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側看歷史

    韋小寶是金庸先生虛構的人物,歷史上並不存在。但韋小寶在《鹿鼎記》中的許多舉動,背後都有一定的歷史原型。

     

    有研究者認為韋小寶的原型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曹寅的母親是康熙的保姆,曹寅自己17歲就當上康熙的侍衛,深得皇帝的信任和賞識。作為康熙少年時期的好友,曹寅參與了擒拿鰲拜,立下大功,這一點符合金庸先生對韋小寶的設定。

     

    也有人認為韋小寶的原型是隆科多。隆科多的父親是一等功佟國維,姑母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他的姐姐是孝懿仁皇后,出身不凡。和曹寅一樣,隆科多也是智擒鰲拜的參與者。《鹿鼎記》中,韋小寶還在雅克薩大捷後,代表朝廷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而在歷史上,隆科多也曾主持簽訂《尼布楚條約》。

     

    金庸曾明確表示,“這個人物(韋小寶)的由來主要是受海外華人的啟示。”和韋小寶經歷最像的海外華人,是韋寶珊。韋寶珊是香港華人爵士,名廷俊,小名玉,字寶珊。

     

    小說中韋小寶先後被康熙封為撫遠大將軍,驍騎營都統,御前侍衛副總管,太子太保。韋寶珊也同樣身兼多職:太平紳士,團防局局紳,東華醫院總理,保良局永遠總理,定例局議員等。

     

    一方面,韋寶珊一直與中國當局保持良好關係,多次代表香港與內地進行交涉,屢獲中方加獎。另一方面,他也參與了當時的“反清”組織興中會。他的這一經歷又與韋小寶極其相似。韋寶珊一邊擔任朝廷公職,一邊為革命積極奔走,韋小寶也是周旋在朝廷和天地會之間,一邊為康熙出力,一邊為陳近南辦事。

  • 2 # 這個冬天就要過去了吧

    金庸先生曾經在一個訪談中說過,歷史上並無韋小寶此人,但是他創作的時候借鑑了一些歷史人物及事件。所謂“非武非俠,亦史亦奇”。有傳言是說是受了香港華人爵士韋寶珊的啟示,韋寶珊是香港銀行家,商人以及政治家,曾創立保良局,是晚清首批被送到西歐的華人留學生之一,也是第三位獲得爵士爵位的華人。而韋小寶的爵位是鹿鼎公,二人名字也很相近,不知是網友的附會還是確有其事,現在金老先生已然仙逝,答案也不可能揭曉了

  • 3 # 半橘講歷史

    歷史上沒有韋小寶,韋小寶是個虛擬的小說人物,按照小說推算韋小寶比康熙小2歲,即出生在順治十三年,小說故事大約在康熙二十三年左右結束。韋小寶並不識字,但愛聽說書,受說書故事中英雄人物影響,個性頗有義氣。韋小寶有很多不同身份:因緣際會進入皇宮認識了康熙皇帝並結為好友,曾做過假太監、御膳房總管、御前侍衛副總管、都統、撫遠大將軍、通吃伯、通吃侯、鹿鼎公等官。曾代康熙皇帝在少林寺出家,法號晦明,在寺中地位僅次方丈晦聰。天地會青木堂香主。神龍教白龍使。韋小寶生財有方。賭錢作弊手段高明,在皇宮生涯初期即以作弊手段贏了賭友太監溫有道溫有方兄弟等不少銀子。在奉旨抄鰲拜家時與索額圖協議私吞鰲拜部份家產而發大財。韋小寶曾拜陳近南和九難師太為師。他也曾向不少高手如海大富、洪安通、澄觀等學過武功, 但因個性懶惰而只學得一鱗半爪。唯獨跟九難師太學的“神行百變”卻學得不錯。

  • 4 # 吳知無

    金庸的許多小說都被拍成了經典作品,其中《鹿鼎記》的韋小寶算是他武俠小說中比較別具一格的作品了,因故故事的男主角竟然娶了七個老婆,還跟千古一帝康熙還是好兄弟,韋小寶出身於揚州的一個妓院,母親是揚州妓院裡面的妓女,後來因為偶然的一次幾乎,入宮當了太監,結識了康熙,不僅幫助康熙智擒鰲拜,還成了天地會的韋香主,替康熙保護他那個當了和尚的順治帝。

    不僅如此,他還於吳三桂鬥智鬥勇,剿滅了神龍教,遠赴俄羅斯偶遇了蘇菲亞公主,還跟公主來了一段跨國戀,簽訂尼布楚條約,後來就跟他的七個老婆歸隱山林,好不幸福,他的一生不僅豐富多彩還很傳奇。

