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小埋

    個人認為,咸豐所面對的局面更嚴峻。雖然這兩人登基時的窘境都可以用“內憂外患”來概括。不過差別還是巨大的,特別是主要體現在“外患”方面。

    首先外患方面。崇禎所面對的滿清,說到底也只是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南侵的問題。這和中國其他朝代所面對的匈奴,突厥,鮮卑,女真和蒙古等遊牧民族侵犯中原王朝沒有任何本質上的區別。如何應對,怎樣處理,在中國歷史上都是有例可詢的,中原王朝在處理此類“外患”問題有著豐富的經驗。崇禎所面臨的外患,和兩千多年前漢初所面臨的匈奴問題,從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都只是帝制時代所面對的基本問題之一。

    而咸豐所面臨的“外患”,則是來自於萬里之外的外敵入侵。是整個綿延兩千多年的帝制時代從未有過的石破天驚的局面。毫無任何前人經驗可以吸收借鑑。並且,西方殖民者還帶來了現代文明與古代文明的大沖撞,是科技與愚昧的交鋒,是冷兵器時代與現代熱戰爭的衝突。對方完全擁有壓倒性的優勢,並且是來自海洋文明的侵犯,這對於屬於大河文明的農業大國來說,是前所未見的戰爭格局。

    其次內憂方面,兩人所面臨的都是內部農民起義問題,本質上來說區別不大。不過崇禎所面臨的農民起義,所包含的問題衝突相對要小得多,主要還是農民的吃飯問題,這也是歷史上所有農民起義的首要原因。而咸豐所面臨的不僅是中國五千年來最聲勢浩大,影響力最深遠,實力最強勁的農民起義,並且其中還包含著民族矛盾以及新舊思想,現代文明和古代文明的衝突。

    儘管二人所面對的內憂外患局面存在著巨大的差別。但是二人所擁有的知識儲備和解決方案卻都是一樣的,一樣的是綿延了幾千年的封建帝制時代的儒學的那一套。因此,對於咸豐來說,作為一代帝王,他面對著前所未見的局面,所有的一切都得靠他自己去開發,因為他就是這種困境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沒有任何前人關於他所面對的問題的經驗之談,是好是壞全憑他個人的造化,無疑他的局面是最窘迫的。

  • 2 # 沉墨I方之城

    一個將要亡國之君和一個幕落朝代的衰敗之君,誰面臨的處境更嚴峻?當然是那個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面臨的情況可是困難多了,內憂外患,朝廷極度腐朽,上下官員離心離德,閹黨和東林黨鬥得你死我活;國內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按下葫蘆浮起了瓢;遼東大清又時時緊逼,天天鬧騰要入關。關鍵是崇禎皇帝還缺錢,國庫裡耗子多,銀子少,找皇親國戚,富商百官借錢如同鐵公雞拔毛,他面臨的處境簡直就是刀劍逼在他脖子上了。

    而咸豐皇帝面臨的問題遠沒有崇禎皇帝那麼玩命,至少朝局穩定,沒有黨爭,更沒有你死我活的權力之爭,也不存在非常迫切的外部環境壓力。至於民間的幾股跳大神的反對組織大不了也就是幾個恐怖組織而已,不會對國之根本形成大的威脅。當然咸豐皇帝遇到了比崇禎皇帝更為具體的情況,就是英國等帝國主義對我大中華的虎視眈眈,資本主義的船堅利炮已經對著他的鼻子了。

    相對而言,咸豐皇帝要略好於崇禎皇帝,畢竟咸豐算是正常死亡,比崇禎皇帝死於非命,自縊身亡要好得多吧。

  • 3 # 愛看愛思考

    崇禎皇帝和咸豐皇帝根本就沒有任何可比性,怎麼辦吧他們放在一起比較?崇禎皇帝是自掛東南枝(走頭無路把自己吊死了),而咸豐皇帝呢?因病而亡在這一點和崇禎皇帝的老爸有點像。執政?崇禎皇帝殫精竭慮最後,還是逃脫不了自掛東南枝的下場。而且國家也是財政枯竭,沒有了經濟來源。(實際上都北被文官集團貪墨了)而咸豐皇帝?則是,完全沒有這些困境。又有點和崇禎皇帝他哥天啟皇帝朱由檢差不多吧,說起天啟皇帝朱由檢?就是那個木匠皇帝。和咸豐皇帝一樣的福薄命短,國家也同樣面臨著內憂外患。但是?咸豐皇帝沒有寵信太監。咸豐皇帝執政國家時,沒有太監專權。這個又怎麼比較?

  • 4 # 白雲之語手工摺紙大全

    任何一個朝代在即將滅亡之前都會出現不同情況的動亂,起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讓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睡不好覺。清朝的咸豐皇帝和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都面臨著這樣的窘境,可以說當時的社會處境已經非常非常嚴峻。

    那麼這兩個同時面對內憂外患的兩個皇帝到底誰的處境更加嚴峻呢?

