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淘氣棠媽

    音樂是人類共有的精神食糧。古代《晉書·樂志》說:“是以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聞其角聲,使人傾隱而仁愛;聞其微聲,使人樂養而好使;聞其羽聲,使人恭儉而好禮。”說明音樂中的“五音”可以把握人的性格與行為。

    德國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認為: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誰能說透音樂的意義,便能超脫常人無以振拔的苦難。說明音樂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人們在進行強體力勞動時,為了減輕精神上的負擔,發出“杭唷!嗨唷!”的聲音,特別是在集體勞動時,更有用歌唱的節奏來統一步伐和著力點的作用。勞動號子就是這樣產生的。另如持續時間較長的重複性勞動,為避免單調及精神上的疲勞,人們也會自然地發出種種歌聲來調劑精神。如採茶、放牧、搖船、插秧等等,雖節奏並不一定與勞動動作合拍,但因有了歌唱的調節,就會使人感到輕鬆和減少寂寞感,枯燥感。

    當我們在非常愉快的時候,會一面唱著歌,一面手舞足蹈地跳著舞。當我們在非常鬱悶時,忽然一支優美動聽的旋律飄至耳畔。煩惱、不快立刻煙消雲散,無有蹤跡。

    當男女之間欲表達愛慕之情的時候,會發自內心的歌唱。例如中國家喻戶曉的著名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以“相愛”為內容的第一樂章,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獨奏的長笛在輕柔的絃樂背景上奏出明亮、秀美的曲調,雙簧管奏出優美迷人旋律。顯示出一派風和日麗、鳥語花香、春光明媚的江南景色。這是一個愛情的主題,它美麗動人,表現了梁山伯、祝英臺真摯、純樸的愛情,大提琴與小提琴的真誠對答,描述了草橋結拜的情景。之後,樂隊和小提琴相互補充,使愛情主題更加熱烈、愉快。這是熱情的、真摯的、誠懇的發自內心的愛情之歌。

    當自己的親人朋友遠離身邊的時刻,出於誠摯的想念,以及期望重逢的心情,於是寄情於歌,這又是大多數抒情歌曲產生的由來。例如,中國著名詞曲家王立平先生《駝鈴》運用音樂的素材把壓抑、深情、欲說又止的送戰友踏征途的依依惜別之情描寫的淋漓盡致,同時又表達出“當時夜半北風寒,一路多保重”的戰友深情和革命友誼。

    在人們集體生活中,常有集會活動,如示威遊行、列隊行進、集體操等等。這時,大家唱著節奏鮮明、音調雄健有力的歌曲,以壯聲勢,並寄於感情。這又是軍歌,進行曲以及佇列歌曲產生的由來。

    人們為了調劑精神,在吃飯、飲茶、休息之時,同時聽聽輕鬆愉快的音樂,使人精神格外爽健及增加愉快情緒,這又是古代宴樂和今日餐吧、酒吧、咖啡吧產生的原因之一。即使是在喪失親人、摯友或失去心愛的東西時,在悲痛欲絕的情況下,也會連哭帶唱地、情不自禁地歌唱,這又是悲歌、悼歌、葬歌、哀歌產生的由來。

    人們為陳說某個故事或某個生動情節,常常夾唱、夾白、夾抒、夾敘的方式來表達,這又是長篇敘事歌以及曲藝音樂產生的由來。

    當人們的感情不能用歌唱表達的時刻,又借用種種不同樂器的音色、音域、演奏手法等,超脫了人聲的限制,並且運用獨奏、合奏、協奏等等形式,這就是一切器樂曲產生的原由。以上例項說明,生活中需要有音樂來陪伴,而音樂又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調劑品,以及人們寄託思想感情的藝術品,更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組成部分之一。所以說:“哪裡有人類的足跡,哪裡就有音樂。”它既可以自娛,也可以娛人,更可以透過音樂音響的資訊,來傳達交流人與人之間的思想感情,古今中外無不如此。特別是人類越進化、越發展,音樂的複雜性、細緻性、多樣性越是明顯,並且大部分音樂以超越了國家民族、人種的界限,以人類共同的感情語言特性,來進行相互間的感情交流,特別是器樂曲更是如此。因“喜、怒、哀、樂、憂、思、苦”這些感情屬性,只要是人類,都會有相同的感知,至於其深度如何,那倒要視具體作品來定了。即使是不同民族的音樂語言,其音調雖有所同異,而感情、氣質的屬性,仍然是相同的。

