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邊境行者X飛翠中國
-
2 # 整點歷史
1972年3月,在奈良明日香村發掘了高松冢壁畫古墳。這在當時在學術界和社會上所引起的極大震動至今人們還記憶猶新。古墳的東西墓壁上繪有漂亮的男女人物彩色畫,這些墓壁畫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墓室南北長二百六十五釐米,南面有出口,東西狹窄,只有一百零三釐米,高也只有一百一十三釐米。墓的規模雖說很小,卻被認為是皇太子等地位很高的人的墓室。至於皇太子是誰,人們進行了種種猜測,認為可能性較大的是天武天皇(在位673—686年)的某個皇太子,但無確鑿的證據來證實這一點。
一、高松冢壁畫受中國唐代的影響而產生不管怎麼說,這是座公元七世紀到八世紀初建造的古墳,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古墳南入口處曾被盜掘,裡面灌滿了雨水。墓室內南面壁畫已經模糊不清。在東西墓壁的畫有彩色男女人物的畫面上,東繪有青龍,西有白虎,北面墓壁上畫有玄武。
中國稱青龍、白虎、玄武、朱雀為四神,認為它們是分別守衛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之神。由此可以推測,南面墓壁上畫的可能是朱雀。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高句麗時代的北韓,都有把這四神和人物像畫進墓室的習慣。高松冢的墓壁畫很可能是受了高句麗的影響。
日本的考古學家對此進行了推測。為了便於比較研究,曾經將北韓的考佔學家請到日本。現在看來,此墓壁畫是直接受中國唐代的影響而產生的。特別是裡面的入物像,和1960—1962年發掘的永泰公主墓中的極為相似。永泰公主是唐中宗的女兒,被武則天殺害。武則天死後,中宗復位,第二年,即神龍二年(706年)中宗在長安修築墳墓,為公主進行了改葬。
《史記・始皇本記》中記載:營造始皇帝墓時,“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雖然“具”這個詞的含義尚不甚清楚,但人們認為,“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這句話可能是在墓室的天棚上繪有星象圖,在地板上畫有地圖。
中國在墓室中繪星象圖的習俗,即使不能追溯到秦始皇時代,也畢竟是中國古老的習俗。高句麗也有這種習俗。在古代,人們出於希望被埋葬者像生前一樣生活的願望,在墓室裡放置了各種隨葬品。繪製星象圖大概也是出於同樣的動機,即希望被埋葬者也能像生前一樣眺望天空。不過,高松冢的星象圖沒有能全部描繪出在日本所能觀察到的星體,而只是在天棚上的方框內畫了一些象徵性的二十八宿,方框中央處又畫了簡單的北極星座。
在這個星圖中,星辰是用貼在壁上的直徑為一釐米左右的圓形金箔來表示的,並用紅線把同一個星座的星星連在一起,用以表示星座。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是把天空中的星辰劃分為若干星座。在古希臘,人們是根據古希臘神話來給星座命名的。公元二世紀的希臘天文學家托勒玫,將一千零二十八個星體劃分為四十八個星座。後來又進行增補,現在達到了八十八個星座。
三、星座的名稱可以說,希臘傳來的星座名稱是詩的、大眾的。而中國的星座名稱是散文的、官僚的。
在中國,周代或周代以前,就為星座起了名稱。當時星座的數目不多,星座的名稱是根據星座的形狀而命立的。例如,現在的大熊座當時被稱作北斗,就是由於它和古代的鬥形狀相似而得名的。後來,這類星座數目不斷增加,尤屬漢代增加的最多。而且,出現了以官廷名稱或官職名稱來給許多星座命名的作法,這反映了漢代完備的官僚制度。
《史記・天官書》中所載的星座名稱數目超過了一百多個。後來,這個數目又有很大的增加。中國星座學說的形成是在晉武帝(公元265—290年在位)時期,當時的太史令陳卓在肉眼見的範圍內數出的星達283官1464顆。
