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家醫聯醫生集團
-
2 # 小橋ys
糖尿病的控制有五架馬車,飲食,運動,藥物,健康宣教,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監測。偶測血糖,不能反應血糖控制佳否,應該查糖化血紅蛋白。血糖監測首先要定期矯正血糖監測儀,血糖試紙是否過期,型號和儀器是否匹配,用了之後,剩餘的是否暴露空氣時間太長,採血消毒時,酒精要自然幹後再採血,採血量要夠。第二,飲食治療是糖尿病的基礎,飲食成分結構變化,量的變化,進食時間變化都可以導致血糖控制不良,一定要記住不同食物對血糖的影響不僅是含糖量,產生的糖的速度也很重要,即生糖指數。第三,藥物應用不當,漏服,誤服,少服,錯服。第三,情緒波動,很多人可能忽視了這個原因,第四,規律的作息,第五,合併其他疾病,需要應用藥物,有的對血糖有影響。
-
3 # 好糖友
良好的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療中的主要指標之一,但仍有些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血糖控制不滿意。您的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原因是什麼呢?快從下面的內容中尋找答案吧!當然了,找到答案也希望您行動起來,積極改變。
首先,是不是對糖尿病了解很少。
對糖尿病沒有足夠認識,不懂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不遵醫囑服藥,不定期複查血糖。糖尿病控制的成功與否,與患者本人對糖尿病的知曉率及文化水平呈正相關。所以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應接受糖尿病教育,學習糖尿病知識。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其次,是不是飲食控制不科學。
飲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合理的飲食有助於減輕胰島β細胞受損,減少藥物用量和有利於控制體重,是降低血糖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對於許多病情不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單純依靠飲食控制即可使血糖恢復正常,相反,若不重視飲食控制,再多再好的藥物也難使血糖保持正常,合理的飲食控制應該是根據體型及勞動的強度制定飲食計劃,原則是收支平衡,三低一少(低碳水化合物、低脂、低鹽、高纖維素)。您吃對了嗎?吃得科學嗎?
第三,您的運動量合適嗎?
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本身是一個能量消耗過程,它可以促進肌糖元分解提高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運動有利於降低體重,增加心肺功能,改善胰島素抵抗,因此,正確的運動對降低血糖常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運動中推薦有氧運動,如慢跑、快步行走,而不提倡無氧運動,如短跑、舉重等。運動強度應提倡“1、3、5、7”。可具體理解為:1是持之以恆,3是每天步行3 000米,5是每週運動不應少於5次,7是運動後心率加年齡之和等於170。
如果您的運動量不夠,真心希望您能動起來,並堅持下來。讓運動成為你的一種習慣,不要讓它成為你的負擔。加油吧,為了自己的健康,更為了家庭,行動起來吧!
第四,你用的藥對嗎?
胰島β細胞功能衰竭和/或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發病機制,只是因人而異,二者的比例有所不同。胰島β細胞功能隨著病程的延長呈進行性下降,許多2型糖尿病患者最終胰島β細胞功能可像1型糖尿病一樣完全衰竭,臨床上可以透過胰島素釋放實驗瞭解胰島β細胞功能。倘若患者存在胰島β細胞功能嚴重不足情況,臨床上應避免再使用胰島素促分泌劑,如優降糖、達美康等,因為此類藥物只有在胰島β細胞功能達到正常值的30%時才能發揮作用,胰島β細胞功能衰竭的患者不亦使用此類藥物。
另外,再說說您用藥的時間和方法做對了嗎?降糖藥特別強調時間性,否則會使其降糖作用大打折扣,如磺脲類藥物應在餐前30分鐘使用,雙胍類藥物應在餐後服用,阿卡波糖應在進餐時與第一口飯時同時嚼服。
最後說說喝水這個話題。
您每天喝多少水?有些糖友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少喝水,以避免上廁所。其實,適量飲水可避免機體脫水,形成足夠的尿液,促進機體排出多餘的糖分和代謝產物,對降低血糖有積極的作用。
-
4 # 孫醫生講糖
血糖不易控制原因一般有兩個,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原因。主觀因素在自己,客觀因素在環境。
自己不重視一般是主要原因。所有疾病如果自己不重視,神仙也沒有辦法,想一想,醫生建議你控制飲食、運動起來,按時應用藥物,定期檢測血糖,如果這些你不能做到,血糖怎麼會控制好呢?
