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蘿冰趣事

    說幾個電影裡面周星馳諷刺自己的幾點。

    1、如夢和小米去吃飯,被製片人發現,小米成為明星,如夢落寞的回家。

    當年周星馳拉著梁朝偉一起去面試,結果梁朝偉被選上,周星馳落選。

    2、如夢送飯的時候見到小米,導演問小米和如夢熟嗎,小米說不熟。

    當年香港集體倒周事件,向太拉了三大影帝說周星馳壞話,三大影帝沒有說周星馳,只是每個影帝都說和周星馳不熟。

    3、馬可演白雪公主場景,導演說我們是春節檔,不能太血腥。

    當年西遊降魔篇出來後,很多人說影片太血腥了,不適合小朋友看。

    4、馬可每次演戲的時候,老是會指導導演,經常耍大牌罵人,罵導演。

    周星馳當年作為演員時,經常會因為不滿意影片拍攝,會當場改劇本,指導演員和導演,很多人都對此不滿。

    5、馬可告訴導演,都是出來做事的,能不能互相給個面子,差不多得了。

    周星馳當年拍電影時,對每個細節都極其挑剔,一個鏡頭拍十幾幾十次都是正常,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很多人說他不給對方面子。

    6、馬可說如果要是以前,那些垃圾導演拍的垃圾電影,他早就想抽導演了,助理說為什麼不抽,馬可說我現在有修養啦。

    周星馳以前拍電影那是相當嚴苛,揹負了不少罵名,說他太較真,近些年性格逐漸收斂,稍微和大眾互動了很多。

    7、舊喜劇之王,裡面的柳飄飄出去賣,拿錢給汽車修理工用。

    新喜劇之王,如夢還是拿錢給男朋友用,和舊喜劇之王同樣的結果,只是一個是強迫,一個是欺騙。

    周星馳始終都是想說男人是王八蛋,老是欺負女人。

    8、電影裡如夢送飯的時候,導演說如夢永遠沒有機會,也永遠不用等機會。

    周星馳年輕時當群眾演員,就被一個女的說永遠沒有機會。周星馳過了這麼多年,還是沒忘原來的屈辱,可見他內心是多麼的敏感。

    9、周星馳以前演戲時,被人說根本不像是拍電影,演戲像做苦工一樣用力,只會像牛一樣蠻幹,言外之意就是這樣演戲不行。最後還是成功了。

    尹天仇在生活中,總是自以為演技厲害,其實演技很爛,根本不會成功的樣子。最後沒成功。

    如夢在電影裡也一樣,假裝會演戲,卻連身邊的人都看不出底細,被騙的團團轉。但是最後也獲得了最佳女主角。

    三個人在各自的世界裡都是痴迷於演戲的。

    周星馳的著重點,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狀態最後會不會成功,那個痴迷於演戲的自己是不是有好的結果,而是覺得那個狀態就是成功。

    周星馳一直想告訴我們的是,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只要不投降,就是成功。

    因為人生啊,如夢。

    當你回顧一生的時候, 什麼成功不成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堅持的過程,這個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10、周星馳真是節奏大師,每部電影都極富節奏感,一個場景只留下一兩秒的呼吸時間,下面就直接進入下一個場景,一個場景一個場景的激來,直指人心。新喜劇之王節奏感太強了,都向著一個目的,建立如夢的信心然後摧毀它,整部電影每個場景都是圍繞著這一條線,電影值得細細品味。

    11、實話說,第一次看新喜劇之王,也是覺得不怎麼好看。當時買了初一的票,一大早急急忙忙的跑去縣城裡看,看之前滿懷期待,因為之前周星馳的電影嘛,印象中總是能讓人爆笑的。

    在急躁且熱烈的春節,總是想大笑一場忘掉一年之中的鬱悶和煩惱。看的過程中,是有笑人的點,什麼導演被踩、王寶強念臺詞之類的,但是總是那種讓人反應過來後才笑的,而不是立刻爆笑的那種,影片中的笑點基本都是這種。

    後半段女主不斷被打擊,李洋,男友,馬可,導演,女友,一層接著一層的不斷打擊下去,讓人在那種反差的笑點中一下很難適應。其實再看你會發現之前的笑點和之後的淚點都是統一的。

    我覺得新喜劇之王票房差和口碑兩極化,很大的原因真的並不是水軍太多,而是那種人們對周星馳的期待,和影片在春節這種熱烈的氣氛中放映,是有很大關係的。

    之後反覆重看多遍,發現影片中的笑點和淚點真是太抓人了,是那種有深意的笑點,基本和影片氛圍一致。影片的氛圍就是女主追夢,之前各種堅持,之後各種被嘲笑,笑點和淚點都蘊含其中,因為最好的悲劇就是最好的喜劇,最好的喜劇就是最好的悲劇,兩者互相結合,互相轉化。

    這部電影是神作,應該和功夫並列,兩種型別的巔峰。這部電影已經達到了返璞歸真的境界,以無招勝有招。

    人家在春節這種歡樂的日子裡,明明想看爆笑的電影,你周星馳反倒做這天下大不違的事情,竟然在這裡出什麼勵志片催淚片,你到底想幹嘛?你太讓我們失望了,你早就不再是以前的那個周星馳了!

