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勳哥在路上
-
2 # IT老菜鳥
現在說BAT時代已經過去,為時尚早。很多人覺得百度的市值已經不如美團和京東啦,我覺得這個是個誤區,所以我們先看看百度的情況
百度的市值目前的確不能和騰訊阿里並列了,而且一度被美團和京東超越。5月20日,百度的市值410.31億美元,而京東的市值411.44億美元,美團的市值449.55億美元,所以很多人說百度已經老了,百度高階副Quattroporte、搜尋公司Quattroporte向海龍幾乎也引咎辭職
我認為,百度這只是轉型過程中的陣痛。百度過去太依賴搜尋業務的廣告,如果未來依然依靠這個廣告業務,在被國內的輿論環境越來越嚴酷的情況下,百度未來的收益很明顯是有問題的,所以早轉型早好。百度的AI技術全球領先,所以百度未來的方向必然是AI。要知道中國製造2025的核心技術就是5G和AI,目前已經有不少行業的客戶透過百度的AI技術實現了智慧化,所以從未來的方向看,我對百度還是有信心的
阿里和騰訊比百度好的多,阿里和騰訊不像百度那麼迷茫,找不到北。阿里和騰訊早就找到了自己有競爭力的方向,阿里是雲技術,騰訊是遊戲和雲。
阿里雲目前排名全球公有云前三,中國第一。所以在10年以前,阿里選擇王堅博士主力開發公有云業務,是非常明智的選擇。目前阿里的公有云技術很明顯是在國內第一的,我覺得相對菜鳥、相對螞蟻來說,雲是阿里技術上的核心競爭力,所以阿里顯然沒有過時
騰訊也有云,不過騰訊雲的排名不如阿里,但是也在中國前列。騰訊掌握了中國最大的社交軟體的入口,基於這個巨大的流量入口,騰訊主營發展遊戲,目前來看騰訊在遊戲領域也是全球領先的(雖然騰訊有抄襲之嫌)。遊戲也需要有很好的技術支援,尤其是手機遊戲,遊戲會為騰訊在網際網路帶來持續的巨大收益
所以,BAT的時代還沒過去,BATT的時代可能會到來
-
3 # 首先名字一定要長
BAT沒有落後,他們依然是網際網路頭部公司,他們的公有云實力和獲得大資料的能力依然最有實力。
有些人把BAT百度 阿里 騰訊跟華為扯在一起。有些自媒體見百度前景不好,妄加非論的評價到以後要改成hat!
bat重在軟體開發技術,而華為公司主要搞得是硬體,根本不屬於一個領域的,所以沒法比!
-
4 # 前方有隻程式猿
題主應該主要是針對百度吧,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現在說BAT時代過去還太早了。雖然目前市值只有阿里、騰訊的十分之一,但百度是從2016年的開發者大會上宣佈All in AI,也就是說那一年大會之後百度開始轉型。那一年,百度確定了把人工智慧作為“核心中的核心”,同時釋出了百度大腦1.0,而到如今的百度大腦3.0,不僅僅技術上不斷的革新,功能上也逐步的完善,目前百度AI開放平臺已經開放了110多項能力。
另外,2017年釋出的自動駕駛Apollo計劃,旨在幫助更多的企業或機構搭建一個完整的自動駕駛系統,同時在今年的美國CES釋出了Apollo Enterprise,是目前全球首個最全面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還有,去年釋出的雲端全功能AI晶片“崑崙”,據說是業內計算機最高的AI晶片。
從這兩三年的發展來看,百度正在搭建一個從晶片到框架再到生態的人工智慧技術佈局,此時的百度看起來也更具科技感,也越來越有世界級科技公司的樣子。
所以,現在談BAT時代已經過去為時尚早,因為百度正在轉型,讓我們拭目以待,一個新的百度重新崛起。
-
5 # 獅門
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在2016派代電商年會上表示,技術和消費升級,將是比網際網路更大的推動力量,整個中國網際網路的格局在未來三至五年會發生重大變化,以下為演講實錄:
電子商務發展到今天,它已經變成了一種廣泛存在,我們要重新思考廣義的電商是什麼?當電商已經由簡單的買賣交易變成電子商務經濟體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思考它,怎麼理解它?