    我們先來說說咸豐皇帝所處的社會處境。咸豐登基後爆發了著名的太平天國起義,以洪秀全為領導的太平天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了中華半壁江山。佔據南京後,洪秀全定都南京,開始與清政府分庭抗禮。面對太平天國的的咄咄逼人,清朝又爆發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光緒帝落荒而逃。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俄國又趁機割走中國北方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西方國家逼迫清政府簽下各種不平等條約。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光緒帝急火攻心,他一面向外求和一面重用漢朝加緊對太平天國的鎮壓。

    為什麼清朝的槍口對內不對外呢?因為洋人要的是部分土地和銀子,只要滿足他們的胃口,自然就會退兵。而太平天國卻是要把大清連根拔起,這才是最可怕的。攘外先安內的政策下,清朝就集中力量向太平天國發起猛攻。

    太平天國失敗原因有二,一是定都南京後就開始享樂,給了清朝喘息的機會。如果打下南京後立馬北伐,清朝根本沒有抵抗的能力。二是內部發生嚴重內訌,眾王之間互相殘殺導致太平天國勢利迅速衰弱。

    崇禎皇帝面對的也是內憂外患,外有滿清對大明虎視眈眈,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軍勢如破竹步步緊逼。大明與滿清的戰爭又節節敗退,李自成的攻勢又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地,京城岌岌可危。在這緊要關頭崇禎皇帝焦頭爛額,所以崇禎面臨的處境要比咸豐嚴峻的多。

    最關鍵的是明朝官員還不團結,咸豐皇帝面對太平天國有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一批大臣擁護。面對太平天國,清朝官員似乎空前的團結。崇禎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在危急時刻一群大臣還在為了自己的利益置大明於不顧。而且崇禎皇帝面對內憂外患雖然積極抵抗,卻殺了袁崇煥,執政14年換了50內閣大學士、14位兵部尚書。逼死或殺死都督和巡撫多達一二十人,政治上又接二連三的出現錯誤。性格多疑又剛愎自用,大明朝焉能不亡乎?

  • 5 # 劉衍泰

    崇禎和咸豐都處於弱朝亂世中。一一但崇禎處境更為惡劣。明末,階級矛盾尖銳,為對抗關外滿清重兵壓境,加重徵收賦稅徭役,農民苦不堪言。此時又遇百年罕見大旱之年,農業失收。大批災民外出逃荒。李自成起義軍很快就攻克北京域。但李自成犯了一個大錯誤。沒有重視召安擁兵守山海關的吳三桂。並扣押吳老少一家屬,強佔吳的愛侍陳圓圓。廹使吳三桂叛明投清開關引清入關中原。崇禎內外交困大勢已去走投無路,選擇自殺殉國。一一一咸豐也有內外遇敵。南方太平天國佔領半壁江山。外遭遇英法聯軍攻打北京,火燒圓明園。但廹簽訂《天津條約》賠償英,法各八百萬両白銀,又開放更多的港口通商後,基本平熄事件。李鴻章,曾國潘合力攻破太平天國,漢人官員開始擁有兵權實力。(洋務運動)師法西方開始試行。咸豐雖有驚無險但一病不起,後撒手人寰。由嬉執掌政權,清朝更是江河日下風雨飄搖之中矣!

  • 6 # 歷史總探長

    崇禎皇帝,一個亡國之君。咸豐皇帝,一箇中興之主。崇禎皇帝

    貌似老朱家從朱元璋開始就有了瘋狂的“疑心病”,而且這種病情均在朝著不斷惡化的方向發展。 而明朝的亡國之君也更是如此,崇禎皇帝之所以亡國在如今的主流觀念中也就兩點:

    大臣亡國

    崇禎自己的過錯

    大臣亡國其實這句口號還是崇禎從自己最裡面冒出來的一句話,但是縱觀大明王朝末年的時候,文臣暫且不說,武將可是都是在拼死血戰啊,可是崇禎皇帝偏要當主導者,一頓神操作,殺了不少的武將,在這其中就有孫傳庭、袁崇煥、鄭崇儉等等,崇禎的口號是不聽話就殺了你,聽話出了錯你還得背上一口大鍋,照樣殺你。

    至於崇禎自己的過錯,那就是“識人不明,用人不轉”,崇禎在明末的處境其實已經步履維艱,大臣們離心離德誰也不願意多說一句話,或許只有沉默才能保住自己的一條命。而崇禎皇帝想到了南遷躲避亡國的命運,可是大臣們沒人敢同意,崇禎皇帝也不願意主動說出來遷都的這一計劃。

    甚至崇禎皇帝提出來計劃,眾人仍然是反對。萬一遷都引來禍事,崇禎皇帝殺的第一個人就是那個同意遷都的大臣,一時間崇禎無奈了,離心離德的大臣居然成為了他憎恨卻又無可奈何的事情。

