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2
回覆列表
  • 1 # 遇緣玉器

    一:老瓷器站一米之外就能看出油油的光澤,光澤裡含油,這就是所謂的寶光,新瓷器光澤直白,無油;老瓷器外面的釉釋掛上去的,很厚,釋透明釉。僅此一點可以避免買到新的瓷器。所謂民間的看寶光就是這個技巧。這點過去師傅也是傳男不傳女的。

    其次:老瓷器的的斷面通常的米粉狀,有空隙。新瓷器很密實,現代機器做出來的。

    二,根據青花的色澤判定判定明代或者清代,輔助判斷:瓷器的底足造型,明代挖足過肩,清代泥鰍背。青花釉裡紅的紋飾具體斷代用的。 三,世紀九十年代,造假者發明了“蠟僵土”粉碎後裹燒去新瓷火氣的方法。新瓷器按古代樣式畫工做好燒成?大多仿宋元古瓷 ,再用含有蠟僵石的雜土,粉碎成細面後裹瓷重燒。燒出來後新瓷火氣全無。河北省邯鄲一帶用此方法燒製出的白釉剔黑花梅瓶,讓不少收藏家上了當。鑑定這一類瓷器,看線條內是否存有“蠟僵”殘土。這種器物雖無火氣,卻暗淡無光。注意造假人常用膠粘墓土塗瓷器底部和內裡。若遇小口梅瓶,觀察瓶內有無手拉坯的流暢連貫的旋紋,是否同外部光色不一。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國內建築業興盛,蓋房修路,不斷有古代窯址面世。特別是金元鈞窯,沿太行山東側發現很多。窯址裡沒有完整器,殘瓷碎片不少。造假人資訊靈通,80元買一個碗底,回去後重燒。河南安陽有幾個人,專門幹這個活。他們把碗底買回後,從禹縣請來燒鈞瓷師傅,按照鈞窯的樣式立坯,按照鈞窯的釉料上釉,有的還加了銅元素做紅斑。用這個方法造出來的假鈞瓷,多運往北京古玩市場,把京城裡的“玩家”耍的不輕。辨認這些假鈞瓷,先要看造型,是哪個年代的。真的金元鈞窯瓷器,大多堅硬壓手不厚重,假器為了掩飾接胎痕跡,多上厚釉掩蓋。另外看釉光和棕眼,新器釉光扎眼,棕眼少。有的用腐氫酸去光,釉表失光顯暗,失去了鈞窯的硬閃光度。有的用硫酸腐蝕,遍體小眼密集,嗅起來隱顯酸味。仿鈞瓷上假紅斑同真紅斑也不一樣,真紅斑從裡到外紫、紅、藍三色,色與色分界明顯,假紅斑顏色單調。老玩家看瓷先看底,遇到這一類真底假坯的,可一定要看仔細。 還是用那句老話來說,只要第一眼不對,就值得懷疑。造型、窯口、胎骨、釉色、繪畫手法、裝燒方法,逐一對證看,看鈞窯必須綜合都對,有一項對不上號,就不能當真的買。 要想收藏真品,必須學會辨假。除上述介紹的幾種造假手段外,近幾年青銅器造假還有用電鍍仿黑創光的,書畫方面利用現代製版技術照相透影再加手描,書畫做舊用冷凍和紫外線照射的等等。新文物法允許民間收藏的條款激活了中國的古玩市場,許多懂行和不懂行的競相下海,許多人剛下海便讓浪嗆了。古玩市場上有假所以必須辨假才感到有意思,但是,那些嗆水的退回岸上也很可惜。 時代在前進,造假的技術也會不斷更新,每一個立志古玩收藏、愛好古玩鑑定的朋友,都應當從收藏室裡走出去,到窯址學鑑瓷,到玉雕廠學鑑玉。公安局裡有警察做“臥底”,搞文物鑑定的如果能有機會探知造假秘訣,肯定能提高鑑定水平。千萬不能照本宣科,以為多讀了幾本介紹文物的書籍就成了專家。那些書籍是前人的經驗,只能參考不能照搬。時代前進,文物鑑定也要與時俱進。

    可以去古玩地攤買賣,或者拍賣行都行。

    以下為藏品交易與拍賣常識:

    任何單位都是法制註冊營業的,至於服務質量,收費的標準,得自己去考察衡量,一定謹慎避免高收費,不成交造成的傷害。 特別是誇口說保證能成交的公司,十有八九騙費用的公司。 您可以找一家正規的公司幫您鑑定。

