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揚逍遙遊
-
2 # 天文地理
首先得糾正一下你這個錯誤認知,太陽在銀河系並非靜止的,也是有自轉運動軌跡的,太陽自轉方向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同。同理,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也是會自轉的!
恆星太陽的自轉
太陽和其它天體一樣,也在圍繞自己的軸心自西向東自轉,其表面的黑子就是最好的自轉證據,而且不同位置都有,因此太陽自轉是最容易觀測的。但觀測和研究表明,太陽表面不同的緯度處,自轉速度不一樣。在赤道處,太陽自轉一週需要25.4天,而在緯度40處需要27.2天,到了兩極地區,自轉一週則需要35天左右。
八大行星自轉:
八大行星和地球一樣,都有自轉,就想我們自己在地球上,也感覺不到地球在自轉,因為人也跟著在自轉。晝夜更替是一個動態的概念,主要是由地球自轉這一運動而產生的,因光源來自太陽,所以晝夜更替的週期就是一個太陽日,即24小時(有時間建議去搜索“傅科擺”這個科學實驗)。
八大行星系述自轉方向/週期
水星
自轉方向: 自西向東
自轉週期: 58.6462天 (58天 15.5088小時)
金星
自轉方向: 自東向西
自轉週期: 243.0185天 (逆向旋轉)
地球
自轉方向: 自西向東
自轉週期: 0.997268天 (23.9344 小時 / 86,164秒)
火星
自轉方向: 自西向東
自轉週期: 1.025957天 (24.622962小時)
木星
自轉方向: 自西向東
自轉週期: 0.413538021天 (9小時 55分 29.685秒)
土星
自轉方向: 自西向東
自轉週期: 0.4440092592天 (10小時 39分 22.40000秒)
天王星
自轉方向: 自東向西
自轉週期: 0.718333333天 (17小時 14分 24.00000秒, 逆向旋轉)
海王星
自轉方向: 自西向東
自轉週期: 0.67125000天 (16小時 6分 36.000 00秒)
晝夜長短變化是除赤道以外,其他緯度地區隨地球公轉而產生的週期性變化,形成原因是地球公轉過程中黃赤交角的存在。(如果上面還是不清楚的話,看那天帶你去看一下)
-
3 # 一葉幽蘭9
先回家吃飯,吃飽了肚子,才有勁打工。
總結經驗教訓,努力工作。
在哪兒摔倒,在哪兒爬起來。
人生哲理要銘記。
蒼天不同情弱者。
要堅強起來。
迎接新的挑戰。
非常抱歉回覆晚了!
-
4 # 時空通訊太陽不是靜止狀態,八大行星也不是自旋。
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不是靜止的,請有這樣認識的人記住一句話: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大到恆星、星系等天體,小到電子、中微子等粒子,都是運動著的,每時每刻都在動。
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由基本粒子組成,因此即便是石頭,看起來不動,但在它看不見的深處,也是在運動著。
所謂靜止是相對的,只是為了計量某個時刻事物的階段性,而人為的認為事物是有相對靜止的階段。比如你從出生到長大到衰老,整個過程從來沒有停止過,每天每時每刻都沒有停止。
1分鐘前和1分鐘後,看起來你沒有什麼變化,但從微觀來看,你身上的分子細胞一直在運動,每時每刻都在新陳代謝,有很多新細胞生成,有很多老細胞死去。
相對靜止是人為的認定,比如認為某一天,你沒與什麼變化,就好像是靜止的;比如你18歲那年,就認為是18歲,似乎這一年是認定你18歲的一年,似乎是靜止的。
太陽也是這樣,它相對地球是靜止的,也就是說從地球上看太陽似乎是靜止的,地球是圍繞著太陽旋轉的。但太陽也是每時每刻都在動的。
首先他有自轉,自轉一週約25天;
太陽是一個等離子體,它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核聚變。每秒鐘有6億噸的氫聚變成5.958噸的氦,虧損的420萬噸質量轉化為巨大的能量,以電磁輻射的形式發散到了太空。
地球從中獲得了22億分之一的能量,才能夠出現生命,才有你和我在這裡扯淡;
太陽是個等離子體大球,能量從中心透過輻射層、對流層到達表面。熾熱的等離子體不斷的翻滾,時不時還要在表面冒個泡,這個泡就是巨大的耀斑爆發,形成的太陽風猛烈的吹拂到地球,會影響我們的大氣層和通訊、氣候等;
太陽還攜帶著我們地球等八大行星、若干矮行星、衛星、拉七雜八的小行星、塵埃等徒子徒孫,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圍繞著銀河系中心公轉,轉一圈需要2.5億年。
而銀河系帶著太陽等4000億顆恆星,也在高速運動,以每秒幾百公里的速度向仙女座星系靠攏,在未來40億年左右,會與仙女座星系親密接觸,融為一體。
這樣你還會覺得太陽是靜止的嗎?
