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ammy張

    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大多回來後會跟父母說:老師今天又吵我了,XXX今天打我了……,家長聽了,肯定第一反應就是心疼,但這時千萬不能和寶寶說:等明天上學的時候媽媽找老師算賬!這樣做會讓寶寶是非不分,這時候家長必須以自己的言行教育寶寶什麼事情是對的,什麼事情是錯的,這對於寶寶的成長至關重要。

    2/5

    這時先問清楚寶寶什麼情況,如果寶寶說不清楚,到學校問下老師,如果是寶寶不遵守紀律犯錯了,老師該批評就得批評,告訴寶寶以後不要再犯錯了;和同學打架是什麼原因,如果是對方的原因,找老師問清楚,同時告訴寶寶以後遇到別的小朋友傷害自己的時候要學會保護自己,先跑開,跑不開可以自衛,然後要告訴老師,如果是寶寶的原因要告訴寶寶以後不可以這樣,要和同學友好相處。

    3/5

    如果放學回家看到寶寶書包裡多了一塊橡皮、一支鉛筆或者一個小玩具一些小零食什麼的,問下寶寶這是誰給的,如果寶寶說是同學送的,給他準備一些小禮物明天拿到學校回贈同學。讓寶寶從小學會“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有來無往非禮也”一些基本的社會交往常識。

    4/5

    如果寶寶回家對媽媽說:XXX把我的作業撕壞了,這時候千萬不能對寶寶說:這個大壞蛋,看媽媽明天到學校怎麼收拾他。如果這樣的話,孩子以後就有可能以這樣的方式處理矛盾。問清楚是什麼原因,如果同學不是故意的,告訴寶寶要寬容和諒解同學,如果是故意的,告訴寶寶以後離這個同學遠點,這樣的朋友不能交,同時告訴老師和那個同學的家長,要好好教育孩子。

    5/5

    如果老師告訴家長孩子在學校不聽話任性自私,不要袒護孩子,袒護他等於害了他,配合老師針對孩子的不良習慣和思想進行批評教育,讓孩子慢慢地把這些缺點改正才是正確的方法。

    注意事項

    不能袒護孩子,要以理論事

    讓孩子學會忍讓和分享

  • 2 # 涵涵媽育兒

    可以透過繪本引導孩子主動去交朋友

    推薦書籍《愛上幼兒園》《小烏龜富蘭克林交往系列》

    週末可以約同班孩子的媽媽一起帶著孩子出去玩,增加孩子的友情

  • 3 # 萌萌滴麻麻

    (一)建立正確交往觀念

    交往,顧名思義就是你來我往,共同相處,有給有取,輪流交換,分工合作。幼兒由於思維的侷限,不善於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現在的孩子又基本全是獨生子女,在家備受寵愛,更不容易在交往中體察別人的利益和需要。幼兒有其自己的擇友標準,但由於他們對事、對人的評價帶有很大的片面性、主觀性,且易受別人(尤其是教師)的影響,所以,常常不能平等看待和選擇同伴。幼兒對“朋友”理解非常具體,友伴觀念尚未發展。為了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交往觀念,我主要從3方面入手。

    1、故事移情

    幼兒的思維非常具體、形象,優美的故事為他們所喜愛。我發現《幼兒教育》雜誌“百花園”欄目裡的故事簡短有趣,很多都講述了同伴間交往的感人情節,就常講給他們聽,並組織討論談話,讓孩子們在體驗故事中小動物情感的同時,受到啟發,加深理解,如《兔寶寶找快樂》讓幼兒明白:幫助別人,為朋友做事,讓朋友開心是最快樂的事情;《小熊理髮師》告訴小朋友,真正的朋友是用心去互相理解、關心幫助的等等。

    2、評價導情

    幼兒只有心中有他人,顧及他人的利益和需要時,才會表現出親社會行為(如:分享、謙讓、安慰、合作)。所以,老師應該及時發現幼兒間的親社會行為,並有意識地進行強化教育,予以積極肯定評價。如:對能夠自己編遊戲、分角色,一起快樂玩耍的小朋友,對把自己的玩具物品讓給別人的小朋友,能夠給同伴以幫助的小朋友,哪怕是一個細小的動作,一句關切的話語,都予以熱情地讚揚肯定,並號召其他幼兒來學習、模仿。每週評選小紅花,把關心別人,與同伴和睦相處作為一項重要條件;班級裡還特別設立了“愛心獎”,每個月對最能為別人著想、最有愛心的小朋友進行獎勵,在期末家長會上,點名表揚獲得過“愛心獎”的小朋友。

