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月照邊關
-
2 # 青雲R
如果沒有曹操,劉備,孫權那麼董卓篡權把持朝政,袁本初起兵帶頭反對,天下陷入戰亂。也許會像春秋戰國似的諸侯割據,有一次百家爭鳴。也許袁紹之後會出一位能人一統天下。
-
3 # 駱可自話
東漢末年的戰亂裡,二袁、呂布、劉璋、劉表、劉繇、張魯、馬騰和公孫瓚這些人勢力也很強大,擁有不小的地盤和精兵猛將,究竟是何緣故導致他們沒有統一天下或者至少如孫曹劉三家建立起“三國”那樣的強大獨立王國呢?
劉璋的父親劉焉是東漢末年州牧制度的倡導者,也是第一個有意識搞割據獨立的,但劉氏父子和益州土著的關係長期微妙,和他們一同入川的趙韙等人又搞出“你能做初一我為啥不能做十五”的散夥把戲,導致劉氏父子、尤其劉璋一代始終處於三個勢力集團(北方官僚、荊襄流寓人士和西川土著)糾纏不休、不知能依賴誰的尷尬地位,劉氏父子本身帶入蜀中的力量很單薄(隨同入蜀的幕僚一大半後來都捲入趙韙之亂),劉璋只能一會拉A打B,一會聯B打C,而郡守一級則多為土著,對劉氏父子不買賬,北面的漢中和南面的南中諸郡又無法實際控制,他引劉備對付張魯也是出於無奈,這樣的力量如何能持久割據?
劉表的問題主要是地利:荊州四戰之地,江夏和南四郡又處於半獨立狀態,劉表名望雖高但不太接地氣,主要靠和當地豪族聯姻站住腳(歷史上蔡瑁是劉表得以割據荊州的大功臣,劉蔡聯姻讓蔡氏為首的地方豪族支援劉表,才奠定和鞏固了劉表的荊州地盤,說“蔡氏毀了劉表基業”真是天地良心啊),當北方張繡投曹、東面孫權崛起,本地豪族又紛紛攀高枝(看看韓嵩和蒯氏的取捨就明白了,如果不是出現意外,諸葛亮恐怕也會步蔡氏後塵,他在隆中的朋友後來大多仕魏),這個易攻難守、八面漏風的地方也就無法自立了。
劉繇只有半郡之地,本身也是外來戶;呂布是個流浪武裝集團,能夠先後割據兗州、徐州,很大程度上是當地豪族和其它大勢力矛盾激化的結果,當青徐豪族開始選擇押寶挾天子的曹操(歷史上的陳登可不是三國演義裡那個反覆無常的小白臉),他的命運就註定了;馬騰和韓遂都有曾經造反的“黑歷史”,馬騰因為上岸早已經“洗白”,主動投奔曹操併入朝實際上是一次成功押寶(別信演義裡的情節),如果不是兒子馬超瞎胡鬧,他的命運應該不會比東漢初年的竇融差,河西在歷史上除非中原大亂是無力長期割據的,馬騰也正是看透這點,才會在曹操基本平定中原後入朝,而在此之前,河西諸將相持不下,誰也無法獨佔河西;張魯靠五斗米教起家,本身不過益州之一郡,若非中原爭霸未遑,劉璋又實在 太弱,早就死翹翹了,最後以土地換教權,結局已經近乎完美;公孫瓚的幽州資糧不能自給,他又有以下克上害死人緣不錯的原幽州牧劉虞之醜,天時地利人和三項最多有個地利,如何能夠持久?袁術的淮南同樣是四戰之地且形勢比荊州更險惡,他偏又愣頭青一般稱帝,他不完蛋誰完蛋?