稍微回憶一下,可以發現電子商務的發展不是因為有電子商務本身,而是因為其背後有網際網路的推動。網際網路技術的更新迭代,使得各種創新技術層出不窮。當它使得技術的商業化和交易結合起來的時候,就形成了電子商務。因此,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實際上是網際網路技術不斷創新的過程,也是網際網路不斷與實體經濟相結合創造一個又一個新業態的過程。
當整個消費群體變成13億時,消費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關於實體店和網店的區別,爭論已久。人們不斷地在思考,商業的本質是什麼?但是當你聚焦到實體店和網店的時候,你會發現,它們所蘊藏的含義是有所不同的。
一個網店可以藉助網際網路平臺將商品賣到全中國甚至全球,其銷售半徑是全國市場。但是實體店不一樣,你做得再大,最多也只能輻射到一個區域,比如北京城,小一點的店,輻射1公里、2公里就到頭了。所以它們的使用者群聚焦是不一樣的。聚焦7億的使用者和聚焦一個城市比如說一百萬的人群,消費所覆蓋的量級是完全不同的。
電商讓消費跨越了時間和空間,其實買賣的是信任
商業的本質和零售的本質仍然是交易,仍然是價值,但是整個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看到在這個變化背後渠道壓縮,品類擴張,目前在淘寶上銷售超過10億的商品,而這樣的規模線上下是永遠見不到的。
我們看到,網店的銷售再往下走就是資料化,一個實體店再怎麼好,它沒有資料。實體店跟網店最大的區別在於大家對價值的主張,對價值的判斷是完全不同的。網店在經營過程中不斷地積累資料,不斷地積累消費者的購物經驗。其實,電商平臺已經從簡單的交易擴充套件成為全社會的電子商務體系,同時正在成為一個新的基礎設施。
那麼在未來,背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實體店的交易藉助於面對面,但線上交易藉助於陌生人買陌生人賣,用信任資料來建設一套全社會大範圍的信任體系。而正是因為有了信任體系的建設,所以使得整個商業交易的本質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人們的交易成本大幅下降,當然,這也是電子商務發展新的特徵、新的方向。
我覺得阿里的整個零售交易系統超過沃爾瑪,不是一箇中國企業超越美國企業的問題,而是一個線上交易體超過線下零售體的交易過程。這是一個標誌,標誌著碎片化、分散式、小而美的交易被網際網路連線起來,藉助於商業基礎設施,交易基礎設施,達到一個買全國、賣全國的全新狀態。
電商會變成全社會經濟產業戰略系統
電商會變成全社會經濟產業戰略系統
未來整個電商的交易規模會達到多高?我覺得十萬億肯定不是夢想,而且,這是一個隨著時間的推移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我們看到在雲端,今天滲透推廣的不管是人工智慧還是AR、VR,都可能會率先在電商的客服服務中使用,如果客服系統標準化,尤其是維護客戶的售貨員系統標準化,必然會節省一大批人力。
機器人和VR會帶來整個使用者體驗度的提升,會帶來使用者入口的轉變以及整個交易流量轉化,從而使得成交額獲得巨大的提升。所見即所得,這在將來會很快變成一個現實。線上交易系統對實體店的影響可能才剛剛開始。我覺得,AR和VR會讓未來的零售交易非常好玩。
零售商在生產和信用當中只是一個閉環,把貨賣給消費者是一個閉環,而且,這是雙結構的兩段市場。但是電商的時代是一個產銷市場,進一步的滲透會向上一環倒逼,把原材料帶進來之後變成一體化交易鏈路。自此,電商就不只是一個網站的交易前端,它會變成全社會經濟產業戰略系統,而這也是未來主要可能會出現的特徵。
像現在這樣封閉割裂的製造業,會不斷跟大電商平臺對接起來,然後把資料打通,讓消費者跟製造商形成快速連線。而且,平臺化的電商系統更加有利於製造業洞察消費者的需求,而不是如同現在割裂消費者資訊。
實體店如果不使用資料,就會被淘汰
再看未來的發展,電商平臺未來的發展有三個關鍵詞,第一個新常態,第二個全球化,第三個網際網路+。所謂新常態,我們講,中國經濟的發展要走出依靠房地產投資來驅動的怪圈。自今年以來,中國整體經濟的發展正在發生變化,出現了新的消費機遇,所以新常態的一個結構轉向就是消費的不斷升級。消費的升級不僅發生在中國,而且發生在全球。過去,全球化是以跨國企業、經濟貿易為推動,但在今天,全球化則是以網際網路來驅動,未來的電商是跨境電商,也是不斷像農村覆蓋的電商,這也是我們看到的未來一些發展方向。網際網路會變成基礎設施,然後跟整個交易系統結合起來。
