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毛筍56561098
-
2 # 凡人史館
甲午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後,腐朽晚晴受到的震動不至於外部力量的壓榨,也在內部催生出一些新興力量。
清末的新興力量,共有三大支:一個是袁世凱在小站練兵,以北洋正統力量自居,是個徹底反動和投機分子;一個是康有為的君主立憲,變法維新,是個進步的機會主義; 還有一個則是光明正大的革命運動,由孫中山先生領導。
與袁世凱的守舊和孫中山的革命不同,甲午之戰引出了戊戌維新,將變革的觸角深入到了清廷內部,而這次變革的核心人物無疑是康有為。
康有為
01
康有為原名祖貽,字廣廈,號長素,是廣東南海人,咸豐八年二月初五(1858年3月19日)出生,康有為出生書香門第,少有大志,學習了很多治國之學,以成為孔子樣的人物為人生目標。
他雖不懂外文,但接受力極強,一生好讀書,六歲開始讀四書及《孝經》,先在深山專心讀書,後遊歷大江南北,研究當時傳教士所譯的西洋法政史地等書。
為了達到變法的目的,避免傳統中國讀書人反對,他曾寫了兩本著作:《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來支援他變法的思想。
孔子改制考
他說西漢末年劉歆偽造古文經,是用來支援王莽代漢的,這本書只能算做是王莽時代的新學,假託古書不過是想打倒當時的漢學而已;至於孔子所說的三代德政,也是假託古代來改變當時的法制。所以康有為的結論,是自古以來便有變法之事,孔子也是一個改革家。
康有為除了在思想上抬出一套東西來支援他變法外,他寄希望於得到皇帝的賞識,透過皇權來實現理想。
他子解當時清廷的守舊人物都包圍在西太后周圍,想突破這個守舊圍牆獲得慈禧的支援,是不可能的事。便用全力向清德宗光緒皇帝下功夫。
當時慈禧已經撤簾不親政事,光緒又是一個憂憤國事的青年皇帝,康有為先後八次上書, 終於得到了光緒的刮目相看。
光緒帝
02
第一次上書是在光緒十四年(1888年),那時他鄉試落第,上書請求改變現法。這篇文章約6000字。當時清廷都是些頑固保守分子,只有國子監祭酒盛昱、翰林院編修黃紹箕、刑部主事沈曾植和光緒的老師翁同龢贊同,但大臣們都沒有膽量把康有為的文章遞上去。
到了光緒廿一年(1895年)以舉人身份入京會試,正值甲午戰後中日議和,他聯合了1200位舉人,費了一天一晚的時間起草一份萬言書,內容是反對和議,遷都再戰。這封上書也未被遞上去,可是,卻傳遍了北京城,這就是有名的“公車上書”。
公車上書的第二天會試發榜,康有為中進士第五名,殿試降到二甲48名,授職工部主事。他再起草一個奏疏,請求及時變法,大意是:富國養民,教士治兵,求人才而慎左右,通下情而圖自強。這奏疏由都察院轉遞,終於被光緒看到了。
光緒帝非常感動,命抄了四份,一份呈給西太后慈禧,一份留軍機處並分發各省督撫將軍,一份存乾清宮,一份存勤政殿。
由於這次奏疏被光緒賞識,康乃又上了一份奏疏,主張設立議院,下詔求言。這次奏疏都察院不肯轉,工部衙門也不肯轉。好在康有為已經被翁同龢所欣賞,特地找他談變法,又把他的書都拿了去看。由於翁同龢是帝師,又兼軍機大臣,和光緒皇帝最親近,因此常把康有為的變法維新思想向光緒灌輸。光緒傾向變法的思想,這時已開始了。
影視劇照
03
光緒廿一年(1895年)六月,清廷的守舊派都很不歡喜亂上書的康有為,大學士徐桐、御史褚成博都上摺子彈劾他,陳熾、沈曾植勸康有為暫離北京,康有為只得於八月底回到廣東,變法擱置。
光緒廿三年(1897年)冬天,德人強佔膠州,康有為又趕到北京上了一份很長的奏章,陳說國際形勢和當前中國處境,提出幾個要點:(一)實行君主立憲。(二)整頓 吏治與財政。(三)實行新式教育政策。(四)興辦社會福利。(五)振興工商事業。(六)聽任疆臣各自變法。(七)仿效俄法日以定國是。這篇洋洋大文不僅傳遍北京,連上海的報紙也刊載出來了。
由於上述這篇奏章震動了朝廷上下,光緒本想召見康,但因四品以下官吏不能召見,於是改為到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與大臣代表談話。
