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遙lgy

    攻打王世充的時候,李密分兵三路,一是程咬金,一是單雄信,還有就是侯君績。在與王世充交戰時,單雄信始終沒有出兵,後來單雄信直接帶兵投降了王世充。導致程咬金等人受傷,並導致李密的大敗!李密和王伯當等人投了李淵,程咬金和秦瓊投靠了王世充。

    單雄信與秦瓊等人原本是翟讓的手下,翟讓的死本來大家都有疑惑。大家心知肚明是李密所為,所以沒有人願意跟隨李密。才導致李密的失敗!

  • 2 # 自戀村村長

    歷史人物:反隋義軍李密曾坐擁半壁江山卻為何會敗給李唐

    天下沒有大赦,李密仍是重犯。所謂重賞之下有勇夫,丘君明的堂侄丘懷義為了那獎金,把自己的叔叔和王秀才窩藏李密的事情捅出來了。煬帝當年就知道李密不是個善類,果然後來就和楊玄感一起造反,可惡的李密竟然逃脫了追捕,現在可好,他竟然還敢冒出頭來?於是他親自下令,一定要抓住他!李密跑了,苦了丘君明和王秀才,慘死。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福有多遠不知道,反正李密靠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說動了各大首領,讓他們相信天下是可以奪取的。李密冷眼旁觀,發現翟讓的瓦崗軍最強,萌生了前往瓦崗軍的想法。李密為了站穩腳根,在瓦崗第一好人王伯當的幫助下,進入翟讓的圈子,然後出謀劃策,拉攏了其他小股勢力。後來他又遍遊沔、漢之地,把那些單打獨鬥的英雄豪傑,一個個地吸引到自己身邊來。他又出謀劃策,幫助翟讓打敗張須陀,突破興洛倉,“就倉吃米”,一時之間,百姓雲集。

    瓦崗軍的壯大,翟讓的信任,變民的歸屬,都讓李密有了影響力,有了兵權。大業十三年初,李密建立“蒲山公營”,在單雄信,徐世績,王伯當等人的輔助下,瓦崗軍不斷擊敗朝廷剿匪大軍,聲威大振。如果說能一直奉翟讓為主,李密縱然做不成天子,也可實現當年抱負。但壞就壞在李氏為天子這句話的深入人心上。各大首領為什麼會結交於他呢?天下形勢是原因,李密口才了得,也是原因,但更多的恐怕還是跟李密的姓氏有關。從東都來的李玄英曾經傳過一首民間歌謠《桃李章》:“桃李子,皇后繞揚州,宛轉花園裡。勿浪語,誰道許!”皇帝與皇后都無法離開花園式的揚州,而勿語,明明對應的就是密嘛。

    百姓擁護,義軍紛紛來投,自打李密進入瓦崗軍,瓦崗軍就青雲直上;民間歌謠都這麼說了,他又姓的就是李,那還有什麼懷疑的呢?翟讓乖巧地讓位,大家都心照不宣,推舉李密為魏公,李密離皇位就一步之遙。

    很可惜,天不將大任降於他。李密在自己做了老大之後,連出昏招。與李淵聯盟,做人家兄長;殺前上司翟讓;甘做楊侗棋子……槍打頭鳥,他找個兄弟幫扶,可以理解。願意歸附越王楊侗,也算是他不負大隋,但是殺前上司翟讓,就真的是讓他失盡人心。本來,沒有翟讓,怎麼會有魏公李密?人家跟著他,圖的不就是個義利?現在李密殺前上司,已與義離得十萬八千里。退一步講,不為義,還為利,但李密掌握了整個瓦崗軍後,與將士也不復當年的親密,得來的戰利品也不再分發,還疏遠徐世績,親近小人邴元真等。

    李密,在自斷後路……

    最終,他在與王世充大戰後落敗,除了王伯當,其他兄弟都不鳥他,他只能投降唐主李淵,後反悔被殺。李密可以罵李淵做得不地道。李淵不地道嗎?他封李密為邢國公,嫁表妹給李密,稱呼李密為弟,派李密安撫舊部……,的確有那麼點設計他的意思,但是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李密自己本身,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皇位的確是李家人得到了,可惜不是李密,而是李淵。

  • 3 # 喳喳語談

    李密這個人可能比較的小心眼吧!有點像最初水泊梁山的當家人王倫,如若不是把他弄下去,可能梁山好漢還成不了氣候呢?所以,李密雖然是有些本事的,但是目光短淺心胸狹窄,忌能妒賢,雖然最初瓦崗寨是由他挑起來,招錄些程咬金之類的莽漢,初時還算能過得去吧!後來打了一次成功的仗,是隋煬帝南巡的時候,都知道隋煬帝南巡弄的船上全是美女,坐的車上也都是美女,李密他們就這樣把隋煬帝的寵妃給搶了,結果直接把隋煬帝的妃子佔為己有了,從那以後心裡就比較的膨脹,整天也沉迷在美色之中,打了一次勝仗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了,後來秦瓊還有羅成等等有威名能力的人去投靠瓦崗寨,雖說都全接收了,可是確是各種的心眼小不待見,後來好像把瓦崗寨搞得不好了,投靠了李世民,後來好像又判了唐朝,最後被唐朝給打敗死了。可能也是隋末唐初的時候能人比較多,所以,李密那樣的人註定成功不了吧!所以唐太宗李世民最後得了天下,帝王之理無非就是知人而用,並非去跟下臣去比能耐,就單能耐而言,誰也不可能全能,一方面能耐肯定是有的。

