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下地方人家
-
2 # 佳家的一家人
噴清水(對照)相比,從6-7葉期開始用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每週1次連續噴施5次,大豆“症青”株率(0.3%)和癟莢率(10.8%)顯著降低,分別下降22.2個和25.9個百分點,相對單株產量為對照的2.53倍(2015)。噴施3次高效氯氰菊酯可以顯著降低症青發病株比例,單株癟莢率比對照下降76.3%,小區產量是對照的7.2倍。
吳存祥等(2018)指出,引起“症青”的重要原因可能是點蜂緣蝽,防治點蜂緣蝽可以有效防止“症青”現象的發生。
點蜂緣蝽一年可發生3代,以成蟲在枯枝落葉和草叢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開始活動,4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春大豆、菜豆、豇豆等豆科作物上產卵,第一代成蟲6月上旬開始出現,在豇豆、菜豆等作物上產卵為害,第二代成蟲7月中旬開始羽化,8月中下旬盛發,此時大量飛往豆田為害。第三代成蟲9月上旬至11月中旬羽化,10月下旬以後陸續蟄伏越冬。
紀永民(2018)指出,引起大豆“症青”的原因是刺吸式害蟲為害,點蜂緣蝽是元兇,飛蝨、薊馬、盲蝽象、大青葉蟬、白粉蝨是幫兇。距離道路近的大豆“症青”輕。
郭建秋等(2012)認為,大豆“症青”現象可能是一種新病害。重茬地塊大豆“症青”株率平均為31.70%,正茬大豆“症青”株率平均為為1.01%,且兩者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在重茬條件下,25個大豆品種均有一定程度的“症青”現象發生,“症青”株率變幅為8.6%-58.7%,品種間差異極顯著;在正茬條件,所有大豆品種“症青”現象均較輕,56%的品種“症青”發生率不足1%,且品種間差異不顯著。表明重茬導致大豆“症青”發生或加重。
張慎舉(2007):正茬(CK)大豆空莢發生率8.2%,重茬1年、2年、3年和4年大豆空莢發生率分別為17.0%、21.3%、34.8%和43.5%,比對照分別減產12.1%、19.8%、31.5%和44.9%。表明重茬導致空莢率升高,重茬越重空莢率越高,減產越嚴重。
紀永民(2018)指出,大豆“症青”可能是飛蝨傳播的病毒病。火燒麥茬的大豆“症青”輕。但是,至今未分離出病原物。
2
營養失衡
蘇天增(1995)指出,對來自商丘、寧陵和濉溪縣20個地塊的植株及土樣進行測定,發病(空秕莢)植株根際土壤有效硼含量平均為0.34PPm,而正常植株根際土壤有效硼含量平均為0.52PPm。前者比後者低34.6%。
水培試驗表明:不同時期缺硼,大豆秕莢率都有不程度發生。其中以結莢至鼓粒期缺硼的單株秕莢率達26.5%,單株粒重6.8克,比對照減產46.9%,為最甚;其次是開花至結莢期缺硼的單株秕莢率為19.2%,單株粒重比對照低38.3%。用硼酸作基肥、或拌種、或開花結莢期葉面噴施,秕莢率明顯降低,增產10.7%-23.7%。但是,不同品種對硼反應差異較大。
郭建秋等(2012)指出,噴硼酸的大豆症青株率20.0%,癟莢率31.44%,比對照僅下降2.5個和5.27個百分點。相對單株產量為對照的1.26倍。不同品種對噴施硼酸的反應不一致,周豆19噴施硼酸後症青株率和癟莢率升高,相對單株產量下降;其它品種(駐豆7號、中黃42、豫豆22、滄豆7號、和冠豆1號)則表現出單株產量增加的趨勢。
李偉華等(2007)指出,大豆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三十烷醇、784-1和ABT生根粉5號空莢率降低9.3-13個百分點,相對單株產量增16.4-21.1%。
張慎舉等(2007)認為,重茬大豆土壤效性磷、鉀、硼等大量、微量營養元素含量明顯虧缺。
3
氣候異常
