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賽爸爸說

    快到兩歲的孩子,開始有獨立意識了。這個年齡的寶寶會走路了,而且走的很穩,他的活動範圍也變得更大了,語言能力也日益增強。當孩子有了獨立意識以後,他就不再事事都聽成人的。他有自己的想法了,而且孩子的自主性高過一切。

    孩子想自己做決定,但是不知道自己的決定會產生什麼後果。因此,他會去探索,試錯。比如,媽媽教孩子要這樣穿衣服,但是他就不這樣穿,要自己嘗試著去穿。

    媽媽教孩子要這樣穿鞋子,但是他不聽。雖然孩子還分不清左右鞋,但是他又想自己去穿。

    媽媽叫孩子別跑得太快了,他不願聽,就要自己跑,但是他摔了跤,又會發脾氣,責怪媽媽。

    孩子想自己去做一些事情,這也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去做。但是因為孩子還沒有經驗,他只是在不斷的嘗試,因此,當孩子想自己做事情的時候,就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好了。孩子做得不好也不要責怪他,這是他在練習。媽媽可以陪在孩子身邊,這樣會讓孩子有安全感。孩子希望他在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可以去幫助他。

    但是幫助孩子不等於干涉孩子。媽媽不要過多的去指責、嘮叨。當他看到了媽媽的支援時,他就會認為他的環境是安全的,他就敢於大膽去嘗試這些事情。如果碰到一些比較危險的事情,那麼媽媽就要出來保護孩子。比如:不能把手塞進一些縫隙中,如門縫等;不能讓孩子爬上窗戶玩; 不能爬到高高的沒有扶手的凳子上。

    有些事情是孩子不能做的,他也會去做。他做的時候會看看媽媽的表情,或反應如何。比如孩子吵著要吃冰淇淋,媽媽說一天只能吃一個。他吃完後依舊會向媽媽吵鬧、發脾氣,說還想吃。這時他就是在試探媽媽的底線,看看媽媽會不會答應。如果媽媽不能夠堅持原則,經不住孩子吵鬧就答應了,他以後就還會用發脾氣的方式去滿足自己的要求。而如果媽媽堅定的對孩子說不行的話,他就知道事情的邊界在哪裡了。

    因此,媽媽要做到和善而堅定的去對待孩子提出的要求,可以先與孩子共情,也就是認同他的感受,然後再對不合理的要求要溫和的拒絕孩子。可以告訴他:

    “你很喜歡吃冰淇淋,對嗎?嗯!我也覺得很好吃,我也喜歡吃。”

    “媽媽很愛你,但是冰淇淋一天只能吃一個。”

    如果孩子還是發脾氣,吵鬧的話。媽媽不用理會孩子。可以對他說:

    “我們要等到明天才能吃了。”

    如果孩子發脾氣,大人也跟著發脾氣的話,孩子會更加生氣。因為他會覺得自己的感受沒有得到理解。而且,根據人的大腦中映象神經原的原理,孩子會模仿你的樣子發脾氣。所以,成人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保持溫和的態度。

    孩子才2歲,他們的情緒控制能力是很差的,因為大腦還沒有發育完善。所以要多去理解孩子。對他們大發脾氣的情況,有時,還可以忽略掉。父母可以輕聲唱唱歌,讓你的愉悅的情緒去影響孩子。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家長朋友們有幫助。

  • 2 # 叨叨三二兩

    孩子快兩歲應該跟我家寶寶差不多,我家寶寶差兩個月兩歲也是一樣,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做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來,不想要我幫忙。就像今天坐扶手電梯一定要自己走還不能讓我扶著,就因為快到了的時候我給拉了一下,給我生氣,打賴,還要去坐,說半天不管用,害我差點沒趕上高鐵。

    這個時候的寶寶你可以多讓他幫忙做些小事,比如讓他拿下鞋子呀,拿下手機呀,能幫忙給你做事他會覺得特別有成就感。並且不要吝嗇你對他的誇獎。我家寶寶才一歲多的時候坐地鐵公交如果你不給他刷卡投幣會給你叨叨一路錢錢錢。如果你讓他做了一件事情,並且誇獎了他,他會很久很久都心情好,並且會一直記得,下次有同樣的事情你不說他也知道做了。在不打擾到別人或者太危險的情況下你都可以讓他自己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有利培養他獨立的性格,並且能讓他有擔當感!但是有些原則上的事情不能做的也應該給他講清楚,其實現在小寶寶特別聰明的,其實什麼都聽得懂的。

    想你說的你家寶寶的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要多鼓勵他,培養他獨立自主的能力,不能打擊他的積極性!對於有些原則上的事情說不通的我的做法就是把他抱到房間裡跟他說你要哭你先哭,哭完媽媽再給你說,如果一直哭我就會大聲跟他講道理,沒用就給他轉移注意力。不哭之後然後再講道理,寶寶都是能聽懂的,下次再碰到同樣的事情他就不會去做了!

