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辰龍68
-
2 # 無名史者
家徒四壁、乞丐出身,終成一代帝王,這就是朱元璋。
小時候的朱元璋家裡到底有多窮,透過以下幾個事情就可窺見一斑。
一、父親朱五四顛沛流離一輩子朱元璋老家是泗州盱眙,但是父親可以說是搬了一輩子的家,沒有在一個地方住滿十年。
當時天下地主一般黑,從地主手裡好不容易租得幾畝地,起早貪黑,雖然朱家男勞力多,都不惜力氣,但一年忙到頭,收成裡面竟然六成要交給地主。光景好的時候,還會面臨地主加租,不好的時候遇上蝗蟲、旱災等一家人就更填補飽肚子了。就這樣這家地主不好就換一家,聽說那個外鄉比當地光景好,就整家搬往哪裡。
那個年頭,親戚朋友都不好過,都是四處流離,所以也沒有什麼顧忌。家業基本沒有,帶上幾件破衣服就可以上路了。從泗州盱眙搬到靈璧,再搬到虹縣,到父親五十歲的時候又搬到鍾離東鄉,後來又搬到西鄉、孤莊村。
二、餓死的餓死,病死的病死,偌大的一個家只剩四口人父母、大哥二哥三哥、大姐二姐,加上嫂子、侄子之類,朱元璋家庭至少有十人以上。三哥給人當了上門女婿,後來二嫂三嫂相繼病死,是無錢醫治還是不治之症,無從考證,兩個侄子也相繼夭折了。大姐一家都死絕了,二姐死後,姐夫帶著外甥逃荒,不知所去。
朱元璋十六歲那年,旱災、蝗災、瘟疫讓全家更是痛不欲生。整個地區百姓逃的逃、死的死,朱元璋一家也沒逃過這場劫難。父母、大哥又相繼餓死或是病死,最後只剩下二哥、朱元璋自己和大嫂、二侄了四口人了。
三、父母死去,卻沒錢埋葬當年那個光景,朱元璋哪來的錢給父母買棺材、買墓地、買壽衣。當時看他可憐,同鄉好心人施捨了一塊地當墓地,沒錢買壽衣只能拿幾件破衣服包裹一下,棺材就更沒有了。
在哥倆準備埋葬的時候,天降大雨,沖垮了坡地,直接將父母埋在了土裡,只能看做是“天葬”了。
四、舉目無親,只能入佛家解決溫飽了當時朱元璋倒是有幾個遠房親戚,但是當年那光景,哪一家都不好過,朱元璋想了想竟然沒有一家可以投奔。怎麼辦呢?只能去附近的皇覺寺了。
寺廟有一些自己的田地,再加上大戶人家、好心人的施捨,寺廟裡和尚的溫飽問題就都可以解決了。
只是平常裡要多下些力氣,多受些其他和尚的悶氣,但是能填飽肚子養活自己就是朱元璋當時的奢望了。
從這幾件史書記載的事蹟可以看出當時朱元璋是有多窮,也正是這種貧窮與無路可走,將他逼上了謀反的道路,一路殘酷鬥爭,最終開創一代王朝。
-
3 # 楊利強J
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親被餓死了;四月初九,朱重八的大哥被餓死了;四月十二,朱重八大哥的長子被餓死了;四月二十二日,朱重八的母親被餓死了。一月內,接連喪失了幾位親人,朱重八的生活在這個時候悲慘到了極點。這時的朱重八,迫於無奈向地主劉德借錢來安葬父母親人。然而,心狠的地主十分直接乾脆的拒絕了朱重八的請求。於是,朱重八隻好將就一下,用破草蓆裹著親人的屍體,把他們埋葬了。
-
4 # 歷史穿越記
當時還是在元朝,因為當時黃河氾濫了,所以導致山東河南地區有幾十萬的人,因為洪水氾濫導致了家破人亡。所以當時元朝的皇帝是非常頭疼的,因為他非常害怕,這個時候百姓造反,所以為了以防百姓們造反,當時皇帝就決定要修一個關於黃河的河堤。
不過當時朝廷上的大臣都分為了兩派,一派主修,另一派主不修,修的人是為了百姓著想,如果修了一個河堤的話,那麼老百姓們就不會受到洪水的影響了,而不修的是為了國家著想,因為如果這個時候修河堤的話,那麼國家,大筆的資金就需要用在這個方面。
朱元璋的家人就是在這個時候接連餓死的,在四月初六的這一天,他的父親先餓死,然後過了三天大概要被餓死了,然後再過三天,大哥的最大的兒子也餓死了,然後再過十幾天,他的媽媽也餓死了,所以這個時候朱元璋是最悲慘的時候。
-
5 # 孫小慢
朱元璋的老家在安徽鳳陽,安徽在歷史上多次鬧過饑荒,很多安徽人出去要飯,鳳陽有名的花鼓戲有這樣一段“自從來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鳳陽的土地非常貧瘠,趕上荒年就沒有一點收成。朱元璋的父親母親餓死了,哥哥、妹妹也都餓死了。一家十口人就他和他二哥沒餓死。他父母下葬也沒錢買棺材,同村人看可憐用草蓆子卷著入土就給埋了。
