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utnem19679

      經常有新聞曝出某地海鮮比如生蠔鎘超標、銅超標的事情。這其實跟海鮮生理上的特殊性相關。當某片海域遭受汙染,最先接觸汙染物的是潮間帶的生物,特別是定居性的貝類品種。它們缺乏迴避的能力,長時間在汙染環境下生活,容易將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富集在體內。  不同種類的海洋生物生理特性不同,對重金屬的富集和轉化作用也不一樣。比如魚蝦貝蟹,它們富集不同種類的重金屬,富集的器官部位也不一樣。相應的,人們食用它們不同的部位,可能造成的危害也不一致。  像生蠔這樣的海鮮之所以成為鎘汙染、銅汙染大戶,跟它作為濾水性貝類的大量濾水特性相關。一位廈門大學的海洋環境科學博士後曾跟我解釋,“生蠔濾多少水和吸收多少汙染物本身沒關係。生蠔濾水是為了吃水裡的藻類、有機碎屑,只是粗粗地濾,沒能力截留溶解的汙染物。但如果汙染物存在於生蠔濾食的顆粒物中(藻類、有機碎屑),多濾水就會攝入更多汙染物。”  正常食用海鮮的話,這種攝入重金屬的風險還算可以接受。從2004年到2010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王學鋒等人取樣分析了廣東沿岸17個主要港灣的海水養殖牡蠣。評價結果認為,考慮到水產品在國內居民膳食結構中不佔主要比例,即使是水產品消耗量較多的廣東省沿海各市,正常食用牡蠣的健康風險係數仍很低。  因此只要不是海鮮的深度吃貨,不太必要擔心重金屬風險這一點。如果實在不放心,也有穩健的解決辦法。比如食用雙殼類海鮮,比如牡蠣、蛤、蟶、蚶、貽貝,可以選食它們的肌肉部分,去除內臟團。因為大量研究顯示,在雙殼類、腹足類生物體內,肌肉中的重金屬含量往往最低,包含消化系統、生殖系統的內臟團重金屬含量最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觀察的好詞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