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蜻蜓FM正經嘴炮

    根據官方定位,《一本好書》是一檔全球首創大型場景式讀書節目。

    但與以往的讀書又有所不同,該節目的嘉賓是由頗具演技的趙立新、黃維德、王勁松、潘虹等人組成,每一期節目是由嘉賓來傾情奉獻一場舞臺劇,臺詞功底深厚,情景真實還原。看到你或許感覺這有點像《我就是演員》?

    不,這個節目誰都不像!

    就首期節目《月亮與六便士》而言,豆瓣好評如潮,評分高達9.2分!值得一看!

    《一本好書》彰顯的是全民閱讀使命感 ,目的是讓每個人從經典好書中提升自我。這也是實力文化品牌的初衷,以文化實力服務中國,透過《一本好書》節目,讓更多華人讀好書看好書。

    《一本好書》可以讓觀眾看綜藝放鬆的同時亦有收穫給觀眾帶來的除了閱讀本身的魅力和演員演技的欣賞,更多的是對人生的思考與人性的感悟。

    該節目的獨家音訊在蜻蜓FM,搜尋蜻蜓FM大咖開腔,可免費收聽專輯《一本好書》。

  • 2 # 影視口碑榜

    沒有多餘的開場白,節目直接以文字的形式簡單介紹了前提、背景。

    書的作者毛姆,也就是趙立新所扮演的作者,以講述者及經歷者的角度,帶著我們從他的視角進入了《一本好書》的第一個故事:月亮與六便士。

    黃維德扮演的主人公斯特里是一個條件優渥,工作體面,家庭幸福,別人眼中社交能力極差,而且沒有一丁點的文學素養的證券經濟人。

    然而有一天他卻突然放棄了安逸的生活,拋妻棄子,人們都議論他肯定是帶著小三離開了。八卦的毛姆實在是好奇,就來到斯特里家瞭解情況。

    斯特里的妻子艾米卻趁機請求毛姆將斯特里勸說回家,於是毛姆帶著艾米的請求去巴黎尋找斯特里,發現真相併非外界所傳言的他和小三私奔了。

    畫面一轉,來到巴黎。見到斯特里的毛姆尋得的真相是,他並沒有找什麼小三,而是迷上了畫畫。妻子艾米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的真相,一個從未有畫畫天賦的人愛上了畫畫,併為此拋棄了家庭。

    她知道,這比出軌更可怕,女人她還可以戰勝,但是理想,她卻無法將其作為對手。這個男人,她無法挽回了,她感到了絕望。而毛姆出於好奇,繼續和斯特里保持著聯絡,他想知道,斯特里到底是怎麼想的。

    為了畫畫斯特里住在破舊的小酒館,食不果腹,甚至去當搬運工、船員、流浪漢、乞討,他把所有賺的錢都用來了買畫筆和紙。

    因為飢餓過度,生病沒錢治療差點送命的時候,混的不怎麼樣的善良畫家德克救了他,而他卻在病好之後帶走了德克的妻子,還導致了德克妻子服毒自殺。

    而德克卻在看到斯特里的畫之後選擇了原諒他,因為,德克被他的畫鎮住了。斯特里的畫,已經超越了精神的束縛。

    斯特里為了所謂的虛無縹緲的理想,拋棄妻子,奪人妻。所有人眼中的渣人,而他卻從不在意別人的想法,他選擇了自己的月亮。毛姆對斯特里厭惡極了,但是好奇心又勾引著他繼續對斯特里做進一步瞭解。

    除了舞臺劇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外,演員趙立新將書中人、講述人、表演者等角色切換自如,讓觀眾身臨其境,大段大段的臺詞演起來都不在話下。黃維德更是將小說主角的內心世界、情感表現的淋淋盡致,連老戲骨趙立新都讚歎不絕。

    節目到這裡就完了,但是書本中主人公的故事還在繼續,需要你自己去看去讀,《一本好書》就是給你開個頭。

    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帶你讀一本書,而留給你更多的時間,去讀剩下的書。《一本好書》只是一個引子,引導你去思考、感悟,勾引起你讀下去的慾望。

  • 3 # 老張說電影

    《一本好書》是必看的一檔綜藝節目!

    這麼有誠意的中國產綜藝節目,評分卻只有9.3分?

