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洞庭清水塘

    養蝦過程中,倒藻是怎麼回事

    倒藻,對於小龍蝦養殖戶來說是一個非常可怕的詞。因為出現這個問題的時候如果出家不當或者不及時,那就回出現非常嚴重的問題——小龍蝦大量的死亡。

    那倒藻是如何發生的呢?

    倒藻通常發生在天氣突變、藥劑用量過量、水體過肥藻類繁殖過量等時候。

    我們都知道藻類是在水體中生存的浮游生物,當天氣突變的時候,水體的ph值變化比較大或者引起水溫變化大,藻類大量的死亡就會出現倒藻問題。另外,我們平時使用藥劑,特別是發現青苔的時候使用大量的殺滅青苔藥時也很容易出現倒藻問題。如果水體營養特別豐富,藻類大量的繁殖,就會出現藻類晚上沒有足夠的氧氣而被窒息死亡,死亡的藻類腐爛消耗水體氧氣,繼續造成其他藻類死亡,如此迴圈導致倒藻問題的出現。

    發生倒藻的時候,通常池塘的水體通常會出現比較嚴重的缺氧,有時水體上層會出現大量的黃褐色的泡沫,水體會變得比較粘稠或者水體乾脆會突然變得特別的清澈。

    所以,出現倒藻的時候可以說水體是缺少藻類的,也就會很快出現水體缺氧問題,而池塘底部的缺氧問題會更加的嚴重。這時候就特別容易出現小龍蝦缺氧而上浮的現象,甚至死亡的藻類在腐爛分解時會產生大量的有毒物質而造成小龍蝦死亡。

    出現倒藻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是要先大量的換水,排出水體中大量的死亡了的藻類。對於水體變黑、有大量泡沫的需要使用過硫酸氫鉀來進行淨化和解毒。在解決倒藻問題後需要進行肥水和培藻,重新培養池塘的藻類。

  • 2 # 奮進的小人物兒

    俗話說:養蝦先養水。意思是說養蝦時要重點調節好水質,否則就會發生問題。倒藻對於蝦農來說是一件煩心事。倒藻輕則蝦體染病減產欠收,重則整塘蝦死亡損失慘重。因此蝦農對倒藻視若洪水猛獸,唯恐避之不及。既然倒藻對養蝦業危害這麼大,那究竟什麼是倒藻,倒藻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怎樣才能有效預防倒藻現象發生呢?今天就與大家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科普一下什麼是倒藻。倒藻是蝦農的俗稱,是指由於氣溫、水溫驟變,或暴雨以及連續陰雨,引起的水體分層、鹽度大幅變化、水體裡的營養成分發生變化等,造成藻類大量死亡,從而導致倒藻現象發生。此時蝦塘水體表面往往漂浮一層死藻,水體粘稠度增高,泡沫多發,長時不散,顏色呈黃、綠或褐色,就像水面漂了一層油沫一樣。倒藻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輕時蝦體濾氧能力下降,活動能力下降,進食銳減,蝦體掉膘減重;重時蝦體呼吸困難,嚴重缺氧,最終死亡。最嚴重時會導致整塘蝦死亡,所以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其次,我們來分析一下倒藻的原因。引發倒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一是天氣原因。天氣高溫、暴雨或長時陰雨,造成水環境突變,藻類種群數量失衡,引發倒藻轉水。二是生態原因。水體過肥或過瘦,造成藻類生態平衡失調,藍藻、裸甲藻等有害藻類佔據優勢,有益藻類處於弱勢,引發倒藻轉水。三是管理原因。過量使用消毒殺菌劑、殺藻殺草劑等造成菌類失衡;水體長時間靜止,迴圈不暢;換水後補肥不及時,造成藻類自身抵抗力差,不能適應環境變化,引發倒藻轉水。

    最後,我們來了解一下倒藻的解決辦法。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一是立即開啟增氧機,加強氧氣輸入,夜間使用顆粒氧增氧。二是立即注入新水,將舊水體排出塘外,增加含氧量,保持藻類總體穩定。三是使用多元有機類進行解毒,若氨氮、亞硝酸鹽過高,在晴天使用微生態製劑增氧降解,然後肥水陪藻。倒藻發生後,切忌大量使用殺藻劑,否則反而會加重倒藻現象。

    我相信,只要廣大蝦農勤於觀察,善動腦筋,科學管理,注重預防,是能有效避免倒藻現象發生的。

  • 3 # 珠海禾蟲哥

    在水產養殖的前期,我們經常會遇到肥水困難的問題,但是在養殖中後期,還會遇到倒藻的問題,對於養殖池塘,萬一出現倒藻我們該如何操作呢?

