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長中的點滴

    古代武狀元考試都考些什麼?合格標準是怎樣的?

    古代武狀元考試專案舉重、騎射、步射、馬槍 沒有比武分輸贏的格鬥專案

    武舉從702年由武則天開始推行,此後宋明清都有進行。中國古代的武舉,是考核、選拔,並非比武格鬥,電影《武狀元蘇乞兒》中的那種比武是看不到的。武舉在不同朝代有些差異唐朝時武舉考試內容是舉重、騎射、步射、馬槍,此外對身材還有要求:

    “軀幹雄偉、可以為將帥者”

    病殃殃、文鄒鄒的人,是不能參加武舉考試的。到了宋朝,就增加了文考——要考兵法策略。文考不透過,就落榜。到了明朝,原本宋朝先武考後文考的次序,就變成先文考後武考。文考不過,武考就別想參加了,回家讀書吧!清朝時,改回了宋朝時先武考後文考的次序。

    武考合格標準(清朝標準)

    馬射:三個靶,靶間距175尺,騎馬射箭,來回一次,射6箭,3箭中靶為合格;

    步射:馬射合格才可以進入步射,用3力弓射箭,靶高5尺5寸、寬2尺,距離射手150尺,射6箭中2箭合格;

    技勇;步射後進入技勇比賽:1、拉弓,有8、10、12力三種等級;2、舞刀,刀重有80、100、120石重三種級別;3、舉石,石頭有200、250、300斤重三種級別。

    三項內容合格標準:拉弓弓必須滿,舞刀必然舞出刀花(慢悠悠的不算),舉石必須離地一尺,否則就是不合格。

    文考:默寫武經一段,字跡工整、沒有錯漏即合格。

    簡單說,完全是比試射箭技術和力氣大小,二人格鬥是不存在的。最後的文考能讓很多透過武考的人都落榜。

    宋朝時武舉絕倫(優秀)的標準是:步射能拉2石弓,騎射能射9鬥弓。

  • 2 # 使用者189762077728

    科舉制度對於讀書人,金榜題名時便是最高的榮譽,堪稱人生巔峰。而武考考中武狀元同樣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在古代考中武狀元的難度一點都不比文狀元低。武舉制度皇室武則天開創的,其中主要涉及三個方面:馬上騎射功夫,包括專案有長垛,馬射和馬槍;再是身體方面各項條件和身體素質,最後就是對武器的掌握運用程度,唐朝武舉在騎射,步射,舉重上游考核外,對應試者外形也有標準。

    唐朝在公元798年停辦了武舉科考,到了宋朝又重新開啟,並與進士科考並列,但是在考試專案上,宋朝取消了對於身材,負重方面的科目,在有關軍人文化素質方面比較重視,所以增設了一些軍事理論科目。宋朝武舉三年一考,分三級有解試,省試和殿試,在地方的學校和國子監還都設定了武學科目,學制三年。宋朝武舉考試合格後還要參加文試,文試的專案主要是有關兵法的應用。

    明朝在武舉考試上重點以謀略為主,而武藝方面則為輔,每次考試先進行文考,如果沒有透過就直接淘汰了,縱使武藝高強也沒機會展示。清朝時期又提高了武藝的地位,放到了前面先考,考試專案有騎射,力氣,武藝展示,合格以後就可以參加後面的文試了。

    武舉考試中的拉弓都要求滿弓,舞刀必要有花,掇石必須有一丈遠才算合格,但是這裡面的刀有三百斤重,而石頭最輕的也有兩百斤,清朝的一斤是五百九十六克,等於我們現在一斤二兩。所以古代想要考武舉,身體素質和堅強的毅力是一方面,關鍵是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就這點不是普通家庭能承受的了的,所以說武狀元的考中難度一點都比文狀元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季一盆變多盆,如何扦插月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