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澤觀科技

    “薛定諤的貓”只有在人類觀測之後才能知道這貓是死還是活。在這個實驗中,如果人類不對貓進行觀測,在量子力學領域處於死貓和活貓的疊加狀態。

    認為薛定諤的貓驗證了唯心主義的人,應該是覺得人類觀測決定了貓的生死。有了例子應證意識的力量。

    辯證唯物論裡面有一句話是: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從這個角度將,可能人的主觀意識和量子力學存在什麼關係,只是人類還沒有發現其中的奧妙,不能因此就認為時間是唯心的。

    唯心主義也大致分成兩種:1.主觀唯心,我就是世界。2.客觀唯心,這個世界存在上帝在操控著一切。這些都是無法被印證的。我們到可以知道拳頭的力量,卻看不見意識的力量。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上帝沒有人見過,無數的人死去,世界還在繼續。

    相較而言,我個人還是更相信唯物主義。

    其實從真正的哲學層面上來講,哲學近代以來的發展已經沒有那麼重視唯心與唯物的區分,單純把哲學理論劃分為唯心、唯物兩種也非常片面。

    唯心、唯物的話費只是為了更方便的讓哲學入門的人有一個清晰的概念罷了。

    就像斯賓諾莎認為上帝是存在的,但是這個上帝是大自然,是世間的萬事萬物。每個人都是上帝的一部分,你遇到的壞人,可能就是上帝身上惡的表現。你說斯賓諾莎的理論是唯心還是唯物呢?

  • 2 # 自然法則是真理

    我學量子力學時,沒有一點唯心主義的感覺。現在老提量子力學的人們,有幾個學過量子力學?一般學量子力學的人都是物理專業的大學生。

  • 3 # 布魯諾二

    科學之癥結在於錯誤的三大根基、沒有根基的科學遲早要崩塌!?!?

    科學一路走到黑、其既得利益者是科學進步的最大阻礙嗎???

    宇宙是種能量球機制,科學須從空心球開始!

    能量球理論如果被證實為宇宙真理,和確定為國家戰略,那科學將面臨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重拾方法論,重建體制機制,重塑宇宙之真理。

    我們首先要重塑主流科學的三大根基概念,確立正確的物質觀、時空觀、和運動觀。三大根基乃宇宙之基,科學之基,理論之基。

    物質是種實在的東西,物質具有質量,擁有形態,永不湮滅,物質具有阻擋性和碰撞性,宇宙是唯物質的,物質是實在的不是虛無的。我們必須堅守物質實在的原則,我們必須堅決剷除一切虛幻事物。科學把物質搞得虛無,宇宙被人類弄得玄幻?

    空間是物質存在的環境,空間裡除了物質,什麼都沒有,空間是一無所有的環境。時間是物質運動的過程,運動過程受運動規律支配,時間是度量過程的概念。物質的運動環境和運動過程都是宇宙的客觀存在和絕對存在,非相對論所述的相對性。相對論的立論根基是光速不變,光速不變是光量子速度不變,非光粒子速度不變,不要張冠李戴?

    物質在空間裡運動,運動的本質是慣性運動。物質在一無所有的空間環境裡以慣性狀態存在,物質的慣性運動形成慣性碰撞,慣性碰撞改變慣性狀態,宇宙基本的和唯一的力是慣性碰撞力,能量是物質慣性碰撞效應的度量。宇宙萬物的運動都是碰撞力作用的結果,引力根本不存在,四種基本力子虛烏有。引力理論誤導科學達幾百年,是時候該糾正錯誤了?

    從宇宙的三大根基概念可推出宇宙萬物的基本運動形式是碰撞反作用力的噴射形式的運動,宇宙基本的和唯一的動力裝置是物質組合的空心球裝置。宇宙是種能量球機制,萬物由空心球組成,一切都是以能量球為核心和主軸的組合,運動,和迴圈。空心球吸收和發射的粒子是光子,光子的動能推動宇宙萬物的運動和宇宙物質和能量的迴圈。空心球的運動是具有方向性的,這就能形成物質的聚集運動和宇宙的有機迴圈。宇宙的能量球機制是宇宙迴圈選擇的結果。

    能量球的工作原理與物質的輻射量子化相一致,這足以說明宇宙的能量球機制。所謂的量子就是空心球噴射出來的一群光粒子,量子是一定數量光子的動態體。量子物理把量子當成能量體,當成波,當成概念方法是很不恰當的,我們必須確立量子的物質性,實在性,和碰撞性。光是粒子,不是波,波是粒子運動的表現,波動的實質是粒子的碰撞。光子是單個粒子,量子是一定數量的光子,光量子是空心球噴射出來的一群光子,量子能在物體中實現量子傳遞,光速不變是量子速度不變,不是單光子粒子速度不變。光不是波,光波也不同於聲波,量子理論走波動路線是不是搞錯了方向?

