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欣欣然娛樂
-
2 # 時鐘電影
《少年的你》這部電影的導演曾國祥,竟然是曾志偉的兒子!
周冬雨獲得影后的電影《七月與安生》也是出自曾國祥之手,曾國祥可以說是非常低調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父親是曾志偉,曾志偉最出名的孩子應該是他的女兒曾寶儀,也是臺灣著名的主持人,只不過曾寶儀和曾國祥是同父異母!
曾志偉早在19歲的時候便與王美華結婚,婚後生了兩個女兒,曾寶儀和曾詠儀,由於曾志偉非常的貪玩,再加上那幾年發展迅速,兩個人的婚姻不到三年便終結了。離婚的時候,4歲的曾寶儀和兩歲的妹妹從香港搬到臺北,由祖父母撫養,後來曾志偉和圈外人士宋麗華,生下了曾國藩和曾國猷!
同樣作為娛樂圈裡的人,曾國祥和姐姐曾寶儀也曾經同臺過,但至於兩個人是否關係非常好,我們就無法得知了。虎父無犬子,無論是曾寶儀還是曾國猷,如今都在全力發展的非常好,身為導演的曾國祥,這兩年也帶給了大家一部又一部精彩的作品!
有網友說能拍出《少年的你》這樣的電影,想必曾國祥內心也是一個溫柔有光的人,從《七月與安生》到如今的《少年的你》,相信曾國祥的導演之路將會更加輝煌!
-
3 # 勝勝哥5V8G
曾國祥,1979年11月8日出生於香港,中國香港影視男演員、編劇、導演,畢業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社會學系。 2016-2017年憑藉《七月與安生》獲得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及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提名。 2017年4月22日,憑藉《七月與安生》獲得第8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港臺導演獎項。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這是亙古不變的事實,曾國祥作為新一代導演,他的作品除塵除新,理念新穎,用自己對電影的電影獨到的見解和表現方式,為廣大觀眾所接受。
香港電影這幾年不景氣,更是令人感到香港導演的輝煌不再,江郎才盡之感更是日漸明顯,新一代年輕導演的脫穎而出正好彌補了這一欠缺,可以說曾國祥一代人是恰好正當時。
-
4 # 小蘭愛繪畫
我個人認為電影《少年的你》宣傳海報特別貼合電影的主題,因為影片講的是校園暴力的故事,所以在宣傳海報上也會有很多比較低沉的形象,我認為這是一種更好的宣傳電影的方式,可以引起別人的關注。《少年的你》是易烊千璽作為男主的第一部電影,一拍戲就在和知名的導演曾國藩,還有知名的影后周冬雨,一起合作,以這個陣容來看,不僅流量有,演技也有,製作團隊也很過硬,所以特別期待這部電影的上映。但是今天因為一些原因導致電影撤檔,網上有人猜測說話題太過敏感,不宜上映,在放出來的不少預告片中,大概能瞭解到這個電影的大體情節,也能看到一些特別有感情線的場景,值得一提的是,兩位主演為了這部電影,還去剃了寸頭,所以說犧牲還是很大的。對於這部電影的期待只能從六月27一直延遲,但是希望這件事情是好事多磨。在宣傳海報上,曾國藩導演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我覺得這個宣傳海報完全把電影的主題給展示了出來,也是變相的呼籲我們大家要關注校園暴力這個問題。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對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影響的,所以在孩子們小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給他們建立好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校園暴力一直以來就是我們國家比較敏感的話題,很多學校都會爆出來那些校園暴力的事件,比如說一個女生狂扇另一個女生巴掌,我覺得這種事件對於一個青少年來說是特別不友好的。這部電影也是在號召大家要關注這個問題,找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