    其實自從周星馳做導演以來,一直都是做這種勵志悲喜劇的,我們都只是後知後覺的發現周星馳電影中的笑點與淚點,在等待一段時間後,緩過勁來了才懂得周星馳的用意,周星馳一直沒變,我們只是沒跟上他的步伐而已。

    12、馬可被副導演問,知不知道有個女演員被他罵的自殺了,馬克說,我天天拍戲,哪有時間看新聞。

    網上有很多新聞說周星馳是片場暴君,老會罵演員之類的,只愛錢,一點也不給人面子,和很多的人都相處不好。

    這句話是不是周星馳在迴應那些人,他是很忙的,不像別人這麼閒,天天炒作緋聞,他只關注作品,不會理會那些閒言碎語的。

    13、周星馳選演員真是太厲害了。如夢在電影裡面的設定就是一個沒顏值沒演技的大齡女青年,她的好朋友小米則是一個有顏值的女生。如夢演戲多年,始終沒被伯樂看上,而她和小米走在路上的時候,小米一下就被製片人發現。

    現實中就是如此。鄂靖文和景如洋,現實中你會更關注誰?答案顯而易見。這是人類的本性,沒什麼好說的,只是在現今這個被顏值欺騙了久的時代,希望我們的理智慧調整過來,即使調整的很慢。反正我挺關注景如洋的。

    這說明了什麼,周星馳就是在諷刺如今的社會,是顏值當道的社會,誰都會給第一上去長得好看的人機會而顏值對女性尤其重要。實力往往是第二位的,那些有實力沒顏值的人只會遭遇不公的待遇。周星馳肯定希望這種風氣能夠轉過來。

    14、電影裡馬可的助理很囂張,到哪裡都是大喊大叫的,明顯有種仗著馬可的名氣來作威作福的感覺,讓人很反感這個助理,說明馬可自己也是很囂張。

    周星馳是不是在諷刺那些明星,自己沒本事,還任由自己的人到處耍大牌,來彰顯自己排場的明星。

    15、我想,以周星馳絕世才華,億萬財富,地位極高,年齡57歲不是很大,想找一個小自己十七八二三十歲的女伴來陪伴自己,那真是可以說易如反掌,這人群可以從北京排到法國去。

    為什麼周星馳不找呢,在那些孤單難眠的夜裡,輾轉反側的時候,他就不想有一個人來安慰一下自己嗎,他就不想找一個人來表達一下自己的內心嗎?我覺得他是想的,但不需要。因為他已經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電影,電影就是他的陪伴,他的孩子,他的熱愛。他可以在電影裡面說一切他想說的話,做一切他想做的事情。

    而得到電影裡面的一切,也是需要代價的,那就是像新喜劇之王裡如夢的樣子,也像現實中周星馳的樣子,拋棄一切,包括家人,朋友,男友,父母,女友。然後,他她就可以成功了。

    你以為周星馳什麼都不會迴應,就什麼都不記得了?周星馳心裡太知道了,只是他自己懶的說廢話,總是用作品說話,所以在電影裡面都體現了出來。

  • 2 # 江東娛翁

    今天剛在家看了星爺的這部電影,下面從這幾方面,談下自己的感受:

    演員陣容

    確實很一般,甚至寒磣,好像只有王寶強和鄂靖文,鄂靖文以前可是名不見經傳的。甚至於演員的名氣沒有導演的名氣大,大家不是衝演員和演技去,而是衝著導演去的。

    情節內容

    顯得有些拖沓,沒有曲折的衝突吸引著觀眾認真的進入場景,令人記憶深刻的場景實在有限。在配音方面,合約男友和王寶強的聲音分分鐘讓人齣戲。  

    總的來說,這部新劇對得起良心。星爺還是抱著一個講故事、講心得傳授成功經驗的態度,講述了那個20年前已經說過的道理,人一定要有夢想,而且要為之奮鬥不息。借用《少林足球》中一句經典的臺詞“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區別!”,衝著這個正能量,這部劇就值得讚賞。