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親被餓死了;四月初九,朱重八的大哥被餓死了;四月十二,朱重八大哥的長子被餓死了;四月二十二日,朱重八的母親被餓死了。一月內,接連喪失了幾位親人,朱重八的生活在這個時候悲慘到了極點。朱元璋到了這個時候可謂是沒有了任何的依靠,因此他在埋葬完他的親人的遺體之後沒有地方可去,因為這個時候的旱災和蝗蟲災害還沒有消除,朱元璋只能到附近的寺廟去當一個童僕。
當時的寺廟壓力也非常大,過來支援寺廟發展的人很少了,還有糧食的供應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當時的住持就以給不了大家吃飯的支援為理由,讓這些僧人都到外面去化緣和乞討。
朱元璋又一次開啟了自己的乞討人生。這一系列的事,從中我們應該能清楚的瞭解到朱元璋小時候有多窮了。
人被活活餓死,住的、用的、穿的這些更不用說了,他家更是冬涼夏暖,房子都是破、舊、空、這種窮是窮到了極點。
元朝末年對漢族的壓榨太狠了,民不聊生,稅收非常重,自己家沒有糧食還是交稅,加上災荒老朱家窮到一窮二白。
-
6 # 浮沉的歷史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開國之君中起點最低的一位,比劉邦還要差一點,朱元璋按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窮屌絲”,而就是這樣一個窮屌絲最終卻成為了大明的開國之君,憑藉自己的努力打拼,最終打出來一個兩百多年的大明江山。
說來也巧,朱元璋祖上一直住在沛地,也就是劉邦起家的地方,冥冥之中似乎預示著朱元璋可能會和劉邦一樣成為一代帝王。但是這個時候老朱家為了生計,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舉家遷往泗州盱眙(今江蘇盱眙),其後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有把家遷到了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1328年10月29日,朱元璋在鳳陽出生,此時老朱家已經有了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加上朱元璋一共是六個子女。儘管子女眾多,但是當時還算風調雨順,朱五四靠著給地主打工勉強養家餬口。
天災鉅變
但是朱元璋平靜的日子並沒過太久,很快天災人禍就接踵而至。元元至正三年(1343年),朱元璋家所在的淮北遭了大旱,天災之下腐敗的元朝政府不僅沒有積極救災,反而還更加的橫徵暴斂。緊接著到了第二年(1344年),當地再次發生了蝗災和瘟疫,持續的遭到天災,本來就生活拮据的朱元璋家已經支撐不下去了。在1344年,朱元璋的父母、大哥先後死去,朱元璋只能和他的二哥相依為命。朱元璋的父母死的時候,家裡實在是困難,根本買不起棺材也沒有地埋他父母的屍體。最後還是在好心的鄰居劉繼祖的幫助下,給了朱元璋家一片地,用草蓆草草埋了他的父母。
但是隨著災害的持續發展,朱元璋和二哥一家不得不各自逃命,原來的地方是實在呆不下去來。朱元璋不得不去皇覺寺去當和尚,以討一口飯吃,後來甚至連和尚也當不成了,朱元璋走出來寺廟,四處乞討為生。這次長達數年顛沛流離的生活,磨練了朱元璋的性格,也使朱元璋見識了這個悲慘世界,這些經歷為之後朱元璋成為帝王奠定了基礎。
-
7 # 煮熟的魚
農民出生,當過和尚,當時的農民受一地主剝削,有地的也受官府壓榨,各種雜七雜八的稅讓農民僅有的生產維持不了,
-
8 # 青史一葉
朱元璋是真不容易。1328年他出生的時候,他爹朱五四已經有了三兒兩女,而且朱五四還是給地主種地的,收入很微薄。朱元璋剛出生的時候也不叫朱元璋,叫朱重八,之所以叫朱重八是跟元朝的制度有關,據清朝人俞樾的《春在堂隨筆》第五卷中曰:
