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昊小子

    第一首《送孟浩然之廣陵》

    這首詩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千百年來無人不曉的名篇。“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的這首寓情於景的詩歌寫於唐玄宗開元十八年,在安陸的十年蹉跎歲月中,李白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兩人成為密友,關係匪淺,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李白在送別孟浩然時寫下了這篇詩歌,詩句中既有恢弘氣勢,又有依依惜別之情,詩中動詞的使用也是一句,像將故人與黃鶴樓聯絡在一起的“西辭”,煙花三月與揚州聯絡的“下”,第三四句中的“盡、見、流”等的煉字,歷來為人稱道。

    第二首《贈汪倫》

    在別送詩中,李白除了寫了一首傳頌千古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他寫與汪倫分別的詩歌《贈汪倫》,也是我們學生時代記憶最深刻的一首歌。“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其實與孟浩然這樣的故交密友相比,汪倫並非李白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只是李白在遊歷涇縣桃花潭時,盛情款待他的村人,但從詩文中也可看出李白對村人的友誼相當感懷,像在詩文最後兩句寫到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2 # 山東南旺人

    李白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汪倫是唐朝涇州(今安徽省涇縣)人,他生性豪爽,喜歡結交名士,經常仗義疏財,慷慨解囊,一擲千金而不惜。當時,李白在詩壇上名聲遠揚,汪倫非常飲慕,希望有機會一睹詩仙的風采。可是,涇州名不見經傳,自己也是個無名小輩,怎麼才能請到大詩人李白呢?

      “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興致勃勃地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微笑著告訴他說:“桃花是我們這裡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並沒有桃花。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店店主的姓,並不是說有一萬家酒店。”李白聽了,先是一愣,不知怎麼回事,馬上就明白了。接著哈哈大笑起來,連說:“佩服!佩服!”

      汪倫留李白住了好幾天,李白在那兒過得非常愉快。因為汪倫的別墅周圍,群山環抱,重巒疊嶂。別墅裡面,池塘館舍,清靜深幽,像仙境一樣。在這裡,李白每天飲美酒,吃佳餚,聽歌詠,與高朋勝友高談闊論,一天數宴,常相聚會,往往歡娛達旦。這正是李白喜歡的生活。因此,他對這裡的主人不禁產生出相見恨晚的情懷。他曾寫過《過汪氏別業二首》,在詩中把他汪倫作為竇子明、浮丘公一樣的神仙來加以讚賞。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僕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後,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那首著名的送別詩給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比喻奇妙,並且由於受純樸民風的影響,李白的這首詩非常質樸平實,更顯得情真意切。

      《贈汪倫》這首詩,使普通村民汪倫的名字流傳後世,桃花潭也因此成為遊覽的勝地。為了紀念李白,村民們在潭的東南岸建起“踏歌岸閣”,至今還吸引著眾多遊人。

      簡析

      李白遊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於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將欲”與“忽聞”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驚喜的情態。“將欲”,正是小舟待發之時;“忽聞”,說明出於意料之外。也許汪倫昨晚已設家宴餞別,說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現在他不僅來了,還帶了一群村民一起來送行,怎麼不叫詩人激動萬分!用什麼語言來表達?桃花潭就在附近,於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自己的情深作對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絡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麼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

      李白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從茲去,蕭蕭班馬鳴。

      【註解】:

      1、郭:城牆外的牆,指城外。

      2、蓬:草名,枯後隨風飄蕩,這裡喻友人。

      3、茲:現在。

      4、班:分別。

      【韻譯】:

      青山橫臥在城郭的北面, 白水泱泱地環繞著東城。

      在此我們一道握手言別, 你象蓬草飄泊萬里遠征。

      遊子心思恰似天上浮雲, 夕陽餘暉可比難捨友情。

      頻頻揮手作別從此離去, 馬兒也為惜別聲聲嘶鳴……

      【評析】:

      ??這是首送別詩,充滿詩情畫意。首聯工對,寫得別開生面。先寫作別處的山水: 青山橫亙外城之北,白水環繞東城潺流。此兩句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 “東城”。 “青”、“白”相間,色彩明麗。 “橫”字刻出山之靜態,“繞”字畫出 水之動態。如此描摹,揮灑自如,秀麗清新。中間二聯切題,寫分手時的離情別緒。 前兩句寫對朋友飄泊生涯的關切,落筆如行雲流水,舒暢自然。後兩句寫依依惜別的 心情,巧妙地以“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寫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尾聯更進一層,抒發難捨難分的情緒。化用:《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 句,嵌入“班”字,寫出馬猶不願離群,何況人乎?烘出繾綣情誼,真是鬼斧神工。