而地球等八大行星並非是僅僅是自旋,而是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除了以赤道線速度每秒約466米的速率自轉,還在以每秒鐘約30公里的速度圍繞著太陽公轉。
所有太陽系行星和各種天體圍繞著太陽的公轉,主要是繼承了太陽系形成時恆星吸積盤的角動量,與太陽巨大引力取得了一個平衡,以環繞速度不離不棄的跟隨者太陽。
環繞速度就是在引力場中既不掉進大質量天體引力旋渦,也逃脫不了其引力範圍的速度。
-
5 # 太空生物學
恆星不是靜止不動的!恆星也是會移動的!
「太陽系」擁有八大行星和300多顆衛星,它們都圍繞太陽有序運轉,但是早期的太陽系,形成之初並非如此,太陽系經歷過一段漫長而激烈的演變。我們今天看到的太陽系,是早期混沌狀態最終的倖存者,在未來混沌狀態還會捲土重來,太陽系自誕生之日起,就是按照同樣的方式運轉。
系外行星系銀河系擁有數十億顆恆星,太陽就是眾多恆星的其中一顆,行星和衛星繞著太陽運轉,構成了太陽系。太陽系是一個難得的行星系,在其它恆星周圍,還有沒有類似的行星系呢?
答案:肯定有。
銀河系包含大約2000億顆恆星,其中很多恆星都擁有各自的行星,擁有八大行星的太陽系,並非獨一無二,宇宙中還有數十億其它行星系存在。類似的恆星及其行星系,而且不止一顆行星圍繞恆星運轉,甚至是兩顆、三顆、四顆,行星以族群的形式出現,與太陽系的情形別無二致。
舉例說明:
在距離地球約2.6萬光年的銀河系,發現一個擁有7顆行星的系外行星系統·“Trappist-1”行星系統,該恆星系統位於“寶瓶座”。這也是第一次發現包含7個地球大小行星的行星系統,這是已知擁有類地行星最多的行星系統。
圖解:“Trappist-1”恆星系統
系外行星的種類存在於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俗稱“系外行星”,圍繞一顆或者兩顆甚至三顆恆星執行的行星,而這顆恆星並不是太陽,在這些星系中,有許多恆星是擁有著自己的行星系統,與我們的太陽系一樣(太陽、八大行星、衛星等)。
系外行星離我們非常遙遠,我們除了能知道它們的大小和與其恆星的距離之外,對它們知之甚少。根據目前的觀測資料可以對系外行星進行分類,大多數已知的系外行星總共分為3大類、18個類別、 6種質量(大小)和3種溫度歸類。
3大類:
第一類:與地球類似的,有著堅硬石質外殼的歸納為“類地行星”,通常這類行星的衛星非常少。第二類:“類木行星”,也叫“巨行星”。這類行星的體積都非常大,而且沒有固態的外殼,主要是由氣體組成,“類木行星”的另一特點是它們都有“環”(與土星一樣擁有一個環),並且行星的衛星眾多。第三類:“類冥天體”這類行星的體積非常小,且離恆星非常遙遠,擁有與“冥王星”相似的軌道,並透過與其它行星的軌道共振,使之得以穩定,切合3:2軌道共振的天體,這類天體被稱為“類冥天體”。6種質量(大小):
第一種:Miniterrans:質量小、沒有大氣的行星,像水星和月球那樣形狀為球形的行星。第二種:Subterrans:大小約與火星近似的行星。第三種:Terrans:大小與地球和金星近似的行星。第四種:Superterrans:比地球大,但比海王星小的行星。第五種:Neptunians:與海王星和天王星大小近似的行星。第六種:Jovians:和木星和土星一樣或更大的行星。溫度歸類:
高溫區:這類系外行星:由於離它們的恆星太近,因此溫度太高而導致無法存在液態水。溫暖“宜居”區:這類的系外行星:行星因與其母星保持“恰當”的距離,從而擁有液態水和大氣層,正好處於生命可以形成的區域。寒冷區:這類的系外行星:離其恆星太遠,溫度太低,水會完全凍結成冰。2019年美國宇航局(NASA)以短片的形式公佈了至今發現的所有4000多顆系外行星。其中有3000多顆都是透過“凌日法”發現的,這種方法比較常見也很簡單。
系外恆星系的誕生系外行星都十分巨大,並且比木星還要大得多,有些行星軌道混亂,有些逆向而行,還有一些飛速衝向數十億公里外的太空,然後再俯衝回來,另一些離恆星太近的行星表面發生了汽化。
恆星系包含結構、大小、質量各不相同的行星,太陽系只是數千個行星中很普通的一個,也許每一個恆星系都各有特色,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每個恆星系最初都只是一顆恆星。
恆星誕生恆星在充滿氣體和塵埃的雲層中誕生,這些雲被稱為“星雲”,超新星發生了爆炸,猛烈衝擊了平靜的分子云,並將這些分子云粉碎。壓縮,最終被引力所掌控分子云就會收縮,吸入越來越多的氣體,形成一個巨型旋轉圓盤,位於中心的引力將分子云壓縮成一個高溫緻密的球體,球體的溫度越來越高,導致氣體中的原子開始熔化,恆星開始燃燒,其餘的塵埃和碎片形成了一個圍繞恆星旋轉的圓盤,這些就是未來行星,衛星,彗星以及小行星的萌芽。
行星的誕生在太空零重力條件下,塵埃離子不會四散懸浮,而是會聚整合一團,宇宙塵埃就是這樣形成了行星,塵埃粒子會碰撞並粘連在一起,形成更大的塵埃團,接著形成巖塊,最終會形成巨石, 巨石越大引力就越強,它開始吞噬周邊的一切,從而越長越大,巨石變得更大更重,吞噬的巖塊也越來越大,巨石變成了行星。
發現系外行星和系外恆星的最簡單方法就是一顆行星當它從母恆星前面經過的時候,會觀測到這顆恆星的亮度會突然下降。
原理為:如果一顆行星從母恆星盤面的前方橫越時,將可以觀察到恆星的視覺亮度會略微下降一些,這顆恆星變暗的程度取決於行星相對於恆星的大小。
目前很多系外行星的發現都得歸功於“凌日法”,這些行星有諸多可研究分析的特徵,從中分析該行星是否存在生命宜居條件。
結語TESS全稱是凌日系外行星巡天望遠鏡,是美國新一代“系外行星搜尋獵人”太空望遠鏡,能夠全天域搜尋鄰近太陽系的潛在宜居行星,該望遠鏡平均每隔13.7天環繞地球一週,這將極大的改變天文學家對地球周圍外星世界的理解和認識,併為新一代望遠鏡掃描尋找生命跡象提供目標,在短短1年多的時間裡,TESS已確認發現了1200多顆候選系外行星,其中29顆已被天文學家證實是系外行星,基於TESS望遠鏡同時搜尋數萬個恆星系統的獨特能力,預計它能發現1萬多顆系外行星。
回覆列表
基本概念:運動狀態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
以太陽☀自身為參照物,太陽就是 靜止的,其他行星就是圍繞著太陽☀運動的。