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可愛的嚶嚶醬

    我們知道有些家長特別喜歡在飯桌上批評孩子,甚至是讓孩子過度地精神緊張,孩子久而久之就會出現一些胃腸道疾病的表現。我們也稱之為“胃腸道心身疾病”或者“功能性胃腸道疾病”。

    常見的由情緒引起的胃腸道症狀有:

    腹痛、腹部不適、腹脹、便秘、腹瀉、便秘交替出現腸鳴、噯氣、排氣增多等;同時還伴有很多全身症狀:失眠、心悸、氣短、手足出汗、頭暈、全身遊走性疼痛等。

    案例一:

    12歲的彬彬馬上要參加小學升初中的考試了,除了學校的學習任務外,他還額外報了兩門補習班,每週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的。爸爸媽媽也一直跟他強調考試的重要性:“如果考不上好的中學,這輩子可能就毀了!”升學的壓力+繁重的課業,彬彬身體漸漸吃不消了,頻繁地胃疼、腹瀉、頭暈,還整晚整晚的失眠。好不容易熬過了考試,人也瘦了七八斤。

    醫生解析:

    我們在臨床上經常看到的,快要考試的時候常常有一些小孩來看一些消化道的疾病,這個都和過度的緊張有一定的關係。經常表現為孩子食慾不振、消化不好、反覆的胃腸道疼痛等。

    案例二:

    8歲的小星父母打了一年的離婚官司,上個月終於離婚了。在這一年裡,小星的父母幾乎天天吵架,小星的成績一落千丈。更讓人著急的是,小星這個學期經常肚子疼、拉肚子、脹氣。爺爺奶奶帶著他去醫院反覆做了一大堆化驗檢查,身體沒有任何明顯的器質性病變的證據,可他就是好不了,人也消瘦了不少。

    醫生解析:

    小星的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情緒問題引起的胃腸道疾病。他們的病不在胃腸,而在心理負擔。父母在家吵架,孩子長期處於精神緊張、情緒低落的心理狀態中,影響了植物神經功能,導致胃腸道蠕動、分泌、供血異常,就會出現類似消化道疾病的症狀。

    Tips:中醫也有關於情緒病的說法

    中國中醫也認為,七情內傷。當人體受到突然、強烈、持久的情志刺激,並超過了人體正常的生理範圍,就能導致疾病的發生。七情引起腸胃疾病主要是有“思傷脾”、“怒傷肝”,而中醫學的脾、胃、肝幾乎可以包括整個消化系統。所以說,思慮過度、情緒抑鬱的人傷了脾胃就會出現不思飲食、食滯難消、胃院脹滿等腸胃症狀。

    一項調查表明:胃腸道心身疾病在中國城市中發病率為10%左右,其中,青少年(包括學齡兒童)發病率高達50%。這種情緒病其實一直普遍存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是我們未意識到。而且,這種病到醫院很難查出明顯的問題,但確實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有危害。

    所以,我們家長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脾氣,一些特殊的時候,千萬不要過度的去批評孩子,讓他們處於緊張焦慮的狀態,從而影響他們的胃腸道功能。

    愛子七不責,你知道幾個?

    對於我們家長來說,要特別注意對孩子的教育要在適合的時間,愛子也有七不責, 家長一定要知道。

    1、對眾不責: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責備孩子,要在眾人面前給孩子以尊嚴。

    2、愧悔不責:如果孩子已經為自己的過失感到慚愧後悔了,大人就不要責備孩子了。

    3、暮夜不責:晚上睡覺前不要責備孩子。此時責備他,孩子帶著沮喪失落的情緒上床,要麼夜不成寐,要麼噩夢連連。

    4、飲食不責:正吃飯的時候不要責備孩子。這個時候責備孩子,很容易導致孩子脾胃虛弱。

    5、歡慶不責:孩子特別高興的時候不要責備他。人高興時,經脈處於暢通的狀態,如果孩子忽然被責備,經脈就會立馬憋住,對孩子的身體傷害很大。

    6、悲憂不責:孩子哭的時候不要責備他。

    7、疾病不責:孩子生病的時候不要責備他。生病是人體最脆弱的時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關愛和溫暖,這比任何藥物都有療效。

    讓孩子少生病的,最簡單的預防方式是它,可惜很多父母不重視

    讓孩子少生病不花錢的良藥是它,醫生這樣說

    分享一個適合學齡前兒童用得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 2 # 感照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 3 # 欣寶貝兒智慧屋

    很高興可以回答您的問題。孩子本身沒有問題,但是由於孩子的心情不好,或者精神緊張等原因,時間長了,孩子就容易出現胃腸道等方面的不舒服,我們稱之為情緒“生病”;中國中醫也有同樣的看法,俗話說“七情內傷”。當我們受到非常突然、強烈或者是長期的精神刺激,如果超過了我們人體可以接受的正常範圍,就容易造成情緒“生病”。

    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及時觀察孩子的情緒,平時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注意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不要因為孩子的一點小失誤,就過度地去批評孩子,造成孩子的情緒緊張。接下來,欣媽就與大家一起學習與探討一下如何安置孩子的情緒“生病”。

    對於我們家長來說,對孩子要寬嚴結合,但是教育的時間一定要把握好,選擇合適的時機,以下幾個時機儘量避免批評孩子,保護好孩子的身心健康,避免情緒“生病”。

    第一,吃飯時不要批評孩子。

    孩子吃飯的時候儘量不要去批評孩子,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脾胃虛弱”;