光緒廿四年(1898年)正月初三日,康有為和當時清廷最重要的大臣李鴻章、翁同龢、榮祿、廖壽恆、張蔭桓等會見。他從政治談到經濟財政,又說日本因仿效西洋維新而富強,如今制度已很完備,中國和日本鄰近,應該向日本學習,談話由三點鐘談到天黑才散。
第二天翁同龢把談話情形報告光緒,光緒又要召見康,恭親王主張叫康有為先寫詳細的變法意見, 於是光緒命把康有為寫變法意見,並將所著《日本變政考》、《俄大帝彼得變政記》一併進呈。
康有為在正月初八上了一道“統籌全域性”的奏摺,在奏摺裡一方面強調變法可以富強,而變法又是非常容易。這些意見把年輕而有抱負的光緒皇帝完全打動了,他把康有為的著作和奏章都放在案頭,天天翻閱。
張之洞
04
康有為不只爭取光緒皇帝,同時還聯絡許多能接受新思想的官吏和知識分子。
他在長興裡講學時,已經結識了幾個同門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是梁啟超。後來中了進士,名氣日大,在京中結識了一班同志,他還有一個私淑弟子譚嗣同,是其中最得力的一員。在督撫中得到陳寶箴、 張之洞(後來反對康)的支援。
推行維新運動,組織方法是創立學會,宣傳方法是開辦報館。光緒廿一年(1895年)康在北京自己出錢創刊了一份日報,名叫《中外紀聞》,由梁啟超、麥孟華負責編撰。 每天印2000份託送清政府的公報的人隨供報附送。
七月由文廷式出面組織強學會,會員有江標、袁世凱、黃遵憲,張之洞捐了五千金作會費,辦了一個強學書局,刊印書報,翻譯各國名著。九月到南京見兩江總督張之洞,促成強學會上海分會。後來北京強學書局改為官書局,最後官書局改為京師大學堂。
接著各地紛紛組織會社,湖北有質學會,廣州有聖學會,湖南有南學會、地圖公會、明達學會,廣東有粵學會、群學會,蘇州有蘇學會,上海有不纏足會、農學會、譯書會、蒙學會,北京有知恥會、經濟學會,陝西有味經學會。
接著由御史李盛鐸和康有為發起一個保國會,由於保國會成立,守舊派開始加以攻擊,說他發起保國會,是保中國,不是保大清。光緒不理睬,不過由於反對派的強力攻擊,保國會的工作也無形停頓了。
到這時為止,康有為的變法已經具備了深厚的基礎,同年的戊戌維新呼之欲出。
END
-
3 # Johnny親王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先套路的介紹一下康有為.
康有為原名祖貽,字廣廈,號長素,是廣東南海人,咸豐八年二月初五(1858年3月19日)出生,康有為出生書香門第,少有大志,學習了很多治國之學,以成為孔子樣的人物為人生目標。著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戊戌奏稿≥、《大同書》、《康南海先生詩集》等。 其實吧,以康有為現在的歷史地位,他的著作,起碼是節選應該是入選中學課本的。可惜一篇也沒有。這是為什麼的呢? 他的著作我大概讀了一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充斥了成功學的東西,邏輯上完美無缺,但是實際上斷無可行之處。
有點像現在抖音上那些某某讀書會,知識付費那種東西。
甲午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後,中國這邊土地上誕生了一個人, 這個人充滿貪慾,但是這個人又幼稚無比,他渴望知道外面的一切,但又生活在黃圈圈裡面無法和外面正常的接觸,他一心求致,但是卻不知如何下手, 明知事情千頭萬緒,他卻操之過急。這個人就是光緒皇帝。 在清末那些野心家裡面,光緒帝就是政治上小白兔, 奇貨可居。利用光緒就可以達到自己的個人揚名世界的目的。
第一步 揚名。就像現在的網紅,不管是好名聲還是壞名聲。先上光緒認識了自己再說。
甲午戰敗,清朝到了亡國的邊緣。幾千年的天朝上國的美夢徹底喪失,從傲嬌變成徹底沒有了自信,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在這個時刻,康有為向光緒帝上書終止議和,和日本打到底。可以說全民族為之一震。康有為聞名全國,光緒帝認為他是個萬古忠臣。
第二部 開藥方。就像是詐騙犯,他是利用光緒帝心中最柔軟的一塊,來取得信任。 當時的清朝已經病入膏肓,他就開出了變法維新的藥方,一下子就得到了光緒帝芳心。
