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巧林說育兒
-
2 # 江南獨伊108572263
謝邀。小孩子喜歡挑食說明他脾胃功能不是很好,比較虛弱,脾胃功能好的小孩,無論吃什麼他都不挑食,且吃得很香。還有就是父母嬌寵,平時沒管教好,有種小孩專吃葷菜,不吃小菜。挑食的孩子營養得不到全方位吸收,對他健康成長還是有影響的,雖然不是很大,但家長也應該引起重視,不能放任不管,久而久之你會想想不到的後果,到時為時己晚,後悔莫及。為了防止孩子挑食,家長在平時孩子吃飯時,一定要注意營養均衡,不能任其孩子自由,葷素搭配合理給他吃。讓孩子平時多運動,增強他的脾胃功能。適當讓他吃點紅棗、薏米,等健脾養胃的食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按時吃飯,少吃零食,少喝甜飲品。
寶寶挑食偏食的原因
先普及一個知識:味覺敏感期。味覺和視覺、聽覺、觸覺等一樣,是寶寶感知覺發育的重要一部分。寶寶在4-6個月的時候,正是味覺發育的敏感期,也是建立良好飲食行為的關鍵期。這個時候,讓寶寶品嚐各種食物的味道,不但能夠促進感知覺發育,更是培養良好飲食習慣,避免日後出現食慾不振和偏食的重要措施。而如果寶寶在這個階段,接觸的食物比較單調,他可能不太願意接受其他的味道。
那麼難吃的東西,我不要吃!
罵孩子不好好吃飯、挑食的時候,請父母先檢討自己飯菜的味道如何。
我的一個朋友抱怨孩子挑食,準備了很多有營養的食物,孩子就是不愛吃。威逼利誘都沒有用,每次吃飯都是一場戰爭。某天我去她家,看了她給孩子做的一坨糊狀物,完美地避開了“色香味”啊,孩子怎麼可能喜歡啊!
我說,這個東西看起來就不想吃,幹嘛要逼著孩子吃呢?你和孩子有仇嗎?
現在我還不想吃。
有時候孩子挑食是因為不想吃,比如孩子剛睡醒的時候,立即讓孩子吃飯,孩子就會不太接受。比如孩子玩得正興奮的時候,讓孩子吃飯,孩子也會不樂意不配合,顯得很挑食。
爸爸媽媽也不愛吃啊。
有的父母本身就挑食,經常在孩子面前說這個不好吃,那個不喜歡吃,小孩子也會受到影響,會對這些食物產生排斥。
餐桌變戰場。
父母在餐桌上產生爭執,或者在吃飯時候教訓孩子,孩子吃飯時會精神緊張,導致沒有食慾。
零食吃太多了。
如果孩子零食吃的太多,而且是經常吃,會導致胃腸道消化液不停分泌,腸胃缺乏必要的休息,引起消化功能減弱,食慾下降。
先天因素:
1. 味覺。
研究指出,東亞人有21%討厭這種氣味,歐洲人有17%,非洲後裔有14%,南亞人有7%,西班牙裔有4%,中東人只有3%(中東是香菜的起源地)。有人小時候吃香菜就是肥皂味,但長大後開始慢慢習慣香菜,這說明大腦對味覺的解析不是沒可能改變的。(香菜例子可以自己去測SNP,23andme加拿大公司提供相應報告)2. 過敏。這個同樣是受DNA決定的,18歲以前的症狀往往最嚴重。比如八大過敏食物:牛奶製品、雞蛋、花生、魚、貝類、木本堅果、小麥、大豆。隨著年齡增長,對過敏源的反應可能會減輕。3. 腸胃不消化。比如常見的乳糖不耐受群體(lactose intolerance)不能吃乳製品,否則腸胃不消化導致拉肚子。
後天因素
1、大人的影響
媽媽在孕期或哺乳期有偏食現象,會影響孩子對食物的接受度,導致孩子接觸食物後出現偏食現象。
另外,如果家人就有偏食的現象,吃飯時候挑挑揀揀,在孩子面前說這個菜好吃、那個菜不好吃,很容易導致孩子也產生這樣的錯誤認識,從而形成挑食偏食的習慣。
2、輔食新增不及時:
媽媽沒有及時為嬰兒新增輔食,錯過了嬰兒味覺發育的最佳時機。:
3、菜品過於單調
現代人生活總是忙忙碌碌,以至於回到家裡常常每餐只做一種菜,長此以往孩子就熟悉這幾種味道,對其他味道的食物就很難接受。媽媽要注意給孩子增加全面的食物,以避免挑食偏食。
“吃傷了”
連續吃同一口味的食物會讓這種食物的吸引力下降甚至討厭這種食物,這叫感官過飽(sensory specific satiety)。至於多久會吃厭也是因人而異,有人一禮拜吃同樣的東西就會討厭,有人吃一年也沒事,但研究指出少兒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嚴格說來,這不屬於挑食的範疇,因為能“吃傷”就說明之前是喜歡吃的,或至少也是不討厭吃的。