大豆生長髮育適宜溫度:苗期21-23度、開花期22-25度、結莢鼓粒期21-23度、成熟期19-20度。嘉祥縣2014年六月下旬至七月中旬,長時間持續乾旱;七月下旬連續10天氣溫在33度以上,極端最高氣溫37.9度。2017年七月中下旬,連續13天氣溫在33度以上,極端最高氣溫37度,八月上旬連續8天氣溫在33度以上;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氣溫比往年低3-5度,且陰雨寡照天數偏多。2018年七月上中旬持續乾旱,七月中下旬連續16天氣溫在34度以上,極端最高氣溫39度;八月上旬連續10天氣溫在34度以上。長時間持續乾旱、連續高溫或低溫有可能是大豆“症青”的主要原因。
主攻提高單產,預防“症青”是關鍵。綜合各地高產經驗,筆者提出以下措施,供參考。
一、輪作換茬。改小麥-大豆-小麥-大豆連作為小麥-玉米-小麥-大豆或小麥-辣椒-小麥-大豆或大蒜(圓蔥)-大豆-小麥-玉米輪作。
二、培育壯苗。夏大豆播種適期六月中旬,遇雨搶墒直播,遇旱先澆水造墒後播種,大淤地可淺播壓水;機播行距40-50釐米,播深3-4釐米,每畝播種量3-4公斤;齊苗後間苗,每畝留苗1.2-1.6萬株。
三、防病治蟲。
1、種子包衣或拌種,用先正達艾科頓或根腐寶+吡蟲啉進行種子包衣可防治大豆根腐病、根結線蟲、花葉病和蚜蟲 ;
2、齊苗後用精喹禾靈+氟磺胺草醚噴霧除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蟲啉 +戊唑醇噴霧防治點蜂緣蝽、蚜蟲、飛蝨、薊馬和葉斑病等;
3、初花前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蟲啉+戊唑醇噴霧防治點蜂緣蝽、蚜蟲、盲蝽象、大青葉蟬、豆天蛾和葉斑病等;
4花莢期用先正達阿立卡+揚彩+益施幫噴霧防治大豆造橋蟲、食心蟲、豆莢螟和炭疽病、紫斑病等。
四、平衡施肥,適時澆水,及時排水。七月中下旬,連續10天沒有10毫米以上的有效降水,應及時澆水補墒;初花前每畝追施氮磷鉀複合肥15-20公斤;可以補施硼肥、鉬肥和鐵肥;結莢鼓粒期遇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應及時排澇。
五、適時機收。大豆落葉、植株黃化後收穫。收穫早了,植株水分含量高,機收易產生水花粒、泥臉粒;收穫晚了,炸莢落粒,破碎率增高、損失大。
-
3 # 田園小勇
“症青”是大豆莖葉持綠現象的俗稱。發生特徵為:大豆生長後期營養生長旺盛,葉片變厚,葉色濃綠,莖杆堅硬,長期保持青枝綠葉,並不斷抽發新枝或次生分枝,花期長,結莢稀疏,出現結莢不鼓粒或癟莢皺粒,籽粒過小,導致產量下降,商品性差。“症青”具有蔓延性,可導致整株甚至整塊地被傳染,嚴重時全株枯死,顆粒無收,對大豆產量影響很大。近年來,在中國黃淮海大豆栽培區發生危害較重,是導致落花、落莢和癟粒、空莢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症青”發生機理尚不明取
要高度重視對點蜂緣蝽等蝽蟓類害蟲的綜合防治,加強田間種群動態監測,在發生程度為中等偏重以上的地塊,應採用農業、生物、化學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控制蟲口基數,預防“症青”發生,確保豐產豐收。具體措施如下:
1、 農業防治
控制蟲源基數。首先清除田園周圍的雜草、枯枝落葉,壓低越冬蟲源基數。其次,及時剷除田邊早花早實的野生植物,避免其作為早春過度寄主,減少部分蟲源。
2、生物防治
保護利用自然天敵。捕食性天敵有球腹蛛、長螳螂和蜻蜓,以及寄生性天敵黑卵蜂等對控制點蜂緣蝽的發生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3、化學防治
在大豆植株現蕾、開花和初莢期,可使用3%吡蟲清(莫比朗、啶蟲脒)乳油1500倍液、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4000倍液、20%氰戊菊酯(速滅殺丁)乳油2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霧,隔7天∼10天噴1次,連噴2次。同時可兼治稻綠蝽等其它蝽類害蟲。
-
4 # 及冀米
症青現象的發生一般有三個原因,內在原因、直接誘因和外部原因。一般在開花後可噴吡蟲啉、氰戊菊酯(可單用或者混用)。開花後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效果更佳。
-
5 # 星哥說農
夏大豆如何防治症青?
