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羅鬆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啊,家長如何做到對孩子有耐心?

    在日常代養中,很多就像會被孩子搞得發狂是吧?其實有幾點,比如“不聽話”“不乖”“吵鬧”等等,其實如果我們家長換個思考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也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每次孩子的“不乖”是什麼原因?而家長又是如何做的呢?比如,孩子在商場裡看到一個玩具,一定要買,而作為家長,感覺孩子的玩具太多了,不可以買,這時候孩子開始“哭”“鬧”我們所說的孩子“不聽話”的場景出現了,家長的想法是“玩具都這麼多了,還要買?不給買就鬧,怎麼這麼不聽話?咋這麼犟呢?”如果我們換位思考,這時候孩子多半的想法是“我不就是想買個玩具嗎?媽媽為什麼不給我買呢?媽媽怎麼這麼犟呢?”兩者是同一件事,而思考的角度不同,就會有完全不同的兩個想法,而這種類似的事一旦多起來,家長就會發狂,漸漸的好像是要對孩子失去耐心了。

    其實我要說,以上的場景,多數家長還是否經歷過的,而且遇到以後也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解決,我一直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千萬別說孩子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孩子有問題,那麼作為家長應該考慮一下,自己本身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問題?只不過家長可以把這種漸漸失去耐心的想法說出來,而孩子是沒有地方可以表達的,我建議家長在代養的過程中,要充分的理解孩子,正確的去引導,而不是一味的制止孩子做某些事,比如寶寶在剛剛會爬以後,會外界的事物充滿了好奇,最明顯的可能是家裡牆壁上的電源插座,老想去看個究竟。作為家長,當然知道那樣做有多危險,所以每次寶寶要“研究”插座的時候,都被父母及時的制止了,可是孩子的這種“探索”會因為你的制止而停止嗎?顯然是不會的,所以有些家長想了很多辦法,把插座堵上,給插座斷電等等,但仔細想想,這樣不但沒有解決問題,而且還為安全留下了隱患,而下一次寶寶再奔著插座去的時候,家長可能就會發狂了,這只是我們不瞭解正確引導而產生的後果而已,寶寶的“探索”有問題嗎?當然沒有,那如果避免這樣的事發生呢?答案很簡單,買一個插座,給他玩就好了,等寶寶研究明白插座是個什麼東西以後,自然就對插座失去“興趣”了。有時候失去耐心不是寶寶給家長帶來的,而是我們不知道如何去正確的代養寶寶而已。

  • 2 # 慕容箐箐

    這個問題,就說到傳統家庭教育上了。

    什麼是對孩子有耐心?是孩子犯錯誤不打罵?是孩子考試成績低不比較?是能夠反覆教孩子一道題?還是保持在一個聲調跟孩子說話?

    你是一個普通職員,朝九晚五,按時完成領導分派的任務。

    你對於領導,就算是有耐心。這話怎麼說呢?領導給你再多的任務,你也會完成,也不會跟領導訴苦,也不會跟領導吼叫,也不會跟領導拍桌子。

    打領導?不可能!

    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有耐心。

    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家長對待孩子。

    成績差,先罵一頓!

    犯錯誤,不聽話,得打!

    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地位的不平等!

    因為地位懸殊,導致地位低於家長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話語權和行為能力。

    也就是說,這種地位的懸殊,讓家長莫名的增長了“自信”和“優勢感”。

    “我是父母,我不管教孩子,誰來管教!”

    “我是他爸!他不聽我的聽誰的!”

    “子不教。父之過。”

    這些,全部成為家長對孩子失去耐心的後盾和底氣。

    對孩子有耐心,你首先要放下自己是父母的心態。

    你面對的,首先是一個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

    然後,他只是因為生活閱歷不足,經驗欠缺,需要你的指導和幫助。

    最重要的一點,他是你最愛的人,是跟你血脈相連的人!

    這種心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

    每次當你發覺自己已經失去耐心,或者即將失去耐心的時候,就要告訴自己,我現在不是父母,我的地位並不高於我面前的這個孩子!他需要我的幫助!