    再從目前社會上人材的培養來看,音樂尚有促進人們智力發展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透過音樂來鍛鍊人們想象力豐富,思維能力的發展,五官四肢靈敏協調反應迅速、再造想象及創造性思維的增強,在熟練遷移、觸類旁通的作用下,使音樂以外的其它學科的感知和研究,也有著促進功能。對音樂欣賞來說,也有不同程度的促進智力作用,而且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下自然而然的獲得。因為聽音樂時,大腦不會是空白的,必有種種多變的活動形象會泛映在腦海裡。有時還會隨著音樂,使人宛臨其境,隨音樂的音響,在內心裡有種種喜怒哀樂的感情細流泛上心來。這種藝術的感情語言是非常微妙,它不可能只用文字及語言所能形容的。它可以從一星半點的標題啟示下,進行豐富的生活聯想,並循著標題啟示,有著更擴大、更延伸的再造想象因素來“自圓其說”。這種從一點而至多點,從一線而至多線的想象,也即是音樂欣賞時的創造性思維了。並且是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相結合在一起的,是多路思維、立體思維、美感思維相交叉在一起的。也是一種高階的思維活動。當聆聽一曲、十曲、百曲……之後,人們的想象力的鍛鍊增強了,思維方式活躍了,思維反應靈敏了。這樣,不是使人聰明起來了麼?正如當代傑出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所說一樣:“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中外許多著名的學者,在平時大多都是音樂愛好者,或是兼有音樂家的才華,在音樂藝術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使他們在科學上、學術上的成就,有著一定程度的相互影響作用。如天王星發現者是美國威廉·赫歇爾,他常常在巴黎聖母院舉行音樂會;如法國思想家盧梭,還編寫了符號譜及音樂辭典,他說:“我在科學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樂啟發的;”更如愛因斯坦還是小提琴演奏家,巴爾扎克、高爾基他們都是音樂愛好者。

    再從音樂對人們道德、意志、品格、情操來說,也會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情況下有所影響。雖然,不能完全象中國古代儒家那樣,把音樂藝術對道德的作用擴大到相當巨大的地位,正所謂“樂者,德之華也”。“審音而知樂,審樂而知政”等,但多聽高尚的音樂,確實會使人們的情趣高潔起來,多聽鏗鏘雄壯的聲音,也會使人們意志堅強起來,情緒高昂起來。因為它是人們精神狀態的一種反映,當然,黃色的、低階情調的、庸俗的音樂,也同樣會在潛移默化過程中,使人意志衰退、情趣低落,甚至陷入想入非非的魔陣之中。

    對於世界各國的音樂,應該瞭解,以開闊視野,增進知識。特別是歐州文藝復興後逐漸發展起來的西洋音樂,不論在題材上,創作方法上、形式上、體裁上的豐富性和嚴密性上都已達到相當完美的境地。在技法理論的建設上也確實具有相當科學性和系統化。應作為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來看待。對此,絕不可輕視。例如:歌曲《重歸蘇蓮託》、《魔王》、《鱒魚》、《跳蚤之歌》、《北國之春》、《伏爾加船伕曲》;獨奏重奏曲:貝多芬(小調悲壯《鋼琴奏鳴曲》)、(小調《月光》鋼琴奏鳴曲);舒伯特《圓舞曲》、尚邦《波蘭舞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管絃樂約翰·斯特勞斯《藍色多瑙河》、聖桑《動物狂歡節》、普羅柯菲耶夫《彼得和狼》,交響樂:貝多芬《英雄》、《命運》、《田園》、海頓《D大調第104》、舒伯特《第八未完成交響曲》;歌劇、午劇:莫扎特《費加多的婚禮》、威爾第《茶花業》、比才《卡門》、柴可夫斯基《天鵝湖》這些流芳百世,膾炙人口的音樂華章。曾經激勵感動過多少代人呵!每位音樂愛好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那就是:每次的聆聽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這正是這些優秀作品極賦生命力和感染力,成為不朽之作的原因所在。

    但作為華人,更應該對自己的民族音樂,民間音樂有更深的感情和廣泛的瞭解。中國是具有五千年曆史的文化古國,有五十六個民族長期耕耘在這塊土地上,各自創造了自己燦爛的文化。因此,中國必須在平時多多接觸一些自己民族的音樂藝術,並且從教育自己的下一代開始,讓其在幼年時代就在民族音樂的薰陶下成長起來,這就是具體意義上的愛國主義教育。在感情上更能夠感受祖國母親的偉大深厚。近百年來經過許多音樂家的努力,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中出現了不少優秀、華人民喜聞樂見的作品。

