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溫暖的娟子
-
2 # 小萱萱育兒經
有很大一部分的媽媽在孩子出生後,選擇做全職媽媽。全職媽媽帶孩子固然有很多好處,因為媽媽本身接觸的新鮮事物比較多,思想比較開明,精力也比較充費,因此全職媽媽帶出來的孩子,在學習能力、動手能力、與人交往能力以及樂觀自信等方面都會有很明顯的優勢,而且媽媽全職帶孩子,會給與孩子更多的安全感,有利於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建立。但是如果全職媽媽不注意加強自身學習,滿滿和社會脫節,加上其他一些方面不注意,也很容易導致孩子教育的失敗。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如何才能避免全職媽媽帶孩子的失敗教育。
一、不要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大多全職媽媽為了孩子,將事業和夢想都放棄了,一心一意地放在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上。做出犧牲的媽媽或多或少地抱著孩子成才的期盼,因而一直熱衷在孩子的“瘋狂培養”。有些媽媽從孩子出生開始就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早教,結果年幼的孩子雖然學習了大量的知識,卻失去了動手的機會,失去了遊戲玩耍的機會。
其實,媽媽的這種高期盼只會讓孩子壓力山大,孩子不是家長夢想的複製品,他們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家長的角色應該是“引導”,引導孩子尋找自己的興趣,引導孩子培養良好性格,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孩子成為一個人格健康的人,這就足夠了。
二、不要高估自己的教育能力
全職媽媽們潛心研究各種早教經和育兒知識,有的甚至認為自己教得比老師的還要好。但是,孩子的教育過程需要經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四個階段,而家庭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若媽媽過分強調自己的力量而忽視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最終只是害了孩子。
孩子3歲開始,家長應多放手讓孩子自己到社會學堂中去經歷、學習、鍛鍊。這些社會經驗不是媽媽能夠“手把手”教給孩子的,孩子只有親身經歷了才會有這些方面的認知。溫室的花朵難以經受得住風雨,孩子也只有被正常放在社會環境中,才有機會經受挫折,茁壯健康地成長。
三、避免孩子對媽媽的過度依戀
年幼的寶寶大多很依賴媽媽,媽媽無論走到哪裡都有一個小跟屁蟲在後面。全職媽媽幾乎和孩子分享著每分每秒,所以即使一些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發展,但長期的習慣已讓他們離不開媽媽的照顧。
但孩子的路還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走,如何讓孩子學會快樂地離開媽媽,自己去走自己的路,這是每個媽媽必須要教育的重點。媽媽除了有意識地讓孩子多參與勞動,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去做,參加各種活動體驗生活,還應該擴大的朋友圈子,讓孩子能夠和小夥伴建立親密關係。
3歲左右隨著寶寶的獨立性增強,夥伴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孩子更需要離開媽媽自己去參與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時候媽媽一定要學會放手,培養孩子快樂地離開自己的能力。
四、生活圈子狹窄,放棄自我完善
很多全職媽媽放棄了工作機會,生活圈子變得狹窄,生活的中心只有孩子和家庭,而且不注意自我能力的提升,慢慢的與社會脫節,眼界、心胸都受到了限制。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生活態度、情緒認知等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全職媽媽不能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完善自我,慢慢地會透過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產生一些不良影響。