    倒藻產生的原因

    對於什麼是倒藻,我相信養殖的朋友都非常的清楚,但是倒藻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天氣突變造成死亡。藻類也是一種生命體,在養殖中我們很難會發現其死亡,但是其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此消彼長的生命過程,而且其也容易受天氣變化的影響,比如突然的白撞雨天氣或者長期的陰雨天以及暴雨導致水體黃泥水覆蓋。

    營養缺乏。特別是在養殖後期,有時候明明是一塘濃綠水,突然就變清了,這也很可能是池塘中的藻類老化,營養物質不足以提供新藻的生長,就會造成大量死亡。

    倒藻對養殖生物的影響

    在池塘藻類大量死亡以後,無論是對水體還是養殖生物,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養殖生物的應激反應,在藻類大量死亡以後,水體會變清,這時候養殖的魚蝦會產生不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應激。

    釋放毒素,藻類死亡會產生一些毒素,同時藻類也會分解,這時候會造成水質惡化等現象的發生。

    池塘倒藻後的措施

    在魚塘倒藻以後,我們要積極的去處理,以避免對養殖生物造成的損害。

    第一步抽底水,藻類在死亡以後會向水底沉降,這時候要抽掉部分底水。

    改底,很多人平時都喜歡改底,我的建議是要針對性的改,特別是在倒藻以後一定要及時改底。

    抗應激,很多人會忽略這一步,但是這一步是非常關鍵的。要潑灑一些抗應激的藥物防止魚類的應激反應。

    肥水,水清了就要儘快肥起來,可以使用一些微生物製劑或者有機肥進行肥水。

    池塘倒藻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預防的,也就是要保持藻類的活度,不要讓水變成老水。當水體過肥,我們可以使用一些與藻類競爭營養的微生物,當水體較瘦的時候,可以使用肥水的微生物。

  • 4 # 農牧生態迴圈實踐者

    解釋倒藻這個術語不難,所謂倒藻就是養殖水體中藻類大量死亡,導致水色驟然變清、變濁(有黃濁、白濁和粉綠色的混濁之分),甚至變紅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無論在自然條件下,還是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都會發生。對於發生倒藻的水域,那就是一場災難;對於養殖池塘內的魚蝦,就是最大的應激。

    一、誘發倒藻的原因

    首先是氣溫突變。連續高溫、颱風、暴雨等極端天氣突變,都會導致水體分層、養殖水體中理化指標驟然改變,從而導致藻類大量死亡。

    例如,最常見的,6、7、8月份高溫,倒藻情況經常發生。其原因可能是我們忽視的,日照時間長、日照強度大,反而抑制了藻類、微藻的生長,引起倒藻。當然,我們都知道的原因,養殖水體pH值變化、喜溫性藻類快速繁殖丰度超常等,也都會引起倒藻。

    其次是管理因素。水產養殖是一個複雜的生物生產系統,一個細節的忽略,都可能造成很大的影響。例如,施肥時機掌握不好,池塘換水加水時間及水量不足,消毒藥用量和時間不適宜等,都可能誘發“倒藻”。

    我們知道,浮游生物都有生命週期。養殖水體內藻類也是一樣,一直重複著快速增長、數量頂峰、生長緩慢、群體老化,藻類衰退這樣一個“生命週期”過程。培藻,就是施肥,促進藻類快速增長。而隨著浮游生物丰度的提高,水中營養物質的消耗增大,當營養物質消耗完,藻類繁殖開始速度下降,群體不斷老化。此時水體透明度較低,水面無光澤,如果不採取預防,藻類會出現大量死亡,發生倒藻現象。

    再次是養殖水體中營養元素缺乏。現代水產養殖,不斷追求高密度、“高產”,以獲得更好的經濟利益回報。高密度、集約化生產,會帶來“豐厚”的經濟利益。但也可能帶來生態平衡失調,最終導致虧損。因為,高密度會使養殖水體內 “生物總量過載”,各種營養物質消耗巨大而不足、或單一。這樣,很容易導致藻類繁殖速度變慢,水體老化。新生藻類跟不上,無法補充、替代老化的藻類,於是就會出現藻類“大量死亡”的現象。

