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sl810

    為何說“分兵”?

    在1942年德軍的進攻目標唯一且明確——突擊巴庫方向,奪取蘇聯人的油田。

    為此南方集團軍群集中近200萬人發動了藍色行動。與此同時中央與北方集團軍群採取守勢(並在勒熱夫的防禦戰中打的朱可夫在回憶錄裡都不敢多講此戰究竟多麼血腥……)

    要集中所有可以動用的軍隊參加南方的這次重大行動,目標是在頓河前方摧毀敵軍,奪取高加索油田並越過高加索山脈。——1942年41號元首命令

    然後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斯大林格勒,這個飽嘗鮮血的城市。

    德軍遭到了開戰以來最慘痛的失敗,命運的車輪在馬馬耶夫崗被偉大的犧牲與不屈的意志生生扭轉了方向。

  • 2 # 另眼觀天下事

    1941年拿下基輔和列寧格勒這兩個資本重地,希特勒對資本很垂青。此次“分兵作戰”致使進攻莫斯科被拖入了酷寒的冬季,德軍在雪窖冰天中被蘇軍打得損失慘痛,不能不吞下這一失敗的苦果。

    1942年夏日,德軍照舊獲得了一些重大的軍事成功,希特勒又想入非非,由A團體軍群向高加索挺進,B團體軍群進攻斯大林格勒。隨後希特勒第三次想入非非,因為希特勒太想獲得高加索的油田了,竟號令離斯大林格勒不遠的第四裝甲團體軍南下支援克萊斯特的第一裝甲團體軍去佔據高加索。如許一來,攻佔斯大林格勒就意味著得延遲了。此時的斯大林格勒因為蘇軍未能完全退卻終了,還沒有成立起有用的防禦,再加上退卻到斯大林格勒的蘇軍氣焰降低,一路奔走體力耗損龐大。。若此時希特勒命令第四裝甲團體軍和第六團體軍進攻斯大林格勒,定可兵不血刃的拿下斯大林格勒。

  • 3 # 戰情解碼

    在莫斯科城下,德軍經歷了開戰以來最大的一次失敗,儘管如此德軍的整體實力也仍在蘇軍之上,所以當夏季來臨後希特勒才會迫不及待地開始新的一輪攻勢,以一雪前恥。這次希特勒將目光轉向了蘇聯的南部高加索地區,因為這裡有他夢寐以求的石油,佔領了這裡,德國就不會再為石油問題犯愁,而他也將會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於是在希特勒的授意下,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制定了一個新的進攻計劃——“藍色行動”。

    “藍色行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德軍在第一階段將以一個巨大的鉗形攻勢包圍頓涅茨河與頓河之間的蘇軍主力,並將其殲滅。隨後,德軍將一分為二,一部將掉頭南下攻佔高加索,而另一部則繼續向斯大林格勒推進。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德軍的分兵計劃並不是完全出自於希特勒之手,當然這一計劃也並非毫無道理。高加索地區位於斯大林格勒的正南方向,德軍要想佔領此地就需要在羅斯托夫掉頭南下,這樣進攻高加索油田德軍的漫長側翼就會完全暴露在蘇軍面前,這對德軍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另一方面,如果德軍不分兵,“南方集團軍群”就會面臨兩線作戰的情況,集團軍群司令部既要考慮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的防守問題,又要考慮高加索地區的戰事,這會讓集團軍群分散過多的精力。因此從這兩個方面來講,分兵是必然。

    德軍新一輪夏季攻勢的失利並不在於分兵,而在於希特勒誤判了形勢,更改了德軍的進攻計劃。在“藍色行動”的第一階段,德軍一路高歌猛進,這讓希特勒誤以為蘇軍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從而將B集團軍群的掩護任務改為攻佔斯大林格勒。這樣更改後,德軍的主要任務就變成了兩個,他們既要拿下高加索又要佔領斯大林格勒,但是就德軍的兵力而言,他們根本不可能同時完成這兩個任務。在戰役開始前,希特勒為了彌補兵力不足的問題,從盟國借來了大批軍隊,以幫助德軍守衛頓河防線。德軍分兵後,這些盟友大部分都劃歸了B集團軍群,而這就為斯大林格勒災難埋下了伏筆。如果B集團軍群單純執行掩護牽制任務,他們或許還能完成,但是讓他們助攻變主攻那就太強人所難了,畢竟B集團軍群也只有一個第6集團軍可以拿得出手。

    當B集團軍群的攻勢陷入困境後,希特勒只能讓第4裝甲集團軍調頭回援第6集團軍,而這又削弱了德軍在高加索方向上的力量,最終讓德軍在兩個方向上都因缺少最後一個“師”而未能取勝。另外,由於前期進展順利,希特勒還將原本參加“藍色行動”的第11集團軍調離了南線,如果曼施坦因的第11集團軍留在高加索的話,德軍也未必會敗得如此之慘。所以說,德軍分兵作戰並沒有太大問題,但是“主次”不分那就成了大問題!