  • 3 # 楊楊爸親子驛站

    孩子才兩歲,才剛開始有獨立意識,也可能是孩子第一執拗期來到了,家長就急成這樣了,這是有多麼強烈的控制慾,讓孩子聽自己的話。

    如果孩子真的什麼事都聽自己的,乖乖的,家長就不擔心孩子成長有問題了嗎?

    012歲第一執拗期的到來

    2歲的小孩子,正是自我意識萌芽,獨立意識剛剛開始的階段,喜歡說不,什麼事都要自己做,說明兩方面問題。

    一是體會說“不”帶來的成就感。

    說不,一方面拒絕父母,父母會給予更多關注,這讓孩子獲得心理滿足。另一方面,凡事自己做,做成做不成,孩子都能從做事的過程中,體會完成的事情的成就感。

    二是用說“不”滿足自己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2歲寶寶對世界都充滿好奇,什麼都是新鮮事物,牽動著孩子騷動的心。

    透過說“不”,實現自己獨自去嘗試、探索的心理需求。透過探索,建立對外界事物的認知,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

    說知識體系,對一個孩子來說,可能有點大。

    但楊楊爸要說真的不大。孩子就是在日復一日的探索中,實現成長。

    02家長理解和接受、別慣著

    2歲的寶寶說“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必然現象。

    家長首要做的,就是理解和接受。不要讓自己的焦慮情緒,影響孩子探索世界的行為。

    同時要做的是,給孩子立規矩,堅決貫徹落實。

    孩子喜歡說“不”,家長趁此機會,多讓孩子自己做事,更不要自以為事的干涉孩子做事。

    寶寶透過自己做事,能夠培養獨立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和專注力能力,綜合提高自己的學習力,要知道,學習力是孩子在將來社會謀生的重要能力,從小打基礎,是為了日後起高樓。

    任由孩子做的事,也是有例外的,如亂髮脾氣、打人、咬人、不好好吃飯等等壞毛病,必須立規矩,逐步改正。

  • 4 # 守望一種心境

    這個階段家長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保持良好的心態

    我家小朋友也是這個階段,也是一樣的狀況,很喜歡自己動手做事情,我都是笑著鼓勵孩子去做,比如她想自己穿鞋,我就會也拿著自己的鞋坐她旁邊跟她一起穿,她非常的開心,這樣一兩次之後我竟然發現她會自己穿鞋子了!

  • 5 # 琳媽媽呀

    我有倆孩子,老二是兒子,比較獨立有想法,做事情也總是不讓我幫忙,要自己來,這種情況下,你就可以選擇放手,他自己嘗試一下不行,做不到,就會主動讓你幫他完成了,等到下次遇見這樣的情況的時候,他就會自己說,媽媽你幫我不,這是我自身的經歷,僅供分享

  • 6 # 小晨晨加油

    兩歲左右的孩子已經進入自我分離和發現自我的過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了。孩子出生時並沒有自我意識,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才會開始萌芽。

    面對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一、尊重孩子

    當面表達想要自己完成時,我們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選擇,這個時候也是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一個好時機。比如當孩子想穿自己穿衣服時就尊重他,讓他自己去做,你只需要在旁邊觀察,耐心等待就好,也許孩子半個小時都穿不好一件衣服,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自己體驗了,第一天穿不上,第二天穿不上,沒準第三天就穿上了呢。有的時候孩子穿不上可能就會發脾氣,你可以順勢引導孩子識別自己的情緒。比如“你是因為自己穿不上才發脾氣的是嗎?那你現在需要媽媽的幫助嗎?”如果孩子點頭答應,你就可以幫助孩子來完成了,順便教給孩子一些技巧。

    二、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發脾氣可能會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很多家長意識不到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開始萌芽了,還把他當成小寶寶,做事情是沒有經過孩子的允許,孩子就會發脾氣。