    開始可能並不順利,但是你要堅持。

    堅持下去,你會發現,你和孩子的關係變得融洽了,孩子更願意跟你訴說心事,讓你幫忙解決問題了。

    這不僅僅是一個家長增強對孩子耐心的過程,這更是一個增進親子關係,培養孩子堅強獨立人格的過程!

    各位家長,加油!!

  • 3 # 兒科醫生葛秀英

    1、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看見“孩子的情緒。孩子一生下來,父母就是孩子最依賴的人,最愛的人,有時候孩子某些哭泣、調皮,只是為了因為大人的關注,或者是委屈,要去”看見“孩子的情緒和心理,接納這樣的情緒和心理。

    2、父母自己的成長與成熟。有個說法說,父母需要培訓上崗的,是的,當父母都還是孩子的時候,如何能做到情緒穩定的和孩子溝通呢,作為父母,不斷成長,能夠儘可能的引導孩子前進,這是生為父母的責任。

    3、正確的溝通方式。好的溝通事半功倍,家長也要學習和孩子溝通的方式,敏感期的,青春期的,不同年齡段,不同性格的孩子什麼溝通方式最好,要琢磨。

    4、不要焦慮,順其自然。我想這個也很重要,我們長大成人後,回過頭來,會不會因為家長曾經有過的衝突而記恨?也不會的,陪伴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要焦慮。

  • 4 # 根本幸福

    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說:

    “就某種意義而言,父母的位置決定了孩子人生的起點,父母在山頂,孩子不會生在山腳,父母在山腳,註定你的孩子不會活在山頂。”

    父母的高度,不一定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但一定可以決定孩子人生的寬度。

    父母的言傳身教,在教育中起到決定性因素。

    如果父母在起點就讓孩子的出路被切斷,無異於鳥兒丟了翅膀,想要衝天而起基本就是奢望。

    命定的侷限儘可永在,不屈的挑戰卻不可須臾或缺。

    鄭瓊說:“在一個只論輸贏的社會里,每個人都是受害者。真正的出路不在於要離開哪裡,而是在於我們的內心是否對自身所處的這個文化有覺察和反省,並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選擇不應該是被賦予的權利,而是自己透過爭取改變命運的機遇。

    每一個不肯放棄的人,都可能是最後贏家。

    有錢有權並不能給孩子更高的起點,但父母的認知和格局,卻讓袁晗寒贏在了起跑線。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孩子比作大理石。

    他說,把一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學校、孩子所在的集體、孩子本人、書籍,以及偶然出現的因素。

    作為孩子起點的家庭,直接決定了其成年後會成為怎樣的人。

    原生家庭的認識空間有多大,孩子的未來發展空間就有多大。

    人生是場馬拉松,世上從來沒有一場馬拉松,能贏在起跑線上。

    財富帶來的物質差距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觀念上的差距。

    命運給我們設定的牆並不高,只要有向上的渴望,就可以躲開上帝扔過來的石頭。

    能摧毀一個人的,從來不是眼前的困頓,而是不再相信奮鬥的力量,不再相信奮鬥帶來的改變。

    人生的道路上,所有努力都值得。

  • 5 # 了凡育兒教育

    怎樣做一個有耐心的家長呢?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裡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孩子如同一張白紙,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他們的一舉一動也會深深的印在這張“白紙”上。家長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做一個有涵養的人。

    作為一個有涵養的家長,因具備自控能力的條件。不把負面的情緒到孩子面前。學會尊重、誠信、寬容。與孩子多溝通,和孩子建立一套大家必需互相遵守的規則。

    其次,對孩子有耐心。作為孩子的榜樣,連自己都耐心都不足又如何教育好孩子?孩子在成長道路上會遇到很多問題,當孩子遇到困難與犯錯時。家長要做的不是一味指責孩子,應該幫助他分析問題所在,找出錯誤的根源。一起面對並且作以改正。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良好的環境下愉快成長,長大後才能成為一個獨立、有責任感的人。

    2、有意識地延緩。

    現在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寶貝,孩子要求什麼,家長能辦到的,都會盡量去滿足,但是無限制滿足孩子需要並不是什麼好事。在這種“立即滿足”下孩子性格會變得急躁、任性、缺乏耐心,容易自我中心,無法感受別人的辛苦,理解別人的付出。日後做事情容易只憑興趣,有始無終。