    3、亮點鞏固

    從尊重幼兒的人格需要出發,及時發現每個孩子的真、善、美的點點滴滴,使幼兒逐漸明白,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都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同時,在評選小紅花時,鼓勵幼兒自由討論、交談,找一找同伴身上的“閃光亮點”,對能客觀、全面評價同伴的幼兒予以充分肯定。

    當然,幫助幼兒確立正確的交往觀念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教師長期不懈地教育引導,從而使幼兒逐步形成平等融洽的同伴關係。

    (二)創設同伴交往機會

    《幼兒教育心理學》中指出:“幼兒間的交往,要求幼兒能夠理解他人,體會他人的情感,有同情心你的感情共鳴。幼兒間的交往還必須把自己置於別人的位置,要忍讓,能等待。這就要求幼兒能夠自我控制。”而幼兒間的交往是其建立同伴關係的必要前提,這裡提出的同情心,感情共鳴,自我控制,不是光憑教師的說教就能形成的,必須讓幼兒參與到共同的遊戲和活動中去,不斷實踐、感受、體驗,日益積累交往的經驗,這樣才能建立起彼此平等、協調、和睦的同伴關係。

    1、遊戲中學會合作。因為合作是建立良好同伴關係的重要條件,遊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而協作性遊戲中的內容、情節、角色、行為準則,都要求幼兒能互相配合,協調,並且只有彼此配合才能獲得樂趣和成功,所以我經常組織此類遊戲,如頭上傳球、接力賽等體育遊戲,“傳話”、“拍電報”等智力遊戲,使之在遊戲中學會合作,分享合作的快樂,從而也樂於在日常交往中與人合作。

    2、合作中學會互補。在區域活動中,既考慮兒童本人的志願和選擇,又注意相互搭配,使各類幼兒均有機會與他人建立關係。例如:“娃娃家”中,請一名活潑開朗、交往能力強的小朋友當“媽媽”,“爸爸”就由以為不善於交往的小朋友當,“娃娃家”中的“弟弟”、“妹妹”由一名和氣、謙讓仍能助人的小朋友和一名自控能力差、合作能力弱的小朋友共同擔當;“科學桌”中能幹、會出主意的幼兒和文靜、內省、不善表露的幼兒搭配……在合作中互補主要遵循三個原則:①注意要把不同性別、能力、個性的幼兒搭配在一起;②適當分解小集團,使部分只與少數小朋友交往的幼兒有與更多同伴較晚的機會;③對缺乏交往興趣,獲在同伴中被忽視的,要將他與善於交往及最願意選擇的小朋友分在一起。除了這三個原則,還應注意讓每個幼兒有擔任不同角色的機會。尤其是給交往能力弱的幼兒當人較重要的角色的機會,這樣,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互相潛移默化地影響,在玩耍中學習互相交往的技能,從而改善同伴關係的結構與質量,提高每個幼兒的適應能力。

    3、互補中學會選擇。給幼兒自由搭配、遊戲玩耍的機會。如戶外互動、室內自由活動、午後散步、種植活動等開放性環境中,讓他們充分與同伴交往、接觸、建立友誼,共享交往的樂趣。

    (三)指導交往清除障礙

    在給幼兒創設條件,提供與同伴交往的機會的同時,教師都要以“大朋友”身份參與到幼兒同伴交往中去,並進行指導。如:在戶外活動、室內自由活動等開放性環境中,教師也要善於觀察,善於思考,並適當協調幼兒間的關係,給缺乏交往技能和交往策略的孩子予以幫助。其中,特別要對兩類孩子進行個別教育,改善其社會適應能力。一類是過於退縮,缺乏與人交往的信心、勇氣或者喜歡獨處,對交往不感興趣的幼兒。另一類是攻擊性過強,自控能力差,常常用暴力來解決與同伴矛盾衝突的幼兒。

