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正經的軍棍
-
2 # 相城歷史小學生
引言:
1941年二月,此時的歐洲正籠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之中。汽車緩緩的停在德國柏林的作戰廳外,下車的是一個挺拔精神的軍人,元首發來急令召見他,走到門口,突然傳來一陣陰冷又惡狠狠的聲音“義大利的那些“娘們兒”,難道他們的力氣都用來喝紅酒,吃義大利麵了嗎?這幫混蛋只知道去欺負欺負非洲的衣索比亞罷了!可恨!”那軍人低頭一看,一張電報被摔到了自己的腳下,對著屋子裡一個矮個子,軍人挺直了腰桿:“元首,隆美爾奉命報道!”“親愛的隆美爾,我們沒用的盟友義大利又在非洲被英國佬踢屁股了,我需要你去帶領偉大的日耳曼民族去支援他們!”矮個子緊緊的握住軍人的手,彷彿看到救星一般。
“沙漠之狐”隆美爾
隨後不久,隆美爾帶著精銳的德國部隊南下北非,與英國遠征軍展開了激烈的交戰,贏得了“沙漠之狐”的稱號,而那些義大利軍隊,他們最大的作用就是充當德華人的“啦啦隊”,在旁邊高喊加油罷了!
1941年,軸心國在德國柏林正式成立,德國,日本與義大利結成軸心,但和另外兩國相比,義大利顯然有些名不副實,讓我們看看義大利在二戰期間的那些作為。
一.我只能欺負非洲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英法等國對德國採取“綏靖政策”,即在不侵犯兩國核心利益的前提下放任德國行為,在希特勒的帶領下,德國先是幫助西班牙反政府軍作戰,隨後又入侵奧地利,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看著德國一口一口的咬“肥肉”,義大利人也開始嘴饞,但是,他們可沒德華人那麼強,最終,他們把目標瞄準了非洲弱國——阿比西尼亞(即現在的衣索比亞)。
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圖
1935年10月3日,義大利不宣而戰,對阿比西尼亞發動侵略戰爭,分三路進攻,直撲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阿比西尼亞雖然人數達到四五十萬,但裝備低階,訓練落後,與義大利軍差距甚大。即使如此,英勇的阿比西尼亞軍隊仍然頑強抵抗,義大利人在東非高原復出了慘重的代價。這可讓義大利元首墨索里尼有點掛不住面子了,於是他決定對阿比西尼亞使用毒氣彈!在惡毒的化學武器面前,阿比西尼亞的抵抗失敗了,1936年5月5日,首都被義大利攻陷,阿比西尼亞被併入義大利國土!
雖然阿比西尼亞失敗,但義大利人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兩萬人陣亡,十八萬八千人非戰鬥減員或負傷。面對弱小的阿比西尼亞能打成這樣,德國無疑找了一個“豬一樣的隊友”!
二.北非戰場的慘敗隨著1939年9月1號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大陸正式打響!作為德國的盟友,義大利人不敢對歐洲的強國入侵,因此他們把目光再度瞄準了非洲,這次,義大利想趁德國在歐洲的攻勢,吃掉英國在北非的殖民地!
在義大利巴爾博元帥的指揮下,義大利兩個野戰集團軍對利比亞和埃及展開了猛攻,而彼時在這裡的英國軍隊只有區區兩個師,人數差距讓英軍被迫後撤,原本意軍應該趁這一絕佳機會一舉拿下北非,但可愛的義大利人只推進了90公里就無法前進,因為他們的補給和指揮系統跟不上戰爭的節奏!英軍得到喘息的機會,很快便轉守為攻!
北非戰場的義大利部隊
1940年9月13號,英國在補強了兩個師之後發起反攻,義大利軍兵敗如山倒,要知道,即使英軍補強兩個師在兵力上義大利人還是佔據著絕對優勢的。但義大利人似乎天生不是打仗的材料,短短兩個月時間裡,英華人就推進了足足八百多公里,墨索里尼無奈之下只好硬著頭皮給希特勒發電報求援,也就成了我們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三.打仗?我們更愛浪漫對於義大利人而言,打仗這種事和他沒關係,我們玩的是浪漫,在德國緊急備戰的時刻,義大利人的戰前準備就一件事——買紅酒!對於義大利人來說,沒有紅酒的人生還叫人生嘛?所以在義大利軍投降之後,他們倉庫裡的物資紅酒比彈藥還要多!
既然有了紅酒,那麼又怎麼能沒有義大利人最愛的義大利麵呢?在酷熱的北非戰場,義大利的軍隊受不了沙漠的殘酷,經常向德軍求援,而當德華人千辛萬苦的給他們送來珍貴的淡水和給養時,浪漫的義大利人正用他們煮麵條呢,時不時的還抱怨兩句“為啥不順便送點紅酒過來呢?”
