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最美時光Uzi
-
2 # 交易員的日常
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帝國如何分崩離析?
通過歷史版圖可以看出,元朝曾經橫掃世界。
我認為,他不斷的向外擴張,實質上就是為了搶奪土地財富,滿足征服慾望。沒有任何的政治思想。有野史言,大軍所到之處屠城。留一兵一旗,就算是把這個城給攻下來了。像土匪一樣,根源上就不得民心。
那時候的蒙古族是尚武的,沒有習文的風氣。就別談論什麼高尚情操了,對漢人及其壓榨。法律多數是為漢人而定,百姓怨聲載道。
元朝上昏庸下腐敗,統治者的荒淫無度達到了社會化的程度,且高位官職全是蒙古族人把控。貪汙,腐敗,無能充斥著當時的官場。徹頭徹尾的無為政府迅速讓人民忍無可忍。
這些內在因素持續發酵就很快的促使著外部起義力量對元朝進行武裝打擊,起義迭起而後群起而攻之,這個帝國很快就瓦解了。
-
3 # 天門觀雪
他的制度造成了分裂,他的帝國分封於四汗國,四汗國的第一代汗王又要把國土再次分封於自己的幾個兒子,於是一個強大的帝國三代後就是無數的小國。又加上蒙古人一向好勇鬥狠,對親情更本不再意,眼中只有利益。在開國時鐵木真就幾次要殺哈撒兒,如果不是他母親攔阻,哈撒兒早死了。第二代人裡朮赤與察合臺之間更是如仇人一般,三代裡兄弟之間,堂兄弟之間更是你死我活。老一輩一死於是相互之間的仇恨大於了外部的威脅,內戰開始了,相互爭戰,相互防備,沒有了對外的目光與實力。滅亡開始了!
-
4 # 市中行者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之所以會分崩離析,成吉思汗逝世後,他的的幾個兒子離心離德,為了爭奪汗位內部爭鬥不斷。直到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帝國,仍然是殺伐太重,將佔總人口大多數的漢族人視為最下等的“色目人”,這樣的基本國策會有大問題大隱患。
-
5 # 小奔說史
成吉思汗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征服者,他39歲成為蒙古大汗,當他死去的時候,蒙古帝國的疆域是亞歷山大的四倍,羅馬帝國的兩倍,而這一切還僅僅是開始。
當成吉思汗的孫子,蒙哥於1259年死於釣魚城下時,從北韓半島到多瑙河,從巴格達到開封,幾乎整個已知世界的三分之一地區都服從於一個家族的號令。
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成吉思汗所開創的帝國,都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大帝國。
但像任何帝國一樣,衰亡和瓦解都是不可避免的歸宿。
成吉思汗帝國的分崩離析有三個階段:
一、1251年蒙哥汗的繼位蒙哥是拖雷的兒子,按照成吉思汗的安排,在他死後,汗位傳給三子窩闊臺。
在推選窩闊臺為大汗的忽裡勒臺上,蒙古諸王,貴族一致確認了一件事,即:此後汗位只在窩闊臺一系傳承,只要還有一個子嗣存在都是如此。
不過窩闊臺的兒子,貴由汗突然死去以後,成吉思汗的長子朮赤系,和幼子拖雷系秘密結盟。
以金帳汗國的十萬大軍為武力後盾,推選拖雷的長子蒙哥繼位為大汗。
於是,蒙古的汗位從窩闊臺系轉移到了拖雷系,代價是蒙哥預設朮赤系的拔都權力與自己不分上下。
同時,即位以後的蒙哥對窩闊臺系發動了血腥清洗,這是黃金家族內部第一次自相殘殺。
二、1261年忽必烈的繼位蒙哥在世期間,野心勃勃地同時對南宋和西亞穆斯林世界發起征服戰爭,如果不是四川的釣魚城意外擋住了蒙古人的腳步,恐怕世界歷史都將重新改寫。
而蒙哥無疑將會憑藉自己的能力,再次恢復蒙古帝國的權力統一。
1259年,蒙哥死了,一切都改變了走向。
正在征服敘利亞的旭烈兀撤軍回到波斯,建立了旭烈兀汗國,並且最終永遠留在這裡。
而在蒙古本部,拖雷的第三個兒子忽必烈和第四個兒子阿里不哥身邊,圍繞了不同的勢力和軍隊。
兄弟二人為了大汗之位,最終兵戎相向,持續四年的蒙古帝國內戰就此爆發。