    父母需要學會延遲滿足: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先不要馬上滿足孩子的需求,而以漸進的方式或有條件地讓孩子學習等待與接受。

    延遲滿足不僅僅是對孩子的一種教育,也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有著良好的幫助。不少測驗表示,孩子能夠放棄眼前的誘惑,有較強“忍耐”力的孩子比難以抵擋誘惑的孩子更容易成功。透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也讓孩子更能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學會如何去體諒父母。

    延遲滿足的好習慣應從小培養。作為家長需要做到這兩點:

    首先,應該持有堅定的態度。不能動不動就滿足孩子的願望,更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妥協。

    其次,要學會向孩子提出要求,適當的以條件作為交換。當孩子有需求時,媽媽們也可以跟孩子提出要求。比如,今天媽媽需要你認真的讀一個小故事、媽媽需要你幫忙把地板打掃乾淨、或者乖乖的自己坐著吃飯之類的條件。只要孩子完成了,就能滿足孩子的一個要求。但要對孩子說明不能馬虎應對,更不能中途放棄。要教會孩子堅持到底,努力付出才有收穫。

    3、給孩子設定障礙

    由於父母的保護,不少孩子從小就走得一帆風順,但一遇到困難,就變得不知所措,經不起風浪考驗。父母應該意識到有必要給孩子設定一些“風浪”,讓孩子在困境中變得更加勇於進取。但這裡的風浪,並不是指那些孩子透過努力都不能完成的任務,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障礙”,孩子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來克服。

    週末,不少家長會選擇帶孩子去登山、郊外遊玩,這就是施教的好時機。當孩子在登山途中感到疲累,鬧著不肯走的時候,父母一方面要學著拒絕寶寶,另外要鼓勵寶寶“你是可以的”“你很棒,只要再堅持一下就到目的地”。只有在孩子自己堅持下去,才能提高他們的耐力。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設定障礙,早上起床的時候,可以要求孩子把自己的被子疊好,或者吃完飯讓孩子學著清洗餐具,也可以在與孩子玩遊戲的過程中,比如下跳棋,更改一下游戲規則,給孩子設定一點難題,讓他學著動腦筋去解決問題。

    安排孩子讀一些偉人傳記,對孩子的成長也別有裨益。透過閱讀偉人的故事,讓孩子瞭解到面對苦難和挫折時,我們需要有怎樣的心態,需要如何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克服這些困難。

    4、有意識的耐心訓練

    耐心需要從小就培養,許多媽媽都知道這個道理,但就是不知道具體需要如何去訓練孩子的耐性。心急的媽媽們,請記住,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想要孩子變得更有耐心,不僅需要調節自己的耐心,還需要有意識的對孩子進行耐心訓練。

    單是口頭的教育對孩子的作用並不大,對於智商迅速發育的孩子來講,利用孩子感興趣的遊戲來入手,比如擺積木,就是個很好的選擇。

    如今不少積木玩具都會附加造型圖紙。爸爸可以先從最簡單的造型開始訓練,與孩子分析如何看搭建的步驟。然後讓孩子自己嘗試按著圖紙一步步搭建。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也不要急著伸手幫忙完成。而是在旁邊搭建一個模型,讓孩子知曉擺出這步的步驟,讓孩子自己親手完成。這樣不但可以訓練孩子的耐心,還便於孩子集中注意力。當然,一開始訓練的時候,孩子難免會因為小困難而鬧脾氣,想中途放棄等。家長應該多給予鼓勵、讚揚的語言。

    對於開始認字和學習階段的孩子,看書也是個很好的訓練方式。起初不需要強迫孩子一下子就閱讀多篇,過多的閱讀任務會讓孩子從最初就喪失耐心。最好從開始的一篇,再慢慢地疊加,培養孩子慢慢閱讀的耐心、並逐漸讓孩子理解其中的道理。之後,可以鼓勵孩子講故事進行演講。

    孩子的耐心、性格與父母息息相關。父母不但要訓練孩子的耐心,更需要的是多給點耐心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多給予鼓勵與欣賞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孩子能健康吃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