    因此,在欣賞音樂時,應中西兼聽,既不能把外國的東西認為好,也不能把外國的東西都視為不適宜給華人聽的,崇洋媚外主義及國粹主義均是片面的。但對自己民族的音樂藝術更加重視些,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中國古代的人民音樂生活中,通俗性音樂總是大量地存在著。古代稱“時尚小曲”或“時尚小令”,今日稱“流行音樂”或“通俗音樂”,例如:《十五的月亮》、《太陽島上》、《軍港之夜》、《蒙古人》、《燭光裡的媽媽》、《奉獻》、《五星紅旗》、《霧裡看花》、《濤聲依舊》、《榕樹下》以及各種流行樂隊組合“零音樂隊”、“舞人制造”、“阿里郎組合”、“羽泉”、“黑鴨子樂隊”、“黑豹”。更有分風糜世界的現代音樂流光異彩,理查德的現代鋼琴音樂,黑人歌手,裡奇、傑克遜,瘋狂歌手,麥當娜、布蘭妮……等等。都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倍加厚愛的音樂人。流行音樂通俗易懂,短小精焊,輕鬆愉快,它給人以娛樂、消遣,對人們精神上的調劑作用是相當突出的。但它也有兩大類:一類是通俗的,一類是庸俗的。缺少藝術修養和音樂基礎知識的人們是一時殊難分辨,庸俗音樂的炮製者也利用此來牟取利益。我們只有加強音樂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在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下才能逐步到達。它的方法是循循善誘,因勢利導,用健康的代替庸俗的,但最根本的還是要給人們以美以娛樂、以愉快。人們是為了追求美的享受才來聽音樂的。

    去積極地傾聽音樂吧,它會使你品格高潔、性情儒雅,會使你的生活是美侖美奐、情趣昂然。

  • 2 # 金彥心理諮詢師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句話是說人有基礎情緒,當帶著基礎情緒去感受周圍的事物時更容易感覺周圍的事物沾染有自己的情緒,這是內在情緒的外部投射。

    而聽快樂的音樂更容易感覺快樂,則是感覺的喚起,人本身有多種情緒,愉快的音樂容易喚起愉悅的感受,悲愴的音樂則容易引起悲愴的共鳴,這是感受的喚起或者說共鳴。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背景音樂的重要性。

    當一個人基礎情緒很強烈時就不容易被帶走,而更容易沉浸在自己的內在情緒感受裡。

  • 3 # 曼言曼語2019

    人是很感性的,當聽到快樂的音樂就會被感染快樂,聽到悲傷的音樂就會被感染悲傷。

    這也是為什麼心情好、心情壞的時候,我們都喜歡聽聽音樂,尋找共情。

    再加上快樂的音樂從旋律、節奏到歌詞都在傳遞給我們歡快的感覺。就會不自覺的跟著有愉快的感覺。

  • 4 # 易小加

    你是因為笑而快樂,還是因為快樂而笑?

    實際上這兩者都是有可能的。

    心理學上有個具身認知的概念,其指的是人的心理狀態會被人的生理體驗塑造,二者之間有強烈的關係。當你面部露出微笑時,你傾向於認為自己是開心的,心情會更好。

    這種現象並不是憑空想象的,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有意思的試驗,讓一組實驗者用上嘴唇夾住一隻鉛筆,這與生氣時嘟起嘴的表情比較類似;讓另一組實驗者用牙齒咬住一隻鉛筆,這與微笑的表情比較類似。然後讓兩組受試者去看一幅圖片是否可笑。從研究的結果來看,做出微笑表情的實驗者反饋的資訊會更正面一些。

    僅僅是做出微笑的樣子,就能讓你心情好轉;而眉頭緊鎖的動作就會讓自己感到消極或者壓抑。身體上的感受很快就能夠反饋到心理上。

    快樂的歌曲雖然不能直接影響你的身體,卻可以與你的心理發生共鳴。所以說你聽到了快樂的歌曲,感受到了快樂的節奏,透過這種共情或對映,人就會感到快樂一些!

    我們也可以把這種表達應用到具體實踐中,比如說如果你打算和一位心儀的姑娘約會,是應該在平靜的湖邊,還是應該在高高的吊橋上?是應該看溫馨文藝的電影,還是應該看恐怖片。

    根據上述原理,當然應該選擇在吊橋上,或者看恐怖片,這時對方會因為緊張而心跳加速;而心動時候的反應也是心跳加速的。這時候心理就有可能把因緊張造成的心跳加速理解為是心動時的,這樣雙方也就會更多一些機會。

    不知道這個結果是否滿意或者對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咖經營到底能不能打價格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