五、孩子3歲後告別全職媽媽
有些全職媽媽擔心保姆或老人對孩子照顧、教育不周,還有些希望和孩子長期接觸培養親密的感情。但專家建議,孩子到了3歲後,媽媽該從“全職”轉變為“兼職”角色,放手讓孩子自由成長。
孩子到了3歲開始進入幼兒園生活,孩子有了新的社交圈,需要跳出家長陪同式的呵護,再加上孩子獨立意識迅速發展,如果媽媽仍然以全職的心態參與孩子的生活,那麼孩子很難學會照顧自己,性格也會變得怪怪的,難以和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
全職媽媽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上,對孩子有著很高的期望。但往往正是這種心態讓孩子揹負著很大的壓力。本應上幼兒園的年紀,卻因為媽媽的不放手而被當作“實驗品”接受著媽媽五花八門的早教法,很多媽媽都是半路出家,不瞭解幼兒的心理特點也不懂得教育技巧,因此這種媽媽式的“不正規”教育其實是很可怕的。
所以,3歲後最好還是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媽媽逐漸淡出“全職”的角色,放手給孩子更多自主活動的空間,這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
3 # 美格育兒經
首先,想糾正一下大眾對全職媽媽的偏見認知,並不是所有的全職媽媽,帶孩子都會失敗。
很多人總覺得全職媽媽就是不學無術,每天只知道柴米油鹽圍著孩子轉,結果因為把孩子管得太嚴、或太嬌縱,導致育兒失敗。
甚至有孩子都覺得自己的媽媽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然而,教育孩子和全職媽媽這個身份沒有關係,而和媽媽本身有關係。
孩子不是女人的全部出演《琅琊榜》、《偽裝者》等一炮而紅的中年女演員劉敏濤,曾經就用了7年時間,去明白一個道理。 她從一箇中戲畢業的、未來可期的女演員變成了家庭主婦,孩子、家務、老公,佔據了她人生的大部分,她活得無比痛苦而迷茫。
因為她把全部精力都給了孩子和老公,唯獨忘了做自己。 於是,她在一天深夜徹底醒悟,復出拍戲,尋找全新的自己。就像她說的,43歲的她不相信疲憊和麻木是中年的底色。 當她迴歸自己,也就回歸了自由,因為拴住女性的並不是孩子和老公,而是自己止步不前的心。
教育孩子之前先做最好的自己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
董卿也說過,“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自己先去成為這樣的人”。相信榜樣的力量榜樣的力量,永遠是最大的。孩子每天面對的是一個不修邊幅、垂頭喪氣的媽媽,還是每天面對一個愛護自己、充滿正能量的媽媽,都取決於女人自己。
你想教育孩子之前,要先給孩子展現出最好的自己。我周圍的全職媽媽也有很多,但她們完全不像大眾認知的那樣,邋遢狼狽又沒話語權。反而,她們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也有自己的空間和自由,自己的事業也做得風生水起。孩子也教育得非常優秀。
所以,判斷教育孩子的好壞,和身份沒關係,而和自身有關,做好自己才是教育之源。
-
4 # 愛嘮叨的馬小媽
題主說的這個全職媽媽帶孩子的失敗教育,這可能也是針對某些人,有些全職媽媽在帶孩子方面有時候還是個小能手,所以我們看問題還是要一分為二來看。
既然說有些全職媽媽帶孩子會產生失敗的教育,按照老慣例,我們還是要找出現這個問題背後的原因。
馬小媽身邊就有個真實的案例,我有個大學同學,她嫁的老公是家裡的老二,上頭還有個哥哥,哥哥先生了個兒子,我大學同學的婆婆就已經在幫忙帶哥哥的兒子,也就沒辦法騰出手來照顧我同學的孩子,所以我同學就只能自己辭職帶孩子。
在全職後,我們發現她還是有所變化的,因為她全身心的照顧自己的孩子,把自己所有的夢想都依託在孩子的身上,給孩子辦了各種班,從之前的早教到現在的各種興趣班,孩子只要表現一不突出,她就開始各種吼,還老是在孩子面前哭,你怎麼這麼不乖,媽媽對你付出這麼多,你就這樣回報我。
我同學的例子告訴我們,當家長把所有的夢想,自己的一些強制的願望,全部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時候,孩子是有壓力的,有時候還會更加自卑,所以要適當地放手,給孩子空間也給自己一定的空間才是作為一個家長該做的。
另外一個全職的媽媽的例子就比我同學做的好。她是我之前的同事,雖然是全職,但是她也在不斷的充實自己的生活,興趣愛好,會在孩子面前看書,會和孩子一起做手工享受親子時光,在孩子學習之餘會懂得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會多學習一些育兒方面的知識,加強和孩子如何溝通,另外自己也會參加一些媽媽圈的活動,充實自己沒有工作的生活,也溝通了一些教育的技巧。