客觀因素相對比較複雜,這方面的影響因素較多。有治療方案、周圍環境等等。一般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來調整合適的治療方案,透過定期檢查血糖,來調整用藥量。如果你能注意飲食,運動起來,堅持用藥,血糖通常不會太高。但有些人由於體質原因,可能會出現藥物不敏感、過敏,不良反應等情況,用藥需要反覆調整。在有感染、創傷、手術、妊娠等情況時,血糖也會發生大的波動。
建議患者應該做好自己該做的如控制飲食,運動起來,堅持用藥,檢測到的血糖交給醫生去處理,配合醫生的治療,只有把疾病和醫生作為自己的朋友,才能和疾病相處好,保持血糖的平穩。
-
5 # 39名醫線上
患了糖尿病以後,第一重要的事就是要降低血糖,控制血糖平衡。血糖過高或過低對於患者而言都可能會帶來生命危險。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基因遺傳,而2型糖尿病除了遺傳外,由生活因素引起的肥胖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因此對於糖尿病人特別是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控制飲食成為了控制血糖的基礎,當然,飲食控制並不表示過度節食等不良控制,還是要根據醫生的建議透過健康飲食完成血糖控制的第一關。
然而可能會有部分糖尿病患者表示,他已經努力做到“管住嘴”,控制飲食了,但是血糖還是高低反覆,甚至有時還會突然升高。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影響血糖高低的因素有哪些,從而更好地進行血糖控制。
除了“管住嘴”,這些你有做到嗎?
影響血糖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最基本的飲食以外,還有運動、情緒、藥物使用等多種因素,如果你做到了飲食控制但發現血糖仍然沒有下降,那麼或許你還可以從以下這些因素中找找原因。
一、是否有堅持運動?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堅持規律的運動能夠有效減少脂肪降低體重,改善胰島素功能,最後能夠降低血糖。但需注意的是,患者需要進行有規律、適度的運動,不能中途放棄。
二、藥物方面
1、藥物選擇是否正確?
糖尿病人的藥物使用應當根據醫生對不同患者不同病情、體質等的判斷,不可盲目聽從他人建議或自以為是。
2、藥物用量是否正確?
藥物用量過少達不到降低血糖的效果,藥物用量過高也會導致“低血糖後反跳性高血糖”。因此用量上應嚴格把控,避免矯枉過正。
3、藥物用法是否正確?
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並不少,而且不同的藥發揮效用的模式也不同,因此使用方法也會有所不同,使用前要仔細閱讀說明。
4、藥物聯用是否合理?
糖尿病人早期只需服用一種藥物,但隨著病情的發展和時間的延長,這種藥物的療效可能會降低,因而即使服藥也會出現血糖升高。此時會選擇藥物聯用的方法。但聯用時候選擇的是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是否處於應激狀態?
當患者發生感冒、發燒、受傷或女性處於月經、妊娠等應激狀態時,會促進升糖激素的分泌,從而影響了胰島素的降糖作用,最終出現血糖升高甚至誘發酮症酸中毒。
四、是否具有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簡單來說就是機體對胰島素不敏感,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其血糖過高主要是因為機體對胰島素不敏感,因此這類患者在藥物選擇上應當有胰島素增敏效果的藥物。
五、是否在服用對降糖有干擾的其他藥物?
一些糖尿病患者可能還患有其他疾病,所以會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因此會存在某些藥物具有拮抗胰島素的作用,從而影響降糖效果。
六、胰島功能是否衰竭?