      ??詩寫得新穎別緻,丰采殊異。色彩鮮豔,語言流暢,情意宛轉含蓄,自然美與人 情美水乳交融,別是一番風味。

      這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動人肺腑。

      首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點出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並肩緩轡,不願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這兩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確是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

      中間兩聯切題,寫離別的深情。頷聯“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蓬草那樣隨風飛轉,到萬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達了對朋友飄泊生涯的深切關懷。落筆如行雲流水,舒暢自然,不拘泥於對仗,別具一格。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卻又寫得十分工整,“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同時,詩人又巧妙地用“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雲,隨風飄浮,象徵著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人留戀而感到難捨難分。這裡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絃。

      尾聯兩句,情意更切。“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揮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那麼內心的感覺如何呢?詩人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這一句出自《詩經·車攻》“蕭蕭馬鳴”。班馬,離群的馬。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彷彿懂得主人心情,也不願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詩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可謂鬼斧神工。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緻,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這正是評家深為讚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

  • 3 # A踏雪無痕

    第一首《送孟浩然之廣陵》

    這首詩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千百年來無人不曉的名篇。“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的這首寓情於景的詩歌寫於唐玄宗開元十八年,在安陸的十年蹉跎歲月中,李白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兩人成為密友,關係匪淺,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李白在送別孟浩然時寫下了這篇詩歌,詩句中既有恢弘氣勢,又有依依惜別之情,詩中動詞的使用也是一句,像將故人與黃鶴樓聯絡在一起的“西辭”,煙花三月與揚州聯絡的“下”,第三四句中的“盡、見、流”等的煉字,歷來為人稱道。

    第二首《贈汪倫》

    在別送詩中,李白除了寫了一首傳頌千古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他寫與汪倫分別的詩歌《贈汪倫》,也是我們學生時代記憶最深刻的一首歌。“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其實與孟浩然這樣的故交密友相比,汪倫並非李白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只是李白在遊歷涇縣桃花潭時,盛情款待他的村人,但從詩文中也可看出李白對村人的友誼相當感懷,像在詩文最後兩句寫到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第三首《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與杜甫,一個詩仙,一個詩聖,在中國詩歌歷史上是成就最斐然的兩位,而這兩位偉大詩人的情誼其實也非同一般。杜甫寫過不少思念李白的詩歌,像李白被貶謫夜郎後,杜甫在《夢李白》(二)中寫道:“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可見杜甫對李白思念之深。而李白也常常懷念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便是其中一首。李白在這首詩中寫道:“我來競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第四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寫給王昌齡的這首詩歌,也是李白最具代表性的友情詩之一,這首詩寫的是“聞”,寫的是“遙寄”,在詩歌的表現藝術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因為既不能握手言別,也不能揮淚表情,但是李白在詩歌中寫道:“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一句“我寄愁心與明月”,寫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五首《對酒憶賀監》

    李白與賀知章是一對往年交,在歷史上這兩位大詩人還有一段“金龜換酒”的典故被傳為佳話,年逾古稀的賀知章與42歲被召入長安的李白相遇,相見恨晚,對其大力提攜讚美,稱其為貶謫到凡間的“謫仙”。賀知章對李白的知遇之恩,讓李白在後來的歲月中,時常對這位長者懷念,賀知章去世之後,李白寫了《對酒憶賀監》: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一個人在一生中最難得的是未成名時遇知己,故而李白也寫了許多首詩歌來懷念這位故交。

    第六首《哭晁卿衡》

    唐國時期,中國的開放程度很高,故而在當時有許多國外的友人來過唐朝,晁衡是日本奈良人,原名叫阿倍仲麻呂。這位日本友人17歲來唐朝留學,後來就留在了唐朝為官,最高官職做到了從三品的秘書監,後來在一次隨唐朝使團回國的途中,海船觸礁了,當時李白以為晁衡去世了,因而寫下了這首《哭晁卿衡》,在詩中李白對晁衡的評價相當之高,對其“去世”也相當悲痛。詩中寫道:“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所幸的是,當時晁衡並沒有在那場海難中去世,而是飄到了越南。後來晁衡讀到了李白為他寫的這首詩,當場被感動到潸然淚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找女朋友要求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