儘管忽必烈最終戰勝弟弟阿里不哥,但無數蒙古士兵的鮮血和成吉思汗帝國的名聲都一去不復返了。
此後的忽必烈名義上仍然是所有蒙古汗國的大汗,但也只是名義上而已。
在俄羅斯,有金帳汗國,在波斯,有旭烈兀汗國,在河中,有察合臺汗國。
他們幾乎都各自為政。
三、窩闊臺系海都發起的戰爭徹底撕裂了成吉思汗帝國海都,是窩闊臺的孫子,貴由的侄子,也是成吉思汗後代當中最有魄力的一個。
他在1267年——1269年,首先奪取了伊犁河流域和喀什,接著,又在1276年擊敗忽必烈兒子那木罕統領的大軍,並俘虜那木罕本人。
在接下來的一年,海都的大軍一度逼近哈拉和林,忽必烈甚至被迫從侵略南宋的前線召回伯顏應付海都。
忽必烈本人並沒有看到對海都戰爭的結束,當他死於1295年的時候,窩闊臺家族依然統治著從杭愛山向西直到中亞的廣大領土。
忽必烈的繼承人鐵木耳作為名義上的大汗,但實際從沒有獲得成吉思汗等歷任大汗那樣的權力。
儘管海都最終在1301年戰敗並死去,但昔日的蒙古帝國早已不復存在:
成吉思汗的後人們,變成了中國皇帝、波斯蘇丹、金帳汗國大汗。
-
6 # 幽明斗笠
成吉思汗的繼承人採取的是傳統庫裡臺推舉制。兒子們的分封是獨立制。這本身就是不穩定的帝國結構!加上後代子孫太多了,分裂正常!
-
7 # 歲七夸父
元朝,統治著這片廣闊領土,歷時98年,是一個短命的王朝。那麼這個短命王朝,如何從成吉思汗時期的強盛、衰敗到元順帝的北逃直至覆滅呢?影響一個王朝命運的因素有許多,這裡我大致敘述下、元朝短命覆滅的主要因素:在政治上,元朝保留了蒙古族原始制度,從而造成、因皇位繼承問題而引起的巨大社會動盪;皇帝與權臣的爭鬥;蒙古改革派與保守派的內鬥。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其孫忽必烈攻滅南宋,建立大一統帝國:元朝。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帝國,疆域極其廣闊,全盛時期領土包括如今俄羅斯大部分領土、中亞許多國家的大部分領土,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為廣闊的大一統王朝。
元朝,統治著這片廣闊領土,歷時98年,是一個短命的王朝。那麼這個短命王朝,如何從成吉思汗時期的強盛、衰敗到元順帝的北逃直至覆滅呢?影響一個王朝命運的因素有許多,這裡我大致敘述下、元朝短命覆滅的主要因素:在政治上,元朝保留了蒙古族原始制度,從而造成、因皇位繼承問題而引起的巨大社會動盪;皇帝與權臣的爭鬥;蒙古改革派與保守派的內鬥。
在政治上,蒙古族保留了原始的權力繼承製度。
蒙古族的制度採用所有部落推舉可汗(皇帝)的制度,即庫裡臺大會,這就直接造成了、因皇位繼承問題而引起的巨大社會動盪。
蒙古族的推舉制度,即庫裡臺大會,就是蒙古的王公貴族共同推舉可汗,統領所有蒙古部落。元世祖忽必烈,自立為可汗,沒有經過庫力臺大會認可。這就直接造成了蒙古各部落的分裂,最終形成四大汗國,其它三個蒙古汗國不認可元朝的宗主國地位。於是蒙古族內部的分裂,各個汗國互相對立,時有戰爭,這就極大的消耗了元朝的國力。在外部環境中,元朝的有生力量被無形消耗了許多。
在蒙古族傳統制度裡,皇位的繼承是各部落相互推舉,自然就不存在父傳子的傳統。所以一旦元朝皇帝死亡,皇位就會被皇太子和皇帝的各個兄弟爭搶。於是,在元朝短短的98年統治時間中,就出現了15位皇帝,差不多平均6年半就換一次皇帝。皇位的頻繁爭奪,就極大的消耗了元朝的內部力量。
元成宗死後,自己沒有兒子,於是元成宗的侄子元武宗登上皇位。在元武宗登上皇位的道路上,武宗的弟弟(即後來的元仁宗)發揮了很大作用,於是兩人約定“皇位叔侄互傳”。但到仁宗時期,仁宗又毀約,自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太子。這種皇位的巨大變動,造成元朝政局上的巨大變動,朝局形成各方力量,各種政策都難以有效執行,再加之官員腐敗,自然極大地消耗了元朝的國力。
皇帝與權臣的爭鬥,是元朝國力衰敗的另一重大因素。