  • 4 # 舊史風

    隋朝從強盛走向衰亡,其根源首要在於隋煬帝政治上昏庸和好大喜功,而貪官酷吏的橫徵暴斂也是導致民亂的根本,百姓為生存而戰,紛紛起義,李密隨楊玄感反隋失敗後,逃亡路上卻成為了瓦崗農民軍之主,帶領瓦崗軍縱橫中原,殺張須陀,敗宇文化及,其勢力最強之時,擁有幾十萬大軍,連李淵都與之結好,稱李密為兄長,可惜李密心性的轉變導致了瓦崗寨迅速敗亡。

    一,貴族後裔,反隋先鋒

    李密的出身很好,他的曾祖父李弼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祖父李曜是北周邢國公,父親李寬為隋朝的蒲山公,而他自己也繼承了蒲山公的爵位,地位相當高,可惜在隋煬帝的統治之下,自我感覺良好的李密卻無用武之地,無奈之下回家研讀兵書戰策,奉項羽為偶像。

    613年,隋煬帝第二次遠征高句麗時,在黎陽督辦糧草的楊玄感起兵反隋,作為楊玄感好友李密,被連夜被接到軍中出謀劃策。

    一直等待機會的李密,終於可以一展所學了,他算計深遠,為楊玄感出了三個計策,分為上策,中策,下策。

    上策為攻取隋煬帝回軍之路,迫使隋煬帝夾在楊玄感軍與高句麗軍之間,進退兩難,然後待隋煬帝軍糧草斷絕,一舉擒獲。

    中策是奪取關中地區,固守住,然後整練兵馬,再來爭奪天下。

    下策就是攻取東都洛陽。

    楊玄感力排眾議,很果斷的選取了下策,然後就兵敗被殺。

    李密成了階下囚,論罪當斬。

    李密可不想死,在押送的路上透過賄賂,得以脫身,從此亡命天涯。

    二,傳道授業,瓦崗之主

    亡命天涯百般艱辛的李密,失去了權勢,手中無兵,他看中了農民軍的力量,所以他頻繁的和農民軍打交道,為農民軍出謀劃策。

    初時,無人理睬他,後來透過王伯當結識了瓦崗寨主翟讓,他正式加入瓦崗隊伍。

    由於農民軍沒有遠大目標,只圖口飽飯,四處劫掠,所以這一時期的李密乾的是傳道授業的事情,他四處開會,制定反隋的行動綱領,就這樣不間斷的努力,使他的名氣越來越大,很多農民軍投奔而來。

    隊伍不斷壯大,糧食成了問題,李密以“就倉吃米”為口號,率軍攻佔興洛倉,並開倉放糧,獲得了廣大百姓的擁戴。

    隋朝名將張須陀率軍攻打瓦崗軍,翟讓驚懼,不敢戰,率隊想跑,李密趕緊制止了他,並獻上計策。

    兩萬隋軍在張須陀的帶領下向瓦崗軍發起衝鋒,翟讓軍不敵,往後敗退,李密率領伏兵從後方殺出,與翟讓軍前後夾擊,大敗隋軍,斬殺張須陀。

    由於李密的出謀劃策,瓦崗軍連戰連捷,翟讓主動推舉李密作當家人,稱魏公。

    隨著瓦崗軍的勢力壯大,屢敗隋軍,周圍勢單力孤的起義軍紛紛投奔,李密的威信越來越高,軍隊達到了幾十萬人。

    三,翟讓之死,人心分離

    自古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翟讓是瓦崗舊主,許多人馬是他一手建立起來的,而李密是新主,這無形中就存在了隱患,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心的複雜,李密心裡越發不安起來。

    兩派人馬開始勾心鬥角。

    李密一狠心,辦了個酒宴,請翟讓喝酒,席間取一弓,讓翟讓試試優劣,翟讓站起身來試弓,從後面過來一人,一刀砍倒了翟讓。

    這位昔日的瓦崗寨主頓時一命嗚呼。

    他的舊臣徐世績(徐茂公)從後面來救,當場被打成重傷,幸虧李密阻止及時,才保住了性命。

    李密這一行動,利用徐世績,單雄信等人收服了翟讓的人馬,但是人心已經有了隔閡,這為以後的失敗埋下了隱患。

    四,李密已不是當初之李密

    自殺翟讓以後,李密性情大變,變得極為吝嗇,而且越發的驕傲自滿,不在體恤軍兵,不分發戰利品,連府庫之中都沒有錢糧了。

    這讓眾將士們心碎至極,如何再能拼命打江山?