    對於前者,在鼓勵他們打消拘謹,放鬆自己,誘導孩子的交往興趣,幫助他們解決交往中遇到的挫折與心理障礙,以保證孩子主動、積極地與人交往。例如:我在日常觀察中發現一位孩子,對同伴正在進行的遊戲常採取旁觀的態度,很少與人交往,看起來膽怯、羞澀,幾乎有些退縮,於是我就經常和她談心,接近她,誇獎她,使她先與老師產生信任感喜歡和老師在一起;然後再和她一起參與到一群孩子的遊戲活動中去,並請其他小朋友鼓勵她,使她獲得與小夥伴共同玩耍的積極情緒體驗,最後,逐漸讓她自己和別的小朋友去交往,並仍關注她,以便在必要的時候給以幫助。這樣,這個女孩逐漸變得活潑了,也喜歡和同伴交往了,並掌握了一定的交往技能,使她不僅在幼兒園,而且在家中都有了不小的進步。

    對於後者,首先加強對他們的教育。教育他們講文明、不打架、不主動攻擊夥伴。同時瞭解原因,但是除了本身具有易衝動,自制力弱等氣質傾向外,各有不同的因素影響,其中一名幼兒主要是模仿卡通片中英雄人物“懲惡揚善”的行為;一名幼兒受家庭教育的影響較大;還有一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差,不善於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情感。透過努力,使這部分幼兒逐步加深對自己攻擊性行為的感悟與理解,學會剋制冷靜地處事待人,最終使他們能和同伴建立更融洽的關係。

    除了以上措施,注意做好家長工作,鼓勵他們多帶孩子接觸社會,與更多的成人、同齡人建立人際關係,使幼兒積累更多的交往經驗,從而有利於他們心情愉快,樂觀自信地與周圍環境發生互動,與同伴建立良好的關係。

     

  • 4 # 錦鯉媽咪

    上幼兒園對於孩子來說是走出家門步入社會的第一步,幼兒園也是絕大多數孩子開始的第一次集體生活,對於年僅幾歲的孩子來說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最讓家長擔心的問題就是和其他小朋友的關係。

    想要孩子處理好和其他小朋友的關係,家長需要提前做一些準備工作。

    1、在孩子入園前半年甚至更早,家長就可以帶孩子適當出入一些人多的場所,也就是說在孩子兩歲半左右的時候,就可以帶著孩子多出門走走,一來可以鍛鍊孩子膽量,二來也可以增長孩子的見識。

    2、參加一些親子活動,讓孩子多和同齡的孩子接觸,事先習慣習慣。

    3、決定上幼兒園之前,可以帶著孩子去各個目標幼兒園考察考察,讓孩子熟悉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同時也讓老師、同學和孩子互相之間有一定的熟悉,看看孩子和老師、同學、幼兒園有沒有緣分。這點其實非常重要,相比家長覺得適合的幼兒園,孩子和老師、同學間的緣分明顯更加重要,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將來這幾年的集體生活是否過得愉快。

    透過上述的準備之後,大多數孩子都能選擇一個比較合適的幼兒園,這就大大降低了孩子入園後出現“水土不服”的風險。

    但即便如此,入園後的一些規矩禮節家長還是要教給孩子的,這樣才能讓孩子和同學們相處得更愉快。

    1、讓孩子養成記錄生活的習慣,這裡所謂的記錄並不是動筆,而是孩子放學回家後,和家長說一說一天的生活,這樣會有助於家長時刻掌握孩子的動態。

    2、教會孩子處理問題的方法,如果孩子回家和家長說,今天和某某某吵架了或者發生了衝突,家長第一時間一定不要直接袒護孩子,首先,先安慰孩子,然後詢問孩子受沒受傷,之後在孩子平靜之後,可以簡單的你問一問事情的起因經過,之後可以和電話老師溝通一下,如果情況嚴重第二天可以親自和老師面談。

    這期間一定要安撫孩子的情緒,並且儘量在孩子面前淡化對事件的看法,更不要因為愛護孩子表現過於憤怒,過於袒護孩子。要知道,幼兒園裡即便看起來的結果再嚴重的爭執,其根本原因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家長對此在孩子面前反應過於巨大,很容易給孩子營造不好的心裡氛圍。

    3、家長還要教會孩子如何第一時間應對發生的肢體衝突,可以這樣告訴孩子,如果孩子被別人動手打了,第一反應應該是大聲喝止,如果喝止無效,同學繼續動手,那麼孩子是可以還擊的,同時第一時間向老師尋求幫助。平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讓爸爸帶帶孩子,這樣有助於養成孩子堅韌的性格,同時也充滿勇氣。即便發生衝突,至少孩子不會吃虧。