5 # 爛辣椒劇透社
電影《少年的你》讓香港年輕導演曾國祥冒尖,其實無可厚非,電影的口碑和票房就已經說明了一切。連續17天單日票房冠軍,可以說是今年下半年的電影戰鬥機,鬥志昂揚永不敗的樣子。
很多人都認為曾國祥作為曾志偉的兒子,應該資源很多,為什麼到現在才因電影《少年的你》而爆紅,這個就應該跟曾志偉的家庭教育有關,想更多的讓自己的兒女靠自己的本事闖出一番天地。
曾經在一場活動中,曾志偉被問到怎麼看兒子曾國祥的《少年的你》票房突破11億?曾志偉笑稱,兒子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不像自己,就是因為他不沒有我的影子,不能放他在我身邊,所以,我把他交給陳可辛,把曾寶儀交給張小燕,別人去帶他們比較好。曾志偉看似簡單的回答,其實也包含了廣大父母希望自己孩子成才的良苦用心。
其實,曾國祥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從其的經歷就可以看出,他跟在陳可辛身邊遲早也會出名的,只是時間問題,再加上電影《少年的你》這部電視劇的題材的重點是校園霸凌,對於這樣的題材我想曾國祥應該比較擅長,從小耳濡目染,因為他爺爺的背景、他爸爸的一些拍戲經歷,我覺得這些都足以支撐他能夠把電影《少年的你》拍好的基礎。
據看過電影《少年的你》的觀眾的一些影評說,這部電影可以勾起不少人少年時期被欺凌的回憶,有種心酸的感覺,有種想哭的感覺,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這也就是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
電影《少年的你》的主演易烊千璽和周冬雨,都是炙手可熱的流量明星和人氣明星,也足以讓這部電影有爆紅的基礎,再加上許多明星也為這部電影打CALL也是這部電影紅的一些必要因素。
綜上所述,電影《少年的你》讓香港年輕導演曾國祥冒尖,這也是時代潮流的展現,是一個必須要出現的過程,也說明年輕的導演人才輩出,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當中也會有冒尖的可能。
回覆列表
01
用霸凌去拆解《少年的你》,顯得小了。
雖然片子裡不止一次地出現了符合霸凌這一定義的畫面,如陳念被打、被剃頭、被扒衣服、被錄影。
但霸凌並不是只存在於某一年齡段的行為,人與人之間基於權力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一直彌散在社會的各個層面,是動物世界弱肉強食行為的進化式延續。
只不過,相比於少年霸凌肢體上的暴力,成人社會的霸凌,被文明軟化過,被成功和失敗的社會學定義馴服過,早已經默契為一種不怒自威的人生潛規則。
《少年的你》好就好在拍出了那種倏忽急逝的少年感。那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後的天真。
少年不僅僅是一種時間狀態,更是一種人生狀態,是孩子與大人的臨界點。
一些孩子式的東西,已經開始坍塌,但那些大人式的東西,遠還沒有建立。站在成人世界的門檻,少年人面對的是,一地瓦礫,一片荒涼。
他們曾經堅信的和他們現在看到的,不再是同一種東西了。成年人曾經用書本教育孩子應該相信的,在孩子成長為少年時,又用成人的行為以身作則地否定了。
如魏萊父母,用一個成功者的言行所示範的。如陳唸的母親,用一個失敗者的消失,所傳達的。
這不再是你們曾經允諾給我們的世界,少年人簡單的二元對立的善惡觀,撞擊到複雜的成人判斷標準,發生了扭曲、變形。
所以,躲避,是少年的常規動作。
有的躲避動作是有形的,如要債的人,在門外砸門時,陳念躲到了桌子下。有些躲避是無形的,如高考,“高考完了,就是大人了。”
再比如陳念總是戴著耳機,小北總是套著連帽衫。他們以為躲進自己可以躲進的世界,就可以避開成人世界的複雜,這是少年人負隅頑抗的天真。
他們以為煎熬總有收束的時間,比如高考結束。他們相信煎熬之外,有一個烏托邦,如考到北京去。
所以他們不情願又不得不甘願呆在上了鎖頭的學校的大鐵門裡,呆在安裝了鐵柵欄的教室的走廊間。他們和老師一起狂熱地呼喊“我們終將成功,我們必定輝煌”。