這裡的“官”即星座,中國古代往往稱星座為官。關於這些星辰,《晉書・天文志》中有詳細的記載。根據這些記載,後來又進一步把這些星辰分為三垣二十八宿。所謂三垣,即以北極為中心,把赤道以北的星辰分為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等三垣。沿赤道一帶的星辰則分成二十八宿和附屬於它的星座。下面著重敘述一下二十八宿。
四、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是沿著赤道的二十八個星座。其中許多是人們所熟悉的。例如,獵戶星座的三顆星被稱作參宿,牡牛座的昴宿星團稱作昴宿。“二十八”這個數的確定很可能是與恆星月的長度有關,二十八宿把它作為基準,用來表示日、月、行星,以及包括恆星在內的天體在赤道上的位置(相當於赤徑)。
在托勒玫星表中,黃道十二官是表示所有恆星黃經的基準黃,道和赤道雖然有所不同,但兩者的作用卻是大致一樣的。二十八宿在中國的天文學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它出現於戰國時代,是人們把早就發現的星辰進行選取、組合而成的,而且其中沒有一個宿的名稱是根據官僚來命名的。
五、五行學說在星座配組中的應用另外,在中國的天文學中,五行學說的分類方法也被應用在星座的配組中。將五行對應於方位,則有中央和東、西南、北五個方位。以北極為中心的部分被認為是天的中央,而沿著赤道繞天一週的二十八宿,每七宿為一區被分為四個區域,並分別配置於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上。這就是說,從角宿開始,在赤道上自西向東按順序排列的二十八宿,被分為如下的東、北、西、南四方宿。
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
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由於二十八宿是繞赤道一週的,因此可以說,它本來是沒有一定的方向的。把二十八宿區劃為四方,完全是按照五行說進行簡單配組的結果。這種配組也表現在高松冢頂棚的星象圖上。即,頂棚中央畫有北極(五星)和守衛它的四輔星,在它的四周,每個方向上都有七宿排列成一條直線。即,靠近東壁的頂棚部分畫有東方七宿,靠近北壁的部分畫有北方七宿,靠近南壁的部分畫有南方七宿,靠近西壁的部分畫有西方七宿。前面曾多次提到,二十八宿是繞天一週的星座,本來應該畫成圓形,但根據五行說的區劃方法,畫成了四方形。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整個星象圖在某種程度上都被圖案化了。
每個星座是用連線星體的線明確表示出來的。其形狀和南宋淳祐天文圖所描繪的星座形狀極為相似。淳祐天文圖提在南宋淳祐丁末年(公元1247年),刻在石碑上的,實物儲存至今。在原本地儲存下來的星象圖中,這張淳祐天文圖可以說是最早的了。因此可以說,高松冢的星象圖,雖然只是一部分星座的星象圖,但它卻極準確地保留了星座的形象。
在這裡我們還應當看到,東有青龍、北有玄武、西有白虎、南有朱雀這個配組方法和五行說有著密切的關係。其實,青龍、白虎、玄武、朱雀這四種,是將四方宿神化了的產物。在希臘,星辰一直被認為是神的化身。例如,金星是美神維納斯(根據羅馬的稱呼)的化身。中國古代也有與此相同的思想,四方宿被看作四神,並分別用不同動物的形象來標記。
六、阿斯塔那墓群中發現的星象圖,竟與高松冢的星象圖極為相似近年來,中國還發表了一些關於墓繪星象圖的詳細研究報告。首先值得一提的是,1974年洛陽附近發掘的北魏貴族元乂墓。還有1971年在陝西省幹縣附近發掘的唐代章懷太子墓(李賢)及懿德太子墓(李重潤)。此外,1978年,在杭州附近發掘了吳越國皇帝墓。1974年在河北省宣化發掘的遼代張世卿墓。這些墓穴中的星象圖均收錄在1980年出版的《中國古代天文文物圖集》中。這裡,我們來看一下風格稍異的遼代星象圖。
這幅星象圖上面,除了二十八宿之外,還有十二官影象。這些影象與高松冢的影象迥然不同,幾平都是以“天河”為中心來描繪周圍星座的。但是,《文物》1963年第十期報道了這樣一條訊息。在遠離中國內地的新疆吐魯番附近的阿斯塔那墓群中發現的星象圖,竟與高松冢的星象圖極為相似。也就是說,阿斯塔那星象圖中的二十八宿也是每七個一組以圖案的形式配置在四個方向上。