    隨後李密竟然接受東都越王楊桐的封賞,出兵與宇文化及在童山大戰,擊敗宇文化及。

    雖然打了一個大勝仗,但是自己也已元氣大傷,隨後被王世充的隋軍主力打的大敗,其手下程咬金,秦瓊,單雄信等人一大批將領或被俘,或投降,或投唐了。

    李密的瓦崗軍團已經失敗了,不甘心的李密投靠了李淵,後來為李淵部將斬殺,他的首級被送到了瓦崗舊部的面前。

  • 5 # 看遍山川

    李密自從上了瓦崗寨,在老領導翟讓那幫土老帽面前盡顯自己的組織才幹和軍事能力,取得翟讓的信任後,如魚得水,帶領瓦崗寨接連取得一個個勝利。

    擊敗隋朝猛將張須陀,又乘勝擊潰輕敵的劉長恭,逼降了隋朝名將裴仁基,順便將他帳下的秦叔寶、程咬金和羅士信一起蒐羅到瓦崗寨李密麾下。這些人都是當時一流的猛將,對於李密來講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事。李密的瓦崗軍又攻取洛陽附近隋朝的戰略儲備糧庫興洛倉和回洛倉,並以此為後盾,招募各路人馬紛紛來投,瓦崗軍的隊伍迅速擴充至近百萬的規模,成為天下反隋第一勁旅,李密這支潛力股終於一飛沖天。

    之後李密大好形勢出爛牌,為了竊取瓦崗最高領導權而火併翟讓,俗話說“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古今稱王稱帝幹過類似勾當的不止李密一個。問題在於後來成功的,這個事只是成功鏈中的一環,所謂做出的必要犧牲,而後來失敗的,對不起,因為這個事潛在的隱患會秋後算賬,在最危亡的時候爆發,事後證明李密顯然是屬於後者。

    接著李密昏招頻出,留守洛陽被王世充控制的越王楊侗為了對抗弒殺隋煬帝的宇文化及,招降李密,沒想到已經站在最巔峰的瓦崗李密居然接受了。瓦崗軍和宇文化及的御林軍大戰童山,宇文化及的御林軍是隋朝最精銳的部隊,他們作垂死掙扎,具有相當強大的作戰力。這一仗雖然最後瓦崗軍得勝,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瓦崗軍多年訓練培養的精銳盡失,可謂損失慘重。

    隨後開始的洛陽攻防戰,王世充雖然只有二萬兵馬,但他們是王世充從淮南帶來的子弟兵,忠心耿耿並且面對瓦崗軍的圍困,非死即生作困獸猶鬥。而李密這邊因童山激戰,部隊精髓已經喪失,現存的都是些新降計程車兵。李密沒有正確地評估敵我態勢,更有輕敵思想,沒有接受部下建議針對洛陽缺糧應採取拖延的戰術,他決定和王世充速戰。

    結果洛陽一戰,瓦崗軍兵敗如山倒,看著瓦崗形勢不利,原來宇文化及那邊投降過來的兵將紛紛倒戈,被李密殺掉的翟讓舊部等人也乘機投降了王世充。真的是牆倒眾人推,李密率殘兵向洛口撤退,當地守將原來是翟讓部下,此時更不接納李密,興洛倉也落入了王世充手裡。

    轉眼間瓦崗數十萬部隊樹倒猢猻散,李密失去了興洛倉的糧食連翻本的機會都沒了,也就瞬間沒有了擁躉,成了孤家寡人。打算去徐世績守的黎陽,又擔心被暗算,因為他也曾經是翟讓的舊人,猶如喪家之犬的李密在萬般無奈下只能選擇西去投李淵集團。

    不知道李密有沒有想過,當初他向造反的楊玄感建議上中下三策,其中下策就是不要在洛陽逗留,讓朝廷從容用兵或成為眾矢之的。而李密自己偏偏就犯了這個錯誤,手裡有號稱百萬之眾,趁有興洛倉的糧食補給,要麼直下東南取江都,擒隋煬帝號令天下,要麼西入關中,取長安制約李淵集團,以關中為根據地再謀取天下。這兩條其實是李密向楊玄感獻的上中兩策的翻版,而李密和楊玄感一樣選了自己建言的下策。

    李密還是太看重眼前利益,取下東都洛陽的政治意義重大,能滿足稱帝的願望,盤亙在洛陽附近和各方勢力一較高低,消耗了自己有生力量,自我感覺盲目良好,沒有及時發現不利局面實行戰略轉移。

    首先在集團內部火併失去人心,而後被朝廷利用和宇文化及龍虎相爭損兵折將,又輕敵冒進慘敗於死敵王世充,和翟讓舊部分道揚鑣的李密走投無路只能投靠李淵,在歷史舞臺上黯然退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阻壓式感測器的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