    朝堂之上人心渙散,朝廷外面卻是狼煙四起,遼東的清軍,陝北的李自成,還是各地的起義軍,整個大明王朝成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崇禎能夠做到的事情,也就是三尺白綾送自己上路了。

    咸豐皇帝

    咸豐皇帝和崇禎皇帝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他沒有成為亡國之君。

    咸豐皇帝在歷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他留下了慈禧這個禍根,也有人說他為“同治中興”打下了堅定的基礎,重用漢族士人,讓曾國藩活生生扛下了南中國的太平軍的壓力,而滿族貴族帶領的兵團則盡力對抗西方列強。

    其實,縱觀整體的戰略規劃,咸豐皇帝是沒有錯的。

    咸豐皇帝剛剛登基,洪秀全的太平軍就迅速在今天發動起義,掀起了14年的戰亂,咸豐皇帝才僅僅當了12年的皇帝,幸運的是,曾國藩作為漢臣力挽狂瀾,活生生拖垮了獨佔南中國的太平軍。

    而1856年的時候,第二次鴉片戰爭又打響了,還一口氣打到了北京城。咸豐皇帝嚇得出逃熱河。

    同樣是內憂外患,同樣是民心凋敝,同樣是戰亂四起。

    咸豐皇帝是幸運的,因為他的手下還有拼命救社稷的大臣,可是崇禎皇帝就倒黴了,最後不僅僅沒有大臣救社稷,大臣們還不想搭理他,任他自作自受,崇禎皇帝的文臣武將幾乎都已經對他失去了最後的“忠”。

  • 7 # 有得觀史

    表面看,崇禎和咸豐面臨的處境何其相似,但細分析,崇禎的處境要嚴峻的多。

    咸豐的內憂是太平天國起義,崇禎的內憂是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這兩者都差不多。咸豐的外患是西方列強,崇禎的外患是大清,這區別就大了。西方列強是為了在中國做貿易,為了掙錢,中國閉關鎖國不讓進來,產生爭端,打了起來,敗了,清朝割地賠款就可以解決,他們並不想推翻現政權,頂多把大清變成他們的殖民地,這已經到頂了。崇禎的外患大清朝完全不同,他們志在滅掉大明,問鼎中原,成為大一統中原王朝。咸豐的外患是要錢要地,崇禎的外患是要命。

    前面說了,這內憂外患是從表面上看,開啟表層看內部,崇禎面臨的大明朝要比咸豐面臨的大清朝不堪得多。

    咸豐前面的兩個皇帝嘉慶和道光,雖然能力一般,但面對每況愈下的大清王朝,他們盡心盡力工作,想的是拯救社稷。國家形勢不好,但朝廷運轉還算正常。皇帝和大臣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再看大明,崇禎前面的三個皇帝把大明折騰得亂了套了。

    萬曆皇帝想立自己寵愛的鄭貴妃的孩子朱常洵為太子,大臣們不同意,要求按規矩立長子朱常洛,大臣們不停上書,萬曆煩透了,以不上朝對抗,就此開啟萬曆三十多年不上朝的歷史。不上朝又想控制朝政,他就製造東林黨和閹黨之間的矛盾,透過平衡兩黨關係控制權力。他這種做法,造成了之後的大明朝黨爭不斷。

    萬曆之後,不但黨爭嚴重,宮廷鬥爭也很嚴重,皇帝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朱常洛能當上皇帝不容易,十多年委曲求全,沒有效果,最後鄭貴妃主使的“梃擊案”暴露,她迫於外界壓力,為了自保不再為兒子朱常洵爭太子位,朱常洛才最終當上了皇帝。可是他皇帝才當一個月,吃了兩顆紅丸就死了,死因成了歷史疑案。皇帝都不能自保,可見朝局有多亂。

    天啟皇帝更是奇葩,他只喜歡木匠活,把皇權交給了魏忠賢。魏忠賢是閹黨,他打擊東林黨,造成很多冤案。

    到了崇禎朝,黨爭已經根深蒂固,成為頑疾,嚴重影響到國家機器的運轉。崇禎很多時候指揮不動大臣,皇帝和大臣離心離德,國家機器運轉不靈,可見崇禎面臨的處境多嚴峻。

    不過,在內憂外患巨大壓力下,兩個人表現完全不同。咸豐是頹廢,是自暴自棄,是逃避,他逃跑、酗酒、沉湎女色、違背祖訓吸大煙,最後把自己作賤死了。崇禎是正視,是盡力而為,大明滅亡,江山易主,他選擇“君王死社稷”。崇禎雖然能力有限,丟了江山,但他的剛烈讓人敬重。咸豐自暴自棄則讓人唾棄。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法律碩士與法學碩士哪個難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