    第二,孩子異常興奮時不要批評他。

    當孩子因為某一件事情,異常的興奮與激動而做出了一些過格的舉動,這個時候不要呵斥他,因為孩子開心時,他的經脈處於暢通的狀態,如果孩子突然被喝止,會造成經脈受損,對孩子的身心非常不利;

    第三,當孩子傷心哭泣時,暫時先不要批評孩子。

    孩子哭的時候,已經很悲傷了,這個時候批評也聽不進去,這個時候只需要我們家長一個安靜的擁抱,待孩子情緒穩定後再言簡意賅的講清道理;

    第四,大庭廣眾之下不要批評孩子。

    孩子也都是有自尊心的,在眾人在場的情況下,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自尊,不要隨意指責孩子;

    第五,孩子生病時不要批評孩子。

    當孩子生病時,不願意吃藥或者做出其他不合理的表現,其實是為了博得我們家長多一些的疼愛,這個時候不要責備孩子,我們也知道,生病的時候是最需要關心和溫暖的,這個時候家長的擁抱或關愛,可能比藥物都有效果;

    第六,孩子知錯時不要在批評孩子。

    很多家長到孩子做錯事時,會喋喋不休的批評孩子,來個“唐僧念”,孩子往往很難聽進去,如果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事情時,就更不要再批評孩子了,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知錯就改,善莫大焉”,更何況是孩子;

    第七,孩子臨睡前不要批評孩子。

    孩子準備睡覺前,需要有個穩定、安靜的環境,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批評孩子,否則孩子會帶著異常沮喪的情況入睡,對孩子的身心都很不利。

    我們所有家長教育孩子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教導孩子,絕不能變為發洩自己情緒的方式,千萬不要因為工作上的煩心事影響到親子關係,而且,我們要知道,對於教育孩子,正面的積極鼓勵比批評會更有效哦!

  • 4 # 心理講師初雪

    孩子的情緒“生病”和身體生病一樣重要,對於孩子的情緒生病,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情緒“生病”主要體現在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不強、孩子的心情抑鬱低落、孩子遇到事情時,不會調節自己的心情等。

    當面對孩子情緒“生病”時,父母切忌用以下方式對待孩子:

    1.以暴制暴。

    當遇到孩子控制不住情緒時,父母不能直接以情緒對抗情緒,或者以偏激的行為對抗行為,以暴制暴,這樣只能讓孩子變得更加暴力。

    2.威脅恐嚇。

    當孩子哭鬧時,不能說“你再哭,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或者,“再哭,就把你送人了”等等,這樣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3.哄騙安撫。

    當孩子有情緒時,不能為了圖“懶省事”,暫時滿足孩子的需求去哄騙孩子,這樣時間長了,會導致父母在孩子面前說話沒有威信。

    當孩子情緒“生病”時,作為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既要“溫和”又要“堅定”,幫助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1.先弄清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發脾氣的原因。

    孩子之所以有情緒,並不是無緣無故的,不同年齡階段發脾氣有不同的原因。

    2—3歲發脾氣,是情緒發育的“必經之路”。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由於心理尚未發育成型,不能夠正確識別和表達各種情緒,所以透過各種肢體語言來表達他們的情緒。

    3—5歲發脾氣,是日常管教缺失導致的。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再亂髮脾氣,就可能和父母日常行為有關或是和缺少必要的管教有關。

    7—8歲發脾氣,往往和家庭氛圍有關。7歲以上的孩子如果還沒辦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的話,往往和家庭環境有關係。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不和睦、總是吵架打架的家裡,孩子自然而然會受到不良影響。

    2.對症下藥,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孩子採取不同的方法。

    對於2—3歲的孩子,父母要耐心引導,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對於3—5歲的孩子,父母需要注意自身的行為,做好榜樣。另外還要制定規則和懲罰機制,明辨是非對錯。

    對於7歲以上的孩子,要給孩子創造和諧、幸福的環境。

    3.引導孩子學會化解自己的負面情緒。

    孩子最難控制的是自己的負面情緒,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辦法,幫助孩子化解自己的負面情緒。

    首先,在引導孩子的負面情緒時,父母要把自己置於和孩子同等的地位,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同理心幫助孩子化解內心的衝突。

    其次,父母不能被孩子的負面情緒“傳染”。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要先冷靜下來,停幾秒鐘再說話,先做一個教育的“觀察者”。然後再慢慢引導孩子。

    最後,父母也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把自己的積極情緒和管理情緒的方法傳遞給孩子,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孩子的情緒之所以“生病”,和他長期得不到理解或者長期積壓了很多負面情緒有關,父母在幫助孩子治療“情緒”疾病時,要找到原因,再去解決問題,使其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做個能夠管理好自己情緒的好孩子。

  • 5 # 向日葵彥

    情緒波動很大的孩子,往往要特別注意安撫,其實他們更沒有安全感,不要太強調他們應該怎麼樣或者刻意去批評和指責他們。不是說不管,而是先去了解,幫他們解決情緒的問題。是任性故意的犯錯,還是碰到問題就容易生氣或者發脾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UZI峽谷之巔0-8卡莎遭隊友嘲諷菜比,uzi迴應我是菜但我盡力了,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