    輻射量子化就是任何粒子的輻射都是由量子單位組成,相同的量子對應相同的粒子,由此可推出宇宙萬物都是由同種粒子組成。按能量球理論,電子是單個的能量球,電子的聚集效應形成中子(質子),中子的聚集效應形成原子核,超級原子核的裂變形成各種原子(元素),萬物都是由電子組成。而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卻把物質結構搞得異常複雜,中子(質子)由各種夸克,和各種相互作用粒子,以及各種莫名其妙的微粒組成,其中還存有各種機理,引數,和假設。原子模型也只是原子核和電子,而把光子排除在原子結構之外,而光子卻是在原子中佔絕對質量和起絕對作用的。粒子物理漏洞百出,錯誤連篇,是時候該改變了?

    原子是超核裂變的結果,原子是不規則的核裂塊,各種原子具有各自獨特的光密性,光密性是原子間相互作用和相互結合的基礎。各種原子是裂變來的,而非聚變,而我們的核理論走的卻是聚變路線,各種原子是各種溫度下的聚變產物。宇宙是種裂變機制而我們卻走聚變路線,這豈不是南轅北轍背道而馳?

    電子是光子組合出的一個空心球,其不斷地吸收和發射光子,而形成運動,空心球內根本就沒有電荷,也不需要電荷。原子核是空心球的粘連體,原子核是不規則的核裂塊,特異性原子組合出特異性分子。原子核不帶電荷,電荷純屬臆造。化學反應是原子之間的碰撞作用和在彼此光密點上的競爭性組合,與電子電荷無關。化學反應,元素週期表,價電理論,電磁理論都是基於電荷概念,而電荷又不存在,真不知化學該何去何從?

    宇宙天體是種聚集作用和裂變過程,從恆星的原子核裂變,到中子星的中子裂變,到電星的電子裂變,天體是種裂變機制。而我們的宇宙天體學講的卻是聚變,科學反其道而行之?

    物質以慣性狀態存在於空間,空間是種一無所有的環境,在一無所有中何來的維度,場體,和能量體。數學是門工具,是種應用方法,數學只存在於我們的意識中,空間裡哪有數學存在。宇宙空間其實是種光子狀態,萬物處於光子的光速碰撞中,一切物質運動都是光子動能的推動。弦論,場論,波論,高維論,多元論,大爆炸論,幾近神話?

    按能量球理論、主流科學理論幾乎全盤錯誤,科學一路走到黑、其既得利益者是科學進步的最大阻礙嗎?

    (百度貼吧能量球理論吧)

  • 4 # 昊田2

    無論是在宏觀物質世界還是在微觀物質世界,疊加態都是不存在的,那只是還沒有被人類認識的某種特殊運動形態,如果光電量子是螺旋式滾動旋轉就很可能出現觀測結果的左旋右旋接續發生的結果。但一個粒子同時在左旋也在右旋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是根本做不到的,所以,一隻貓既死又活的疊加態是不會真實存在的。

  • 5 # 惠舒旅社老闆

    二個碗,一個扣著小球,一個沒有,當人們掀開碗時,才知道結果,實際上小球在那個碗下,在掀開前就是確定的,掀開後只是人“知道”了結果,而不是人的意識決定其結果的。薛定諤的貓,與上面例子:1、不同之處在於,客觀事物(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都是在不斷運動變化著的,比如在人們觀測、或者說看到前,二種狀態是不確定的;2、相同之處在於,在某一時刻、或某一地點(如上面小球在那個碗中)的狀態是客觀確定的,就是說是客觀的而不是人主觀觀測的結果。以人的觀測來決定物質變化的狀態,是唯心主義,無論是怎樣變換形式,比如以嚴格的數學推導的結論。數學來源於客觀,但它是對客觀現實的高度抽象(高等數學),而“觀測”是人對客觀現實的直觀感受,二者雖有聯絡,但二者不完全等同。薛定諤的貓的錯誤就在於把二者完全等同了。

  • 6 # 何處是家鄉

    這是個非常好的“理想”實驗,說明了人類理性思維的極限。

    人類在科學的蠱惑下,不斷向極端縱深處前行,但前行道路是不是一條坦途通路呢?人類既不知道更不關心,只是想當然的視為當然。其實,“理性邏輯”是有極限的,這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被證實,只是人類自己完全沒有意識到。那就是所謂無理數,比如√2,這是人類第一個發現的無理數,結果是人們把發現者扔到大海里淹死,然後假裝不存在。可隨之而來是越來越多的發現,如圓周率。