    4、除了預防其他孩子的挑釁,家長更要做好自己孩子的教育工作,讓孩子不可欺負其他同學,也不能隨便動其他同學的東西。

    5、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可以趁孩子生日或者一些特殊的日子以孩子的名義和同學們分享一些零食或者小禮物,這樣不僅有助於孩子搞好同學間的關係,也能幫助孩子提升自信力。

    總之,除了一些小細節之外,想讓孩子和同學見關係融洽說到底還是要家長和家長之間、家長和老師之間搞好關係,這樣才能徹底保證孩子與同學間的關係融洽和諧。

  • 5 # 格格巫育兒

    導讀:交朋友是孩子成長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現在很多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優秀的社交能力,多交一些要好的朋友。因為朋友在我們的人生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多多和自己的同齡人玩耍,結交到多一些同齡的小夥伴。

    但有的時候小朋友的社交發展卻不能如家長們所願,孩子交到了一個好的夥伴就不會想要去和其他人玩,並且孩子還跟著她學會了交往排外,不願意和其他的小孩接觸。現在兩個孩子又準備上幼兒園了,還被分到了一個班,家長對此就很是焦慮,該怎麼處理?

    家長焦慮的地方就在於孩子在學校裡也只和一個朋友玩,完全沒有其他小孩的社交聯絡,這會不會影響到孩子日後的社交發展,害怕孩子不會與其他人相處。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孩子能夠多交朋友才是好的,只和一個朋友玩就損失了孩子和其他人的交友機會。

    而在孩子交友發展這件事情上,家長們往往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擁有著太多的負面考慮,認為孩子現在只和一個夥伴玩,那他日後就不會有其他的朋友了。這就是一種思想滑坡的現象,慣性地將問題往嚴重的方向發展,卻又忽視了孩子在其中的真實情況。

    我們在考慮一種情況是否對孩子有壞處的時候,家長們就要看看以下這幾個問題:

    1、瞭解對方小朋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在孩子的社交中,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孩子是否會在對方的身上學習到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孩子是否會受到負面的影響。諸如孩子喜歡打人、說髒話、不問自取等等,這些都是不好的為人品質,孩子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就很容易受到影響,對於品質不好的玩伴,家長們是需要及時干預的。

    2、瞭解孩子在這段關係中的地位與感受

    有的小孩子在遇到自己玩得很好的夥伴的時候,本身就會帶著一種排外的想法的,他們會不希望有其他人來干擾他們。所以,如果孩子在這段友誼中能夠獲得沉浸的快樂感,而不是被逼排外的,那麼家長們也不用過於擔憂,兩個人在一起玩的時候,不和其他人玩也是比較正常的。

    3、孩子是否真的沒有其他的社交意願

    性格比較內斂的小孩社交數量往往都比較少,他們更願意和自己熟悉的人玩,但家長們卻常常會要求孩子多交朋友而忽視了孩子有沒有社交的意願。孩子交朋友還是要以他們的意願為主,如果孩子是想要交其他朋友的,家長們也可以去幫助孩子認識更多的小夥伴。

    如果家長們害怕孩子的社交圈太窄不利於他們的成長,那麼就可以透過其他的方式來拓寬一下孩子的交友渠道。比如去公園、遊樂場以及其他的親子活動中認識其他的朋友,這樣孩子也能獲得更多的交友機會,鍛鍊到孩子的交友能力。

    其實反觀我們自己就能夠明白,能夠在身邊的朋友其實是非常少的,而且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他們的社交能力往往無法支撐他們獲得多方的友誼關係。所以,如果孩子能夠在一個人身上就滿足了自己的社交需求,獲得快樂,家長們也不用過分焦慮和強求。

    人生的朋友不必過多,有時候太多淺薄的關係維持對於我們來說反而是一種負擔,相對於各種的泛泛之交來說,我們更需要一段深厚、穩固的友誼。

    重要提示:對於孩子社交排外的問題家長們不用對此做太多的嚴重化想象,我們需要了解清楚孩子在這段友誼中的真實感受,去了解對方小孩是否是值得深交的,明確孩子個人的社交意願。在孩子社交能力發展上,家長也可以帶孩子到公園、遊樂場或其他的地方去多接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生活習慣能讓面板越變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