這些勢力中唯一可能成大器的是袁紹,他如果能在幾個關鍵節點(搶在曹操之前迎立獻帝,趁曹操羽翼未豐搶奪朝政,利用曹操遠征的空隙快速襲佔許昌)抓住機會,是有可能取代曹操的,甚至在白馬、延津等幾次接觸戰不利後不過黃河,轉取守勢,讓自己的獨立王國像慕容燕那樣傳個幾代也不無可能。該急時不急,該緩時不緩,結果自然就錯失良機。
曹操和袁紹是發小,也曾共同起兵討伐董卓,據曹操自己回憶,討伐董卓時他問袁紹,萬一失利將來怎麼辦,袁紹說““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曹操則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兩人戰略頭腦存在“代差”,袁紹徒然擁有爭霸天下的實力,卻只長著個割據四州的戰略頭腦,如果不遭遇曹操這樣的勁敵,還是有機會割據一方的——但既然遭遇了這樣的勁敵,又坐擁四州,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即便袁不攻曹,曹羽翼豐滿後也一樣會挾天子“討逆”攻袁(只要下個徵袁紹入朝做官的聖旨等著他抗旨不遵,或乾脆說他是反賊袁術的血親就有口實了),而袁紹恐怕仍會大機率不敵。
歷史的車輪永遠是向前開的,沒有曹劉孫,還有趙錢李。縱觀中華幾千年的歷史,也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總會有人站出來的。我們的歷史不缺英雄,華人會自己造就英雄。在需要的時候他就會來的。
司馬昭沒費多大工夫,就於263年,趁蜀國內亂,派鄧艾、諸葛緒、鍾會率大軍三路攻蜀,把蜀漢後主劉禪俘至洛陽,優待得樂不思蜀,蜀漢遂亡。兩年後,司馬炎效仿曹丕故技,重演“禪讓”鬧劇,廢魏帝曹奐,自立為帝,國號晉,都洛陽,史稱西晉。於公元280年,發起統一戰爭,20萬大軍水陸並進,王渾、杜預率陸軍勢如破竹,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江北,把前來迎戰的吳國主力兵團就地殲滅;王統率著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艦隊出長江三峽,排江而下,“千尋鐵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接下去傳檄而定江南,割據江東近八十餘年的孫吳政權灰飛煙滅。至此,三家歸晉。司馬炎作為西晉王朝的開國君主,又建立了一統天下的勳功偉業。
-
4 # 駱雲
十八路諸侯伐董卓之前不會改變。
1 江東地區應該會被一個人統一。姑且是周瑜吧。
2袁氏兄弟將大戰一場。剩下一個並統一北方。
3西涼馬家也會崛起。帶領西涼鐵騎攻取長安洛陽。在虎牢關與袁家長期對峙。
4益州劉璋就只有偏安一隅,保境安民。因為四川易守難攻。
綜合下來。個人認為後期應該可能出現馬、袁、周、劉四分天下。
-
5 # 懵不覺
三國亂世以門閥之爭為主。劉表為何能單騎定荊州?是因為他皇室宗族的身份得到了黃蔡龐蒯等家族的認可。而他晚年卻連立長幼都做不了主。正是成葉門閥敗葉門閥。這些高門大閥底蘊深厚,基本祖上都有人位列三公。在地方軍政上更是族人門生遍佈,錢糧無數。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代理人。這個代理人不需要精通文韜武略,不需要能衝鋒陷陣攻城拔寨,唯一要做的就是能合理分配各方利益,保證各大家族長久不衰。曹劉孫三人之所以能夠從眾多代理人中脫穎而出,除了各有過人之處,寒門子弟更是功不可沒,但最終他們所有人也只不過是門閥手中的工具而已。縱能風光數十載,子孫也會淪為傀儡任人擺佈宰殺。司馬家雖然奪了天下,後世也不過是王謝兩家的陪襯。所以,少了三個工具而已,有什麼分別呢?
-
6 # 清山雅舍
問題說的是假設曹劉孫沒了,“曹”指的是曹操,“劉”指的是劉備,這都沒爭議;但是“孫”我理解應該是指孫氏整體,畢竟如果只是沒了孫權,那還有孫堅、孫策,東吳政權只是換一個第三代領導人罷了,所以我這裡假設孫堅沒了,這樣整個孫氏集團就不存在了。
好了,假設的情況確定了,接下來我們就試著逐個分析,再推演一下可能的歷史走勢。
如果沒有曹操曹操在漢末爭霸中滅掉的勢力最多,堪稱滅霸般的存在。