有些降糖藥物的作用機理需要患者的胰島功能尚且正常,而2型糖尿病患者會隨著病情發展胰島功能逐漸衰竭,此時即使使用了藥物也無法有效降低血糖。
七、是否存在誤診誤治?
糖尿病由於其致病因素還存在不確定性,因此診治上會存在將某些1型糖尿病誤診為2型糖尿病,最終因為藥物使用不當而使血糖失去控制。
八、是否有充足的睡眠?
如果患者發生熬夜、失眠等缺乏充足睡眠的話,也會刺激到交感神經從而抑制胰島素分泌最終導致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能夠保證一天6到8小時的充足睡眠。
參考文獻:
1、楊志新:《兩種藥物聯合治療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效果評價》,2019年,《臨床研究》。
2、 邢建紅、王新宇:《社群2型糖尿病患者彈力帶力量訓練及有氧運動干預的效果觀察》,2019年,《中國社群醫師》。
3、潘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以及運動療法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響》,2019年,《實用糖尿病雜誌》。
-
6 # 手機使用者52205325081
正常人空腹血糖都在3.9到6.1之間,何況我們這些糖友呢,努力活好當下吧,儘量控制正常。用藥,膳食聽醫囑,就行了。
-
7 # 糖人健康網
相信很多糖尿病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為什麼藥已經吃上了,可血糖就是控制不好?
其實糖尿病人最應該反思的就是自己的嘴。
很多糖尿病人把飲食控制單純理解為:不吃甜的。糖尿病可絕不是不吃甜那麼簡單,而是應該控制全天總熱量的攝入,尤其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在醫學的定義上,碳水化合物就是糖類,像米飯、饅頭、麵條等主食都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含糖量很高。這些食物吃起來都不甜,但是很升糖,所以糖友們要控制好主食的攝入量。
如何減少精細主食的攝入?1.多吃綠葉蔬菜,能增強飽腹感,減少主食量。
2.將一部分主食替換成雜糧,比如燕麥、蕎麥、紅豆、薏米等。
3.薯類食物代替主食,比如土豆、山藥、芋頭、蓮藕等都可當主食。
4.餐前適量喝點水或喝點湯,能夠加強飽腹感,減少熱量攝入。
飲食上有哪些控糖技巧?1.講究食物搭配,米飯搭配蔬菜和瘦肉,食材越豐富餐後血糖越平穩。
2.講究烹飪技巧,大火快炒,少加水,烹飪越簡單越好,食材處理的越粗糙越好。
3.巧用調味料,比如醋、生薑、大蒜、肉桂等,能幫助控糖。
4.採取少量多餐的飲食模式,每餐都少吃,多吃幾餐血糖波動更小。
希望小糖的回答能夠幫到朋友們,更多糖尿病百科知識我們在後期問答繼續分享!
回覆列表
1.飲食控制不良:糖尿病屬於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血糖水平是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飲食條件,大多數糖尿病患者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反而忽視了飲食控制,造成血糖波動太大,治療困難。一些糖尿病病人正忙於社交活動,飲食無節制的;有些糖尿病病人控制主食,並沒有真正的理解日常飲食控制,總量嚴重超標,營養不均衡;有些糖尿病病人不接受飲食的建議,一味追求特定的藥物治療,急功近利,力爭根治,有時糖尿病病人因為不正確的治療延誤病情,損害自身。2.監測血糖不規範:測血糖前必須洗手,否則有可能虛驚一場,特別是在摸過食物後,因為現在的血糖儀非常敏感,面板上沾的糖分會汙染血液樣本。乳液和護膚霜也會造成讀數不準。3.時間因素:早上醒來後高血糖可能是“黎明現象”,即人體在凌晨三四點會釋放出生長激素和其他激素以喚醒身體。這些激素會讓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減弱,從而導致清晨時的高血糖。如果頭天晚上使用了過多的胰島素或控糖藥物,或是晚上攝取的食物不足量,第二天早上則有可能出現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