    行業劃分古董拍賣,鑑定,交易目前大部分單位集中的上海,北京、青島。藏家參與前一定多比較,多瞭解,才能避免上當受騙,祝您發財。

    拍賣的風險拍賣有風險,建議大家謹慎參與,頂級品牌單位近些年的真實付款成交率不到50%,行情整體不樂觀。有藏品大家儘量找古玩城開店的老闆去推銷賣掉,或者擺地攤處理掉,“拍賣”屬於有錢人的風險投資,不適合普通老百姓參與。

    資料拓展:

    常見的古董有四類:

    1、陶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華人早在約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時代)就發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見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鋁、高嶺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較高,但可塑性較差。除了在食器、裝飾的使用上,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

    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資源黏土經過淬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質具韌性,常溫遇水可塑,微幹可雕,全乾可磨;燒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裝水;燒至1230度則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溫耐腐蝕。其用法之彈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種創意的應用。

    2、書畫。書畫是書法和繪畫的統稱。 也稱字畫。書,即是俗話說的所謂的字,但不是一般人寫的字,一般寫字,只求正確無訛,在應用上不發生錯誤即可。倘若圖書館和博物館把一般人寫的字收藏起來,沒有這個必要。圖書館和博物館要儲存的是字中的珍品。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寫的真跡,在寫字技巧上有很多創造或獨具一格的,我們稱之為書法藝術。

    3、玉器。玉器,是指用玉石雕刻成的器物。玉器包含古玉,自雕琢成器算起100年以上的玉器稱為古玉或古玉器。現代玉飾的品種款式多種多樣,有:各玉珠串、各玉手鐲、各玉髮夾、翡翠掛件、套裝飾品、各玉戒指、金鑲玉品、各玉腰帶等琳琅滿目,除岫玉、瑪瑙、密玉等玉料外,還採用翡翠、青金、雞肝石、孔雀石、東林石、珊瑚、水晶、芙蓉石、木變石等等玉石原料。

    規格款式不斷翻新,單珠串就有平串、寶塔串、花色串、異形串、隨形串等等。這些珠寶玉飾透過精心的配帶,會給人們的生活、衣飾起到珠聯璧合的效果。

    4、雜項。主要包括竹、木、牙、角、文房四寶、漆器、繡品、銅器、佛像、鎏金器物等,以及一些無法準確歸類的物品如掛飾、手串、核桃等,最大的特點是易於把玩。

  • 2 # 猛獁牙雕刻傳承人

    鑑別區分新老瓷器的方法:

    老瓷與新瓷之間,在大部分器物中,在正常狀態下,是正與反相對立的關係。在這裡只寫有關老瓷器方面的特徵與共性。

    一、一般老瓷器的釉面溫潤如玉,沒有耀眼的浮光。

    二、傳世老瓷器在釉面上應有不同程度的使用痕跡,分佈狀況自然有序。

    三、出土的老瓷一般應有土腥味存在。隨著時間流逝,土腥味逐漸變少。

    四、出土的老瓷,有的有土鏽斑痕入釉的現象。

    五、出土的老瓷,如有開片紋、土斑鏽應侵入釉中的開片中,呈暈散狀存在。

    六、一般老瓷的胎質細膩堅硬。

    七、一般老瓷的胎骨重量、手感適中。

    八、一般老瓷的胎壁厚薄適中。

    九、一般老瓷的紋飾流暢自然。

    十、一般老瓷在器物造型上,以實用為準則,無臆造現象。

    十一、老瓷的釉面彩料屬低溫鉛釉料,日久可見銀光色。

    十二、老瓷的青花色調,埋入釉下,沒有漂浮的感覺。

    當然鑑別區分新老瓷器的方法還有很多。而且每個人的鑑別區分方法可能都有不同。在學習實踐研究的過程中。總結出自己的一套鑑別區分方法。

    最後,新老瓷器的鑑別區分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它牽涉到瓷器的胎質、釉面、髮色、器型、紋飾、製作工藝以及反應在瓷器上的時代特徵等。又可透過瓷器上的這些特徵來斷定它的年代。在科學技術發展的今天,古瓷的仿製層出不窮。已可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在收藏古老瓷器上一定要謹慎行事,避免受騙上當。

    分期與斷代

    目前古陶瓷鑑定分期斷代法,以明清時期為例,還是習慣於先按大的朝代劃分,再按帝王年號細分。從器物斷代科學性看,實際上這種按小朝代劃分法不盡合理,因為按時代發展和器物變化規律來說,本應要有一個循序漸進過程,因此按照年代或時期(包括年限、時段)的早、中、晚劃分可能會更符合實際情況。從器物鑑定角度看,劃分的年限範圍越小就越準確。