《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記載:念自討董卓,剿黃巾以來,除袁術、破呂布、滅袁紹、定劉表,遂平天下。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又復何望哉?如國家無孤一人,正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曹操的這番話說得霸氣側漏,但他的確有這個底氣。細數被他討滅的較大的勢力主要有:多股黃巾軍、袁術、呂布、張繡、袁紹、劉表、馬超、張魯,其餘還有很多零零碎碎就不佔用篇幅了。
如果曹操沒了,那麼這些勢力就得救了,他們都要先感謝一下提問者。但是北方地區也因此變得山頭林立:
兗州都是張邈、劉岱、鮑信之流,難成氣候;
豫州是以劉闢為代表的黃巾軍和山賊們的樂土;
失去了曹操孫堅,盟軍也變得不給力,董卓可能不會燒洛陽逃長安,而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坐擁雍州和司隸地區,呂布仍是董卓的大將;
涼州則依然會被馬騰和韓遂控制;
青州的百萬黃巾軍無人可擋;
徐州的陶謙還是會死,因為太老了,但是沒有劉備讓徐州,也沒有曹操的威懾,我們的陳登可就能自己當老大了;
冀州的袁紹本來就是頭號種子選手,歷史上是被曹老闆硬剛了下去。但是在這個假設的環境中,我門四世三公的袁大老闆在黃河以北已無人能制衡;
公孫瓚滅劉虞,然後還是會被袁紹滅;
幷州的白波軍也好、黑山軍也罷都是袁紹的盤中餐而已。
而袁紹在統一黃河以北後,兵鋒必將南下。這個時候,中原地區很難出現強有力的統一勢力去抵擋袁紹,因而中原最可能落入袁紹之手。到這裡先暫停一下,我們先讓南方地區趕上進度。
如果沒有劉備劉備如果憑空消失了,那麼劉璋的勢力仍然盤踞在益州,但依然要被張魯欺負。劉表病死後也沒劉琦什麼事,妥妥是有蔡家支援的小兒子劉琮上位。宛不再有張濟張繡而是董卓的勢力範圍。壽春的袁術依然活蹦亂跳,囂張跋扈,按照他的野心會做一定的擴張。
如果沒有孫堅孫氏一家集體消失,江南不再有強勢勢力介入,必將是由各大族支援的人物瓜分江南。順理成章的有以吳郡為中心的劉繇勢力和以會稽為中心的王朗勢力。
到此,南方地區也部署完畢。
整合推演袁紹經過擴張戰爭最終拿下中原,開始打荊州、揚州、雍州和河洛的主意,這是一道排序題。
董卓有野心但是缺乏一統天下的信念,所以應該不會選擇和袁紹硬碰硬而是四處給袁紹下絆子。同時,會向荊州和益州方向擴張,以加大戰略縱深。但是荊州首當其衝就是襄陽,董卓的西涼騎兵面對堅城和水戰那跪得是穩穩的。所以董卓應該會穩住劉表,然後趁機收拾漢中和涼州。
東南方向袁術要麼進軍中原,要麼攻略江南,按照他的性格一定又會迫不及待地稱帝,然後佔據整個揚州以此來對抗他瞧不上的庶出哥哥袁紹。
至此,你們以為主力都到位了是不是該強隊會戰了?
但是,我不是這麼想的。因為經過長年征戰,袁紹病故,按照老袁家的傳統,譚、熙、尚三個兒子爭權打成一鍋粥;
董卓病故,西涼各部誰也不服誰,能動手就不廢話,呂布、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粉墨登場;
袁術荒淫無道,撒手人寰,揚州重新陷入各自為政的割據狀態;
劉表病故,劉琮繼位,沒啥優點,滿世界的叔叔們都很兇,還是跟老爹一樣縮在荊州看熱鬧吧;
劉璋還是老樣子,益州是我家,外面啥樣不管他。
結語綜上所述,如果沒有曹劉孫,我個人認為東漢末期將陷入曠日持久地割據戰中。
回覆列表
亂世出英雄,如果沒有曹孫劉,也會有陳趙王或者李張趙等等,一樣會慢慢的結束這種大混亂局面。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東漢末年,因為桓靈二帝的愚蠢,致使東漢宦官當權,之後又因為繼位的皇帝一個比一個小,致使外戚和宦官輪流掌握東漢大權,搞得朝政腐敗,民不聊生,所以才會爆發了黃巾起義。
此時的天下,東漢統治下的中原,由於沒有能力鎮壓各地不斷地農民起義,就實行了州牧制度,致使權臣做大,而且允許地方豪強自行招募軍隊,鎮壓起義,一時間搞得東漢政權很快成了一個象徵,地方手握大權的臣子各個想趁亂摸魚,紛紛割據自立,經過多年征伐,最終曹孫劉三方勝出。
曹操統一了北方,並向西擊敗了西戎,向東北擊敗了烏桓,向北派出于禁屯墾開荒,把侵擾北方邊境的少數民族內遷到陝西,山西一代 與漢民雜居,同時實行了一系列的休養生息的國策,使混亂的北方大地逐漸的經濟復甦,人民生活安定了下來,東邊的孫權,西南的劉備亦是同樣的國策,混亂的中原大地暫時進入了一個相對平和的時期。
總之,東漢末年的大混亂最終一定會被結束統一的,如果真的結束不了,也沒有豪傑出現,那整個中原大地就會像後來西晉末年的五胡亂華和唐朝末年的五代十六國一樣,兵火連天,民不聊生,受苦的還是光大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