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凱國01
-
2 # 孫彥博
池莉小說的特點是寫實風格。
特點是寫實風格池莉是武漢人,她的作品大部分都和武漢的人土特色有關,她的作品大部分體現了武漢的特色,她寫的人物大部分也和武漢特色有關,池莉和地方性的關係.從作品中的人物,作品特色,作品風格等中分析出她的寫作和地域的關係,她所處的地方風俗,人文文化,人土特色等影響了她的寫作!
-
3 # 作家鬼譚
看到這個題目,很想來回答,是因為第一我對新寫實小說比較瞭解,第二,我和池莉也有過兩次交集。上世紀九十代中期,在某出版社舉辦的廬山筆會上,我們一起參加,同時武漢的作家還有方方。另一次是在北京的一次頒獎中,我和她同是獲獎者,一起參加了那次頒獎活動。那時候我們都還年輕,池莉也是風頭正盛的時期。
池莉是九十年代崛起的一代新寫實小說作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可以說,產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盛興於九十年代的新寫實小說流派,就是從池莉的《煩惱人生》開始的。此後,池莉發表了一系列類似風格的中短篇小說,有《不談愛情》《太陽出世》《你是一條河》《冷也好熱也好活著就好》《有了快感你就喊》等,成為新寫實作家群的重量級作家。
除了池莉之外,方方的《風景》,劉震雲的《一地雞毛》《單位》,劉恆的《狗日的糧食》《伏羲伏羲》,劉醒龍的《鳳凰琴》等,都是新寫實小說的重要代表作品,這幾位作家也是新寫實小說流派的重要作家。
新寫實小說是現實義主文學在中國文學新時期的一個新支流。它打破了現實主義文學的崇高感,消解了現實主義文學中的重要標誌:典型人物及典型性格。
新寫實小說是以描寫現實生活中平常瑣事為題材的小說,筆墨質樸,多以白描的手法,直接述說生活裡的故事與人物,消解典型性,崇高感和理想化,趨同於大眾化,小說裡的每一個人物的身上,都有著很鮮明的時代印記,每一個讀者,都能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形同於把讀者自己代入了小說之中。最大的缺陷,就缺少激動人心的故事,缺少典型性格。小說裡描寫的,都是社會底層小人物,生活裡最常見到的街坊鄰居。他們的身上映照著時代,他們的故事也記錄著時代。
而池莉作為新寫實小說的代表作家和發源者,她的作品更具有典型的新寫實小說的特色。一、平民化敘事風格:池莉的小說打破了現實主義小說敘事中,作家居高臨下全知全能的姿態,她用一種平視的眼光來描述她筆下的人物,描述筆下人物的生活。作者與小說裡的人物一同經歷著喜怒哀樂,經歷著生活裡的熱風冷雨。這種敘事風格,更容易讓讀者產生認同感,共鳴感。
二、語言質樸且口語化。池莉小說的語言,都是非常質樸和口語化的,同時帶有武漢的地域特色。這種口語化的語言風格和小說中描述的平民生活,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讓讀者產生無比親切的感覺,就像作者面對面在和讀者講述生活,而非寫作文學作品。
三、原生形態的平民生活。池莉小說在消解了傳統的典型化和性格化之後,再度消解了故事化。她她的小說幾乎沒有特別完整的故事,都是原生形態的日常生活,家庭、親戚、友鄰及同事間的日常生活。寫小人物在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工作中,油鹽醬醋茶的故事。但是,池莉的小說依然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和感動,正是因為池莉小說的藝術特色,她不講崇高的理想,不講奮鬥,講述得是小人物在生活中的掙扎、痛苦、困擾,婚姻中的爭吵,屈從、無奈等等,每一個人都有的,每一個人都無法擺脫的生活。池莉將它原汁原味地描述出來,讓每一個讀者都能在她的作品裡找到自己的影子,從而打動讀者,產生共鳴,引起關注。
池莉的新寫實小說的藝術特色有很多,這裡說的只是她不同於傳統現實主義小說的主要特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她的小說讀一讀,就會明白了。
-
4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666