  • 3 # 秦風vlog

    舊喜劇之王裡周星馳演技晉升不是因為娟姐的賞識,而是和吳孟達做了一次真實的臥底。新喜劇之王如夢把她和查理真實發生過的事拿去表演。

    其實這部電影在春節檔的廝殺中,敗陣早見端倪。即便是打著周星馳的名號,但在這個早已不屑於扯流量或者情懷的時代,內容中沒有點真正的“東西”,很難殺出重圍。很多人就說,《新喜劇之王》沒有“東西”整片對於《喜劇之王》情節上的大量複製,舊瓶裝新酒似的玩梗法,結局反轉中難以掩飾的邏輯硬傷,都讓這部與《流浪地球》同期,卻幹不過《熊出沒》的周星弛電影被冠以“炒冷飯”,“賣情懷”,“玩爛梗”這樣的標籤。而這些全部,包括網路上見縫插針的評論,圖片齊全的對比,在我去看這部電影之前,全都看過,也都知道。但我倒並不覺得,《新喜劇之王》和《喜劇之王》有多麼相似。

    如夢這個角色吧,既不是尹天仇,也不是許多人口中的“星爺本身”。她之所以這樣複雜,天真,又堅韌,充滿矛盾,是因為她是周星馳人生裡,漫長來路中,那些令他難能忘懷的細節所拼湊起來的形象。而“如夢”這個名字,也並非是指人生如此,黃粱一夢;恰恰是說,人生如夢,來路清晰。如夢這個人啊,天資一半,性子愚鈍,近乎執拗的堅持,幾乎幼稚的善良,許多年都深受生活的拷打。她不是一個被善待的形象,所以她比別的人更難。所以她也逐漸猶豫,逐漸思考放棄,就和我們一樣,似乎將回到平淡生活裡。

    星爺沒有讓她回去,她給了故事一個好結局。就好像他自己,在忽然來到的某個時刻裡,可以站在鎂光燈下,亦可迎接掌聲。這些人物細節,是那些在我們心裡面難能忘懷的沉重記憶的總和,也是我們漫長人生的提煉和放大。很多人說,如夢和尹天仇不一樣,她演技不好,盲目執著,是蠢。但她多具有時代性啊,就和我們之中,任何一個曾為渺不可及的希望不顧一切的人一樣。

    有誰不知道,在拼天賦的時候,談努力是一件荒誕的事情;在追逐夢想的路上,眼見著的看自己被打倒,又有多難捱。就是有人能夠輕而易舉成功,有的人出生在羅馬,有的人天生容易被愛,但即便如此,即便路途遙遠荊棘叢生,我們也還是無法放棄,我們所熱愛的事業。我們為此做著,巨大的,廉價的,無用的,努力。在這部電影中,有一個場景的荒誕性,讓我印象很深刻。

    如夢為了《白雪公主》的試鏡,打開了手機上的新氧,她想要去整容。這個APP特寫的定格在那一幀裡,幾乎佔據了螢幕一半多的大小。影院裡很多人因此爆笑,因為這是一個堪稱強硬的廣告植入,但我卻唯獨感覺自己體會到了如夢的絕望和掙扎。

    她不是為了成功,僅僅是為了一次機會,和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可能性,就已經想要去整容,去改變對於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東西之一。

    我怎麼覺得它荒誕呢?因為這個時代就是這樣的。機會稍縱即逝,你必須不顧一切去搏一張入場券,去搏一點點可能性。哪怕你因此付出巨大的代價,哪怕你最後還是失敗了。沒有怨言。

    你要抓住一切突出的,區別於別人的地方,如果你有夢想,並且即便渺茫,也想完成它。

    我不想去說《新喜劇之王》是不是一部好電影。我也不知道,什麼才是一部好電影。

    它看起來仍舊是有很多缺憾的,對經典的無差別複製,前後邏輯衝突,比如你們說,販賣情懷,製作粗糙,圈錢不誠意之作。但我還是很喜歡它,不是因為情懷,而是因為,我看到這麼一個女性角色,我知道,我會在若干年後回望自己,和她一樣。我會看見那些在我心裡分量極重的失敗,我幾乎放棄,我最後沒有放棄,我還可以拼一把。此外,《新喜劇之王》的宣傳上,也大打情懷勵志牌,預告片末尾有手寫體“2019,努力!奮鬥!”,宣傳海報上也有,這句臺詞是尹天仇在《喜劇之王》的開頭對著大海喊出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手動擋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