二戰時投降的義大利部隊
而面對戰爭,可愛的義大利人從來沒有把他當回事,在兵敗如山倒的二戰後期,一個盟軍的飛行員不小心降落到義大利的軍營裡,飛行員心想“這回死定了!”結果第二天,這軍營裡幾千義大利人對他投降了,理由是我們找不到盟軍投降!這一滑稽的舉動讓這可憐的飛行員一下成了接收大員,升了好幾級官。
結語: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人在正面戰場幾乎沒有做出什麼貢獻,反倒拖了德國的後腿,希特勒面對這種豬一樣的隊友不得不把部分德國的部隊拿過來支援他們。所以,對於德國而言,也許義大利人保持中立對他們來說更好。
軸心國結盟漫畫
當然,義大利人在二戰時也不是對德國一點忙也沒幫上,1943年墨索里尼政府垮臺後義大利投靠了同盟國一方,導致德國洗劫了義大利的軍用物資倉庫,在那一年,德國的軍工生產達到了頂峰!
-
3 # 戰略論
義大利是一個典型的“外強中乾”的偽強國,它雖然有一支強大的海軍,在地中海有著相當的影響力,但是由於沒有航空母艦搭載的海上航空兵,只能在岸基飛機的掩護下作戰,是一支防禦性海軍。陸軍和空軍的規模也還可以,但是現代化水平太低,尤其是陸軍還裝備著許多一戰時期的火炮和機槍,充其量只能算是一支二流軍隊。最為關鍵的是義大利的資源匱乏程度比德國還要嚴重的多,根本沒有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的能力,義大利無法為他的軍隊提供充足的武器裝備,尤其是現代化的武器裝備。
從戰略上來看,義大利的參戰對整個軸心國同盟來說也確實是弊大於利,雖然它牽制了一部分英國的海陸空軍隊,但是毫無戰略意義,反而使軸心國的戰線拉長了,對於資源匱乏的軸心國同盟來說,獲取勝利的唯一機會就是進行一場快速的、決定性的戰爭,所以要儘可能的減少次要戰場的開闢,集中力量用於主要戰場,就像此前的波蘭戰役和法國戰役那樣。義大利在地中海向英國發起挑戰,實屬最大的戰略錯誤,因為義大利並不能徹底打敗英國,它的海軍連地中海的制海權都不能奪取,更不用說前往大西洋了,這場戰爭必然是一場長期戰爭,這對於義大利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當盟軍計劃發起戰略反攻時,也是選擇了從義大利發起進攻,率先在北非登陸殲滅了德意非洲集團軍,從而使軸心國歐洲堡壘脆弱的南線暴露在盟軍的直接攻擊之下,相比於西線,整個南歐戰線幾乎毫無防禦可言,不僅僅是義大利本土,法國的南部和巴爾幹半島都面臨著入侵的威脅,德軍不得不將相當數量的軍隊投入這些海岸線的掩護中,更無法在東線的決戰中取得勝利了。義大利軍隊本身也無法守住自己的國土,甚至連抵抗的勇氣都沒有,在盟軍登陸義大利不久,義大利即退出了戰爭,德國不得不全部接管了南歐的防禦,這牽制了德軍不少於50個師的兵力。
現在看來,義大利當初還真不如保持中立,這樣英國也斷不會主動進攻義大利而多樹一個敵人,至少在美國加入戰爭前英國不會和義大利開戰,最有可能的是隻有英美盟軍集結其一支足夠的強大的軍隊後才會開始考慮和義大利開戰,或者直接不和義大利開戰以避免義大利介入戰爭。這樣德國就能在1941和1942年之間集中力量對付蘇聯,不用往地中海派遣陸軍和空軍了,而且義大利還可以派遣更多的陸軍協助德軍進攻蘇聯,可以效仿西班牙那樣以志願軍的名義參戰。至少義大利戰前在紙面上的軍事力量還是很強大的,只要義大利不主動參戰,同盟國絕不會冒犯這個看似強大的對手的。就像二戰中的土耳其,它的地理位置極具戰略意義,但是無論是德國還是蘇聯都不敢主動入侵土耳其,都不願意多一個敵人,土耳其的軍事實力是遠不如義大利的。至少在德國解決蘇聯以前,義大利應該繼續保持中立,提前發動戰爭反而拖累了德國,德國不僅要為義大利提供軍隊支援,還要為其提供各種資源,義大利成為了軸心國“歐洲堡壘”的軟肋。
-
4 # 兵器世界
義大利如果能像西班牙那般,保持偏向於德國的中立,當然是對德國有利的!義大利控制非洲大片土地,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利亞都是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尤其是衣索比亞富含各種戰略資源;利比亞的石油在二戰時期尚未得到有效開發,但如果戰火沒有燒到這裡,在巨大經濟利益的驅使下,義大利完全有可能將這裡變成德國的“油庫”!