少年的天真,因為還佈滿著希望,而顯現出致命的絕望的光澤。就像小北製造強姦陳唸的現場,被趕到的警察摁倒時,流淌在眼角的那滴眼淚。
少年的迷惘,因為無法解釋的痛苦,而顯現出觸目驚心的幼稚的底色。就像陳唸對找上門的警察說,“我明天還有兩科考試”。
他們註定了失敗的勝利,千瘡百孔又光芒四射。
02
《少年的你》拍出了少年張望成人世界時的惶恐和渴望。
這是一個人一生中僅存於少年時候的生命之癢。
成人世界的複雜,令少年人頓住了腳步,鄭易就說,“特別愛睡覺,有些人,有些事,不想看見”,陳念則會想,“當大人會好一點,記性會變差。”
就像少年對性的恐懼和渴求,他們害怕那種慾望的湧動,但又為這種起伏的慾望而隱隱歡喜。他們覺得愛一個人,是一種美好的甜蜜,但又為這種甜蜜背後慾望的汙穢而羞愧,同時也為戰勝慾望而生出一種驕傲感,所以小北要陳念寫下,“陳念欠小北一次”。
少年面對人性的幽微,有如驚弓之鳥。
所謂霸凌,只不過是人性的一次次收緊與彈出。無論是在陳念那裡還是觀眾這裡,魏萊等人的霸凌都是人性的惡。
那些傳遞手機裡陳念母親資訊的同學們,不會真正地像魏萊那樣去霸凌陳念,但他們的交頭接耳和竊竊私語,已經是一種身體力行的參與。
在人性每一個轉折處的明滅裡,霸凌行為的底色都不一定是純正的惡,也可能是一種從眾心理下的不自覺,一種情緒無法形成真正共振下的無意識。
可是,少年時,渴望獨處,可也害怕被群體拋棄。
那個被群體意識冷落的少年,就成了陳念和小北。
少年純潔,是大人的想當然。同樣,少年的邪惡,也可能是曾經是少年的大人們的偏見。
所以還站在少年尾巴上的警官鄭易和已經是成人的同事發生瞭如下的對話,“沒有人是會為了誰而背上強姦罪和殺人罪”,“我和你不會,但他們還是少年”。
所以,《少年的你》並沒有試圖去排查那些撕扯背後的原因,魏萊父親、陳念母親、小北的父母,因為不同原因而造成的社會教育的缺位,應試教育考核下秩序的灼熱和冰冷,是這些結果的原因,但遠不是根本原因。
或者說,只不過是那個永恆的原因,在時間作用下的再次彎曲。
所以,少年時,我們面對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試。
陳念高考,這是她改變人生的一次機會。小北入獄,也是一次高考,他們用不同的方式經歷自己的高考,上自己的大學。小北和陳念約定,“等你大學畢業,我就出來了。”
可是,會嗎?
陳念和小北被安排在不同的房間裡接受訊問,對成人屢試不爽的離間,在兩個少年這裡失效,他們不可思議又不可動搖地信任對方。
陳念最終被鄭易所瓦解,不是因為恐嚇而潰敗了防線,而是為小北的安危而甘願獻出自己。
在探視室,兩人一句話都沒說,又好像已經說盡了這人世間的一切。
這是獨屬於少年的一種脆弱的堅硬,一種堅硬的渺小,一種渺小的偉大,一種偉大的脆弱。
03
《少年的你》中對少年的理解,仍然是成人式的。所以特寫和背影的鏡頭居多。
只有對臉的特寫夠多,才能讓觀眾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少年的你》說的是人,不是事。
這世界上事情的邏輯都是一樣的,成人的事與少年的事,只是發作的方式不同而已。但每一個少年和成人都不一樣。他們值得被銘記和書寫。
少年的眼睛裡,還有未經馴服的野生的光,而成人的眼神,就像動物被殺之前,沒有表情。
或者說每一個少年都是一個少年,而每一個成人都是一樣的成人。
但這並不意味著《少年的你》沒有問題,相反,《少年的你》問題還很大。
比如,表演上的用力。
用力不是一個貶義詞,但一直用力,試圖從一個高點再製造一個高點的用力,就生出青筋暴露的觀看疲累。
一個好的表演不是一直繃緊,而是快與慢、柔與剛、收與放的有機結合。
比如,敘事上的散亂。
在電影的語境裡,需要將少年這個概念具化為某一種行為。概念可以抽象,但表達需要具象,但《少年的你》仍然是就少年說少年,所以作為一部電影,《少年的你》在霸凌、虐戀、謀殺幾個主題層面上搖擺。
就長矛指向的到底是教育還是人性,也曖昧不清,導致對影片的共振只能停留在各個片段的情緒上,而不是整體的主題表述上。
比如,表達美學上的撕裂。
《少年的你》裡,有很中國式的表達,如根據模擬成績換座位的畫面。但也有很文學化的表達,如共生共犯的設定。
兩者不是不可以共存一室,但不可以像現在這樣,在美學上如砂礫一般隔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