    二、倒藻的養殖水體變化

    1、溶解氧急劇降低

    2、氨氮和亞硝酸鹽升高

    第一,藻類充足時自身可以吸收利用氨氮和亞硝酸鹽,但藻類死亡後不僅不能利用氨氮,而且還會分解產生大量的氨氮和亞硝酸鹽。

    第二,倒藻後由於水體中的溶氧不足,導致水體中的硝化作用速度下降,影響氨氮和亞硝酸鹽的轉化。

    由於藻類也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其死亡之後會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氨化反應,生成遊離氨(NH3+)和銨離子(NH4+)。正常情況下,遊離氨透過硝化反應先被氧化成亞硝酸,再進一步被氧化成硝酸。但是,溶氧不足時,第二步的硝化反應就會受阻難以進行,最終導致亞硝酸根離子大量積累。陰雨天、光照不足的天氣更明顯。

    因此,發生倒藻的池塘,往往會造成水體中氨氮和亞硝酸鹽含量增加。

    3、水體變渾濁

    藻類不足,無法沉降水中懸浮物,如微塵、有機碎屑、糞便、死藻、腐生蛋白等,因此,養殖水體容易出現渾濁現象。倒藻後,水體中各項指標發生變化,pH值降低,水體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有害菌增多,水色變黑、變紅或變清,水體變渾濁。

    4、底棲青苔滋生

    倒藻後水體透明度變大,蟹塘等水淺的池塘底部在高溫天氣容易滋生青苔。青苔光合作用較強,強烈吸收水中的營養鹽,又會限制浮游藻類的生長,引起有害菌大量繁殖。一般養殖水體會出現溶解氧急劇下降,氨氮、亞硝酸鹽超標等問題。而且池水清澈見底,不利於魚蝦的棲息,會導致魚蝦藻類毒素中毒、缺氧、發病、死亡等 。

    三、倒藻的危害

    1、產生毒素,同時池塘內有毒有害物質升高

    池塘當中的藻類大量的死亡之後,一方面沒有吸收分解氨氮、亞硝酸鹽的藻類的存在,另一方面死亡的藻類也會大量的產生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

    更嚴重的是,一些藻類的死亡,其細胞破裂後,會釋放大量藻毒素,危害魚蝦。

    2、造成缺氧

    藻類死亡之後,不僅不能產生溶解氧,反而會增加池塘當中溶解氧的消耗。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池塘倒藻後,會出現魚蝦類浮頭,小龍蝦、河蟹上草趴邊,甚至直接死亡的原因。

    3、誘發其他疾病的發生

    當池塘當中的藻類大量的死亡之後,整個水體的環境遭到破壞,池塘內養殖水體生態系統趨於崩潰的邊緣。這將導致池塘當中的有害細菌大量的繁殖,最終引發魚蝦蟹被有害細菌感染,引起發病死亡。

    四、預防與倒藻處理

    1、預防為主。既然我們知道倒藻的原因及危害,則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是必須的。例如,高溫季節應保持每天加少量水,注意加水的時間和換水量;適當補充少量的肥(使用發酵、腐熟後的有機肥);定期補充有益菌、微量元素;多開氧機,預防水分層等日常管理措施。

    2、加強巡塘的次數,尤其是夜間

    夏季的高溫天氣一定要加大巡塘的力度,尤其是夜間。在沒有白天Sunny的干擾下,將能夠清楚的看清水體的變化趨勢。一旦發現水色變差,就要及時的採取相應措施,使水體能夠保持穩定的水色。

    3、一旦出現倒藻苗頭或發生倒藻

    換水,是一項簡單、有效的辦法。

    一旦倒藻,解毒是首要的。一般是改底 + 解毒同時進行。市面上的有機酸林林總總,建議大家仔細選擇。

    抗應激是必須的。複合維生素電解質是經常考慮的選擇,但要注意含量、多元性。

    注意增氧,特別是對蝦規格較大或密度較大時,晚上投放長效增氧片。

    補充有益菌是必要的,調整好養殖水體的菌相,是建立良好藻相的最好輔助方法。注意儘量不要使用芽孢桿菌,避免在溶氧不足的情況下增大耗氧,造成缺氧泛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曹操死後臧霸為何要帶部隊離開?曹操死後誰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