所以我這個同事的孩子就給人很Sunny,也很擅長表達自己的想法,興趣愛好也都非常的優勢。
所以,馬小媽我還是那句話,當全職媽媽,我們不能把孩子當成我們夢想的寄託者,也不要為了孩子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不懂得充電,偶爾的時候對孩子適當放手,是對孩子的成長也對我們自己的心理體驗都是很好的方式。
-
5 # 小靚仔mama
不管是全職媽媽、還是在職媽媽只要做到家庭教育穩定的等邊三角形關係,就是成功的教育。
我閱讀過一篇文章,深受啟發,孩子的教育不是媽媽一個人能夠獨立承擔的事情,孩子的教育是父親、母親和孩子共同要努力的事情,家庭的教育就像一個等邊三角形,每條邊分別代表著父親、母親、孩子,每個家庭成員在情感上相互支援,在心理上互相依賴,在物質上共同享受,對身心尚未健全的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
角色一做夫妻:夫妻關係決定家庭氛圍的好壞,對成長中的孩子至關重要,媽媽是情感的代表,爸爸是理性的代表,孩子靠情感來滋養內在的生命,靠理性來發展外在的世界,兩者同步,才能讓孩子得到安全感,夫妻之間的關係越融洽、越穩定,就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有些家庭父母感情不和,為了孩子忍辱負重一直到小孩成人才分開,可見為了小孩的成長,做父母的是多麼的不易。
角色二做父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成長,心理學家提出家庭教育先要改變父母的觀點,家教要先教父母,因為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不僅相貌像父母,學習習慣也會像父母,父母做到同孩子亦師亦友的平等相處,一項調查說明,8O%的孩子認為他們的道德品質取決於父母的影響,7O%的認為對社會現實的觀點受到父母的影響,6O%認為父母的文化修養、性格,對工作、生活的態度對他們影響甚大,對孩子而言,家庭教育是學校和社會不可替代的方式。
角色三做子女:心理學家發現,孩子10歲之前是對父母的崇拜朝,IO一20歲是對父母的輕視期,20一30歲變為對父母的理解期,30一40歲則是對父母的深愛期,直到40一50歲小孩才真正瞭解自己的父母,可以看到10一20歲父母與小孩衝突最為激烈的時期。
要讓小孩體驗父母在教養他成長的過程中所付出的愛與艱辛,小至家庭生活鎖事,大至工作日常的事,都可以讓小孩參與體驗,去感受,在體驗過程中適時告訴孩子,這是父母對自己孩子應盡的職責與義務的表現形式,讓孩子感知父母身上的優秀品質和對社會的貢獻,併為此感到自豪,願意模仿。
同時也讓孩子懂得,作為自己也應該做到自己應盡的職責:學會獨立自主,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對自己的學業、言語和行為負責,不讓父母擔心。學會孝敬父母,感知父母也是需要愛、關心和幫助。
回覆列表
全職媽媽是又累又幸福的一個職業。雖然不用考合格證,但是你要學習。
第一,媽媽一定要學習。必讀或者必聽的書是《正念》《一平方米的靜心》,當你身體特別疲勞的時候,你要練習正念、靜心冥想,就是當你特別煩亂失眠的時候,你用正面冥想,靜靜的端坐著或者平躺著,用腹式呼吸法,把全部的意識放在你的呼吸和小腹的起伏上,吸氣時小腹隆起,呼氣時小腹收緊。這樣還有利於減小肚子。
如果還是不行,你要讀《不吼不叫》《非暴力溝通》這兩本書,這裡面有具體方法。
你情緒穩定,給孩子愛和自由,給孩子提供一抱持性和寬鬆的生長環境,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孩子怎麼贏在起跑線上?媽媽的語言是孩子的起跑線。你的語言越豐富,孩子的大腦開發的越好。這是我聽樊登讀書讀書《父母的語言》裡面的實驗研究結果。本書將指導父母如何在與孩子日常對話中,用語言幫助兒童塑造強大的學習型大腦,讓他們不再“輸在起跑線”上。
從孩子出生到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這期間要讓爸爸參與進來,特別是孩子3歲至6歲。
第二,你要有成人社交。比如,經常和帶孩子的朋友聊聊天,逛逛街,不要脫離社會環境。否則,你可能會焦慮。
第三,注意你的行為習慣。因為孩子就是你的監視器,他的眼睛就像監控一樣,他會學習你的一舉一動,你是孩子的榜樣和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