和北伐重新振作了蜀漢計程車氣,蜀國才重新恢復了實力。假如劉備再多活十年,繼續率領軍隊討伐東吳,那麼曹魏很可能會提前一統天下。
-
9 # 大標有點料
劉備再多活十年,三國曆史或可改寫。
歷史上無論是是麼時候,每一事件的發生,都會有他的主管因素和客觀因素。在三國混戰的年代也是如此,劉備如果能夠再活十年,局勢將有大不同,吳魏的實力未必能抗衡得了蜀國的強大。
首先,我們從主觀因素去看待劉備再活十年這個事情。劉備之所以能夠憑藉平平資質而坐擁將帥成群,靠的不是他的武藝,而是他的胸懷和對兄弟的那份情義。當年桃園結義,到後來三顧茅廬,還有對趙子龍的無限信任,都讓他身邊的人無不死心塌地為蜀漢賣命。
如果劉備不死,他身後的魏延,姜維,馬謖同樣也能成為死忠,而且不用諸葛亮分心去管政治上的各種繁瑣事情,專注于軍事領域。有劉備的正坐高堂,加上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蜀漢的天下還大有可為。
其次,從客觀因素去看待劉備死後給蜀漢帶來的種種掣肘。我們說諸葛亮不善於從政導致蜀漢一蹶不振只是一種片面的說法,此篇也不打算從這一方面展開論述。
其實在劉備死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往往容易被我們忽略,這個人就是李嚴。
我們來看看諸葛亮是如何評論李嚴的:平(即李嚴,後改名為李平)為大臣,受恩過量,不思忠報,橫造無端,危恥不辦,迷罔上下,論獄棄科,導人為奸,狹情志狂,若無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李嚴此人,與諸葛亮同為劉備的託孤大臣,可想而知他在蜀漢的地位有多尊貴。李嚴性情孤傲,難以與人相處。劉備死後,曾慫恿諸葛亮自立為王被拒而對諸葛亮產生隔閡。
當諸葛亮出兵祁山,李嚴在後方故意拖延糧草,反向阿斗誣告諸葛亮貽誤戰機。如此的將相不和,當然會導致蜀漢疲於內耗,讓魏吳有機可乘。
用以上的篇幅說明蜀漢被滅的客觀原因,是為了論證如果劉備還能再活十年蜀漢的運勢。
劉備不死,李嚴難有機會把持蜀漢大權,諸葛亮用兵之時也不會有諸多顧忌,其他將士更不可能有二心。因此,蜀漢中興未必是空中樓閣水中鏡花。
從以上兩個大的論據可以看出,劉備要是能多活十年,漢室中興的夢想或可成真。蜀地的富饒,進退自如的地理優勢,文武兼備的人才儲備,劉備攜手諸葛亮一起打造一個強大的蜀漢集團指日可待!
-
10 # 老龔166916589
不可能,劉備並非真命天子。
。如有大智大慧者也不會發動傾國兵馬不合時宣地去東征,敗死在白帝城。
-
11 # 國哥愛生活
劉備多活十年,三國的發展情況和劉備不多活十年基本一樣,只是阿斗晚繼位十年。
因為以劉備的性格,在夷陵大敗他會非常自責,看他在白帝城不動,不回去見諸葛亮,就是後悔,無臉見丞相。痛定思痛,他以後要什麼事都聽諸葛亮的。
諸葛亮還會按部就班地為蜀國謀劃前途。
三國格局也不會有太大變動。
-
12 # 公明淏
李嚴樂了!
諸葛就不可能一手遮天了,馬謖恐怕也不可能當先鋒使用。
劉禪也不會像對待爸爸一樣,對待諸葛。劉備是不會忘記夷陵之敗的!
有機會就一定討伐東吳,魚死網破!曹丕時代就有機會大一統……
-
13 # 阿布ssp
先來分析一下劉備活著的時候蜀國的局勢:
劉備為了替關羽報仇,發動了夷陵之戰,結果氣勢洶洶的過去,悽悽慘慘的回來,這一戰大大的消耗了蜀國的實力,無論是軍事上,還是經濟上都大大的減弱,這對蜀國而言簡直是雪上加霜,因為蜀國本身都不太平。
蜀國的不太平,體現在內憂很多,劉備儘管獲得了益州,可是益州當地計程車族對待劉備一項都不太感冒,就算是諸葛亮能夠評定南蠻作亂,可終究無法保證南蠻不會繼續禍亂蜀國,關鍵時候給蜀國致命一擊。
蜀國外面因為劉備替二弟報仇的緣由,彼此原本合作共贏的聯盟體系已經自動解除,吳國對蜀國發動戰爭直接成為可能,而且不要忘記最強大的曹魏集團一直都想要統一三國,隨時都想要撲上來咬一口。
如果劉備多活十年,那麼有可能蜀國內部不會分崩得如此厲害,但是就總體局勢來說,不會有太大改變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我覺著還得看當時的政治環境。曹操靠挾天子以令諸侯而獲得了政治資本,而對士族階級不遺餘力的打壓。某人見曹操,兜裡還揣著砒霜,準備隨時自殺以示不屈,可見曹操之狠。曹操快死的時候,覺著自己搞不定士族,於是開始妥協。曹丕曹叡總算平安過了兩朝,到了曹方攝政,亂搞十年,終於激起士族憤怒,埋葬了魏國。曹叡多活幾年(重要是活過司馬懿,活過司馬懿,活過司馬懿)如果能平息這些矛盾,魏國自然可延長(但是畢竟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皇權與士族,可是從漢末鬥到了初唐)。
大勢方面,肯定是分久必合。不是三家歸魏,就是別的什麼牛逼人上臺統一(如果曹叡玩崩了)
為什麼呢?問題出在蜀漢。劉備入川之後,分了三組勢力,益州士族 荊州士族 劉備的老部下。劉備死後,老部下死傷殆盡。政權交給諸葛亮(荊州)李嚴(益州),可是諸葛亮大權獨攬,為了平衡矛盾,只能不斷北伐,搞得益州疲弊。諸葛亮死了,姜維馬岱兩個西涼人在楊儀的幫助下,掌了軍權,雖說蜀漢益州士族掌權了。可是姜維不安生啊,九次北伐(不北伐沒權,沒權就一邊涼快去吧)。蜀漢國力極速下降。這麼大塊肥肉,不吃可惜。江東那邊,孫十萬晚年昏庸。子孫一代不如一代,遲早完蛋。所以統一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