    金庸在談到韋小寶這個角色時,說歷史上跟本就沒有此人,只是根據創作虛構出來的人物,畢竟康熙時期,如果真有這麼一個人,肯定是不可能的事,他的出生就已經決定了他的仕途之路了,不過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那麼韋小寶這個人物肯定是跟康熙時期某個人物有大量重合的人物,對於韋小寶的原型有三種說法。

    說法一;託碩,他是康熙的御前侍衛,當年他就曾經遠赴莫斯科,替蘇菲亞公主奪權,並且真的跟蘇菲亞公主有一段感情,三年都沒有回朝,他們兩個人還為兩國簽訂了盟約一十八條,為中俄建交樹立了好的榜樣。並且託碩要比韋小寶還厲害,因為韋小寶只呆了一年,而託碩呆了三年。

    說法二:韋寶珊,清末民初香港華人,他年輕的時候不僅出國留學,回來後繼承了父親的銀行,還被英國女王封為了爵士,各種名譽頭銜一大堆,既有錢又有社會地位,算的上是韋小寶爵爺的原型,不僅如此他與興中會的革命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兩個人的經歷都有不謀而合的重合,想必是金庸老先生在虛構情節借鑑的人物。

    說法三:是康熙年間的隆科多,韋小寶前期的故事跟隆科多特別的相似,當年康熙繼位後,鰲拜位高權重,康熙為了早點掌握實權,就暗地裡跟他的親信一起計劃了剷除鰲拜,參與者之一就有隆科多,除了這些隆科多還參與主持了尼布楚條約等等,也有不少經歷跟韋小寶重合。

    所以說,韋小寶的原型應該是結合了很多知名的傳奇人物的背景,來進行描寫的,也從另一方面可以看出金庸老先生的學識,如今在現代社會能夠寫出這樣好的作品的人不多了。

  • 5 # 腦洞歷史觀

    韋小寶是小說人物,當然是虛構的,但金庸先生又是一個歷史控,寫小說多少有點原型。比如韋小寶,就有人分析,可能是有原型的。

    親們肯定看過《鹿鼎記》吧,金庸在這本書裡塑造了一個反武俠式的人物:韋小寶。出身於妓院,卻憑著機靈勁娶了七個老婆,玩轉大清朝。

    比如學者閻崇年介紹,有一個人跟韋小寶的經歷很像。誰呢?清朝重臣隆科多。

    這個來頭就大得嚇死人啦,這可是清朝“朕之功臣,國家良臣”。不但不是妓女之後,而且是名臣之後,隆科多的父親佟國維可是清朝一等公。

    哪為什麼說,隆科多是韋小寶呢?主要觀點就是隆科多年輕的時候是康熙訓練的摔跤手,幫著弄死了鰲拜。這跟韋小寶的情節是吻合的。

    好吧,那就順便介紹一下這位隆大爺吧。

    話說隆科多弄倒鰲拜,也是立下汗馬功勞,早就應該得到重用了。可是,隆科多下一次閃亮登場卻得等到康熙二十七年了,那一年,他被提拔為一等侍衛。一等侍衛是正三品官,相當於皇帝的貼身保鏢。為啥到今天才提拔呢?據康熙講,是要磨磨隆科多的性子,免得他少年得志,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

    這就開玩笑了,隆科多跟著康熙殺鰲拜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你磨我二十年啊?我就是鐵棒也被你磨成金針茹了!

    但總算想起當年摔跤的革命友情了。隆科多就接著幹吧,幹了七年沒提拔,反而被撤了職。因為手下犯了點事,康熙把隆科多叫過去臭罵一頓,然後留崗檢視。

    這一下,隆科多知道厲害了。努力工作,報效皇帝。

    事後看來,這又是康熙在磨隆科多呢。過了六年,本來是留崗檢視的隆科多被提拔為步軍統領,就是傳說中的九門提督。這個職位太關鍵了,京城總司令。

    可以說,隆科多終於磨得有點韋小寶的樣子了。他也知道老被磨的味道不好受。所以想著以後自己得磨別人。

    於是,他投向了四阿哥,也就是後來的雍正。

    隆科多為什麼選擇雍正,而不是太子、八阿哥之類的呢?這就是他跟韋小寶一樣具有相當高明的投機眼光。

    一來,他跟雍正關係不錯。雍正的母親是個普通宮女。而且清朝規定親媽不能自己帶孩子。所以雍正從小就送給了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撫養,而孝懿仁皇后恰好又是隆科多的妹妹。

    所以,雍正提起隆哥就是,我舅隆科多。

    除了這個關係,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隆科多發現雍正很值得投資。當時其他阿哥身邊都是一大班人。尤其是八王爺。滿朝一半是八王的粉絲。所以隆科多果斷決定粉四爺,只有這樣,隆科多才能成為四爺粉絲團的團長。