    數學的本質是什麼?大家都知道,數學不是科學,而是引導科學的前進動力。什麼意思呢?因為科學理論要想成立並被大家接受,有一個環節不可或缺,那就是邏輯推理結論必須能夠被經驗觀察到。數學確是純粹的邏輯思維的產物,現實中既沒有純粹的數字,也沒有純粹的圖形,就連幾何學最基本的基礎點、線、面,它們都只是人類的邏輯假想產物。所以不論數學數論證明多麼嚴謹,也只是產生於人類的意識當中的,與現實世界有什麼關係,人類永遠也不知道或者不確定,只有當經驗觀察到的資訊需要被整合成為一個邏輯系統之時,才需要從數學論證裡找方法,一旦數論結果與經驗觀察達成匹配,科學理論也就建構完成了。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開普勒的天體曆法發明。同樣的經驗觀察現象,在帝古那裡沒有什麼重大成果,帝古死後,天象觀察資料交給學生開普勒。只是因為開普勒相信了哥白尼的日心說理論,又找到了一千多年阿波羅尼橢圓曲線論證結果,於是五大行星軌道立刻出現了。這就是數學與科學關係最好的事例證明。

    可是,科學發展到愛因斯坦,經驗觀察已經基本消失,所以廣義相對論發表後,很長時間得不到學術界認可。雖然很麻煩,但最終總算是找到了經驗觀察,廣義相對論立刻成為今天的基礎性定理。

    直到這隻該死的貓!這說明,理想實驗和數學邏輯完全一樣,這種完全產生人類頭腦的邏輯推理究竟和現實有什麼關係,人類再也說不清楚了,人類的理性邏輯也是有極限的,超越這個極限的一切思維,不論多麼精密嚴謹,不論每一步都合情合理,都會最終走出人類的感知範圍,人類只能在無休止的猜測裡迷茫下去。

  • 7 # 刁博

    上個世紀最開始的二三十年裡,量子力學逐步建立了起來。量子力學非常精確,但又有很多太不合乎日常生活的認識。比如,量子力學中有一個態疊加原理,如果物體有兩個本徵態A和B,那麼物體是處在狀態A和狀態B的疊加態中,只有測量的時候,物體才會坍縮到狀態A或狀態B。

    這樣的認識放在宏觀的日常生活中簡直是不可思議,按照態疊加原理,大名鼎鼎的薛定諤的貓就是處在活態與死態的疊加態中,只有對貓的死活進行測量時,貓才會坍縮到死態或活態。相傳愛因斯坦和玻爾有一次在月光下討論量子力學,愛因斯坦調侃態:我們看月亮時,月亮在天上;我們不看月亮時,月亮就跑到了宇宙的任何一個地方。

    愛因斯坦的調侃的確非常符合唯心主義的觀點,比如中國古代的王守仁有句名言“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這句話被視為唯心主義觀點的典型,和愛因斯坦調侃的“你看月亮時月亮在,你不看月亮時月亮不在”如出一轍。在量子力學的建立過程及建立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有很多人就是拿哲學去攻擊量子力學,包括中國的六七十年代裡,那些打倒量子力學、相對論的人經常拿唯心主義說事。

    如果說用哲學能夠否定量子力學,那麼量子力學就不會走到今天,也不會催生出現代資訊革命。科學不是用愛去檢驗,不是靠哲學,也不是靠思辨檢驗,也不是看發話者是不是權威,而是要用實驗去檢驗。量子力學正確與否需要用實驗說話,諸如精神、思辨、哲學、權威等等,統統要靠邊站。

    歷史上,科學是從哲學中分化出來的,一些主義也宣揚哲學能夠指導科學或者科學需要服從哲學的指導。然而,正是由於伽利略時期創立了實驗檢驗,打破了思辨檢驗的方法,科學的大門才逐漸被開啟。今天,科學與哲學幾乎形同陌路,科學早已不需要哲學指導,現在的情景往往是哲學跟在科學的後面當事後諸葛亮。相對論、量子力學等的建立不僅沒有受到哲學的指導,反倒是各種哲學門派受其影響有了很大的變動。霍金在他的《大設計》裡喊出了“哲學已死”。薛定諤的貓、量子力學、相對論都與唯物唯心沒什麼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PL歷史中最強打野前三都有誰,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