(墨索里尼政府衣索比亞)
一言以蔽之,義大利不參戰是好事,它能成為德國戰爭機器的資源產地則更好!
此外,從戰略上來考量,義大利不參戰就不會存在非洲戰場,隆美爾非洲軍團幾萬人的兵力就能調往蘇德戰場作戰;也不會有後來的突尼西亞戰役,讓德國損失近30萬兵力,約12.5萬德軍被俘,這股兵力甚至有可能挽救蘇德戰場的敗局。
突尼西亞戰役是1943年3月打響的,此時的一個多月前保盧斯投降,同樣是這年的3月曼施坦因也正在哈爾科夫艱難抵擋蘇軍的追擊,整個蘇德戰場的南線兵敗如山倒,希特勒甚至親自到前線鼓舞士氣,根據曼施坦因元帥的回憶,當時德軍處於1:8的絕對兵力劣勢。此時是東線戰場最需要人的時候,德國卻不得不為義大利在突尼西亞流血!而當盟軍登陸西西里島後,希特勒甚至終止了庫爾斯克會戰,抽調兵力加強在義大利半島的防禦,也正是從此時開始,德國陷入了義大利、蘇聯兩線作戰的窘境,兵力更不夠用了。
當希特勒自殺、德國全面投降之時,駐義大利北部的C集團軍群竟然有65萬人之多,意志力堅強的凱瑟琳元帥,一路從北非抵抗到阿爾卑斯山脈,當盟軍從東西兩個方向逼近柏林時,凱瑟琳的大軍被牢牢牽制在義大利,無力支援本土作戰,這充分說明義大利是德軍的負擔。
(注意看,柏林苦苦掙扎時,德軍仍然保持著對挪威、丹麥、奧地利、捷克和義大利北部的佔領,這嚴重分散了它的兵力)
假如義大利從一開始就保持中立,德國就能省下幾十萬人的兵力,加強到東西兩線的作戰中去,減輕兵力不足的壓力。說不定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也不會在斯大林格勒覆滅、諾曼底也不會讓盟軍輕易取勝、庫爾斯克會戰也有可能以勝利告終。
(冰天雪地中的德軍投降,他們沒有足夠的援兵和給養,戰敗並不奇怪)
其實,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拉攏或者佔領了很多不必要的國家,除了義大利之外還有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希臘,這些國家嚴重浪費了德國的兵力,它們也不能提供有價值的戰略物資和可靠兵員,南斯拉夫的鐵托游擊隊還成為德軍的心腹大患、希臘的克里特島成了德國傘兵的終結之地,讓這些國家保持中立才是最佳選項。
有一句戲言:“如果義大利保持中立,等於給德國增加10個師;如果義大利對德宣戰,德國只要5個師就可以打敗它;如果義大利加入德國一方,那德國必須用20個師保護它”。
回覆列表
所謂義大利有多坑隊友,多數都是杜撰。德國二戰戰敗結局都無法避免,和義大利沒關係,義大利頂多拖後腿,而戰敗是必然。德國二戰的結局,只有兩種,一種是打贏了,一種就是打輸了,連平局的機會都沒有。
二戰期間,義大利屬於給德國幹髒活累活的,說起來就是個打下手的,簡單舉個例子,斯大林格勒北翼一百多公里的防線,是義大利負責,義大利奇缺重武器,德華人並沒幫忙,反而是抽調義大利的卡車做運輸,而蘇軍包圍之際,義大利三萬人馬被包圍,拼死一戰,殺出去四千多人,德華人跑出來的都沒義大利人多,給蘇軍看的目瞪口呆。
進攻蘇聯戰鬥,義大利26萬遠征軍在頓涅茨克俘虜十萬蘇軍,戰鬥力如何?沒有義大利,東線德軍的側翼根本就沒保障。在地中海,義大利潛艇開戰三天就擊沉英軍巡洋艦,整個戰爭期間,義大利擊沉的商船遠多於德國。
義大利在二戰期間,屬於配角,走個過場,關鍵戰役,義大利也沒虛過。二戰德國打輸了,原因不在於義大利,在於德國自身實力不足,在於對手太過於強大。這個從二戰期間的武器裝備產量就能看出來了,德國坦克自行火炮產量就六萬多,義大利三千,而對手英美蘇合計27萬輛。戰爭打的就是這個,對於我這種武器論的人,精神意志能打贏戰爭的,我還沒達到這個高度。
義大利坑,主要是他是給主角端屎倒尿的人,主角是德國。而關於義大利的很多笑話,主要是杜撰,真實性都存疑,其實大多數都是段子而已,並不是真正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