夏大豆症青是大豆的致命問題,也是農民朋友最怕大豆患的一種病症,大豆症青就是大豆成熟時葉綠枝青,結莢不實或莢粒癟殼,不但大豆減產嚴重,而且品質下降。
小哥所處的淮海平原大地,夏大豆是當前季節主要的經濟作物,前幾年症青現象嚴重,經過專家們的驗證,得出一些防治症青的一手資料,一般由苗弱、密度大、病蟲害引起,下面小哥就夏大豆症青談談防治之法,以供參考。
我們這裡夏大豆一般六月麥收後開始搶種,雨後即播或澆灌後播種,底肥以有機肥為主,氮磷鉀肥為輔,培育壯苗,7、8月因勢追肥或噴灑葉面肥、硼肥。
出苗後進行均苗,一般每畝1.5萬株左右,行距40釐米最右,確保株間通風透光,然後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蟲啉防治點蜂緣蝽、蚜蟲、飛蝨、薊馬和葉斑病等。
開花期是病蟲害高發的時期,一些刺吸型的害蟲刺入花或莖杆,引起花粒脫落或莖杆衰弱,此時繼續噴灑高效氯氟氰菊酯+戊唑醇噴霧+吡蟲啉消滅這類害蟲,可大大減輕大豆症青現象。
結莢期,害蟲大量吸食豆莢,會引起大豆癟殼,並引起大豆黴變或腐爛,進入症青的高發期,此時噴灑正達阿立卡+益施幫噴霧防治大豆造橋蟲、食心蟲、豆莢螟和炭疽病、紫斑病等,改善症青症狀。
總之,夏大豆症青與豆苗長勢弱、肥水不足、病蟲害有關,我們要在精選抗蟲害豆種的基礎上,加強田間肥水管理,中耕除草,確保豆田通風透光,及時消滅大豆各類害蟲,可減輕症青現象。 -
6 # 扎姆希
為了更好地防治夏大豆症青現象的發生,在田間條件下研究了噴施不同次數高效氯氰菊酯對大豆症青的防治效果。結果表明:噴施3次高效氯氰菊酯對防治大豆症青的效果最好,可以顯著降低發病株的比例。單株癟莢率比對照下降76.3%,單株綠葉片數比對照下降62.9%。小區產量是對照的7.2倍
-
7 # 大紅人
1、必須合理掌握夏大豆的生長期、必須在提前種植,把花期錯開夏季高溫期。
2、合理控制使用氮肥,不能造成夏大豆的不斷生長、造成症青。
3、必須嚴格控制夏季的多雨造成夏大豆植株的徒長,當大豆田發生過澇時必須及時排水、或者及時鬆土防澇工作。
4、根據夏大豆的的長勢合理進行藥物噴施進行預防。
-
8 # 匯品家
採取以下培養措施,以避免大豆病的發生:
一、輪作換茬。
將小麥-大豆-小麥-大豆替代為小麥-玉米-大豆或小麥-胡椒-小麥-大豆或大蒜-大豆-小麥-玉米輪作。
二、培育壯苗。
夏季大豆播種季節6月中旬,如發生雨水搶水直播,如發生乾旱先施水後播種,大面積淤積可為淺壓水;機播距離40-50釐米,播種深度3-4釐米,每畝播種量3-4公斤,齊苗後幼苗,每畝12,000至16,000株。
三、防病治蟲。
1、種子包衣或拌種,先正達艾克頓或根腐病+吡蟲啉種子包衣可以控制大豆根腐病,根結線蟲,花葉病和蚜蟲;
2、齊苗後噴灑喹硫平和氟甲氧嘧啶,噴灑氟氯氰菊酯+吡蟲啉+布佐立丁防治斑點蟲、蚜蟲、飛蝨、薊馬和葉斑病。
3、使用高效的氯氟環素+吡蟲啉+五氧化二醇噴霧在第一花前預防和控制蜂緣蝽、蚜蟲、盲蝽象、大青葉蟬、豆天蛾和葉斑病等;
4,花莢期用先正達阿里卡+洋菜+益石棒噴霧控制大豆蚯蚓,心絲蟲,豆莢和炭疽病,紫斑病。
4。施肥均衡,澆水及時,排水及時。
7月中下旬,連續10天沒有超過10毫米的有效降水,應及時用水補充水分,先用氮、磷,每畝施用15-20公斤鉀複合肥,可施用硼肥、鉬肥、鐵肥,果桶造粒期內遇100毫米以上暴雨,應及時排放。
五、適時機收。
黃化後,收穫大豆。收穫初期,植物水分含量高,機器收割容易產生水顆粒,泥面顆粒;收穫晚了,炸豆莢落下,破損率增加損失大。
回覆列表
去掉種子包衣:
1包衣種子播到土裡要等它們吸水,再拿小噴壺把包衣衝開。
2.正常來講包衣遇水可以自行化開。如果不能,則可以用牙籤將他挑開。
3.先碾碎後後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