    老朋友都知道,我沒有給大家推薦過綜藝節目,因為我自己幾乎沒看過綜藝節目。

    印象中綜藝節目太假,不僅演得假而且鬧騰,一群正常人有時間乾點啥不好,非要假模假式地在鏡頭前撕逼?明明所有情節都是演出來的,一切衝突都是編劇設定的,還非要凹造型讓大家相信這是真的,累不累?

    章子怡帶領她的稀土部隊搞了一個“演員的誕生”,這檔節目引起了我的興趣,但最終沒看。就像演員何冰說的:“全體觀眾都談論演技,這也不是一個正常、健康、科學的現象”。

    (演員何冰)

    道理有點像很多年以前,我們的父輩、爺爺輩全民談政治,今天打倒誰明天實現什麼主義,那時候日子好過了嗎?

    本以為我永遠也不看綜藝節目了,直到最近看了一集《一本好書》,我才發現:原來中國產綜藝不僅有泥石流,泥石流裡偶爾也混著一枚金戒指。

    (《一本好書·萬曆十五年》劇照)

    為什麼去看這檔綜藝?一開始是因為節目裡推薦的書:《月亮與六便士》,《萬曆十五年》,《三體》。

    一檔給大家推薦好書,教大家讀書的綜藝節目,當然要看他推薦的是什麼書了,如果是成功學和雞湯,那跟普通的撕逼綜藝也沒有區別。

    正好我是一枚明粉(就是喜歡明朝,常常夢迴大明的一群人),也是《萬曆十五年》的忠實粉絲。我倒要看看,一檔綜藝節目要如何推薦黃仁宇老先生的著作,能講出些啥道道來?

    (《萬曆十五年》,這一直是我放在枕頭邊反覆讀的書)

    結果令我相當驚喜。如果黃仁宇先生泉下有知,知道自己的作品以最新的呈現形式(舞臺劇),最新的傳播介質(電視綜藝)傳播,也一定會欣慰不已,這種欣慰是有原因的。

    一、準確

    歷史題材的文藝作品被搬上舞臺,最忌諱的就是胡編濫造、瞎演繹,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每一部清宮劇背後,都有一群歷史黨、考據黨舉著棍子。

    不是大家不懂變通,是大家接受不了打著尊重、還原歷史的旗號,把歷史愛好者、考據迷、虔誠的觀眾們當傻子一樣騙過來,結果演了一堆“什麼玩意兒”。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繹小說,按說不存在史實不史實的問題,但每出一個新版本的電視劇,都會有一批追在後面揮舞“原著”、“史實”大棒的觀眾,可見觀眾的要求有多高。

    (連吳宇森這樣的大師,都栽在了“三國”題材上)

    更何況是《萬曆十五年》這樣風靡世界的歷史鉅著。不難想象,主創們在製作這檔節目的時候承受了巨大的原著、史實壓力。

    不過,這下可以放心了,《一本好書》精確地還原了史實,準確地呈現了《萬曆十五年》這本書。

    舉個例子,《一本好書·萬曆十五年》裡描寫的張居正

    (《一本好書》裡的張居正,帥氣偉岸程度不及《大明王朝1566》)

    張居正是歷史名臣,他主導了明朝中後期的一系列改革,帶著大明這艘巨輪向前航行了10年,甚至有人預言如果他晚死十年,大明也許還能多50年以上的氣數。張居正一向倡導勤儉節約,但身居內閣首輔(相當於歷朝歷代的宰相)的他,是清廉的嗎?

    《萬曆十五年》這樣描述:“張先生言行不一,他滿口節儉,但事實證明他的私生活極其奢侈。他積聚了許多珠玉玩好和書畫名跡,還蓄養了許多絕色佳人,這些都是由趨奉他的佞幸呈送的”。

    (《萬曆十五年》章節)

    而在《一本好書》這檔節目裡,是怎麼表現這個情節的?