    元代以前的器物,定出大的朝代即可,不必按皇帝年號分期,但其中朝代較長的還可分出早、中、晚三期(如唐早期、宋中期、元晚期等)。明清距離現代較近,各種傳世品和出土文物都很多,在民間還有大量仿製品,情況較為複雜,因此要力求做到鑑定準確,儘量縮短時間跨度。下面的分期,分別把風格和年代比較相近的時代劃分在一起,其中年號時間較長的要再分期(如康熙60年還可分出早、中、晚三期),有的處於朝代或帝王更替期,也可以初期、末期稱之。

    一、明代大體可分為五期:一期為明初,即洪武、建文,共35年。二期為明早期,又可分前後階段,前階段為永樂、洪熙、宣德,共33年;後階段為正統、景泰、天順,共29年,前後階段共62年。其中正統、景泰、天順三朝未見署官窯年款,瓷器風格亦有別於前後朝代,故又被稱空白期。第三期為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共57年,正德後期已開啟晚明風格。第四期為明晚期,嘉靖、隆慶、萬曆、泰昌,共100年;第五期為明末,天啟、崇禎,共24年。

    二、清代也可分為五期,一期為清初,順治,18年。二期為清早期,康熙、雍正,共74年。三期為清中期,乾隆、嘉慶,共85年。四期為清晚期,道光、咸豐、同治,共54年,也叫晚清時期。第五期為清末,光緒、宣統,共37年。

    以上只是大致的年代劃分,另外還有幾種特定時期(特指)叫法,如鼎盛期青花瓷(以永樂、宣德朝“宣青”時期為代表)、空白期青花瓷(專指明正統、景泰、天順三朝無官窯款時期)、“克拉克”青花瓷(專指以明萬曆朝外銷西方的青花瓷)、轉變期青花瓷(以明崇禎朝青花精品瓷為代表)、高峰期青花瓷(以康熙時期“翠毛藍” 青花為代表)、仿古瓷興盛期(以清康、雍、乾三代以仿明官窯瓷為代表)、偽品氾濫期(以清末民國初製作的贗品為代表),還有祥瑞瓷(專指天啟、崇禎時期帶日本風格的瓷器)、南明瓷(專指明末清初建立的南明政權瓷器)、洪憲瓷(以署“居仁堂制”款瓷為代表)、廣彩(專指清中期景德鎮制瓷胎運往廣州彩繪的外銷瓷)、淺絳彩(清末民初朱山八友彩繪瓷為代表)等。

    三、明代洪武和天啟、崇禎,清代順治和光緒、宣統,分別處在朝代更替時期,器物具有過渡期的特徵。明代除了空白期三朝外,不見正式署帝王年號款的還有洪武、建文、洪熙、泰昌幾個朝代瓷器。洪武朝和空白期三朝只見到署干支年號款,建文朝4年,洪熙帝在位1年,泰昌帝僅在位30天,均無標準器傳世,其瓷器面目不清。改朝換代對器物風格的影響,就日常生活用品來說,這種變化是隨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審美觀,以及新原料、新工藝、新產品、新科技的出現而變化的,是漸變式而不是突變式。

    以上所說,主要是以青花瓷器的發展概況、時代典型特徵和器物總體風格來劃分的。但要注意在每個朝代更迭或過渡時期,前後朝代器物的面貌特徵大多相似,前代往往孕育著後代的雛形,後代亦常常帶有前代遺風,有的特徵是共有的,很難截然劃分清楚鑑定古瓷器主要從款識、造型、紋飾和胎釉特徵方面下手,

    每個朝代瓷器胎體的厚薄程度都不盡相同

    提防新瓷作舊。把新瓷退去光澤,以顯出古樸的風味

    根據款式鑑別

    識別真偽時,首先看款識,注意款識的筆法,由於每個人的書法不同,寫官窯款的字型又必須經過選擇,仿製者過於謹慎,就難免失於侷促,筆法不生動不自然。這種破綻,為鑑定瓷器提供了線索。

    根據紋飾和色彩鑑定瓷器

    從紋飾和色彩方面看,陶瓷器上的紋飾同造型一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並隨著繪瓷原料和技術的不斷豐富改進,無論在題材內容及表現形式上都有其不同時代的水平和特點。因而也就成了劃分時代、鑑別真偽的一條有力線索。

    根據胎釉鑑別

    從胎釉方面看,由於時代和地區的不同,在胎釉成分和燒造方法上也或多或少有著比較明顯的差別,故在鑑別瓷器時應對此細緻的觀察。

    一般來說,從胎質、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窯口。

    總之,辨別瓷器既要用眼來辨其色澤、厚薄、片紋、氣泡,也要用手摩以別粗細,用指扣敲以察音響。必須耳、目,手三者並用。最後評定質量的優劣,以及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百香果是什麼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