(一)實行君主立憲。(二)整頓 吏治與財政。(三)實行新式教育政策。(四)興辦社會福利。(五)振興工商事業。(六)聽任疆臣各自變法。(七)仿效俄法日以定國是。可以說是說道光緒帝的心裡面去了,讓他從頭到腳的感到舒心。感到中國有救了。
第三部 輿論烘托。 輿論太重要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三人市虎的成語。一個人告訴你城市裡面有老虎,沒人會信,三個人告訴你,你就會相信城市裡面真有老虎了。康有為遠提俄國,日本 上《日本變政考》、《俄大帝彼得變政記》的奏摺,這兩個傷害中國最深的國家,變法後如何傷害中國的,可以說光緒帝就是見證人。
然後在學習明朝的復社,利用戰敗後,全國上下都在反思 如何才能重振天朝盛威的機會,在全國舉辦學習會,積極宣傳變法自強,使廣大的吃瓜的熱血青年覺得只有向日本學習,變法維新才是中國的唯一出路。 在現實的威脅,廣大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的指引下,光緒帝逐步接受了只有變法才能就中國的邏輯。
其實康有為變法前在大義凌然,妙語連珠,一刻不停的勾勒出未來美好的畫卷,變法後拿著老百姓的錢財到了國外娶了7,8個幼女享受人生去了。和現在拿著PPT 口若懸河吸引風投的詐騙犯沒有區別。而光緒帝就是那個被騙跑了全部資金的投資人,最後被慈禧太后悲催的毒死。
回覆列表
毛筍應邀答題:
[康有為](1858一1927)廣東南海人。原名祖詒,字廣夏,號長素,又號更生。初拜名儒朱次琦為師,博通經史,鄙棄程頤、朱熹,崇拜陸象山、王陽明。與清廷崇尚程朱學識唱反調。1879年(光緒五年)赴香港,接觸西方資本主義政體及文化,認為西方國家治國有法度,優於中國現狀的社會體制,華人應接納西人的文化,不應以古舊之夷狄視之。
1888年10月,鑑於民族危機深重,上書清帝(載湉於1889年19歲親政)指出"日本"伺吉林於東,英啟藏衛而窺川滇於西,俄築鐵路幹北而迫盛京,法煽亂民於南以取滇粵"建議變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事,以圖中國富強,較系統地提出了改良政治的主張,引起了光緒的注意。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時,他正在北京參加春闈(會試),獲悉"與日本議和,有割奉天沿邊及臺灣一省"的訊息,深感憂慮。於5月2日,聯合在北京會試的舉人一千三百多人上書光緒,要求拒籤和約,遷都抗戰,變法圖強,史稱"公車上書"。會試發榜,中式(貢士),殿試三甲同進士出身。授工部主事,拒絕出仕。5月29日又上書光緒,闡述中國必須儘快變法之道理和步驟,提出自強雪恥四策,即:富國、養民、教士、練兵。光緒帝閱折後,對康有為深為嘉許。8月,與文廷式、陳熾等人在北京組織強學會,編印《中外紀聞》雜誌,鼓吹變法。
在翁同龢、徐致靖等支援下,光緒帝在頤和園仁壽殿召見了他,在與皇帝獨對時,他侃侃而談變法的重要性,他批駁了榮祿"祖宗之法不能變"的頑固思想及李鴻章維持現狀的保守思想。使光緒堅定了變法的決心。
以後康有為迭上奏摺,對政治、經濟、軍事、文教諸方面都提出改革建議,光緒重用譚嗣同、劉光弟、楊銳、林旭等四人實施改革。(史稱四京卿)。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戊戌變法"百日維新"失敗。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劉光弟、林旭、楊銳、楊深秀、康廣仁(康有為之弟)在菜市口授首,康有為、梁啟超逃亡他國。
在日本,他仍堅持改良主義,組織保皇會,清帝遜位後,他在上海主編《不忍雜誌》發表反對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反對共和。為復辭製造輿論。1917年和張勳策劃清帝復辟,旋告失敗。臨終前還上書清遜帝溥儀謝恩。
康有為品行不好,他倡導一夫一妻制,自己卻妻妾成群,在日本肆意揮霍變法時民眾捐的鉅款。
著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戊戌奏稿≥、《大同書》、《康南海先生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