提起池莉,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曾經讀過她的小說《來來往往》、《煩惱人生》、作品合集《漢口情景》等,她的作品大部分體現了武漢的特色,她寫的人物大部分也和武漢這座特大城市的性格有關,多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社會反響強烈。就我個人水平而言,只能簡單談談她的小說的一些鮮明的特點。
首先,池莉小說語言是通俗的、口語的、平民化的,“漢味”十足的。如:“他媽的!”小白說,“你他媽褲子開了一條縫。這,好地方,大腿裡,還偏要迎著太陽站。” “擠的。沒辦法。”印家厚說:“不要緊,這地方男人看了無所謂,女人又不敢看。”“過癮。你他媽這語言特生動。”小白說。
其次,池莉的小說以武漢作為作品主人公活動的環境,她每天接觸著匆忙過往的行人,體察普通市民的百味人生。她筆下的人物是真實的、沒有刻意的雕琢與修飾,小說人物的語言也是信手拈來的,“你他們的”……這些語詞在平時看來會讓人心生厭惡,會覺得無比的粗俗與不堪入耳,但放在她的小說中會覺得十分得貼切,如果少了這些口語方言,作品將失色乏味不少。特定環境下特定的語言給我們創造了更真實、更逼真、更鮮活的生活畫面。
最後,池莉小說中的語言生動風趣,多有幽默感。談政治,實話實說,前後回憶,正反對比,文字激昂,;寫生活,葷素皆宜,直揭現實生活細節。池莉的語言久經錘鍊,雖夠不上完美,卻總能以其平實真切感染人。從她的小說中,從主人公地道的武漢方言中,我們能更加直觀地走進人物內心世界。
-
5 # 楊家倫
我認為池莉小說最大的特點是本土化、人性化、生活化和藝術化融為一體,她把武漢三鎮的日常生活,方言特色,風土人情等統統融入她的小說中,小說內容豐富,領域廣闊 ,情感細膩。深受國內外一大批讀者的好評和歡迎,這是難得的,也是少見的優秀作家之一。文學來自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池莉的作品正是基於此,所有能夠起到鼓舞人、教育人、激勵人、震撼人之功效也就在所難免了。
-
6 # 十里荷塘秋水長
池莉小說的特點是新寫實主義。
新寫實主義是對“新寫實小說”一種藝術理論概括。8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文藝創作出現的一種新的創作方法和流派。作為一種創作現象,新寫實主義有別於現實主義或現代主義作品的藝術風貌。
新寫實主義的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淡化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追求描寫生活的“原生態”,竭力隱蔽作者的主觀感情和思想傾向。
新寫實主義作家對生活的表現也是有選擇的,只不過他們都竭力淡化社會階級關係和政治歷史背景,避開重大的矛盾衝突與鬥爭,致力於描寫生活瑣事、性愛心理和生命衝動。正因如此,很多人評價說“新寫實主義”很難產生視野恢宏的反映現實的偉大作品,其藝術視角與人生哲學陷入偏斜。
池莉的小說絕大多數都屬於我們說的“新寫實主義小說”。“新寫實主義”的作品對現實負面現象的揭露與批判,筆觸很有鋒芒,刻畫的事件與人物也有一定的典型意義,這種探索與創新無疑豐富了中國文學的表現形態,也是值得肯定的。
但這類作品對生活取材的偏狹和對生活理解的欠缺,使作品的主題缺乏亮色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在80年代的建設四化的偉大斗爭和改革開放中,“新寫實主義”的作家正在不斷擴大自己的生活視野,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新寫實主義小說相比傳統的現實主義無疑更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特別是在題材的選擇和對“現實生活”的處理方式上,其創作特點則顯示出鮮明的個性。在文學精神上,以寫實為主要特徵,並特別注意現實生活還原形態,真誠直面現實和人生,放逐理想,解構崇高。