“元制,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齡合計為名。”意思是元朝禁止老百姓取正式名字,只讓他們按排行或者父母的年齡編個號。
由於家裡窮,老朱小時候也沒能上學,只能去給地主放牛。1344年,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親被餓死了;四月初九,朱重八的大哥被餓死了;四月十二,朱重八大哥的長子被餓死了;四月二十二日,朱重八的母親被餓死了。一月內,接連喪失了幾位親人,家人相繼餓死,為了生存只能去皇覺寺當和尚。
本來和尚當得好好的,由於看了湯和勸他投軍的信,有人想去告發他,老朱就找人算卦,算卦的結果是應該去投軍。於是老朱就聽了湯和的話,去投靠義軍了。
朱元璋的這一段經歷,我的感受就是:命真苦啊,但確實是時勢造英雄!如果朱元璋生在一個富貴之家,他就可以去接受教育,就不用去皇覺寺當和尚;如果他家裡富裕,湯和就不會勸他從軍;如果那場算卦的結果不是應該投軍,說不定就沒有後來的大明王朝了。
可見造就一個人成就一番大業的條件,除了創業者自身的能力之外,社會的大環境(時勢)也很重要啊!雖然窮,但是人窮不能志短! -
9 # 劇透歷史
今日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這句話用在朱元璋身上,應當是最恰當的了。誰也不會想到三四十年後,就是這樣一個家徒四壁的農家孤兒,建立了國祚將近300年的大明王朝。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看來還真是老話說的有道理,上天要讓你有做大作為,必定會先進行百般磨練、經歷千難萬險才能成就大事。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歷朝歷代的皇帝裡白手起家的有不少,也會經歷不少艱難險阻,而像朱元璋有這樣悲慘童年遭遇的卻不多。
那麼朱元璋小時候家裡有多窮?
看朱元璋的經歷,可以說打從孃胎裡出來他就自帶著先天性“窮病”。
朱元璋出生在一普通百姓家庭,沒有自家的土地,只能靠租種地主家的田地為生。
本來家裡已經窮得有一頓沒一頓了,可偏偏朱元璋的父母卻生下了好幾個孩子。這無疑加重了老朱家的負擔,光每年要交的人頭稅就讓他們家吃不消。
父親叫朱五四給朱元璋起名字叫朱重八,其實這根本算不上是個正經的名字,生在五月初四叫“五四”,生在八月初八當然就叫“重八”了,跟水滸裡的阮小五、阮小七沒啥區別,都是沒文化人的隨便叫喚。
可見朱元璋的家庭,壓根兒跟什麼文化底蘊不搭邊。
朱家人經常吃不飽飯,還要應付元廷和地主的雙重剝削。可老天爺還嫌這家人不夠慘,連著好些年不是洪水就是大旱,蝗災、瘟疫接連發生,一家人也再也無法支撐,很快父母就餓死了,接著就是小弟。
親人相繼離世,活著的人還得想辦法活著,於是朱元璋跑到黃覺寺做和尚。當和尚雖然辛苦,但還能有以碗飯吃,這已經讓朱元璋很滿足了。
只不過很快連寺廟也維持不下去了,黃覺寺打發和尚們外出化緣,說白了就是討飯。但這個討飯也是門學問,也分有好有壞的地界,朱元璋沒有門路,被分去了災害最為嚴重的安徽淮西地區討飯。
討飯的日子,當然很苦。
朱元璋走村串鎮,受盡謾罵白眼,有時候要不到東西吃,看到有錢人家的泔水,都覺得是無比的美味。
這裡頭有這麼一個故事,說朱元璋有天實在是餓極得快暈過去了,也是他命不該絕,有戶人家給了他一碗刷鍋水衝的冷飯。朱元璋覺得那真是全天下最好吃的美味,直到當皇帝后吃慣了山珍海味,還時常回想起那碗餿水飯,於是就有了“珍珠翡翠白玉湯”這道宮廷御菜。
幸好,是金子終歸要發光。
幾年的討飯生活,帶給朱元璋無數人間艱辛的同時,也磨鍊出他異於常人的堅強意志,終於逼著他走向投紅巾軍、反抗元廷暴政的道路,歷經十幾年成就了乞丐皇帝的傳奇。
回覆列表
朱元璋五歲給地主家放牛,飢寒交迫,苦不堪言。十七歲時,家鄉嚴重乾旱,莊稼棵粿無收,他的父母和大哥被活活餓死,親人死了都沒錢安葬,好可憐。為了生活去廟裡打雜過日子,又被和尚們掃地出門,無奈唱起了流浪歌,沿街乞討,過得居無定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