4、飲食習慣的影響
有的孩子愛吃肉,不愛吃蔬菜這是飲食習慣決定的。媽媽可嘗試把菜剁碎和肉一起做餡,給孩子做餡餅、餃子、包子等食物,然後慢慢減少餡料中肉的比例,使孩子逐漸過渡到愛吃蔬菜。
5、家長的縱容
家長的縱容也是導致孩子挑食偏食的重要原因。所有的挑食偏食都是大人給慣出來的。如果孩子愛吃肉,媽媽就總是給他做肉類食品,而且在食用量上不予限制,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慢慢就會導致孩子挑食偏食現象更為嚴重,而且難以糾正。
一般來說,孩子1歲以後都會挑食,今天光吃這個,明天光吃那個。這餐某種食品多吃一點,那餐另一種食品多吃一點。很多情況下,當孩子表現出不喜歡某種食品時,家長並不是勸說或講道理,而是一味地遷就;當孩子表現出喜歡吃某種食品時,父母馬上又會讓孩子多吃。久而久之,導致形成孩子挑食的習慣。實際上,家長的縱容促成孩子吃飯挑食的壞習慣。吃自己喜愛和可口的食物是人的天性,家長一味地滿足孩子這種"天性",就可能使孩子吃不到平衡的膳食,從而導致在孩子身上發生食物富足型的營養不良。
總結:家長的縱容促成孩子吃飯挑食的壞習慣。
6、添加了刺激性食物
媽媽在給嬰兒新增輔食時添加了刺激性強、味道特殊的食物,如蔥、蒜、辣椒、姜、臭豆腐等,有的孩子不能接受。這種情況不能視為挑食偏食,刺激性食物對孩子來說較難接受,尤其是味覺尚未發育完全的嬰兒,不宜進食。
7、食物味道特殊
特殊味道的食物孩子不易接受。有的食物具有特殊氣味,比如茴香、魚、芹萊等,嬰兒剛剛開始接觸成人食物,對這些氣味獨特的食物很難適應,所以導致挑食偏食情況。媽媽在烹調食物時應注意掌握一些竅門,使魚、蝦等海鮮的腥味去除掉,這樣孩子就能慢慢接受了。
9、 認知錯位
這種屬於偶然事件,比如吃完一樣東西后經歷了讓人極其不舒服的體驗,比如眩暈、嘔吐、疼痛等。雖然這種食物不一定是引起上述體驗的原因,但是大腦已經建立了食物和體驗的“連結”,導致再接觸到那個食物就會引起相應不舒服的體驗。
比如吃了A食物就不舒服,或者大病期間持續地吃A食物,造成大病和A食物形成了關聯。這個情況並不限於食物範疇,很多行為和食物都可能連結到不舒服的體驗上,可同樣透過認知行為療法矯正。10、微量元素缺乏
味覺障礙:厭食、偏食或異食;容易溼疹:易患口腔潰瘍,受損傷口不易癒合
生長髮育不良:身材矮小、瘦弱;
免疫力下降:經常感冒、發燒;記憶力、智力發育落後;
兒童體內缺鋅時會出現生長停滯、味覺減退以及食慾不振等症狀,甚至出現異食癖。缺鋅嚴重的孩子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補鋅製劑,如酵母鋅、蛋白鋅等。
鐵
鐵是血紅蛋白的重要部分,能夠催化β-胡蘿蔔素轉化為維生素A,促進嘌呤與膠原的合成,促進抗體的產生以及脂類從血液中轉運和藥物在肝臟的解毒,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加中性白細胞和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同時也可使機體的抗感染能力增強。人體缺乏鐵元素會極大地損害健康,造成貧血、舌部發痛、食慾不振、噁心、疲勞或無力,兒童則會出現認知能力低下,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低下。父母應該注意為孩子補充含鐵豐富的食物,畜禽肉類、動物全血、動物肝臟、豆製品、芝麻醬、黑木耳、番茄、櫻桃、等含鐵豐富,父母可以從中選擇孩子喜愛的食物經常提供給他們食用。
• 缺乏賴氨酸的症狀包括疲勞,
• 虛弱,噁心,嘔吐,
• 頭暈,沒有食慾,
• 發育遲緩,貧血等。
• 每日建議攝入量是兒童
• 每磅體重10毫克
11、重金屬超標
看了這幾份報告大家發現了什麼問題嗎?是不是體內重金屬和放射線毒素沉積的,會導致人體記憶力和免疫力低下?