在題材上注重對凡俗生活的表現,大量平淡瑣碎的生活場景與操勞庸碌的小人物成為作品的中心。同時對傳統現實主義而言,他們不再追求“本質的真實”,而追求一種本色的“體驗真實”,他們的動機不是改造生活和超越生活,而是認同現實和接受現實。
池莉的小說《來來往往》中的故事開始於文革時期,正值青春發育期的康偉業暗戀上了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的比他長三歲的女主角戴曉蕾,戴曉蕾對他的痴情給予了超越友情的回報,使康偉業第一次嚐到了異性的溫情,經歷了上山下鄉回城的康偉業經人介紹認識了軍區高幹子女,現役軍人段莉娜。
開始,康不屬意段,但經段的軟硬兼施和不懈努力,康與她結為夫妻,一步步走進生活的步調之中。80年代中期,改革的浪潮中康偉業下海經商成功,在工作中他與總公司派來指導工作的林珠接觸頻繁併產生了強烈的感情碰撞。最後,林珠因段莉娜的自殺未遂而離去,給康偉業留下了美麗而痛苦的回憶,但他並未因此而走回破裂的家庭,機緣使他遇見了女青年時雨蓬。處於身心極度矛盾的康偉業該何去何從。在來來往往的人潮中,他茫然。
在表現手法上,“新寫實小說”追求一種更為豐厚、博大的文學境界。“新寫實小說”善於吸收、借鑑現代主義各種流派在藝術上的長處,但褪去偽現實主義的那種直露、急功近利的政治化色彩。它放棄了先鋒小說的變形、分割、組合和拼貼,不再刻意進行生活的虛構性再創造,而是“流水帳”式的“還原生活”,表現人們生存的世俗狀態。在敘事上採用生活流的線索展開,不對生活素材做人為的加工、剪輯和修飾,而敘述者儘量隱藏自己的態度,採用所謂“零度視角”的方式“描述”生活。但是,這種原原本本地描寫生活的方法,往往給人絮絮叨叨的感覺,像老太婆啦家長,雞毛蒜皮,家長裡短,說起來沒完。
新寫實主義有兩個原則:一是現實生活的原生態,一是作家情感的零度介入。這樣的寫作,既可以現實故事迎合讀者的需要,又可以安全地在現實主義的道路上行走。新寫實作家主要是知青一代作家,前輩作家特別是右派作家在現實主義文學中的命運,及他們年輕生命親歷的文革悲劇,讓他們在嚴峻緊張的現實面前頓悟新寫實的智慧。當然,池莉為代表的湖北的很多作家也都是這一創作體驗的推崇者。
羅蘭·巴特曾經感嘆地說:“世界上敘事作品之多,不可勝數。”
池莉的《煩惱人生》以冷靜直面生活的態度顯示生活的原初色彩,更靠近傳統現實主義,敘述了印家厚這個普通工人一天的生活流程,一樁樁、一件件雜亂焦心而又不得不去應付的事情糾纏著他,使他這一天顯得如此漫長和難耐;《煩惱人生》中的印家厚在面對妻子以外的年輕女性時,雖然也會被一種溫暖的惆悵所襲擊,但他最後還是不忍心也無力做出另一種選擇。《太陽出世》則細緻地描寫了結婚、懷孕、分娩、上戶口、請保姆等瑣碎事情,就更是讀來令人有同感的時刻也有崩潰之感。這一點和劉震雲的《一地雞毛》有點類似。在劉震雲刻畫的“小林”那裡,物質貧困其實只是精神貧困的一種象徵,他的一應日常煩擾,使他在“一地雞毛”的圍困中顯得毫無辦法。
池莉的許多作品在當今的文壇已獲得了巨大成功,《生活秀》無論從它的現實意義還是文學表現手法上、商業價值上,都可以說是一種成功, 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魯迅文學獎以及《人民文學》,《十月》,《當代》,《小說月報》,《大家》,《中篇小說選刊》等各種文學獎50餘項。池莉的新寫實主義小說有多部被改編為電影,電視。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王蒙評價池莉說:“池莉的寫實風格在讀者中大受歡迎,據說她的不少小說可以賣到幾十萬冊,這是我輩難以望其項背的。”池莉自己在談到文學創作時說:“我不可能不寫小說,我這一生當中但凡有可能我都是當作家不可能幹別的。我就是喜歡與文字打交道,不願意和人打交道。漢語言文字本身是有誘惑力的,它能夠表達很多你不能表達的東西,我就特別迷戀這個。有時候我說不清楚,但是寫下來挺好。我從小就喜歡這種遊戲,這是正好容納我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
回覆列表
池莉小說作品將沉重、平實、困惑的現實人生納入小說主題之中,並採用平民話語講述平民庸常生活,使小說從內容到形式都更貼近平民生活,更加真實、具體,體現了作者獨特的藝術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