它的中央部分模糊,然而卻可以看出上面繪有類似“天河”的圖案,這一點與高松冢的星象圖不同。此外,阿斯塔那星象圖是用白色塗料簡單地畫在素地上的,而不是像高松冢星象圖那樣,貼著光亮的金箔。但是,並不能否認兩者極為相似這一事實。人們推定,阿斯塔那星象圖是盛唐時期到中唐時期,即七世紀半至八世紀半的產物,和高松冢星象圖的繪製年代相同。我想,這種圖案化的星象圖模本可能產生於中國內地,爾後才傳到東,西邊境的,如果進一步在中國內地進行發掘的話,很有可能還會從墓穴中發現同樣的星象圖。
-
3 # 南辭舊夢
7世紀時星圖傳入中國,成為佛教文化中用來占卜的亞文化的一部分。故星象圖繪於墓頂是為了靈魂在另一個世界任能看到生前所在的人間,從而蔭庇後嗣,並有朝得返人間。墓中星圖反應著古代人的喪葬觀,是種天文觀與哲學觀的有機結合。
-
4 # 石匠秦人
天上北斗七星圖常置於死者身下,放成前三後四七枚銅錢,以示七星,主要是為定向用,因古人夜行在無月光夜晚只能靠望七星定位,以辯東,西,南,北,怕亡人夜行迷失方向而置之,,,,
-
5 # Er聞生
古人將星圖刻繪到墓頂之上,是為了死後靈魂在另一個世界仍然可以看到凡間的景象,從而庇佑後人,並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重返人間。
-
6 # 醃蘿蔔皮
沒有什麼意義,就是儀式,搞的好玩,沒有什麼作用,沒聽到說有真正有學問的星圖介紹。我準的用一副曠可神圖獻給我已故的父親以致思念,星圖含蓋了地球的整個生命週期和執行規律,證據確鑿,事實清楚,可以解釋很多很多自然現象。
-
7 # 笛蕩晚霞
就本欄目中所提的《“星圖”為何會常常出現在古墓中,它又有什麼意義?》之問題,簡要地敘說一些我個人的拙見,願同大家共同商榷。
自古的人們乃至今天的部分人群,把人的死看著是重生,或者是去另一個世界即不同於活著Sunny明媚燦爛的時光空間生活去了。基於自古至今人們對人生命的結束但“靈魂”依舊還活著的認知思想,便把死人的善後事宜按照生前的樣子來辦。
可是,普遍公認的是,死人的鬼魂是見不光的,大都是晝伏夜出。然而,人從上界到凡間,是喝了孟婆的糊塗湯的,是忘記了前世的一切的,但是從凡間去下界(死後到陰間)是要過斷魂(奈何)橋的,是過忘川河喝忘情水的,喝了忘情水會失去部分記憶,當然,最主要的是不會忘記自己生前的親人們,和需要使用的鈔票。因此,活著的人們唯恐逝去的人在陰間出行時會迷失方向,便沿襲了古葬的風俗,在墓穴中,用金屬錢幣按照宇宙北斗七星的狀態,擺設著七星錢,寓意北斗七星。有錢人家的墓室是用磚石砌成的斗拱狀,就把七星圖鑲嵌在墓室的穹頂上,極少數用白石灰在斗拱的黑色穹頂下方點抹七星圖和甩上群星熣燦的樣子圖案,窮人的墓室是土坑,基本是把七星圖錢幣擺放在棺槨下面的土基上。這錢也叫著七星錢,大多用當時人世間流通的錢幣,也有用專為死者製作的冥幣。由於,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理念,死後的人也會向錢看,錢會永遠的吸引著目光,於是出行的時候永遠不會忘記北斗七星的位置。
所以,“星圖”出現在墓室中,是為死去的人們辨別和指引出行途中的方向用的。
只不過,這只是活著的人們的一種唯心主義意識,其實,人死如燈滅,啥都沒有,一切都沒有了影形,全是空。
回覆列表
星圖或天體圖是夜空的地圖;亦即是“星星的地圖”。 天文學家用網格來劃分,使它們更容易使用。它們被用來識別和定位恆星、星座和星系。自古以來,人類就利用星圖來導航。請注意,星圖與星表或天體目錄不同,後者適用於特定用途的天體清單或表單。不同的星圖工具還包括星盤和活動星圖。
古時候人們認為星星是永恆的,每個人都相對應於天上的一顆星星,人間只是一種歷練,人死後又回到對應的星體,古墓中出現的星圖,就是這一種,尋找回家的路。
能確定年代的最古老星圖出現在埃及,其年代為公元前1534年。已知最古老的星表(英語:Babylonian star catalogues)是美索不達米亞的巴比倫天文學家在公元前第二千禧年代編輯的,相當於加喜特王朝的時代("ca" 1531–1155 BC)。中國天文學紀錄的最古老年代是在戰國時代(476–221 BC)。最古老的中國圖形表示的天空是一個亮漆的框,年代為公元前430年,這種描述顯示的顯然不是個別的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