    這個寶當然是押對了。當時康熙掛掉的時候,發生了很多事情,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只有這個九門提督陪康熙走了最後一段路。

    康熙一死,隆科多宣佈,四爺已經被先帝選為接班人了。

    拉下來,隆科多真的是發達了。雍正一當皇帝,馬上襲一等公,授吏部尚書。總理事務。反正就是國家這攤子事都交給他了。雍正親切的稱他為“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希有大臣”

    這也就意味著,隆科多要完蛋了。正如另一位幫雍正上位的年羹堯就被評為“能宣朕言”。

    這兩兄弟都是中了雍正的獨家秘技:捧殺術。

    對這些幫助過他,但實在知道得太多了,需要弄倒的。雍正的策略是先捧起來,大大地捧,捧到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啥。

    比如隆科多就開始隆起來。聽到皇帝封他為希有大臣,相當喘。

    我都稀有動物了,我不橫著走路,合適嗎?

    於是,隆科多有事也不打報告了,官員也隨便選。當時有一個“佟選”。隆科多全名是:佟佳·隆科多。什麼意思呢?隆科多想提拔誰,直接任命就是了,不需要請示雍正。當然還有一個年選,就是年羹堯也有這種權力。

    隆科多主要選京官,年羹堯選地方官。

    這樣一搞,雍正很不爽啦。年選佟選都是違反組織部程式的嘛,正宗的應該是愛新覺羅選嘛。

    於是,雍正給隆科多定了四十一條大罪,不多,只有年羹堯的一半。年羹堯違紀情況達九十一條。

    當時,隆科多正在代表清政府跟俄羅斯談判,隆科多也知道自己快完蛋了,所以談判特別賣命。給清朝爭取了很多權益。不過,就要籤協約時,雍正一紙調命把他叫回來開批判會。接任的談判官也就馬馬虎虎,吃了俄羅斯一些虧。

    後來,隆科多被下令圈禁,修了三間小房子,算是進了秦城。住了一年,死去。

    從這一點看,他實在比不上韋小寶。

    但這只是一種說法,還有另外的說法。

    比如韋小寶跑到雅克薩城,偶遇羅剎國公主蘇菲亞,兩人馬上睡到一起,韋小寶更是幫助蘇菲亞成為了羅剎國攝政女王。

    那麼,這個事情有沒有一點原型呢?

    有的,在清人趙翼的《簷曝雜記》裡記載了這麼一件事情:

    “康熙中,聖祖嘗遣侍衛託碩至彼定邊界事。託碩美鬚眉,為女主所寵,凡三年始得歸。所定十八條,皆從枕蓆上訂盟,至今猶遵守不變。聞近日亦易男主矣。“

    就是講:康熙皇帝曾經派一個叫託碩的侍衛到邊界談事情。這個託碩長得很帥,被俄羅斯的女老大強行推倒了。託碩被用了三年,快成藥渣時才放了回來。而跟俄羅斯籤的十八條,都是在床上籤的,床約比桌約更有效果。大家都在遵守呢。

    最後來一句:俄羅斯現在變成男人話事了。

    可見,還真有這麼一檔子事。韋小寶真的在為國泡妞啊。那真是太幸福了。如果親們這麼想,那是對蘇菲亞公主太不瞭解了。

    蘇菲亞是沙皇阿列克謝一世的女兒。她不是女皇,她是俄羅斯的攝政女王。真正的沙皇叫彼得,也就是歷史上長得最高的皇帝彼得一世,身高二米零九。也是很牛的一位沙皇。不過彼得剛繼位時,年紀很小,所以他姐蘇菲亞就當仁不讓,把政權搶了過來,成了攝政女王。

    不過,等彼得長大後,就輕鬆從姐姐手裡奪回了權力。而蘇菲亞則被趕到修道院當修女。

    這一點,彼得一世跟康熙很像。有意思的是,當時的法國也有一個類似的例子,就是法王路易十四,他也是沒成年就當了皇帝,但權力都在別人手上,直到成年時才奪回權力。

    所以,東西方同時出現了三個挺牛的皇帝:路易十四、彼得一世、康熙大帝。

    這麼一來,好像真有點影子。說不定韋小寶真的幫助蘇菲亞奪過權力呢。那真的是泡上洋妞了,還是泡得最有權力的洋妞。太讓人羨慕了。

    有這個想法的人思維都有一個誤區,就是凡洋妞都是漂亮的。都是這樣的

    或者這樣的。

    其實蘇菲亞公主是這樣的。

    好吧,這下知道韋小寶不是為國泡妞,而是為國捐軀了吧。

    當然啦,韋小寶畢竟是虛構的小說人物,他的身上可能有許多歷史人物的影子,前面奉旨出使,陪睡三年的侍衛託碩也只是其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鬼谷子有沒有親身的經典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