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龔醫生育兒

    首先孩子的大腦形成主要是在三個階段,而這三者階段也是我們大腦發育的三個高峰期

    第一個階段,在懷孕的3~6個月,孕媽媽們可以適量補充DHA腦黃金,飲食多吃魚類 燕窩粥;第二個階段,在寶寶出生的1-3歲,此時寶寶的大腦發育完成率大約是在80%~90%之間,儘量飲食多蔬菜水果魚類食物;第三個階段,是寶寶大腦發育黃金期的最後一個階段,在寶寶3歲~6歲,也可以適量補充兒童所需的腦黃金

    在寶寶大腦發育的這三個黃金時期,家長們需要做些什麼呢?

    1. 營養。在胎兒時期,孩子的營養主要是從媽媽那裡攝取,所以在這個時候媽媽吃什麼就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事情了,所以在這個時候,建議媽媽多吃一些魚類,尤其是海產魚,魚類富含的DHA是促進大腦發育的重要營養成分,其次,要多吃水果和堅果 骨湯等,比如蘋果和核桃仁;在寶寶出生後,媽媽一定要保證母乳餵養,因為母乳中含有的牛磺酸,能促進腦細胞增殖。

    2. 交流溝通 多多與寶寶溝通,給寶寶創造健康快樂的生活氛圍

    3.多帶小孩出去走走,不要因為安全問題限制小孩自由,接觸大自然環境,使寶寶好奇心去探索發現,給小孩自由發揮想象力空間,吃飯應該自己動手自己吃喝,讓她能有趣去感官生活。多與其他小朋友互動娛樂。

  • 2 # 小落9318

    預產期要到的寶媽媽們一定是全心全意的期待寶寶馬上來到你的生活中,那一刻的到來是一個偉大又奇妙的時刻,寶寶出生後你應該儘可能地和他互動交流,你可以做很多事情。

    先問一下各位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寶寶的五感,嗅覺、味覺、聽覺、視覺和觸覺誰先發育好?誰在外來最先衰老嗎?

    告訴你正確答案吧,可能跟你想象的不太一樣哦,寶寶的觸覺發育的最早,然後是嗅覺、味覺、聽覺,視覺發育的相對最晚,而衰老的過程則是剛剛好反過來。也就是說,人的一生中觸覺幾乎伴隨著我們一輩子,也影響著我們的一生。

    所以爸爸媽媽們首先要讓寶寶活躍的五感先發揮作用,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讓這些感覺直接和語言聯結在一起,在寶寶身體感覺到的瞬間,爸爸媽媽可以幫助寶寶直接連線到語言上。比如寶寶感覺涼的時候,這個感覺就是“涼”這個字;感覺疼的時候,這個感覺就是“疼”這個字。寶寶們透過體驗來學習這些豐富的語言的絕好時機就是在“玩”的時間。

    不用擔心親密接觸會寵壞孩子,我們每一次的撫觸、按摩、擁抱,都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來自爸爸的接觸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來自媽媽的接觸可以提高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即便是孩子與同伴或者外人的接觸,也可以改善孩子的行為問題。所以如果不知道到底該怎麼教育寶寶,不妨就試著多握握孩子的手、親親孩子,抱抱孩子。

    上班族爸爸媽媽也不用擔心每天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接觸寶寶才能對他有所受益,當你和寶寶相處的時候,當你撫觸、按摩,擁抱寶寶的時候,形式和時間遠遠沒有質量重要。微笑、溫柔、舒緩,是幫助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所以與其擔心自己沒時間陪孩子,不如反思自己在陪伴和接觸中的微表情的動作,每一次的用心用愛寶寶都會感受的到。

    除了上面的要點之外,還有更多的事情可以讓你寶寶的大腦快速發育。聽覺和觸覺刺激在寶寶還待在子宮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發揮作用了,你還要持續的幫助寶寶發展他的運動技能,以及在他開始上學之前教寶寶學習閱讀!

    說話,讀書,唱歌給寶寶聽。擁抱,擁抱,再擁抱,多多親吻他,但是注意不要親穩寶寶的小嘴,以免將細菌和病毒感測給寶寶,保證他的健康和安全。多花一些時間和他一起玩,一旦他長大一點了,他就會追著你的屁股後面玩,讓你知道他對什麼感興趣,那時候他就是個煩人的跟屁蟲了,所以趁著你的寶寶還小,享受這個時刻吧,時間會過得非常快的!