網際網路正在經歷一個全新的發展,技術作為生產力,落在網際網路上就是雲端。高效能的計算很重要,但是低價格、低成本的計算更符合中國國情,端會進一步升級,會變成VR、AR或者是無人駕駛,資料會更新、會改寫,不管是網店還是實體店,都會使用資料,不使用資料的實體店無法生存、沒有未來。實體店還是會存在,但是不使用資料的實體店會被慢慢淘汰。當然最根本的是在資料的推動下、商業的推動下,帶來了新的企業分工,在這種分工下,資料所帶來的發展和創新是我們想象不到的。
我想借這次機會把前一個月研究的資料分享給大家,這個資料可能會給大家帶來實際的感受,而不是抽象的思考。我們研究了2008年到2015年間,關於我們的經濟正在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以七年作為一個階段,我們可以看到,從2001年到2008年,我們的出口貿易達到了10萬億。那個時候做外貿的人怎麼做都能賺錢,這也是整個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這在當時是整個商業創新的風口。但是好景不長,2008年出口貿易從10萬億至2015年變成了14.1萬億,增加了4億,整個外貿行業開始走下坡路。可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出現了新的變化,這個變化就是消費在崛起, 2001-2008年,消費從4.3萬億人民幣擴充套件到11.5萬億,漲了2.67倍。這個時候你發現,消費起來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就是在2008年以前的生產能力,在2008年以後就變成了庫存,變成了過剩,但是這些過剩和庫存藉助了電商的交易平臺,把產品鋪向了三四五線城市的消費者,鋪向了80、90後的消費者,創造了新的市場。
我們研究發現,有三股力量在推進當下的消費升級,第一股力量就是上中產的消費階層。不過他們非常有限,中國高階的產品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社會的環境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另外一股就是年輕的消費力量, 90後、95後、00後。他們用新的觀念生活,負債生活,而不是像老一輩存錢生活。未來的購物潛力就是私人消費,就是從企業政府的購買轉到個人購買,這個領域的增長未來會有42%來自於網路消費,電商如果存在下半場的話,這一定會是一個巨大的蛋糕。
再者,是移動網際網路的驅動。不管是BAT、Facebook、Google,都在努力完成一個動作,就是從PC端轉向移動端。今天從阿里交易資料看,移動端交易人群已經變成主流的消費人群,未來新的是什麼?是人工智慧、大資料。
BAT的結構在今天來說已經成為傳說,已經是一個過去的時代,新的獨角獸正在崛起,整個中國網際網路的格局在未來三年五年會發生重大的變化。我們可以想象,在這個過程當中,不管是購物、服務、跨境、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都會有巨大的機會、巨大的空間。所有的實體經濟跟線上的交易結合,會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今天,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已經變成了DT、ET、IT公司,已經不是傳統企業。我們已經能看到Google、亞馬遜、Facebook市值累計超過3萬億美元。在2011年,你所能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工業企業、實體的企業,但是從2016年8月份開始,能源也好、傳統實體也好,全部出局,全部換成了ET和IT公司。所以,網際網路企業已經是一個時代變革的標誌。接下來的幾個變化,就是剛才講到的基礎設施、新的分工體系、新的組織方式、新的生產方式的變化,在這個變化的背後
回覆列表
bat的b是真的被at甩了很遠,百度的各類產品都不忍直視,使用者體驗極差,就比那百家號來說吧,那個限制和互動真的絕了,沒人願意用,還有百度網盤百度貼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