    還有一方面原因是孩子什麼事情都想自己做,但是奈何自己能力又有限,所以很容易自己跟自己較勁。自己做不好事情就會自己跟自己發脾氣。

    不管孩子出於什麼原因發脾氣,家長都要好好的接納孩子的情緒,因為這正好也是的情緒管理也是關鍵的一課。如果孩子發脾氣家長也跟著發脾氣,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情緒化問題肯定會越來越嚴重。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可以抱抱他,告訴他,知道寶寶生氣了,媽媽依然愛你。總之,可怕的兩歲,也是充滿機遇的兩歲,希望家長不要錯過孩子這個成長的關鍵期,也是修行自己的好機會。

    歡迎@遇見幼兒教育,和我一起探討幼兒教育問題。

  • 7 # 家有寶貝蛋兒

    這不和我兒子一樣嗎?我兒子大概從二歲左右開始,也有這樣的現象:比如回家一定要把鑰匙給他,由他來開門;出門之前一定要由他來鎖門;晚上睡覺關燈一定要由他來關等等,類似的事情每天都頻繁發生,你不讓他做就哭鬧。

    就像今天去超市買東西,我忘記把小票給他。然後超市出口檢票的時候,我隨手把票給了檢票員。以前這樣的事情都是由他來做的,但是今天我忘了,結果他就開始哭鬧,差點沒躺地上去。

    其實,對於兩歲的孩子來說,出現這樣的行為是再正常不過了。因為這段時間是他們的秩序敏感期,也是自我意識高速發展的時期,所以他們才要頻繁地反抗大人,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行事。

    那麼,出現這種情況該怎麼處理呢?理解接納孩子的行為。這是我們在生長髮育過程中都要經歷的階段,是正常現象,所以一定不要對孩子發脾氣,而是要多給孩子點理解和耐心。不信你去問問父母,咱們小時候也經歷過這樣的一段時期。尊重孩子的意願。有些事孩子堅持要自己做,你就讓他做好了,只要不是什麼危險的事情,我們都要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對孩子行為表示支援和接納,這會讓孩子更加堅定的相信父母是愛他的,可以他擁有更多的安全感。合理的引導孩子。就像我們不准許孩子做某事他就哭鬧一樣,孩子發洩情緒的方式都很直接,如果我們這時也對他發脾氣,那就等於再次給他做了個示範。比如,有些行為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我們不允許他做這些事情,他就會哭鬧,這個時候要先安撫孩子,建議直接抱住。不論孩子這時是站著哭還是躺著哭你先抱起來再說,哪怕他在你身上掙扎,你也要抱住。然後等他情緒穩定,你再跟他解釋原因,告訴他哪些行為是不能做的,為什麼不能做,這樣孩子的安全感不但沒有受到傷害,而且,孩子會更加願意配合你。

    我兒子現在雖然還是這樣,但是我倆配合的還不錯,只要不是什麼危險的事情,他想做我就讓他做。他現在很少亂髮脾氣,哪怕有些事他根本做不好,會把家裡弄髒弄亂等,我也不會呵斥他,頂多我花時間收拾收拾就好了。

  • 8 # 櫻桃小關關

    快2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有獨立意識,有句笑話說:2歲的孩子覺得全世界都是他的。當寶寶總說 不要,不要,說明他想要自己完成。如果這件事情他依靠自己完成了,寶寶會有種滿足感,對自己很滿意;但是如果沒有完成,他又要著急的發脾氣,並且在此過程中拒絕家長的幫助,然後跟自己生氣,甚至氣到摔東西。在此時,作為家長一定要非常有耐心,用語言告訴他應該怎樣做,才可以成功,不要著急伸手幫助寶寶!並且要告訴寶寶你自己小的時候也什麼都不會。也是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教的才會。每個小朋友都要有爸爸媽媽教的。這樣寶寶就會認為自己不會不是因為自己不行而是因為家長還沒有交教。尤其在寶寶心情好的時候,可以適當伸手去教寶寶,幫助寶寶完成。千萬不能打擊寶寶或者看見寶寶著急家長也跟著著急,一定要把情緒壓下去,用生動的語言引導寶寶,這樣慢慢寶寶就會接受你的幫助了,如果打擊寶寶,寶寶會產生自卑情緒,對一切都沒興趣。寶寶寶寶在家長的引導下完成了一件事情後,家長應當適度的誇獎寶寶,並且讓他知道,當自己完成不了的時候,應當讓爸爸媽媽幫助他,教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亞麻籽護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