    這裡還有一些跟寶寶互動的小帖士,寶媽寶爸趕快看過來:

    聽覺刺激

    播放音樂,挑那些你最喜歡的,你的欣賞品味也會影響到你的寶寶,你也要考慮不時地聽一些英文歌,你的寶寶會下意識地吸收第二語言的聲音,幫助他長大後準確地聽和發音。當你給寶寶講故事的時候,指向每一個音節每一個字,閱讀大量的書籍給你的寶寶,你的寶寶會非常喜歡你溫柔風趣的每一句話語。

    視覺刺激

    新生兒眼睛視網膜感知顏色的結構還沒有發育好,還沒有成熟到足以感知紅色、藍色、粉紅色、黃色、紫色和綠色。黑色和白色是嬰兒最容易感知和感興趣的顏色,可以使用高度對比度的顏色卡片來刺激寶寶,這些對比鮮明的顏色將為寶寶的大腦發展鋪平道路。每次給寶寶看這些卡片,讓她的眼睛適應每個卡片上的不同圖案。還可以用能刺激寶寶的形象來裝飾周圍環境。你可以自由地建立顏色刺激小道具了,比如黑白衣服、海報,彩色圖書等等!

    觸覺刺激

    經常按摩寶寶,讓你的寶寶探索不同質地的物體,粗糙和光滑,堅硬和柔軟,當然還有溫度的變化。比如我們經常帶孩子到戶外活動,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玩耍,感受四季的變化。我們也可以在家裡設計很多小遊戲,不斷培養孩子們的感性,感受越深,孩子們思考的越深,語言也越生動,並逐漸變成自己的東西。

    身體發育

    寶寶的身體和智力的發展是分不開的,當寶寶長大一點後,讓他自由地爬行和走動;不要把他蜷縮在受限制的區域內。搖擺和晃悠你的寶寶,可以改善他的前庭(平衡)系統。把你的寶寶顛倒過來,他會超級喜歡的!

    飲食與餵養

    各位寶媽媽,盡你最大的努力母乳餵養吧,在頭6個月儘量以母乳作為嬰兒的主要營養來源,直到1歲。寶媽媽一定要健康飲食均衡,吃多樣化的食物和蔬菜水果,這將確保嬰兒的母乳裡面富含Ω-3脂肪酸,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當開始為寶寶新增輔食的時時候,儘可能早地也讓寶寶吃各種食物,包括新鮮蔬菜和水果,魚,肉和全穀物。

    閱讀與數學

    你可以從4個月開始教你的寶寶閱讀和數學。根據一貫的實踐,許多兒童在幼年時就能毫不費力地識別單詞,並在幼兒園之前進行即時數學計算。

    遊戲時間

    把遊戲放在優先位置,沒有它孩子就無法學習。確保你的孩子有很多能刺激她去探索和創造的玩具。各位寶媽寶爸就算再忙也要定期抽出時間陪寶寶玩哦!

    分享一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歷了,寶寶今年3歲了,開始讓他識字,認字。之前都是從淘寶購買一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不過效果不明顯,花費大量時間,還容易損壞,而且寶寶什麼都想往嘴裡塞,有些比較小的拼圖什麼的,就怕寶寶吃了。

    然後我下載了好多軟體讓寶寶學習,一開始是不錯,但是呢用到後面都要收費,價格還不便宜,頓時有種坑爹的感覺。

    後來發現了一款APP【 貓小帥識字】,真心推薦大家使用,裡面有很多的冒險故事,我家寶寶特別喜歡聽,平常特別好動的他,一看這個就安靜的聽故事。各種遊戲關卡讓寶寶重複學習漢字內容,加深記憶,讓我這個陪寶寶玩的麻麻都覺得好玩有趣。操作也很簡單,寶寶自己都能獨立操作。最最最重要的是這款軟體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

    而且我們家鄉口音特別重,就怕寶寶跟著學以後改不了,要是上學了帶有這種濃厚的口音,肯定會被其他小朋友嘲笑。

    寶寶現在特別愛學習,每天下班都纏著我給跟他互動,陪他一起玩裡面的遊戲,不僅學的快,還讓我這做麻麻的人也輕鬆了很多。

  • 3 # 兒童康復指導金老師

    該如何把握孩子腦部發育的三個黃金期?需要注意什麼?