    老年萬曆皇帝化作靈魂,在定陵裡回憶自己的一生。他為什麼會性情大變,由少年時最勤奮的小皇帝變成28年不上朝的懶惰皇帝?老師張居正對他的影響是最大的。

    張居正死後,上疏彈劾他的人越來越多。他派人去張居正家查探,發現了不計其數的金銀財寶。

    信任的堤壩一旦開啟一個缺口,就會迅速毀於一旦。之後,他查抄了太監馮保的家,也發現:家財億萬。

    (連太監馮保都家財億萬)

    從小就立志要做最好的皇帝,要成為絕對道德完人的萬曆皇帝,看到這一切信仰崩塌。成年後,他也想過抗爭,想過改革,但都因為施行了上千年的文官制度積重難返,根本沒有他發力的點。

    (明朝文官幹別的不行,但拼死勸諫很拿手)

    既使在冊立太子這樣皇帝自家的事情上,他也沒法做自己的主(他其實想廢長立幼,但文官集團阻撓了他)。

    從此以後,一個迷茫的、消極的、不合作的萬曆皇帝出現在大明朝(著名的“六不做”就是“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

    《一本好書》節目透過老戲骨王勁松的深情演繹,呈現了這段歷史。

    (王勁松演繹萬曆皇帝)

    不管是情節還是舞臺的佈景,呈現出來的元素是很符合《萬曆十五年》這本書的。

    二、生動

    《萬曆十五年》雖然是一本暢銷書,也是美國好幾所名校的教材,但也有很多枯燥乏味的地方。

    比如書中對於萬曆年間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詳盡描述,以及張居正清查土地,推行“一條鞭法”的講解,李贄不儒不道不法不心的混沌哲學……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積累很容易看得昏昏欲睡。

    《一本好書》怎麼呈現呢?它並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撿取最有趣、最生動的章節予以呈現,以此切入,向大家推薦這本書。具體就是:以老年萬曆皇帝在定陵(萬曆皇帝死後的陵寢)中的回憶入手,穿插舞臺劇表演,同時夾雜專家學者解讀的形式,全方位展現。

    萬曆皇帝由老戲骨王勁松扮演,他把一個迷茫、無奈又不甘的皇帝演活了。

    位至九五至尊,經歷過風風雨雨,看透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皇帝,回顧自己的一生,應該是什麼樣的情形?

    有放不下的無奈和鬱悶

    (長期不上朝並不是懶,可是誰都不信)

    也有不知路在何方的迷茫和憂愁

    更有小心思小抗爭得逞後的得意

    這些複雜的變化,在王勁松的演繹下精確傳神。

    而少年皇帝的貪玩,青年皇帝的不羈,用情景劇呈現的也惟妙惟肖。

    (青年皇帝想聽湯顯祖的“淫詞浪曲”,差點釀出廢帝慘案)

    大段回憶+零星的情景劇演繹,這樣的形式有零有整,既保證了故事的完整性流暢度,也兼顧了故事的趣味性。

    三、誠意

    這檔節目讓我想起了一個詞“知識付費”。

    這兩年“知識付費”興起,但搞到最後才發現:所謂的知識付費,不過是找一些大V和知識網紅,把書籍解讀一下,錄成音訊,然後就可以無限地售賣,最終獲取暴利。

    為什麼說是暴利?因為音訊產品做成以後,售賣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只要有流量就是一本萬利的“流量變現”模式。

    很多所謂的“知識付費”,本質是知識網紅去解讀一本書,用一段錄音收割困在知識焦慮中的文藝韭菜(也包括成功學中毒人群),這檔節目以舞臺劇的形式呈現,配合其他新媒體介質,可以說誠意十足。

    主創團隊吃透書本理出主線,請幾個老戲骨,經過排練,現場排程聲光電,後期再剪輯進專家學者、觀眾的神情……再大的知識網紅錄一段音訊的成本,也沒有這個高吧?

    如果“知識付費”有未來,我相信《一本好書》是最有品質的模式。最後再向大家安利一下《萬曆十五年》這本書。

    都說“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但這個重是怎麼承的?皇帝怎麼承重?只有《萬曆十五年》這本書說得清清楚楚。

    而我們其他時間看的宮廷劇,皇帝老子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無所不能的樣子,絲毫沒有人的感覺。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是少見地將歷史的鏡頭對準了歷史中的人,和這些人身上發生的“小事”。

    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古老的大明帝國並沒有發生什麼大事呀,可一切的變故都在這一年埋下了種子並快速生根發芽。

    當然,也不能說沒發生什麼。1587年,當時的內閣首輔申時行處理邊境問題時放過了一個建州酋長,因為內閣覺得這個酋長不過擁眾數千人,對我大明的萬里江山構不成威脅。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這個酋長叫努爾哈赤

    看過《一本好書》的來聊聊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錨連線兩個路由器怎麼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