  • 4 # 木石前盟的約定

    1941年冬季,德軍在莫斯科戰役中失敗,這是德軍自開戰以來遭受的第一次失敗。雖然說,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但從戰略上來說,導致兵敗莫斯科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在7月份的分兵作戰。當時的中央集團軍群已經到了離莫斯科幾百公里的地方,但是南方集團軍群和北方集團軍群進展緩慢,這就為分兵作戰對南方和北方蘇軍實施大規模合圍提供了一個客觀上的可能。加上基輔是一個糧食大產區,是戰爭中非常重要的資源重地,如此看重資源的希特勒是不會放過這個地方的。雖說大部分高階將領執意要首先拿下莫斯科,但是最高統帥的希特勒還是最後一錘定音了。

    雖說這次分兵,讓德軍在南線和北線都取得了很大的收穫,尤其在基輔上演了史上最大規模合圍戰,導致蘇軍付出了巨大的損失。但是德軍為此也耗費了寶貴的一個半月,當德軍再次回過頭來進攻莫斯科時,蘇軍對莫斯科的防禦已經做的很堅固了。加上德軍耽誤的這一個半月的時間,把莫斯科會戰拖入了冬季。寒冷的冬季對於戰線如此之長的德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它不像蘇軍可以得到源源不斷的後勤補給和兵力支援,德軍在冰天雪地中可以說是越打越弱。所以說,7月的分兵作戰是導致德軍莫斯科兵敗的一個重要理由。

    到了第二年的1942年,希特勒在對待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問題上,同樣採取了分兵作戰。這次分兵作戰與前一年的略有不同,這次分兵作戰直接導致的就是德軍在兩個方向上的雙雙失敗。選取攻打斯大林格勒這一重要戰略位置沒有錯,打高加索也沒有錯,問題是不該同時進行,應該先集中力量拿下斯大林格勒,再圖高加索。希特勒之所以再次犯錯,與他的驕傲狂妄、不切實際有很大關係,高加索的石油固然重要,這個對於進行了三年多戰爭的德國來說是很有刺激感的。但是隻把第六集團軍派去攻佔斯大林格勒難免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事實上,依據當時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地區附近的120萬軍隊和高加索的50萬軍隊,是不允許德軍分兵作戰的。以為德軍一定能夠勝利的希特勒,早已不管不顧這些了。

    希特勒在1942年的分兵作戰問題上要負主要責任,因為這一切都是他活生生一手導演的。德軍在1942年上半年取得了一些重大的軍事勝利,這使他變得再次驕傲自滿,開始胡亂指揮。不僅放走了本該吃掉的布良斯克方面軍的主力,而且在諸多將領提及的頓河側翼防守問題上再次輕敵。一開始,本該讓第六集團軍和第四裝甲集團軍迅速攻佔沒有組織好防禦的斯大林格勒的,卻讓第四裝甲集團軍南下支援A集團軍群佔領高加索,然後眼看第六集團軍無力拿下斯大林格勒,才再次把第四裝甲集團軍調回來。這一系列的錯誤,是希特勒的軍事才能的真實寫照。不出人意料,這兩次分兵作戰都直接或間接的導致了德軍吞下了最嚴重的兩次失敗。也正是這兩次失敗,讓德軍在蘇德戰場上的局勢開始走下坡路。

  • 5 # 戰略論

    其實相比於1941年的德軍作戰行動,德軍在1942年的進攻已經算是集中兵力了,德軍沒有能力恢復到第一年入侵時的實力,自然也就無法像之前那樣發起全面的進攻,為了集中兵力德軍將作戰範圍限定在了南方,而在中央和北方則轉入了戰略防禦,以儘可能節省出兵力用於南方的進攻作戰。在大的戰略上來看,德軍1942年可以算作是一場頗具重點的進攻,所有可用的資源都集中到了南方集團軍群中,還是符合集中兵力的基本原則的。

    1942年的德軍戰略目標限定在了南方的高加索地區,德軍暫時放棄了對列寧格勒、莫斯科的奪取,不再做不切實際的全面進攻,而是分階段的奪取上述目標,顯然德軍已經在第一年的進攻中吸取了教訓。但是僅僅一個高加索地區就讓德軍傷透了腦筋,它距離德軍的戰線實在是太遠了,而且是在蘇聯的最南邊,這意味著德軍主力在向高加索進軍時將不可避免的暴露出漫長的側翼(左翼),而極易遭到從莫斯科趕來的蘇軍主力的打擊,德軍將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軍隊用於側翼的掩護上,這無疑將削弱德軍的進攻力量,德軍制定的“藍色方案”的基本思路就是讓德軍的進攻行動和其實力向匹配。