元朝繼承南宋體制,設立中書省,中書省總領天下政務。中書省的老大為宰相,一般是皇太子兼任;中書省下面,設立左右丞相。元朝經過多年發展,中書省制度的弊病也逐漸產生,一些權臣也隨之誕生,皇權與相權的爭鬥開始了。
元文宗時期,右丞相燕帖木兒權傾朝野,同時玩弄朝政,導致元朝政局更加腐敗。文宗死後,燕帖木兒為了便於自己掌控朝局,就把元明總的七歲兒子立為皇帝,即元寧宗。元寧宗只當了一個多月皇帝,就死了。之後燕帖木兒更是長達六個月沒有立皇帝,所有軍國大事都由燕帖木兒獨佔。之後,元惠宗繼位才把權臣燕帖木兒幹掉。
元朝蒙古族分為保守派、改革派,兩派相互鬥爭,導致元朝的改革措施難以執行,加劇了元朝的覆滅。
元朝的一些保守蒙古貴族,為了維護自己的特權,大力反對蒙古族中的改革派的改革措施,如以儒治國政策,實行中央集權,強化官僚制度。自忽必烈開始,元朝各位君王一直致力於推行漢化政策,但一直沒有得到有效執行。
忽必烈時期,大力推行漢法,任用大量漢族儒士,但此舉遭到四大汗國和蒙古舊貴族的極力反抗,紛紛叛亂,最終導致推行的漢法沒有形成體系。元英宗時期,也大力推行這些政策,實行漢化政策,但在蒙古保守勢力的極力反抗下失敗告終——鐵失帶人刺殺元英宗極其宰相,發動南坡之變。元朝所有皇帝都知道,蒙古族想要統治這片廣大疆域,必須要推行漢化政策,實行中央集權。但直到元朝覆滅,這個政策一直沒有實現。
元朝,短短98年統治時間,皇帝的頻繁更替,蒙古族內部的頻繁紛爭,在加之朝廷吏治的腐敗,導致這片廣大的疆域最終破碎,蒙古族從此也退出中國王朝歷史舞臺。
-
8 # 三興771
自忽必烈滅宋,至元火三,中園各地反對對蒙古統治的鬥爭,始終沒有停止過。至順帝時代後期,更是爆發了全國性的農民起義,終於推翻了無朝統治。
-
9 # 內閣大學士a
蒙古帝國的汗位是需要忽裡臺大會推選,即使某有絕對的優勢能夠被推選也必須透過忽裡臺推選認可(西方的議會制源於此),但忽必烈卻自封為汗從而造成其他汗國分裂,造成互不統屬互相攻伐。
-
10 # 茶墨書煙
這個題目不準確。
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帝國的開創者和締造者但不能等同,成吉思汗時期的大蒙古國和最後的大蒙古帝國不可同日而語。所以也就不存在成吉思汗的帝國分崩離析的問題。
大蒙古帝國的分裂有很多原因很複雜,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因為他牽扯到了外因和內因,政治、軍事、經濟以及後來的世界格局的變化。
這裡簡單的歸納幾條;
1、由於從窩闊臺第二代大汗開始,蒙古皇族內部以及那顏有了較大政治分歧和鬥爭,到了蒙哥汗上位時,政治格局已完全過度到了拖雷家族。在政治上徹底的擊敗了窩闊臺和察合臺家族及勢力因此,促成了外部諸汗自力的趨勢,當蒙哥汗意外在滅宋時陣亡,到忽必烈爭奪汗位過程中,各部諸王利用了蒙古權利核心不能再像成吉思汗時期有著絕對的統治力時,變自然的分裂為各個汗國。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大汗國,伊爾汗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以及元帝國。
2、各個勢力範圍已經基本形成,比如朮赤汗國此時已經歷兩代君主,並在西征過程中逐步受封和擴張了很大疆域,統治也很穩固因此在軍事上已經很獨立並不需要再依靠蒙古本部保護和支援。旭烈兀這個名副其實的天之驕子統治力更是勝過其他蒙古帝王,在看到哥哥忽必烈的繼承大統後自然就留在了西征國當起了國王,區域也是幾個汗國最大的,忽必烈也就順勢承認了伊爾汗國的存在等等。
3、最後經過多年的征戰,蒙古人也基本厭倦了連年征戰,就此偃旗息鼓了。
這句是所謂的分崩離析,如果題目的意思是滅亡,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回覆列表
儒家問題。在中國這塊土地上,要想取得成功,只能用儒家思想,漢人傳統,蒙古人最終沒有,因此不到百年,蒙古人又重新回到了草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