大家知道對人體危害最大的重金屬有哪些嗎?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鎘Cd:可在人體中積累引起急、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可使人嘔血、腹痛、最後導致死亡 ,慢性中毒能使腎功能損傷 ,破壞骨胳、致使骨痛、骨質軟化、癱瘓。日本的鎘中毒引起的痛痛病。
舉例,8歲孩子,身高120,體重40斤,完全不吃飯,找不到原因。做了全面檢測才發現,鎘沉積。原來是開機械廠的。
12、心理原因、強迫餵養導致偏食
比如逃避型進食障礙(Avoidant/Restrictive Food Intake Disorder),需要經過認知行為療法進行矯正。有的幼兒可能出現過吃某些食物遇到意外的情況,比如吃魚被魚刺刺傷過、吃菜被萊葉卡到過等,所以導致幼兒下次吃同類食物時會產生恐懼心理,從而拒絕吃這類食物。
媽媽給嬰兒新增輔食時應注意將食物處理得適合嬰兒食用,慢慢讓嬰兒習慣進食,切不可強行餵食,否則會適得其反,加深嬰兒的恐懼感,從而更加不愛吃此類食物。舉例:婦幼保健院醫生給4個月嬰兒開龍牡壯骨顆粒,導致餵養困難。斷奶的時候還不吃輔食。
13、宗教
宗教的影響較大,由於從小被灌輸,導致真吃到禁食的東西時也會非常不舒服。比如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禁食狗肉、豬肉、無鱗魚類。
調查發現:
82.1% 的兒童至少有1種特別不喜歡而不吃或少吃的食品;62.8%的兒童有1-2種特別不喜歡而不吃或少吃的食品;19.2%的兒童有3種以上,僅有17.9%的兒童沒有挑食、偏食行為。
在所有食物中,青少年兒童最不愛吃的食物依次是豆類、蔬菜類和魚蝦類;最愛吃的食物是水果類。其中,男孩子最不愛吃的食物依次為豆類、蔬菜類和魚蝦類;女孩子最不愛吃的食物依次為豆類、肉類和蔬菜類。
導致青少年兒童挑食、偏食的原因是多樣的,既有家庭環境的影響,更與青少年兒童自身的特性分不開。
挑食、偏食,必將會導致營養的不均衡,而營養是孩子長高的物質基礎,尤其是孩子厭惡的豆類、蔬菜和動物類等優質食品中富含生長髮育不可或缺的蛋白質、維生素、賴氨酸以及微量元素等,長期以往,必將導致孩子生長髮育出現問題,身高增長受到影響。
研究發現:
母親職業越偏向腦力勞動、家長的認知水平越高,孩子的挑食、偏食行為越少。母親職業越偏向腦力勞動,對相關營養知識的關注和學習越多,從而從食物質量和數量的提供上保證兒童較好的飲食行為;家長認知水平越高,具備了良好的營養知識,會對兒童飲食行為的形成和發展起促進作用。
為了孩子營養的均衡和健康成長,家長應具備足夠的營養知識,發現孩子飲食中存在的問題,為孩子制定營養均衡的食譜。如果家長缺乏學習時間,不妨為孩子做一個營養評估,並請兒童營養師為孩子制定一份完美的食譜吧!
挑食事兒小,但不懂方法,嘗試各種方法無效果,盲目的強迫孩子將培養出來的壞習慣改掉,影響親子關係事兒就大啦
我覺得,如果孩子只是不喜歡某些東西,完全沒有硬逼著孩子去吃。尊重孩子不吃的權利啊!
為什麼要追求什麼都愛吃呢?大人尚且挑食,何苦為難孩子啊?
學齡前兒童個性有明顯的發展,更具獨立性和主動性,好奇心強,喜歡自己決定自己的飲食,對父母要求的食物會產生反感甚至厭惡。家長的壓力會加重孩子挑食,父母不用過分焦慮,可以採用多種措施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從營養補充和行為糾正兩個方面進行。
吃飯越痛苦,挑食越嚴重。
有的人說孩子挑食是慣的,餓他幾頓就吃了,還有的說揍一頓就去吃了。說這些話的人,你們有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飲食喜好,強迫孩子吃不愛吃的東西,簡直太殘忍了!
打著罵著逼著吃,這次是吃進去了,以後會更不愛吃了。
這樣做,會讓孩子把這種本來就討厭的食物和捱揍捱罵捱餓的不愉悅感建立起聯絡,長期這麼逼孩子,孩子甚至會看到這種食物就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