    鑑於掩護戰線的漫長,避免出現德軍主力進入高加索時側翼遭到蘇軍強大的進攻的有效方法就是使蘇軍失去大規模反擊的能力,這就要求德軍一開始的進攻就必須大量的殲滅南方的蘇軍,擊敗或者重創從莫斯科趕來的戰略預備隊,只有在給予蘇軍重擊後德軍才能放心的移兵高加索。所以德軍作戰計劃中一開始就實施規模宏大的鉗形攻勢,在殲滅位於頓河和伏爾加河之間的南翼蘇軍主力後,才開始轉向高加索。不過這個計劃並沒有得到嚴格的執行,德軍的進攻速度雖然依舊迅猛,但是卻沒有合圍住大量的蘇軍,蘇軍雖然一直在撤退中,甚至區域性地區發生了崩潰,但是總體上南翼蘇軍並沒有遭到殲滅,德軍不停的推進反而使自己的兵力變得分散,在接下來的決戰中處於劣勢。

    希特勒對原有的作戰方案失去了信心和耐心,他認為德軍主力繼續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全力進攻並不能捕捉到蘇軍的主力,反而會延誤對高加索的進攻,使蘇軍有時間加強高加索方向的防禦,這在兵力和時間上是巨大的浪費。他決定提前開始進軍高加索的行動,斯大林格勒方向的作戰由第6集團軍執行已經足夠了,於是德軍犯了有史以來最致命的分兵錯誤,這個錯誤其實一開始就已經顯露出來,只不過希特勒不願意承認罷了。第6集團軍在頓河大亞灣部遭到蘇軍頑強的抵抗,已經轉向高加索的第4裝甲集團軍又不得不再次折返回來加入到向斯大林格勒的進攻,進攻部隊這種來回的重複部署已經預示出德軍在戰略上的嚴重失誤,只不過德軍最高統帥部裡已經沒有精通戰略的將領存在了,博克、李斯特、哈爾德相繼遭到解職,新上任的年輕指揮官無法在戰略上對希特勒施加影響,結果他們同時在距離目標一步之遙的地方停下了腳步,無法走完這最後一程,飽嘗兵力不足的痛苦,而希特勒也無能為力,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了前線,作戰任務再次大大超出了德軍的能力範圍,1942年的德軍不具備在兩個方向上保持進攻作戰的能力。

  • 6 # 歷史扒糞機

    如果說1941年巴巴羅薩計劃的失敗首先孕育於其戰略目標的不明確和實施過程中德國將領們與希特勒對此的分歧,那麼1942年的藍色方案的結局與其有異曲同工之妙。莫斯科城下的失敗,不在於希特勒讓中央集團軍群的第3、2裝甲叢集北上、南下耽誤了時間,而在於希特勒和德國的將軍們忽視了自身後勤補給的短板、後備兵力的不足、蘇聯人的預備力量和抵抗意志,同樣的錯誤德華人1942年重犯。

    藍色方案由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制定,1942年3月28日提交希特勒,經陸軍總司令部和希特勒稽核修改,在4月5日希特勒簽署的第41號令中得到明確表述。藍色方案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的一個進攻計劃,它本身就被哈爾德複雜的分為四個部分,即藍色1-4號,每一個階段的勝利都為下一階段的勝利打下基礎、創造條件,預期在頓河以西消滅蘇西南、南方面軍主力,由此順勢南下高加索奪取油田和高加索山脈南下通道,在斯大林格勒附近頓河和伏爾加河的陸橋間建立側翼掩護陣地,奪取至阿斯特拉罕的伏爾加河下游地區。

    由於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博克以第4裝甲集團軍奪取沃羅涅日被希特勒視為耽誤了時間和蘇軍戰略性的撤退,7月9日希特勒拆分原應在第3階段實施的南方集團軍群為A、B 集團軍群,並提前2個星期執行藍色2號。11日德陸軍總司令部調動第1、4裝甲集團軍和第6集團軍以米列羅沃為中心實施包圍戰,但蘇西南方面軍僅以後衛遲滯德軍的進攻,大部蘇軍退過頓河和向斯大林格勒方向潰退。

    7月13日B 集團軍群司令博克警告哈爾德:“在米列羅沃,德軍無法消滅大批敵人!”建議德軍主力應經莫羅佐夫斯克開向東方—斯大林格勒方向。陸軍總司令部告知博克他的任務是南方而不是東方,同日希特勒解除博克職務,以執行命令堅決的魏克斯代替。此時以哈爾德為代表的陸軍總司令部和希特勒是站在一起,以殲滅蘇軍主力消除南下障礙並快速奪取高加索油田為優先目標。但這造成了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後德國將軍們甩鍋的最好的一個託詞,什麼7月斯大林格勒未設防、德軍能兵不血刃的輕易奪佔的言辭廣為傳播,矇蔽世人。反過來說即使奪佔了斯大林格勒而未能奪取高加索油田,藍色方案算是成功嗎?以次要目標為優先方向也只有德國的將軍們和德粉們恬著臉哀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童年記憶中還有一部很好看的香港武俠劇《再向虎山行》,誰能具體介紹一下?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