    有研究稱3歲、7歲、10歲是腦部發展的轉折點,更是孩子強化潛能的黃金期。建議在這種狀況下可以利用好的問題,將 要這樣做才對!的命令改成選擇題,以 你想要怎麼做呢?來詢問,讓孩子能自己選擇。

    重要的是讓孩子自己說出 我也要這樣!我會這麼做!如果想讓孩子也思考解決方法,就說: 說不定還有更好的方法,先想一想,明天再說吧!你是媽媽的小孩,一定想得出好辦法。尊重理解孩子,藉由這種方式養成孩子自我學習的好習慣,才能算培育出真正的好頭腦。

    3歲

    這段時期鍛鍊大腦潛能的關鍵在於培養大腦功能的基礎——本能。

    3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有了強烈的自主意識,會陸續出現生存、求知和找同伴的本能。

    這些本能也會讓幼兒的大腦出現各種特徵,例如:想競爭,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或是想成為媽媽或兄弟姊妹等周圍人們的同伴。

    這時候,我們要善於利用孩子的競爭意識。

    比如告訴孩子:“把玩具收好”。但是往往講完後孩子卻毫無動靜。這時候不妨試著對孩子說:“我們來比賽誰收拾得快!”孩子聽了就會興高采烈地開始整理。

    讓孩子快跑的時候,他往往會叛逆地,反而更慢吞吞。但是提議孩子比賽:“看誰先跑到那邊。”孩子就會產生鬥志往前跑了。

    兒童不喜歡填鴨式地硬塞太多知識,但是對於學一點點新東西卻會覺得開心,這就是因為求知本能產生了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的特性。

    但是他們往往還不知道該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往往會本能地哭鬧、撒潑打滾。

    家長首先要明白孩子的需求,然後可以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儘量不要用暴力解決問題。

    比如面對哭鬧不想離開電視的孩子,可以讓孩子選擇洗澡或者聽睡眠故事,比強關電視要來得好。

    重要的是讓孩子能抱著愉快的心情對話,並且經常誇獎孩子。

    7歲

    很多孩子開始步入小學,進入了第二個叛逆期。

    進入新的環境,總覺得自己長大了,想自己做主,所以經常跟父母唱反調。

    其實7、8歲的孩子正處於天性愛玩的時候,精力旺盛,正是需要跟小夥伴玩耍去發洩的時候。

    但是家長往往會拘束孩子出去玩,其實只要孩子作業寫好了,就可以放心大膽地讓他出去鬧騰。

    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情,7、8歲的孩子總窩在家裡,對身心發展是非常不易的。

    此外,這個時期的孩子不管是寫作業還是其他事情,總有磨蹭、拖延的壞習慣。

    “待會再做”這句話代表的是“並不想做”的心情。

    換句話說,老愛講“等一下”的小孩,大腦沒辦法培養主動想做的心情,思考力和記憶力自然無法充分發揮,最後會變成一事無成的腦袋。

    當孩子說出“等一下”時,先想想為什麼孩子不想馬上去做。

    若是因為有其他想做的事,比方說:因為正在打電玩,所以聽到要收拾房間就回答“待會再做”。

    這種狀況下,可以問孩子:“現在趕快收拾,收拾完後就可以盡情打電動,你覺得先做哪件事比較好呢?”

    讓孩子主動說出:“我現在先整理。”

    如果孩子本來就不喜歡整理房間,不妨花點心思設計出類似比賽的方式,和孩子同樂,以去除“討厭”這種情緒為先決條件。

    總之,請仔細觀察孩子,並且妥善引導,別讓孩子養成凡事都要“等一下”的拖延習慣。

    10歲

    7歲~10歲之後,是適合真正進入學習的階段。

    不過從鍛鍊大腦潛能的角度來說,有一點是父母親務必要注意的,那就是絕對不要總對孩子說“快去唸書”這種話。

    這個時期兒童的大腦,屬於接受越多父母的指示、命令,表現就會變得越差,因此具有豐富人生經驗的大人,必須妥善指引一條明路,而主要關鍵就是“丟出好的問題”。

    建議在這種狀況下可以利用好的問題,將“要這樣做才對!”的命令改成選擇題,以“你想要怎麼做呢?”來詢問,讓孩子能自己選擇。

    比方說,如果孩子不擅長自然科,父母光說“自然科要多用功一點!”或是“有不懂的地方就問老師啊”,這樣還是沒辦法激發孩子的動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冷車難打火是何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